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侵犯行为
证据: Lorenz(1966)雄丽鱼
Lorenz,诺贝尔得主,动物行为学家 观察了一种攻击性很强的热带鱼——丽鱼的行为 他发现,雄丽鱼会攻击同种的其他雄鱼,以捍卫自己的地盘。但雄性丽鱼并不攻 击雌性丽鱼,也不攻击异种的丽鱼。若将所有同种类的丽鱼从水箱中移走,只剩 下一只异种雄性丽鱼,这只雄性丽鱼会攻击异种的雄鱼。此外,如果所有其他雄 鱼也被移走吧,雄丽鱼最终会攻击并杀害雌丽鱼。 Lore 和 Schultz(1993)指出:动物中普遍的侵犯现象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被 保留下来,乃因为其具有使动物存活的价值。同时,几乎所有的动物似乎都已演 化出一种有力的抑制机制,使他们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抑制他们的攻击。 侵犯也是一种选择性策略,取决于动物先前的社会经验以及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侵犯行为的分类
(1)从侵犯的方式上看,侵犯可以分为言语侵犯和动作侵犯。 (2)从侵犯的动机上看,侵犯可以分为报复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 (3) 根据侵犯的指向性,还可以分为公然侵犯和关系侵犯。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侵犯的普遍性
120 每 个 (世 纪 单 因 位 战 : 争 百 死 万 )亡 的 人 数 100 80 60 40 20 0
-----侵犯对象的替代
-----侵犯类型的替代 受到父亲责打的孩子由于不能直接挥拳打倒父亲,可能会嘟嘟囔囔地 骂父亲几句(侵犯类型上的替代),或是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弟弟妹妹(侵 犯对象上的替代)。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及其原因
二、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三、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
四、 侵犯行为的控制与预防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及其原因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 (二)侵犯行为的解释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 1.侵犯行为的定义 侵犯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简称侵犯, 是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动。这种伤害行为 可以是实际造成伤害的行动或语言,也可以是旨在伤 害而未能实现的行为。
侵犯行为
Zing (1961)实验证明攻击行为是否是天生的。
猫和老鼠在同一个笼子里 小猫没有攻击老鼠,还成为了好伙伴 证明攻击本能可以被幼年的经验抑制。
第七章
侵犯行为
这类的攻击难道仅仅是 天性吗?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侵犯的生物学理论
侵犯归于个体内部
☆ 脑机制: ☆ 海马:影响情绪; ☆杏仁核:该区域受到电击时,温和的机体变得暴躁;当该区域的神
第七章
侵犯行为
证据: Lorenz(1966)雄丽鱼
侵犯有进化意义 黑头鸥吃掉其他鸥鸟的幼鸟 南极帝王企鹅将同伴推入海中看有没有猎食的鲸鱼
人类行为更易受社会环境的塑造---社会化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对本能论的评述 本能论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出现侵犯行为,是因为具有与生俱 来的侵犯本能。这种观点遭到很多研究者的质疑,这些质疑主要 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能。
16 17 18 15 19 20 (到 1— 95 年 )
最血腥的一百年——20世纪
世纪
第七章
侵犯行为
美国1970~1980年10年间暴力犯罪上升了62%
第七章
侵犯行为
4.侵犯的稳定性 侵犯行为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早年的侵犯性 与后来的侵犯行为有普遍联系。 赫伊斯曼(1984)对600多名被试进行历时22年 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 侵犯性记录能够很好地预示他们成年以后(30岁)的侵犯 性行为。
经活动被抑制时,暴躁的机体变得温和;
☆大脑皮层:皮层受损时,会表现出更激烈的侵犯行为。 ☆神经递质:
5-羟色胺:抑制攻击(5-羟色胺少,侵犯增多); 雄性激素:增加攻击性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挫折—侵犯理论 (1)最初的理论观点
多拉德和同事提出。 挫折(frustration) :对行为后果的阻碍。换句话说“我们想要 什么东西却得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遭受挫折。”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 他们认为,侵犯只有一个原因(挫折),挫折只有一个反应(侵犯)。 玩具实验(勒温,1941 )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二)侵犯行为的解释
1.侵犯的本能理论
侵犯是一种本能,是由遗传获得的,而非习得的。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
生的本能:爱与建设的力量 向内:自杀、自虐 死的本能:恨与破坏的力量 向外:侵犯、征服 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释放 。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 侵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侵犯也是人类生活不可避 免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于实 施侵犯,而战争就成了发泄侵犯冲动的重要途径。
实验组: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全是玩具的房间前,孩子们非常想期待玩那些玩具, 但是实验者只允许他们从窗外观看,不许他们进去玩。在经历漫长而痛苦的等待之 后,这些孩子最终才有机会玩那些玩具。 控制组的孩子则一开始就被允许玩那些玩具,没有遭受挫折。 结果发现:玩玩具的时候,实验组比控制组的行为更具破坏性,将玩具摔在地 上,往墙上砸,或是踩踏玩具。
第七章
侵犯行为
马路上的冲突往往是由驾驶员的挫折感导致的。
第七章
侵犯行为
挫折感越大,导致的侵犯越强?
哈里斯(Harris, 1974)实验 实验助手在商场、银行和售票窗口排 队的人群中插队,插到第二个人或者 第十二个人的前面。
7 6
口头攻击
观察表明,第二个人对插队者的
反应比第十二个人更具有侵犯性。由 于第二个人比第十二个人能更快地达
攻 击5 行4 为3 均2 分 1 0 队伍后部 队伍前部
非语言攻击
成目标,所以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感。
第七章
侵犯行为 替代性侵犯 (displaced aggression ):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对
方抗衡时,不能够直接实施在引发挫折感的对象身上 。 替代性侵犯(displaced aggression)有两种类型:
另一类质疑是即便在动物身上存在侵犯本能,那么是否就意 味着人类就一定具有侵犯本能呢?如果人类具有侵犯本能,那么 我们可以预期,人类应该在侵犯本能的驱动下程序化地表现出侵 犯性。由此推断,人类侵犯行为的表现上应该有许多相似之处。 事实上,人类的侵犯行为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从数量还是 从种类上。
第七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