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造假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24浅谈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王冬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41200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在各种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目前,社会上会计造假层出不穷。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其危害性如果不能得到高度的重视,将给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如何杜绝会计造假,重塑会计诚信,已成为会计界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会计造假的手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会计造假;会计舞弊

近年来国内和国际上不断爆发会计造假恶性事件,使会计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治理会计造假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而又艰巨的工作,急切需要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治理。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

1、利益驱动。很多企业领导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明示或暗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造假。也有一些中小企业瞒报利润,报盈为亏,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不顾后果。

2、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出台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法律法规条文较粗,一些重要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造成会计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不强。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3、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不对称。目前打击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是行政处罚,很少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伴随着执法状况普遍存在过宽的现象,即使是在高查处率下,其收益仍大于成本。

4、企业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尚不够完善。从目前我国企业情况来看,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都很薄弱。从企业内部来看,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不严密,会计监督体系屈服于领导的意志,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从企业外部来看,一是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各个国家监督机关和社会中介机构都仅仅是各自为政、重复监督、执法尺度不一,对于会计造假的防范所起的作用不大,从而不能有效地制止和防范会计造假。

5、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法制观念较弱,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有的还是无证上岗。这些都给会计造假提供了可能。

6、会计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实际情况了解较之投资者更为详细。而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时,一定程度上了解不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往往不能获取充分和及时的信息。

二、对策

1、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治理会计造假,必须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明确自己是本企业会计造假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内容包括业务能力、诚信教育、法律宣传等,切实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保持执业尊严,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维护本单位的会计秩序。同时还应该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逐步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观念。

2、加大打击力度,加大造假成本。对会计造假的会计人员,坚决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给予刑事处罚,并且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允其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加大造假的成本。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

象。建立信用档案,将违反诚信及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以便随时查询。

3、强化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力度。治理会计造假,首先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必须双层把关,而不能一支笔审批。应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有效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使会计制度没有了造假的环节和载体,并从源头上杜绝了造假事件的发生。

4、强化政府和社会监督力度。仅仅是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力度是不够的,还应强化政府和社会监督力度。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督等监督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完成各职务的基础上,各部门之间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

5、大力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减少企业会计造假的可能性。同时借鉴海外会计行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明确赋予它惩戒权,依据会计信息虚假程度进行惩戒,与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形成互补。

6、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要形成一种社会舆论氛围,帮助公众了解企业真正的实情,使企业财务制度更加公开,形成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小结

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造假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它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要想绝对杜绝会计造假,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会计造假问题的解决更需要有多方面力量的努力。只有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夯实法治建设基础,加大经济监督力度,提高造假成本,完善经济监督体系,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清娟, 崔连翔. 会计造假存在的动因分析[ J] .职业技术( 下半月) , 2006, ( 8) : 95.

[2] 付荣霞, 董振喜, 周晓娜. 会计造假的危害及对策[ J] .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6, ( 9) : 77.

[3] 石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探究及对策[J].当代经理人, 2006( 7) : 31~32.

[4] 刘绪芝.遏制会计造假的几点建议[J].齐鲁珠坛, 2005( 2) : 80~81.

[5] 全蔚.探讨财务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J].大众科技, 2005( 5) : 132~135.

[6] 谢登禹. 试析我国会计造假外部根源及治理[ J] . 现代商业, 2007, ( 29) : 46.作者简介:

王冬平,女,出生于1969年11月,湖南省宁乡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