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区)发展比较研究

20世纪下半期,国际上一些高新园区的出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快速增长,这里将通过分析国际的一些典型成功高新园区,总结它们独具特色的领航方式,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创新型城区建设的最好参照。

1.2.1美国硅谷的领航创新发展

直到今天为止,美国硅谷还是各国学者公认的最好的科技工业园,虽然它并不是理想状态,也存在种种问题。美国硅谷创造了全球科技、经济的神话,为美国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强化超级大国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直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仍然是未来美国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希望所在。硅谷地区面积为1500平方英里,250万人口,人口数量仅相当于全美的0.89%;硅谷所创造的GDP占到全美的3%;20世纪90年代,硅谷工作数量每年增长3%—5%,2000年工作职位达135万个;2000年,硅谷出口额达到3520亿美元,占加州非农业出口额的34%;12006年硅谷每个员工的平均产值为17万美元,比全美的平均水平5.6万美元高出两倍还多。硅谷员工的平均收入是6万美元,比全美的平均3.08万美元高出近一倍;硅谷企业主要是信息技术产业,其高精尖发明创造和获得批准的专利,每年都在6000件以上,约占全美总数的9%;全美风险资本的1/3投资在硅谷。

第一、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拉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硅谷引领了四次高新技术产业革命。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朝鲜战争,由于战争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给硅谷里诸如惠普公司等创造了爆发的良机,20世纪50年代的国防支出利于电子产品行业的崛起。1959年集成电路的发明为半导体工业的急剧膨胀提供了前提,硅谷产生了仙童、英特尔、AMD和国家半导体公司。硅谷中30多家半导体公司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硅谷一词也是这时首次提出来。前两次技术浪潮打下的基础,使包括苹果电脑在内的20多家个人计算机公司80年代开始兴起,并迅速向世界蔓延普及。90年代,正当全世界处于新兴技术产业突破前夜时,硅谷再次因为雄厚的技术实力成

为互联网革命的领导者,互联网相关公司和产业迅速兴起。回顾看来,硅谷在对美国甚至世界新产业新业态的领航作用无庸置疑。

1950-2000年硅谷领航产业的演变

第二、创新主体的推动

硅谷创新能量之巨大,其创新主体功不可没。硅谷有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圣克拉拉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和其余数十所专业院校,还有数千家研发机构和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大众教育机构。智力密集程度居美国之首。其中斯坦福大学拥有众多公司资助的一流实验室,是区别于传统学术机构,与产业界有着密切联系的大学。大学与产业相互连通,教学、科研、生产三者之间的转化链条大大缩短,从发明到产品的周期日趋减少,产学研的物理距离和产业链条隔离被减到最小,比较容易形成产业配套环境。实际上,这一技术扩散模式很快就在世界各国流行开来,成为科技工业园的主流模式。

第三、创新文化和制度的保障

也许硅谷的技术创新闻名遐迩,但这远非全部,硅谷的创新文化同样可以当之无愧的发挥高度的领航作用。企业反应灵活、行动迅速,关注形成价值链的某

一部分;以人才驱动,自己培养结合多方引智,技术、管理、营销等人才供不应求;动态的,开放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在新创意、新人才还是新的技术标准方面;风险资本在硅谷获得了最令人瞩目的发展,风险资本对创业企业的资助是硅谷光芒耀眼的一个核心因素;包含积极进取、敢冒风险、大胆创新、精诚合作、容忍失败、能力至上等诸多因素的硅谷文化体现了商业模式的实质。所有这些要素的精妙高效的组合,成就了小区域内的创新环境,也实现了硅谷创新的文化氛围。

第四、创新资源的整合

改变过去工业时代烟囱林立,浓烟烟滚滚的场景,硅谷自然环境优美,原生态强,污染少。由于硅谷的活动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不仅能创造出高得多的附加值,而且大大减少了对物流和能源的依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可能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硅谷对土地资源的整合,使得厂房干净整洁,很少高楼大厦,且都静静的分散在果园绿地之中,极富诗意,生态环境优越。是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的典型体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社区发展模式方面实现了领航作用。通过整合过去的资源,新的发展模式从此崛起。

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世界经济科技第一强国之内,硅谷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其发展历程基本上都体现出创新要素的作用。

1.2.2巴西坎皮纳斯科技创新崛起

巴西的坎皮纳斯离圣保罗地区(SaoPaulo)数百里,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城,目前,它是南美最重要的科技制成品中心的灵魂。

在这个城市中,高科技飞速成长起来:康柏电脑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朗讯科技公司等都在此入住。除此之外,巴西自己的科技力量也在增长:除去20多家主要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那里还有成百上千本地技术公司,他们从电脑配件到相关的小商品,几乎无所不做。以坎皮纳斯为主干,加上周边八九个小城镇,这块地区是每年向巴西政府纳税的黄金大户。

但是,坎皮纳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民族科技和外来科技企业之间的不平衡。

民族科技在巴西就好像昙花一现,活跃在现在的高科技舞台上的几乎无一例

外的是跨国公司,巴西政府厚此薄彼的态度遭到了来自坎皮纳斯人的谴责,其中也足以反映出巴西政府的短视。应该说,在坎皮纳斯城发展的初期,巴西政府并没有特意想把它变成另一个硅谷,他们有发展高科技的模糊愿望,从70年代起就上马了一批项目,但是并没有一心一意地使它开花结果。巴西的政策转变很快,从投入大量资金自行搞研发创业到撤回资金转而扶持跨国公司,民族产业的牺牲很大。

随后,巴西政府逐渐认识到在求取巴西科技发展的平衡中,政府的支持和资助有多么重要。只有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民族科技才能稳步发展,才能逐步乃至迅速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最终赢得独立。

坎皮纳斯的地理优势明显,城市环境优美,还有鳞次栉比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网罗了全巴西最优秀的人才,具有发展为人才高地的远大前景。这一切都为巴西民族科技事业的下一次振兴奠定了基础,关键缺乏的就是正确和稳定的政策引导。

关于资金问题,虽然很难,但巴西政府曾经作出的有益尝试可以继续下去,比如80年代实行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就的确吸引了大量的私人闲散资金,依照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打造的本地电话公司———特利布拉斯(Phone Company Telebras),目前就已经完全依靠私人资本在运作,并且运行良好。政府的力量似乎并不在于自己拿出去多少钱,而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调拨和运用资金。所以,如果政府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现有的研究项目,不遗余力地投入人力物力,同时兼顾对外引进,那么,巴西就能在发展民族科技产业与支持进口产业之间最终找到一个平衡点,打破坎皮纳斯目前发展的僵局。当人们将来谈论坎皮纳斯的时候,就不会仅仅是说“它是引进跨国投资的成功范例”,而会说“它的确是巴西人成功的高科技试验田”。

1.2.3巴西库里蒂巴绿色创新模式

巴西是个移民国度,库里蒂巴的市民也来自世界各地,城市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从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充分考虑移民特征,免费提供绿地,供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社团进行保护性开发,建成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市政府要求,这种公园不以营利为目的,要突出文化多样和生物多样。公园内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