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信息管理导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学
1969年,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协同学”。 探讨了在突变点上,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各子 系统之间的协同、竞争即自组织而形成新的 有序结构。
突变论
1972年,法国数学家托姆 创立“突变论”。该理论 超越了“自然界无飞跃”的渐进进化思想,使突变
现象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在数学拓扑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了各种突变形式理论,给系统科学提供了新
从研究范围看,知识管理可分为社会知识管理、科 学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等,目前,最活跃的领 域是企业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的主要业务, 如安永公司、安达信公司等。 信息主管(CIO),知识主管(CKO)
来自百度文库
对企业来讲:第三代信息化管理就是知识管理
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 数据(20世纪50—70年代)
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了新的学科群,即“系统科学
和复杂性研究”。系统科学的研究需要打破传统的自
然科学学科界限,借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把对象作 为组织性、复杂性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研究。
系统科学的第一批成果包括: ——控制论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美国的维纳(1894--1964)于1948年出版了专著《控制论——
延的信息概念,如: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系统科学、生物信息学、社会信息学、心理
信息学、语言学、人文科学、图书情报学、中国国家标准等。
3)生活层面的信息概念
通常是基于人们 在生活中所感知的 有关信息现象 的经验性认识,是丰富多彩的。
具体科学层面的定义和哲学层面的信息概念一般是
理性认识层面的,
—— 耗散结构理论
—— 协同学
—— 突变论 —— 超循环自组织理论
——以及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
1969年,普里高津创立耗散结构理论。
即处于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系统会突然自然地从无序到有 序,形成有序的结构。该理论对系统新结构产生的条件和机 制以及系统进化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一定外部条件下,在物质、能量外部输入达到一定阈值时,
后的美国》一文中,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
★
前工业社会 ★ 工业社会 ★ 后工业社会
并指出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变量是信息和知识。
1980年,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 托夫勒出版了轰动世界 的《第三次浪潮》,将人类文明划分为三个阶段:
农业社会文明 工业社会文明 超工业社会文明
托夫勒认为: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不同之处在于:
研究的侧重点从过去对于 系统的存在 的关注转向了对
系统的演化 的关注,如:
——耗散结构理论关注于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条件; ——协同学理论主要致力于对系统组织化过程的动力研究; ——超循环理论研究了系统演化的超循环组织方式。
系统科学理论和复杂性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哲学范畴,如:
一个是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从事技术、管理的
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这意味着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多数人 要从事信息生产活动;
第二个标志是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
开启了全球卫星通信的时代,把全球变出了地球村,标志着全 球信息革命的开始。
美国哈弗大学研究小组物质、能量、信息三者间的联系:
关于知识管理
1992年,汤姆•史蒂瓦特 在美国《财富》杂志上发表《脑力》 一文,知识管理的概念开始广为人知。 知识管理作为一场管理的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知识管理能
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 式已经引起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 计算机工程专家、信息管理专家等诸方面的 重视。
哥白尼的“日心说”(1543年)动摇了地球居于宇 宙中心且静止不动的传统的宇宙观;
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实现了天体力学
和地面力学的综合。其标志是牛顿的巨著《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出版。
牛顿力学的建立带来了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整个 18世纪乃至19世纪,科学家们竞相模仿,力图把牛
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 信息(20世纪80年代)
第三代信息化管理的是 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三、信息的定义与分类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的分类 3、信息的属性 4、信息的功能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最早见于——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依楼台。 ——南唐,李煜《碧云集•暮春怀故》
注:南唐,五代十国之一,建都金陵(今南京),极盛时辖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和
信息论
美国数学家申农(1916--2001)1948年,申农在《贝尔系 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 创立了“信息论”,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通信系统 以及系统内外其他信息 产生、演化、存储和 传递的过程及其作用的理论。
申农的贡献
1、推导出信息测度的数学公式,标志着信息科学 进入了定量研究阶段。
三者间的区别:
1)信息不同于物质
物质独立存在同时又不影响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它
所表现的主要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物质之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
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
2)信息不同于能量。
信息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而能量是物质做功的本领;
能量转换遵循守恒定律,而信息不存在守恒定律;
的数学根据。
超循环论
1979年,德国生物化学家艾根 提出了“超循环论”, 以分子之间的关联形成循环链条的方式解释了如何
进化成大分子的理论,揭示了生物大分子形成的自
组织形式,架设了从无生命向生命过渡的桥梁。
此外,还有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 提出的著名的“蝴蝶效应”以及在此基础上 创立的“混沌理论”。
★ 无序与有序 ★ 可逆与不可逆 ★ 自组织与他组织 ★ 简单性与复杂性 ★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 线性与非线性
★ 系统与非系统
★ 多样性与统一性等。 系统科学理论极大的丰富了哲学内容,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想、
新观点、新方法,给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信息社会
1964年1月,梅倬忠夫在《信息社会中的社会学》一文中,首先使用了 “信息”一词。 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贝尔在《后工业社会:推测1985年以
福建、江西、湖南及湖北东部。公元975年 被北宋所灭。历李昇、李璟、李煜3帝,
39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和认 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人们对信息概念的定义从最初的表象层 面逐渐深化到本质的层面,取得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关于信息的定义不下100种。至今,信 息定义仍是一个已经解决但又似乎尚未解决的研究热点。这 是因为:
信息是事实或数据的总汇。 通知告诉的动作或被告诉的状况,知识的交流。 一个非偶然的信号或字母被输入计算机或信息系统。
列举经典信息定义四种
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首先是在信息论中得以提出的。 1928年,哈特莱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关于信息传输 的论文,他认为: 信息是选择通讯符号的方式 如: 选择了“I am well”, 就发出了“我平安”的信息。 选择了“I am sick”, 就发出了“我病了”的信息。
能量不能共享,而 信息可以共享; 能量为人类提供动力,信息为人类提供知识与智慧。
5月17日——“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
——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 ——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更为重要的资源,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 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成为了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 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文:
信息是有目的地标记在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的输入上面的信号;
信息是音信、消息。/《高级汉语大词典》
信息是所观察事物的知识 / 《辞苑》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 /《辞海》
外文(美国的词典):
从学习、经验或指导中得到的知识。
有关某个事件或情况的知识、情报。
而生活层面的信息概念一般是经验层面的,如:
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概念表述
顺序号 概念表述
1 2 媒介就是信息 信息是加工知识的原材料
3
4 5
信息就是消息
信息就是情报 信息就是数据
6
7 8 9
信息就是知识
信息是一种关系 信息是选择的自由度 信息就是信号
10
信息就是感知到的东西
中、外文词典中对信息的解释:
信息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的层面:
哲学层面的概念 具体科学层面的概念 生活层面的概念
1)哲学层面的概念——
通过思辨后提出的具有 普遍意义的 抽象的 信息概念。
2)具体科学层面的概念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 维科学)
根据 不同学科研究对象 所涉及的信息现象所提出 的、用以揭示该学科领域特定信息现象的内涵和外
1916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指出 时间和空间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时空的 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从而扬弃了牛 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概念,揭示了时间、
空间和物质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对自然
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普朗的量子力学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一个与经典物理学的连续性观念根 本不同的能量子假说,这个假说把经典物理学中一切因果
顿力学的定律推广到整个自然界,牛顿力学的思想
方法成为了近代科学的思维模式,几乎所有的自然
科学家都按这种模式去研究自然。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 理的狭义相对论。从而导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同时性的相对性
——时缓效应 ——尺缩效应 ——光速不可逾越 ——物体的质速关系式和质能关系式等。
关系都是在连续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物理思想方法彻底地变
革了,经过后来诸多科学家的推动,形成了量子力学的完 整体系。从而使人们改变了只承认连续性和机械决定论的经
典观念,论证了连续与间断统一的自然观。
推荐:
那日苏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北京 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共分四篇:
1、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2、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3、技术与技术方法论 4、科学技术与社会
2、发现了信息编码的3大定理,为现代通信技术的
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老三论”理论从整体论的角度侧重于研究事物之间 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揭
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
开放性,为人们研究自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系统科学的新进展
20世纪70年代前后相继出现:
第2讲:前序理论
一、研究范式——系统科学 二、信息社会 三、信息的定义、分类
系统科学——现代科学的方法论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耗散机构理论 协同论 突变论 ……
在科学史上,人们把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这150年称为“科学革命”
这一阶段始于哥白尼的“日心说”,
止于牛顿创立的近代力学的理论体系。
没有物质,什么也不存在 没有能源,什么也不会发生 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
信息
物质
能源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资源。 信息、物质、能源一起被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信息、物质、能量三者的联系
1、三者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 质。物质是信息的源泉,任何的物质过程同时也是信息运动 的过程,任何的信息过程都离不开物质; 2、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离不开能量,而能量的转换和驾驭又离 不开信息; 3、信息虽不是物质和能量,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信息可以转 化为物质与能量。
动物和及其中的通信与控制问题》,把对象作为系统来
考察,为研究系统的性质提供了广泛有效的概括形
式和处理方法。
系统论
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1948年创立了系 统论:第一次把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相互关系 中的与环境发生相互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 提出了关于“整体不可分性”的“有机体”和“整 体论”原则,使科学研究的对象从孤立的部分转向 系统整体及其规律的研究。
我们正经历第三次浪潮,即依靠全新技术和开 发全新材料冲击旧的生产方式和社会传统的信息革 命浪潮,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的结构
都发生巨大变化,从此,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
信息社会。
1982年,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发表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认为贝尔说的后工业社会就是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