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精粹第二讲:诸子百家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家学派的学术思想
☆“兼爱”——不分差等、不分亲疏远近互爱互利。 ☆“非攻”——谴责列国的兼并战争。 ☆“尚贤”——从天子到乡职务应选拔贤人担任。 ☆“尚同”——自下而上服从领导。 ☆“节用”——反对儒家提出的厚葬和礼乐建设。
五、名家学派
■名家又称为“辩者”、“刑名 家”。该学派针对春秋战国时期名 实不符的状况,注重讨论“名” (概念)、“实”(存在)的关系 问题。名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郑国的 邓析,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公 孙龙。名家学派的代表作是公孙龙 的《公孙龙子》。
阴阳家学派的学术思想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 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 战国时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 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 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学派就是以阴阳五行 为其基本线路的学派。
■阴阳:原指自然现象中日光的向背,向日为 阳,背日为阴。两者因时因地而异,山南水北 为阳,水南山北为阴。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 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这显示阴阳两种 现象具备的相对性和互移性。 ■洛阳——洛河之北;衡阳——衡山之南。 ■淮阴——淮河之南;华阴——华山之北。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 生于公元前571年,楚国苦县人(今 河南鹿邑)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 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现河 南商丘)
道家学派的学术思想
■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与儒家旗鼓相当,儒 家讲究积极入世,道家讲究超然物外。
★“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人生观 ★“委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 多则寡 ”——道德观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养生观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反映 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 想。许行主张统治者与民同 耕、同食,这种平均主义的 农民意识对后世农民的影响 很大。 ■市贾不二:在肯定分工互 助的基础上,提倡人人平等 劳动、物物等量交换,以实 现其改革思想。
八、纵横家学派
纵横家是战国时从事政治外
交活动的学派,主要的代表
人物是苏秦、张仪,专门搞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 的诸子著作约近百种。 班固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 法、名、墨、纵横、杂、农、 小说等十家。 ■诸子的兴起,是学术文化由 “王府官学”向“私家之学” 转移的历史结果 。 ■百家争鸣可以说贯穿了整个 春秋战国时代,但也有前后的 变化。
一、儒家学派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 中较大的一支学派,与 墨家并称“显学”。 “儒”的前身是古代专 为贵族服务的巫、史、 祝、卜。后来指相礼为 业的知识分子。
Biblioteka Baidu
儒家学派的学术思想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爱人 ☆“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 ——仁政 ☆“未知生,焉知死” ——天道观 ☆“中立而不倚” ——方法论
儒家思想的世界文化价值
■一是人本思想; ■二是入世精神; ■三是重视道德价值。
二、道家学派
■道家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 为中心的学术派别。道家一词出现较晚。春秋 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并无道 家学派的说法。道家之名,出自汉代司马谈 《论六家之要指》。《汉书·艺文志》始名为 道家,列为“九流”。

联合与分裂的谋士。



苏秦主张合纵政策,
张仪主张连横政策。
纵横家学派的学术思想
■主张重点针对了均衡势力的 运用,把问题中心移向力的矛 盾与抵消。 ■主张时务主义。他们把转祸 为福、转危为安的国势变化, 看得非常容易,惟一的先决问 题便是主观至上的谋策。只要 诡诈得售,一切现实都可以由 一个智辩者任意翻改,这叫做 策略决定一切,其中毫无客观 原则性。
阴阳家学派对后世的影响
■阴阳五行中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 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七、农家学派
■农家学派是战国时期注重 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 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 衣食。” ■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楚 国人,无著作留传。
名家学派的学术思想
■去尊——具体内容并没有留传下来,大致意思 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种平等观在中国思 想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偃兵——反对用暴力统一天下。
名家学派的著名论题
■名家提出了十个命题,被称为“历物十事”。 这十个命题只流传下十句话,并没有具体内容和 详细论证。名家还提出了“鸡三足”、“火不 热”、“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白狗黑” 等命题。名家最著名的命题,是公孙龙的“白马 非马”论。
■先秦诸子学派对后世都产生过相当深刻的影响, 其后世的发展各有不同。墨家在汉代以后几成绝响 ,法家鼓吹专制和刑罚的一面,发展为外儒内法、 儒法并用的统治术。最为源远流长的是儒、道二家 。它们既对立又互补,儒家重人事,道家重天道; 儒家讲文饰,道家讲自然;儒家主张有为,道家倡 导无为;儒家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 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超越。儒、道所涉及的人际谐调 、天人谐调、个人的身心内外谐调等问题,一直是 中国传统学术所探究的重要课题。
九、杂家学派
■杂家指战国末期折衷糅合各 家思想,主要“兼儒墨,合名 法”的学派。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 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 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 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 一家。
■《吕氏春秋》兼取各家思想, 吸取道家“贵生”思想,吸取 墨家“薄葬”思想,吸取儒家 伦理、教育、音乐的理论思想。 是先秦文化思想的一次整理、 汇集和总结,它有着不可低估 的学术价值。
四、墨家学派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名 翟 , 鲁 国 人 。 ( 约 公 元 前 468 年—公元前376年)。墨家学派在 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家学派并 称为显学。墨子出身于社会下层, 做过工匠,他的弟子门徒也多来自 下层平民。墨子少年时勤奋好学, 曾受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 因对儒家的学说多有不满,遂脱离 了儒家。
中 国 文 化 精 粹 第二讲 诸子百家文化
■子学即诸子之学,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的学术思想。“诸子百家”是人们对春秋战国 时期各个学派的总称。以“诸子”称之,始于 西汉刘歆的《七略•诸子略》。 ■《汉书·艺文志》说:“凡诸子百八十九 家。”并明白地列出了儒家、道家、阴阳家、 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 说家等共十家。
名家对后世的影响
■名家代表惠施和公孙龙是了不起的哲学家。他 们揭露了事物的矛盾统一现象,具有深刻的辩证 法思想,对古代的逻辑思想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白马非马”论,在逻辑学和认识论上具有重 大意义,发现了“一般”和“个别”的差异。
六、阴阳家学派
■阴阳家是战国时提倡阴阳五 行说的学派。阴阳家以战国时 的邹衍为代表。 ■邹衍(约前324~前250), 齐国人,阴阳五行学说的集大 成者。《汉书•艺文志》阴阳家 类著录《邹子》49篇、《邹子 终始》56篇,但均已散佚。
三、法家学派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 治国,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故称之为法家。早期法家的代表:齐国的管仲、 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 。
■卫国商鞅——重法,服务于专制政治的刑法。 ■郑国申不害——重术,指君主统治的权术。 ■赵国慎到——重势,指君主的权威。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韩非子。 (前475-前221)韩非子生活于公 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 族,他口吃,不善言辞却善著书。 ■发展经济——尽地力之教。 ■尚法明刑——抱法处势则治,背 法去势则乱 。 ■君主专制——事在四方,要在中 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