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清真词对柳永词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清真词对柳永词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郑红博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1期
摘要:清真词继承了柳永词的“屯田蹊径”的铺叙之法和“柳七郎风味”的风格,并对其进行了发展。
对后世词的繁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键词:屯田蹊径;柳七郎风味;回环往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3-0025-02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
清真词长于铺叙、大量熔铸前人诗句,词风也更为含蓄典雅,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极大成者,对后世词人姜夔、史达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之所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
自有词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这句话中的“苏”指苏轼,“秦”指秦观,但是“清真词”的艺术成就,无论从哪一方面而言,都与苏轼的《东坡乐府》相去甚远,反而与柳永的词风颇为相似。
“清真词”大量吸收了柳永的“屯田蹊径”铺叙手法与“柳七郎风味”的风格。
与其说,“前收苏、秦之终”不如说“前收柳、秦之终”,更为恰当。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柳永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手法,并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
即王辉斌先生在《唐宋词史论稿》中提出的“屯田蹊径”和“柳七郎风味”。
如:《雨霖铃》一词运用铺叙衍情法,将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与刻画,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隐约的情节性。
正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册)对柳永的铺叙手法曾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花间的好处,在于不尽,在于有余韵。
耆卿(柳永)的好处,却在于尽,在于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又如:柳永的《定风波》一词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直接表现出世俗女子的真实愿望,与传统的礼教不相容。
古往今来,写女子闺怨的词不在少数,诗经中的《卫风·氓》,晏殊的《鹊踏枝》也当属闺怨词。
但是,只有柳永的闺怨词写的最为大胆直白。
大胆直白的好处是面向市民大众,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清真词继承发展了柳永词的铺叙之法,近人夏敬观《乐评乐章集》中说:“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的确如此,周词也长于铺叙,但已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序、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间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具体说来,“清真词”的铺叙主要有环状式、立体式、多幅式三种形式。
所谓环状式铺叙,是指一首词中的结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即由写景而叙事,再由抒情而写景,以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如:《瑞龙吟》:“章台路。
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
坊曲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暗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附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飞絮。
”全词分为三片,上片写景,是对旧时美景的回忆。
中片叙事,写凝神回忆,想起故人的欢声笑语,心情也就随之愉悦。
下片则由抒情与写景共同完成构成了一个反复折转、跌宕回环的情感流程,写在旧时的美景中找寻故人却不得的伤感之情,表达了物事人非的无奈与悲凉之味。
环状式铺叙手法,使全词结构极为紧凑,情感在紧凑的结构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与诠释。
立体式铺叙,于词中或对人或物进行铺叙后,使之具有一种较强的独立感。
如:《意难忘》:“衣染莺黄。
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
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檐露滴,竹风凉。
拼剧饮淋浪。
夜渐深,龙灯就月,子细端相。
知音见说无双。
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章。
些个事,恼人肠。
试说与何妨。
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全词通过对人物行为的层层铺叙,活化出了一位美丽、大胆、多情而有开放的女子形象。
全词虽只是铺叙女子的行为,却活化出了人物形象,读起来显得轻松,没有跳跃之感,却也不显单调乏味。
多幅式铺叙,在一首词中的人物或景物描写,大都是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画面去完成的,其中既有时间、地点的不同,也有生活场景的不同,如:《兰陵王·柳》“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浮水飘面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数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
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此词别情中渗透着漂泊的疲倦感。
第一片写自我的漂泊,挽和今昔。
第二片写目前的送别情景,既有往事的回忆,又有别后愁苦的设想。
第三片又由眼前景折回到前事。
今昔回环,情、景、事交错,备及吞吐之妙。
总之,“清真词”的三类铺叙手法,使词读来有浓重的回环往复的曲折感,显得韵味无穷,增加了词的雅致感。
三类铺叙手法在“清真词”中大量出现,是周邦彦词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艺术手法。
所谓“柳七郎风味”,主要是指柳永的《乐章集》中那些专写那些男女之情的艳科词。
于男女相思情爱的描写中,既善于对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心灵感受进行抒发,使“以情胜理”与“情理合一”的艺术精神得以完美表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相比于柳永的艳科词,周邦彦的艳科词虽写男女情爱、相思之苦,但其词却运用典故和雅语显得清丽典雅。
朱德庸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宋词》对周邦彦词(186首)进行了统计,认为其艳科词所占比例几乎为二分之一。
其中如:《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忆旧游》(记愁横浅黛),《塞垣春》(暮色平分野)等均是此类词中的代表作。
如:《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破拨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
”全词分为上下两片,将妻子婚前的天真未凿与婚后相思之苦进行了对比,相思之苦改变了妻子天真浪漫的心性,连曾经那样天真浪漫的人也不胜相思之苦的煎熬,更让人起恻隐不
忍之心。
全词只有短短六句,并未出现柳永词中常见的“‘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望’……”之语,但却用对比之法,刻画出一位饱受相思之苦的女子,全词用语典雅,却也是不折不扣的艳科词。
同时,全词虽然只有简单的六句,但几乎每一句都有出处。
其中的“两鬓”,在罗虬《比红儿诗》:“薄罗轻剪越溪纹,鸦翅低垂两鬓分”;“蜂儿”,疑为大蝴蝶,在崔豹《古今注》中有:“(蛱蝶)大者曰凤子”,另外,沈约《十首二咏·领边绣》中也有“萦丝飞凤子,节缕从花儿”;“跳脱”,指手臂上的镯子,在《事物异名录·服饰·钏》:“《卢氏杂记》:‘唐文宗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
上曰:“即今之腕钏。
”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契阔,绕婉相跳脱”。
全诗几乎可谓之“无一字无来处”,周邦彦词大量用典,却显得自然巧妙,如若己出。
总之,周邦彦继承柳永词的“屯田蹊径”的铺叙之法和“柳七郎风味”的创作风格,但周邦彦又将柳永词的平铺直叙发展为回环往复的曲叙之法,形成立体式、环状式、多幅式铺叙这三种形式。
同时,周邦彦运用典故和雅语使其词显得含蓄蕴藉,缜密典雅,使柳永词的“化俗为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姜夔、史达祖的词多是从周邦彦词中汲取营养的,周邦彦词对后世词的发展作出了极大地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虹、任羿.周邦彦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2]秋枫.婉约词[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3.
[3]王兆鹏、宋克夫.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
[4]王辉斌.唐宋词史论稿[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