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简介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三岁丧父,孟母将其 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 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 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 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学成以后,以士的身 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 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 (2)具有进步性: 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 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当时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诸侯割据争霸,社会秩序混乱,统治者为在战争中取 胜,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孔子 “仁”的主张同样不能满足诸侯国君的需要。
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 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
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
由的社会环境。
3、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
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 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 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 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 之称。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亚圣
道德观:
四端: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邻水二中:刘杨华
1
总体概括
演中 百
变国 家
传 统
争 鸣
文
化儒
主
家 思
流想
思的
想演 的变
背景: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
思想主张
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汉代成为正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
思想家。
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
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
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5、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8
(一)孔子和早期的儒学
1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2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3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9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教育思 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文化贡献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11
政治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狭义:周礼,即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 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反映了孔子在政 治上的保守性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 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 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它强调调和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 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 “不学礼,无以立。”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的思想主 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 物和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 思想的形成。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 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 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 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1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 学说
政治思 想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 想基础) 给农民一定土地,不犯农时,宽刑薄赋
主要思想
孟子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重难点: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3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 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 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性善论
四德:仁、义、礼、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政治思想
•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忽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