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引言
最完美的英汉翻译应该要尽可能地传递原文化内涵,所以译者需要对英汉两种文化深入了解,因此本文将着重进行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旨在通过细致全面的分析英汉差异形成的各方面原因和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三种影响,尽量帮助英汉翻译者最大限度地了解东西方文化以及因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使译者能真实地再现原文的面貌,体现原文化内涵,让翻译的精髓能真正体现在文化信息的传递。
一、跨文化定义
所谓“跨文化”是指在全球化中,社会流动性增加和种族混杂造成的一种社
会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和现存的文化,是创造新文化。
跨文化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是被视作非常重要的。在英语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其实并不是英语好就表示你的沟通能力强,我们沟通的目的是要让对方真正理解到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达到真正的会心交谈,而不是为了让对方称赞我的语言表达水平在那夸夸其谈。
二、文化与翻译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在其著作《语言、文化与翻译》(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说过:“The role the Language plays in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idioms are so common that no one can understand it properly without taking the language cultural background into account”“(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文字和成语的影响是如此的普遍,如果不熟悉语言文化背景,没有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其中含义。”)尤金·奈达认为那些出现在书前面翻译与口译时的严重错误往往不是因为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引起的,而是缘于对文化的误解。也就是说,中国与说英语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必然在翻译过程中产生影响。
三、汉英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语言使用除了受到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制约,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这儿的使用规则即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得体。由于文化的迁移,外语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语言文化中,而“文化既有其统一性、延续性和共有性,又有其差异性和变化性。”(胡文仲,1985)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许多日常行为的表达方式也很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有很大的差别,语言习惯自然就有很多的不同。比
如因为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英语国家讲究平等,中国人更喜欢自谦。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加上本身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中西方人理解方式天南地北,所以中国人在与英语国家的人用英语交流时,经常会听不懂对方的英语,这并不简单是口音的问题,更多的体现了因为环境与教育方式的差异所带来的理解方式的不同。常常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严重的甚至会带来误会。其实对于汉语也一样,比如最简单的中文“方便”一词,在中国人的习惯中就包含了多层意思,这对英语国家的人同样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在英汉翻译中要考虑英语的适用范围,不能出现不知所云的汉语。
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多表现为“自省自律”,有别于西方人外倾的性格特点。所以翻译时,译者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中西文化的异同,遵循社会文化习惯,进行适当的文化转化。
比如一则美国的公益广告:Friends don’t let friends drive drunk .一种随和、亲近的译法:是朋友,就不让朋友酒后驾车。这种表达是对驾车的朋友进行劝慰,而另外一种译法则是严禁酒后驾车。后者看似更符合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因为中国早期的公益广告都属于强制性表达,语气强硬,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所以汉语读者看到第一种译法可能觉得无所谓,不能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而第二种译法对其更能起到警示作用,却丝毫不觉压抑或有被冒犯的感觉,这其实是受中国人自古这种“自省自律”的文化心理影响。所以译者一定要考虑大家的心理接受程度,为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可以就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适当的文化转化,从而采取针对性的翻译策略。
四、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形象思维的差异
1.动物形象思维
汉语中有“狗仗人势”比喻倚仗着比自己地位高的恶势力欺压弱者。中国有句俗话说“挂羊头卖狗肉”,这便体现出汉族褒羊贬狗的传统观点,中国人一般都以为狗是比较卑贱的动物,所以狗常用来形容坏人坏事。而英语中有关“dog”的习语有:Each dog has its days(凡人皆有得意时);a lucky dog(幸运儿)。“dog”在英语国家深受喜爱。这些都体现了东西方对狗的迥然不同的传统看法。如dragon(龙)在英美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凶恶可怕的象征。但在中国是“吉祥、高贵”之义。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褒义词。如英译“望子成龙”中的龙时, 如果译成to expect one' s son to become a dragon, 则会让西方人不得其解, 甚至产生误解。因此,“龙”的形象在英译时不能保留的, 可意译为to expect one' 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
2.人物形象思维
比如中国人经常很谦虚的去抬高别人,就有“鄙人”等说法,而英语中则大多使用“I,me”,不会译为self”.,所以我们不能以汉语的文化习惯来处理相应的翻译,不然就会出现文化翻译错误。Bluestocking一词来源于十八世纪,当时在伦敦一般的俱乐部里,人们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谈天说地。有一个设在Montagu夫人宅第的俱乐部,一反当时的风气,男女成员相聚,以书刊评论和文化讨论代替空洞无聊的闲谈。由于该俱乐部成员不穿绅士们常穿的时髦黑色长裤,而是穿普通蓝色长袜,故被伦敦上流社会“正统”人士称为“蓝袜俱乐部”。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Bluestocking就用来指自视博学多才而貌不惊人的女子“。(《见翻译通讯》,1983 5,p.49)还有一词为:blue law ,意为“清教徒法规”。我们在翻译时应加倍小心。
3.植物形象思维
我国盛产竹子,中国人多用竹子比喻君子的正直。汉语中有很多习语与此意有关如“势如破竹”、“青梅竹马”等。再比如梅花,自古以来多形容其高洁,孤芳自赏,也有很多习语比如“驿路梅花”“雪胎梅骨”“梅花香自苦寒来”。月桂树是常常出现在西方神话中的植物,有很多有趣的和月桂树相关的短语:Win Laurels 获得荣誉 Rest on One's Laurels吃老本。
(二)价值观思维差异
英语民族信奉个人主义,重视个人主义价值观。例如“tell money after your own father”(亲父子明算账)等,而中国自古谦虚为美德,所以当听到别人的赞赏时会礼貌性的否认,如“you look lovely”, 中国人常说“no”,但西方人则比较乐于接受赞赏,他们在听到同样的一句you look lovely ,会表示感谢,欣然的回答“Thank you!”.
(三)认知方式与逻辑思维的差异
汉英两个民族在认知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思维概念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便有很大差异。汉语“红茶”,英语为“black tea”(黑色的茶) 。在中国人的理解思维模式下,吃醋“be jealous”在中国,指的是某个人“吃醋”了。是表示某个人心里的嫉妒的情绪,因此把吃醋译为“be jealous (嫉妒)”更恰当。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再比如学生上课或参加集体班会,学生都会坐在后面的位置,离老师近的前排位子是空着的,而在西方却不同,大家会乐意在前排位置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