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营销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营销
所谓“三四线城市”的说法来自于房地产行业对中国城市级别的划分。一般来说,“一线城市”指的是房地产行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四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城市指的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省级单列市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如天津、杭州、沈阳、武汉、成都、西安、重庆、青岛、大连、珠海等;三线城市指的是不发达的省会城市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地级市,如呼和浩特、烟台、娄底等;四线城市指的是常规的县级市及县城,部分极为个别的大型镇级城市,如广东东莞市的长安镇等也包含在内。本讲中所说的“三四线城市”指的就是常规的地级市、县级市以及大型镇级城市。
上篇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特点
要讨论三四线城市营销之前,我们必须得先了解该区域市场的特点。
(一)市场容量小,客户结构单一且不连续,“泛公务员”是最重要的购房群体
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四线城市,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有购买力的人群数量少,购房结构单一,客户主要包含以下五大类:
(1)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干部,尤其是在政府任职多年的大小官员。
(2)私营企业主。
(3)电力、电信、能源、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以及当地支柱性企业的干部职工。
(4)外地经商、务工人员,他们选择在家乡买房置业,或供养自己的家人,或作为自己返乡时的落脚点。
(5)下属乡镇富裕人群。
这五大类人群中,公务员以及医院、广电、学校等事业单位“泛公务员”阶层是三四线城市的最主要购买群体。
因为客户结构单一,所以其不连续性非常明显。在大城市做地产,有点像在波斯湾打油井,不论你从哪个店扎下去,只不过是油多油少的区别,但是不可能没有油。………但是在中小城市就不一样了,中小城市的客户群结构是不连续额,就有点像在中国打石油,你在某一个点扎下去,如果扎准了就会扎到相当多的石油,但是如果扎不准就可能一滴油都没有。这个特点就要求三四线城市做营销,就需要更精准的定位。因为一次定位失败,再向这个定位的上游或下游移动的时候,临近可能没有客户群。
(二)梯级层次性流动明显,高端客户流失严重
所谓“梯级层次性流动”,就是说下线城市的人口想上线城市迁移、四线城市向三线城市迁移,三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迁移。在四线城市,很多高端的客户都倾向于在三线城市甚至更高级城市置业,造成本就不多的高端客户流失严重。以湖南省县级市涟源为列,涟源是一个多矿的城市,存在一批富裕的煤老板,但这批高端客户多在地级市娄底
或者去省会长沙置业,流失较为严重。
(三)相信眼见为实,对期房和空虚的“概念”的认可度低
三四线城市客户本能地对没有呈现的东西抱有怀疑心理,尤其是有过心里创伤先例的城市。2003年,涟源某商业项目凭借某黄金地段和借自深圳的“先进”的认筹、返租等操盘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但之后的经营管理无法跟进,使很多客户的资金被套牢。2005年初,“涟水名城”以期房开始认购,客户普遍地持怀疑心态。项目当时提出的很多理念如情景洋房、中央景观大道、业主会所、现代化物业管理、人车分流、围合落院等都属于涟源首创,但客户只相信眼见为实,这些看来虚无缥缈的“概念”根本打动不了他们,导致销售受阻。直到2006年中,主体完工,立面出街,会所、中央景观大道全部呈现,这些卖点才逐步发力,销售全面飘红。
(四)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高,市场较为微妙
三四线城市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高,这包含两重含义:
1、一毛钱改变忠诚度
在三四线城市,产品精致、理念先进在很多时候都难以抵消降价“一毛钱”带来的忠诚度。在这类市场上,如果因为自身产品领先而定价超出竞争对手很多,会有较大风险。另外,在销售过程中,如果因为前期销售顺畅而大幅提价,市场热度马上就会降低,价格调整的幅度必须谨慎。
2、开发商没有隐私
三四线城市市场小,在街头喊一句街尾就能听见,客户之间只要
拐两个弯就能拉上关系,这样对开发商来说,价格几乎没有隐私,开发商上午给客户甲的优惠下午客户乙就知道。在三四线城市,最常见的情形是有关系的客户找关系要折扣,开发商乱给折扣,内部价格优惠政策混乱,价格底线一低再低,结果正常途径购买的客户心理不平衡,导致销售受阻。黑龙江省鹤岗市某项目自2008年7月开始8个月没有销售一套房子,很大原因就是优惠不透明,价格混乱。开发商老板娘坐镇售楼处,客户有意向之后,置业顾问就会将之引向老板娘洽谈优惠,就是这种随机的讨价还价,没有价格底线,一方面往往谈判者的水平不够而功败垂成,一方面这些“价格隐私”一传十、十传百,客户最后都陷入观望。
(五)三四线城市投资客少,买房以自住为主,房屋投资升值观念弱
因为三级市场的不发达,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客户多以自住为主,较少投资客。在很多城市,甚至还存在大量的自建房,居民买一块滴自己盖几层楼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造成的三个现象就是:一者客户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较弱,敏感度高;二者弹性客户的总量减少,市场容量有限;三是从投资升值的角度去引导客户较难。
下篇三四线城市营销的“十二军规”
综上篇所述,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可以用“脆弱、微妙”这四个字来概括。因此,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四线城
市的房地产营销有其独特的规律,我们总结为“十二军规”。之所以叫“军规”,意思是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开发商就会遭到市场的惩罚。下文我将一一分述这“十二军规”。
谨慎开发大盘
在三四线城市,因为市场消费总量的不足,“大盘”的市场实现风险较大。如何衡量大盘?我有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即统计三四线城市的市区人口,按人均1平方米,楼盘的总建筑面积超过人均1平方米的就属于“大盘”。比如说,某城市人口为20万,超过20万平方米就是大盘,必须得相当谨慎;否则就会陷进持久战、疲劳战的泥潭,企业只有总投资没有现金流。
按一般规律来讲,三四线城市住宅的年平均销售总面积与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2,有些城市甚至更低;因此,这样算来,一个总建筑面积为人均1平方米的项目,即使这个城市一年只卖这一个项目,也要销售两年;实际情况中,一个城市有多个项目,这样开发、销售周期一般至少会延长1倍。在三四线城市,一方面,政治环境往往不成熟、不规范,开发超过人均1平方米的“大盘”,势必会越过本届领导的任期,在中国“换一个领导,就换一套思路,换一个开发热点”的国情下,战线太长,就会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长期的滚动开发,缺少现金流,如果遇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市场骤然遇冷,资金链风险较大。因此,在三四线城市开发大盘,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