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教案

登柳州城楼教案
登柳州城楼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教案

全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长安。十二岁前在长安度过。他的先辈曾经显赫,但祖父、父亲官职并不高。母亲是范阳大族之女,从宗元四岁就教他识字读书。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此后仕途比较顺利。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柳宗元(此时34岁)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废,遂不振。"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十年后,他又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官职有所升迁,地点却更偏远了。他在柳州四年,有许多善政。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公元819年11月28日),病逝于柳州。

刘禹锡遵其遗嘱编其集为三十通。但到宋初,柳集已散失严重。穆修多年搜求,编成《唐柳先生集》,是为宋人编校的第一种柳集。今刘本、穆本早已失传。近人所编柳集有若干种,或称《河东先生集》,《柳河东集》等。

柳宗元是思想家,在以回答屈原《天问》的形式而写的《天对》中。否认天地是神所创造,明确提"元气"是自然的本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把远古所谓"尧舜之世"当作最高的理想社会,认为历史是进化的。他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这些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柳宗元又是卓越的散文家。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要倡导者。他的山水游记、寓言小品以及其它古体文章都很有名。

柳宗元在诗歌方面,也卓然成家。明胡应麟说:"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横绝一时。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才具也"(《诗薮外编》卷四)。严羽《沧浪诗话》单"柳子厚体"。他的诗今存138题,164首,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感受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时时流露出

愤懑不平的情绪。他的一些诗篇采用了寓言的方式。

他的古诗大都描写自然山水,运思精密,着力于字句的选择和锤炼,创造出峻洁、澄澈的境界。古来论者多言其受谢灵运的影响。这是因为他和谢一样,在贬谪生活中借山水诗篇来遣兴寄意。比如谢诗有"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诗》);柳有"木落寒山净,江空秋月高"(《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他的近体诗也写得情致缠绵,色彩绚丽,音调和谐,与他的古体诗风格有异。

背景介绍

漳汀封连四州:漳州,今福建龙溪县一带,汀州,今福建长汀一带;封州,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在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不禁百感交集。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诗歌赏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首联二句,先写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因其高,故而视野广阔,可以目极千里。可以遥观茫茫的海天。“愁思”二字连锁“海天”与“茫茫”的景色,作者的情感色彩至为浓重。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从登城起有百端交集之感。”这话很是。从本诗来看,柳宗元既慨叹宦游生活的险恶,又为长期迁谪感到痛心,同时也为友人同贬异域、音讯不通而感喟嘘唏。这种种情绪一时涌集,与眼前渺无边际的茫茫海天相融在一起。移情于物,二者几不可分辨。这两句,总领全篇,情景兼到,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怨叹的基调。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颔联描绘近景。柳宗元六月到柳州,正是盛夏季节。在他登楼远眺的时候偏偏赶上一场骤风急雨。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此情此景,使诗人的心境越发沉重。纪昀评论三,四两句,说是“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借寓震撼危疑之意,好不著相。”采用赋笔,竭力描摹楼前近景,而且鲜明生动,情景交融,这的确是此二句的特点。试看那“惊”,“乱”,“密”、“斜”四字,用词多么准确、生动,透过这极普通的字眼,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暴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残酷无情,同时,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旧说谓此“借寓震撼危疑之意”,指的是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之中抒写了身世之感,这也正如沈德潜所说“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我们知道,屈原在《离骚》中曾多次提到芙蓉与薜荔这类香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擘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在屈原,他是以香草象征自己人品的高洁与道德修养的纯正美好的。“其志沽,故其称物芳”。柳宗元此诗同样、也有以香草自况的意味。正直之士惨遭迫害,仕途险恶令人惊恐。那在“惊风”“密雨”的飐侵下努力挣扎抗争的芙蓉与薜荔不是很有点胆量与气骨吗?此种兴寄,缘物见情,物与情水乳交融,了然不见痕迹,须仔细寻绎,方能识其奥义。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颈联写远景,笔触宕开。但此远景乃风雨中所见,故用“重遮”二字加以强调。重岭密林,烟雨迷濛,遮断千里之目,楼下江流弯曲盘旋,蜿蜒而去。“江流曲似九回肠”,说江流曲似人们萦回百转的愁肠,而不说人之愁肠百转如汇流之曲,可谓极有情致。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百越文身地,指岭南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其民有纹身断发的习俗。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远谪到这般荒僻之地,已经够寂寞孤独了,而音讯又难于通达,这又使诗人增添了一重悲凉。这里,“犹自”与“共来”前后关合,语意有加倍进层的意思。吴汝纶说。“更折一笔,深痛之情,曲曲绘出。”所言极是。“音书滞一乡”,又遥应题目,点明本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翻译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翻译: 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令人愁思无限。 狂风四起,惊动了水中荷花;暴雨骤下,抽打着墙上的薜荔。 想起同遭贬逐的朋友,怎奈崇山密林,遮住了千里的目光,让我无法远望。 柳江曲折,又似那九回的愁肠,叫我更加郁闷。在这偏僻的蛮荒之地,就是互通音讯,也是困难重重。 赏析: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人论世,理解诗歌内容;诵读诗歌,解读诗人的“愁思”。 过程与方法诵读、点拨、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理解作者的孤独。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理解、把握诗歌深入赏析本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孤独。 教学过程 一、导读,入愁境 出示水墨画——独钓寒江雪。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今天的抒情主人公就藏在这幅画里。好,面对此图此景,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呢? 是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这正是柳宗元留给中国文学史的背影。悄怆幽邃的江乡雪景图无一字言情,可是你能否感觉到作者的心情呢?这正是借景抒情的魅力。那么,十年之后,柳宗元生命中的风雪停止了吗?就让我们通过他的另一篇名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来继续了解他的故事,感受他的情感,欣赏他的才气。 二、意读,识愁思 1.正所谓诗要反复的读,词要低徊地诵。请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2.齐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3.再读正音翻译。 惊风乱飐芙蓉水,飐,zhǎn,吹动; 密雨斜侵薜荔,薜荔,bìlì,香草的一种; 江流曲似九回肠,九回肠,代指愁思蜿蜒;意思是弯曲的江流正如心中蜿蜒不绝的愁思。 再读一次。 翻译:登上城上的高楼,远望着旷野荒原;愁绪喷薄而出,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惊扰吹乱了水上的芙蓉花;暴雨倾盆,肆意斜打着爬满了薜荔的墙面。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千里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们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4.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呢?知人论世,明确情感。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是散文大家,并不以诗著名,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在诗作方面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其抒情诗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基于其出身经历和对当时政治黑暗腐败的认识,柳宗元持儒家的“入世”态度,积极参加了当时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触及宦官、豪族、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极力反对,这次史称“永贞革新”的改革仅半年便失败了。参与者纷纷被贬,作为其重要成员,柳宗元更是被一贬再贬:先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即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在三月又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这次一同被贬还有: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他们四人就是这首诗题目中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饱受打击,屡次遭贬,前途未卜,其心情自然是非常苦闷的,这首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夏天柳宗元到达柳州任刺史之后不久,登柳州城楼抒怀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寄赠给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是其抒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两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第一句写诗人满怀苦闷登上城楼远眺,看到是苍茫大地一片荒凉,正是其贬地景色的真实写照,当时的柳州是什么情形呢?用柳诗的话说就是“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葡”。这是自然环境。治安环境是“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第二句写诗人的愁思正如大海一样茫茫无边,是写情。这里的情与景并不是孤立的,眼前的“大荒”正是“愁思”中所感受到的,而诗人之所以起“愁思”也是因为这眼前的“大荒”之地。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带拼音、注音、精校)

《登dēnɡ 柳liǔ 州zhōu 城chén ɡ 楼lóu 寄jì 漳zhānɡ 汀tīnɡ 封fēnɡ 连lián 四sì 州zhōu 刺cì 史shǐ 》 唐tán ɡ 代dài :柳liǔ 宗zōnɡ 元yuán 城chén ɡ 上shàn ɡ 高ɡāo 楼lóu 接jiē 大dà 荒huānɡ ,海hǎi 天tiān 愁chóu 思sī 正zhèn ɡ 茫mán ɡ 茫mán ɡ 。 惊jīnɡ 风fēnɡ 乱luàn 飐zhǎn 芙fú 蓉rón ɡ 水shuǐ 。密mì 雨yǔ 斜xié 侵qīn 薜bì 荔lì 墙qián ɡ 。 岭lǐnɡ 树shù 重zhòn ɡ 遮zhē 千qiān 里lǐ 目mù ,江jiānɡ 流liú 曲qū 似sì 九jiǔ 回huí 肠chán ɡ 。 共ɡònɡ 来lái 百bǎi 越yuè 纹wén 身shēn 地dì ,犹yóu 是shì 音yīn 书shū 滞zhì 一yì 乡xiānɡ 。 【注zhù 解jiě 】: 1、大dà 荒huānɡ :旷kuàn ɡ 远yuǎn 的de 广ɡuǎnɡ 野yě 。 2、惊jīnɡ 风fēnɡ :狂kuán ɡ 风fēnɡ 。 3、飐zhǎn :吹chuī 动dòn ɡ 。 4、芙fú 蓉rón ɡ :指zhǐ 荷hé 花huā 。 5、薜bì 荔lì :一yì 种zhǒnɡ 蔓màn 生shēnɡ 植zhí 物wù ,也yě 称chēnɡ 木mù 莲lián 。 6、百bǎi 越yuè :即jí 百bǎi 粤yuè ,指zhǐ 当dānɡ 时shí 五wǔ 岭lǐnɡ 以yǐ 南nán 各ɡè 少shǎo 数shù 民mín 族zú 地dì 区qū 。 7、纹wén 身shēn :古ɡǔ 代dài 南nán 方fānɡ 少shǎo 数shù 民mín 族zú 有yǒu 在zài 身shēn 上shàn ɡ 刺cì 花huā 纹wén 的de 风fēnɡ 俗sú 。 【韵yùn 译yì 】: 柳liǔ 州zhōu 城chén ɡ 上shàn ɡ 的de 高ɡāo 楼lóu ,接jiē 连lián 着zhe 旷kuàn ɡ 野yě 荒huānɡ 原yuán ; 我wǒ 们men 愁chóu 绪xù 象xiàn ɡ 茫mán ɡ 茫mán ɡ 的de 海hǎi 天tiān ,无wú 限xiàn 宽kuān 广ɡuǎnɡ 。 狂kuán ɡ 风fēnɡ 阵zhèn 阵zhèn ,猛měnɡ 烈liè 吹chuī 乱luàn 了le 水shuǐ 上shàn ɡ 的de 芙fú 蓉rón ɡ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释: (1)唐元和十年(815)春,柳宗元等五司马被召回京,三月又被贬为远州刺史。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除柳宗元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外。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这首诗是柳宗元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寄赠给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 (2)接:目接,看见。大荒:广阔而荒凉的原野,也指边远荒漠之地。 (3)海天:海天相接,一望无际。海天愁思,比喻愁思像海一样深,天一样广。茫茫:漫无边际。 (4)惊风:狂风。飐(zhan展):风吹物体颤动。乱飐:吹动。芙蓉:莲(荷)的别名。这里指荷花。芙蓉水·即长满荷花的水面。 (5)密雨:大雨。薜荔(bili毕力):又名木莲,一种缘墙树牵藤的蔓生香草。这两句写夏季急风骤雨中的近景,借美好的事物受到风雨的摧残,抒发对个人和友人屡遭不平待遇的愤懑之情。 (6)重(chong虫)遮:重重叠叠地遮蔽。 (7)江:指柳江,当时亦名浔水,婉延曲折地绕城而流。九回肠:明喻柳江曲折,暗喻愁肠百结。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有"肠一日而九回"之句,梁简文帝《应全诗》也有"望郡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句。柳宗元即取此意。这两句写远景,寓有去国离乡遥远,友人被重山远水阻隔,音书难通而产生无限愁苦之意。 (8)百越:亦称百粤。泛指古代岭南一带少数民族。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古代越族人民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拼音版

登d ēn ɡ柳li ǔ州zh ōu 城ch én ɡ楼l óu 寄j ì漳zh ān ɡ汀t īn ɡ封f ēn ɡ连li án 四s ì州zh ōu 【唐t án ɡ】柳li ǔ宗z ōn ɡ元yu án 城ch én ɡ上sh àn ɡ高ɡāo 楼l óu 接ji ē大d à荒hu ān ɡ,海h ǎi 天ti ān 愁ch óu 思s ī正zh èn ɡ茫m án ɡ茫m án ɡ。惊j īn ɡ风f ēn ɡ乱lu àn 飐t ài 芙f ú蓉r ón ɡ水shu ǐ,密m ì雨y ǔ斜xi é侵q īn 薜b ì荔l ì墙qi án ɡ。岭l ǐn ɡ树sh ù重zh òn ɡ遮zh ē千qi ān 里l ǐ目m ù,江ji ān ɡ流li ú曲q ǔ似s ì九ji ǔ回hu í肠ch án ɡ。共ɡòn ɡ来l ái 百 b ǎi 越yu è文w én 身sh ēn 地d ì,犹y óu 自z ì音y īn 书sh ū滞zh ì一y ì乡xi ān ɡ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注 释】 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州: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白话译文】 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流程:引——读——说——析——写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背诵:《虞美人》(2人,齐背) 2、由《虞美人》引入本课 封建时代的爱国文人雅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痛苦呻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把握情感: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诗歌1—2遍(字音,感情)。 2、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词眼。 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 明确:“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是愁思、愁绪。诗歌开篇便“愁思茫茫”,笼罩全篇。 三、再读诗文,知人论世: 1、学生默读诗文,认真思考作者为何而愁?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①学生介绍并补充;

②教师明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公元八○五年,“永贞革新”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此诗便作于柳州。有《柳河东集》等。 2、全诗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内容。 ①1—2人描述诗句内容; ②明确诗文内容: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音信难通。(学生齐读) 3、你觉得柳宗元诗中具体写了哪些愁?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古诗全文如下: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前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诗。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五人虽后又被召回,但由于种种原因,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全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注释】 ⑴柳州:今属广西。漳:漳州;汀:汀洲。今属福建。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⑵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⑶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⑷惊风:急风;狂风。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乱飐(zhǎn):吹动。 ⑸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⑹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⑺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⑻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⑼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翻译】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鉴赏】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这首抒情诗,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2.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一、导入,简介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二、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义,初步掌握诗歌内容。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三、再读诗歌,师生共同赏析。 1.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完美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设计 备课人:李小莲新余一中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内容,鉴赏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训练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流程:引——读——说——析——写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背诵:《虞美人》(2人,齐背) 2、由《虞美人》引入本课 封建时代的爱国文人雅士,痛苦莫过于政治上的孤独。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柳宗元在遭贬的孤独中发出的痛苦呻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把握情感: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诗歌1—2遍(字音,感情)。 2、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词眼。 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 明确:“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是愁思、愁绪。诗歌开篇便“愁思茫茫”,笼罩全篇。 三、再读诗文,知人论世: 1、学生默读诗文,认真思考作者为何而愁?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①学生介绍并补充; ②教师明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公元八○五年,“永贞革新”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此诗便作于柳州。有《柳河东集》等。 2、全诗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内容。 ① 1—2人描述诗句内容; ②明确诗文内容: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音信难通。(学生齐读) 3、你觉得柳宗元诗中具体写了哪些愁?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明确:他登上柳州城楼,所见皆是荒芜辽远的原野,海天相接茫茫的一片,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也感到“愁思”无尽,就好似这海一般的广,如天一般的高。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刺史》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写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的诗。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五人虽后又被召回,但总总原因,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全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解: 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吹动。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赏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导学案答案

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级班级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总课时总1课时备课时间2011-03-7上课时间2011 课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学习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难点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学法指导诵读、感悟;理解、鉴赏;合作探究 一、自学质疑 1、作者及背景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背景: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二、朗读诗歌,理解字面意义,初步掌握诗歌内容。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2.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一、导入,简介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

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

古典诗词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释】 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旷远的广野。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1]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赏析】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

登柳州城楼教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教案 全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长安。十二岁前在长安度过。他的先辈曾经显赫,但祖父、父亲官职并不高。母亲是范阳大族之女,从宗元四岁就教他识字读书。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此后仕途比较顺利。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柳宗元(此时34岁)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废,遂不振。"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十年后,他又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官职有所升迁,地点却更偏远了。他在柳州四年,有许多善政。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公元819年11月28日),病逝于柳州。 刘禹锡遵其遗嘱编其集为三十通。但到宋初,柳集已散失严重。穆修多年搜求,编成《唐柳先生集》,是为宋人编校的第一种柳集。今刘本、穆本早已失传。近人所编柳集有若干种,或称《河东先生集》,《柳河东集》等。 柳宗元是思想家,在以回答屈原《天问》的形式而写的《天对》中。否认天地是神所创造,明确提"元气"是自然的本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把远古所谓"尧舜之世"当作最高的理想社会,认为历史是进化的。他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这些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柳宗元又是卓越的散文家。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要倡导者。他的山水游记、寓言小品以及其它古体文章都很有名。 柳宗元在诗歌方面,也卓然成家。明胡应麟说:"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横绝一时。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才具也"(《诗薮外编》卷四)。严羽《沧浪诗话》单"柳子厚体"。他的诗今存138题,164首,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感受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时时流露出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案(李宝金)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瓜州县第一中学李宝金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 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课前准备:修改课件、布置预习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二、评讲诗歌 (一)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义,初步掌握诗歌内容。 (二)品析诗句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释“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接:看见,目接。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诗中是指友人被贬的边地,所以望大荒者,实望被贬之友人也。海天愁思正茫茫: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茫茫无边,写出了愁思之深广。 2.此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海天愁思正茫茫”中的“愁”字。所以“茫茫”一词一写喻体“海天”之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 3.此联的意境如何? 辽阔荒凉。 5.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 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达到了寓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4.联系下文说说诗人海天愁思是什么?(此题可放在最后解决。)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释“惊风”“乱飐”“密雨”“斜侵”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客观事物已被诗人投入了情感,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句。 2.诗中的“风”“雨”的本体是什么? 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也就是谗邪的保守势力。 3.诗中的“临水芙蓉”和“覆墙薜荔”你怎样理解? 如屈原一样,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实际上是象征贤能之人。 4.“惊”“密”“乱”“斜”写出了谗邪的保守势力怎样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