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 周炎
Company Logo
一、概 述
肩周炎是医院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 指肩部关节囊、肌腱、肌肉慢性劳损或受凉等原 因引起的损伤,也可以因其他间接原因,引起周 围软组织的牵拉或撕脱而造成,其主要病理变化 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五十肩”、“老年肩” 、“肩凝症”等。本病在病理上又叫“慢性闭塞 性滑囊炎”,从而提示此病为肩关节囊和关节周 围软组织发生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 应,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活动的 一种疾病。
➢ 3.活动受限:肩部活动逐步受限,包括主动活动与被动活 动,严重患者,穿衣、梳头、洗脸等活动均出现障碍。日 久,肩部活动几乎完全丧失,而成“冻结状”。
➢ 4.肌肉萎缩:初期在形态上无任何变化。病程较久者,由 于疼痛、废用,肩部肌肉普遍萎缩。
➢ 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六、禁忌症来自百度文库
在祖国医学中,本病称为“漏肩风”或“肩痹”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在我国北方农村,由 于气候寒冷,近年来肩周炎病率逐年上升,主要 症状为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如不施行 有效的治疗,可致肩关节完全粘连,造成关节活 动功能丧失。但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还不平衡, 贫困地区农民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患肩周 炎后多不去医院系统治疗,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 重。对辽宁农村数目庞大的肩周炎患者,如何找 到一种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宜于 推广的治疗技术,是目前防治肩周炎工作领域中 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 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 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禁 用本技术治疗。如心脏 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等。
七、鉴别诊断
1、冈上肌肌腱炎:疼痛多在肩外侧冈上肌肌腱 止点处,局部压痛,且可触及肌腱增粗、变硬等 。肩外展出现典型的疼痛弧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 据。
2、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疼痛部位局限在肩前 肱骨结节间沟处,少数患者可触及条索状物。肩 关节内试验及抗阻力试验阳性。
3、肩峰下滑囊炎:疼痛部位在肩外侧深部,并 向三角肌止点放射。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为主 。
4、颈肩综合症:由颈椎病引起的肩周疼痛。
八、疗法技术特色
通过对比肩痛穴、传统穴 两种不同方法对治疗肩部 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 限的症状和体征及疼痛指 数的临床观察,客观分析 判定快速针刺手法治疗肩 周炎的疗效及对其进行诊 疗的规范化研究。将传统 针灸学与现代神经解剖及 神经调控理论相结合,以 传统中医巨刺、远道刺和 缪刺针法为指导,采用交 叉取穴法,针刺经验穴-“ 肩痛穴”,通过临床和实验 研究证实该穴为治疗肩周 炎的有效穴位。
(三)、外感风寒湿邪:本病的发生与风寒湿三邪的侵袭有 关。其中湿邪长期滞留于关节,是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的主要原因。因湿性重浊粘滞,是气血运行迟涩,易使肩 部诸筋粘连。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久居湿地,风雨露宿或 贪凉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受寒 则凝,使筋脉失养,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 肉关节,则关节屈伸不用。
针刺手法: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 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快速出针, 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情较长的 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
功 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 调节胃肠,内分泌。
歌 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 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 为本病主要病理是属慢性退行性变化,因此与肩 部的一些健鞘、肌健、滑囊的无菌性炎症以及局 部受风寒、反复劳损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 多因过度疲劳或体虚汗出当风,睡眠时露肩受风 寒侵袭,久居潮湿寒冷环境中,或揍理空疏,卫 阳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流走脉络致气 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肩部挛急疼痛、活动障碍。 在病之后期,甚可出现患肢肌肉萎缩和肩关节严 重粘连等病理改变。
四、适应症
1.符合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2.年龄在40-69岁。
五、诊断标准
➢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 2.疼痛:本病发病较慢,少数病员可能有急性发作,病程 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疼痛一般以夜间为重,以致病员不 能卧于患侧。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活动时加重,有时向肘 部放散。
二、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体力劳 动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女与男之比为 3:1。
三、病因病机
(一)外伤、劳损:损伤后,软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 、增厚等炎性改变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久之则可发生肩 关节软组织粘连形成,甚至肌腱钙化,导致肩关节活动功 能严重障碍。
(二)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 足,血脉周流运行迟涩,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其所养, 血虚生痛,日久,营卫失调,筋脉拘急而不用。
1.取穴少,痛苦小 2.见效快,疗效高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4.安全无副作用 5.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的特点
(一)、肩痛穴之一中平穴 (见下图)
定 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解 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 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 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 麻胀感为宜。
(二)、肩痛穴之二中渚穴 (见下图)
定 位: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四、五掌 骨指关节后方凹陷处。
主 治:《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肘臂连肩 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针刺手法:采用28号2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或斜刺,进针 约0.5-1寸。
取穴原则:患侧取穴。
九、技术关键环节
1、定位准确 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的连线 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 。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 1寸的原则取穴。
Company Logo
一、概 述
肩周炎是医院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 指肩部关节囊、肌腱、肌肉慢性劳损或受凉等原 因引起的损伤,也可以因其他间接原因,引起周 围软组织的牵拉或撕脱而造成,其主要病理变化 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五十肩”、“老年肩” 、“肩凝症”等。本病在病理上又叫“慢性闭塞 性滑囊炎”,从而提示此病为肩关节囊和关节周 围软组织发生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 应,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活动的 一种疾病。
➢ 3.活动受限:肩部活动逐步受限,包括主动活动与被动活 动,严重患者,穿衣、梳头、洗脸等活动均出现障碍。日 久,肩部活动几乎完全丧失,而成“冻结状”。
➢ 4.肌肉萎缩:初期在形态上无任何变化。病程较久者,由 于疼痛、废用,肩部肌肉普遍萎缩。
➢ 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六、禁忌症来自百度文库
在祖国医学中,本病称为“漏肩风”或“肩痹”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在我国北方农村,由 于气候寒冷,近年来肩周炎病率逐年上升,主要 症状为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如不施行 有效的治疗,可致肩关节完全粘连,造成关节活 动功能丧失。但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还不平衡, 贫困地区农民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患肩周 炎后多不去医院系统治疗,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 重。对辽宁农村数目庞大的肩周炎患者,如何找 到一种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宜于 推广的治疗技术,是目前防治肩周炎工作领域中 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 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 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禁 用本技术治疗。如心脏 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等。
七、鉴别诊断
1、冈上肌肌腱炎:疼痛多在肩外侧冈上肌肌腱 止点处,局部压痛,且可触及肌腱增粗、变硬等 。肩外展出现典型的疼痛弧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 据。
2、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疼痛部位局限在肩前 肱骨结节间沟处,少数患者可触及条索状物。肩 关节内试验及抗阻力试验阳性。
3、肩峰下滑囊炎:疼痛部位在肩外侧深部,并 向三角肌止点放射。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为主 。
4、颈肩综合症:由颈椎病引起的肩周疼痛。
八、疗法技术特色
通过对比肩痛穴、传统穴 两种不同方法对治疗肩部 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 限的症状和体征及疼痛指 数的临床观察,客观分析 判定快速针刺手法治疗肩 周炎的疗效及对其进行诊 疗的规范化研究。将传统 针灸学与现代神经解剖及 神经调控理论相结合,以 传统中医巨刺、远道刺和 缪刺针法为指导,采用交 叉取穴法,针刺经验穴-“ 肩痛穴”,通过临床和实验 研究证实该穴为治疗肩周 炎的有效穴位。
(三)、外感风寒湿邪:本病的发生与风寒湿三邪的侵袭有 关。其中湿邪长期滞留于关节,是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的主要原因。因湿性重浊粘滞,是气血运行迟涩,易使肩 部诸筋粘连。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久居湿地,风雨露宿或 贪凉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受寒 则凝,使筋脉失养,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 肉关节,则关节屈伸不用。
针刺手法:采用28号3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 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快速出针, 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病情较重、病情较长的 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
功 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 调节胃肠,内分泌。
歌 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 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 为本病主要病理是属慢性退行性变化,因此与肩 部的一些健鞘、肌健、滑囊的无菌性炎症以及局 部受风寒、反复劳损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 多因过度疲劳或体虚汗出当风,睡眠时露肩受风 寒侵袭,久居潮湿寒冷环境中,或揍理空疏,卫 阳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流走脉络致气 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肩部挛急疼痛、活动障碍。 在病之后期,甚可出现患肢肌肉萎缩和肩关节严 重粘连等病理改变。
四、适应症
1.符合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2.年龄在40-69岁。
五、诊断标准
➢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 2.疼痛:本病发病较慢,少数病员可能有急性发作,病程 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疼痛一般以夜间为重,以致病员不 能卧于患侧。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活动时加重,有时向肘 部放散。
二、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体力劳 动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女与男之比为 3:1。
三、病因病机
(一)外伤、劳损:损伤后,软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 、增厚等炎性改变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久之则可发生肩 关节软组织粘连形成,甚至肌腱钙化,导致肩关节活动功 能严重障碍。
(二)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 足,血脉周流运行迟涩,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其所养, 血虚生痛,日久,营卫失调,筋脉拘急而不用。
1.取穴少,痛苦小 2.见效快,疗效高 3.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4.安全无副作用 5.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的特点
(一)、肩痛穴之一中平穴 (见下图)
定 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解 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 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 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 麻胀感为宜。
(二)、肩痛穴之二中渚穴 (见下图)
定 位: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四、五掌 骨指关节后方凹陷处。
主 治:《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肘臂连肩 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针刺手法:采用28号2寸毫针1支,行直刺法或斜刺,进针 约0.5-1寸。
取穴原则:患侧取穴。
九、技术关键环节
1、定位准确 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的连线 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 。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以偏于腓侧 1寸的原则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