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Ⅰ前言

伤科推拿学(Science of traumatology and massage)是阐述中医伤科与推拿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专门研究运用推拿方法与技能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尤其是伤科疾病与运动损伤的一门学科。伤科推拿学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伤科推拿学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中医伤科与推拿的基础理论、推拿作用原理、常用检查方法、推拿手法、常见病与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推拿治疗,而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检查方法、推拿手法、推拿治疗的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以适应社会体育保健咨询、竞技体育指导与运动损伤处理、救护的工作需要。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重在讲清中医伤科推拿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伤科推拿操作方法要领,并根据教学内容,辅以多媒体、

图表、模型、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本课程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36学时,理论/见习学时比:1︰1。计学分:4分。

四教材:成都体育学院自编教材.伤科推拿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梁岷、解勇主编,第一版,2001年3月。

II 正文

第一章概述

一教学目的

学习伤科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发展简史,以及推拿的作用与伤科推拿学的学习方法,在了解祖国医学整体面貌的基础上,认识伤科推拿学在当代中医学和现代整个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伤科推拿学的现代研究概况。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伤科推拿学的含义。

(二)了解伤科推拿学发展简史。

(三)了解推拿流派及著名医家。

(四)熟悉推拿的作用。

(五)熟悉推拿的基本知识。

(六)了解伤科推拿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七)了解伤科推拿学在国外的传播及其学术交流概况。

三教学内容

(一)伤科推拿学的含义。

(二)伤科推拿学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三)推拿流派及著名医家简介。

(四)推拿的作用。

(五)推拿的基本知识。

(六)伤科推拿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七)伤科推拿学的对外交流。

(八)教材内容简介。

第二章推拿常用手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摇晃法、抖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学习与练习,为临床实践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摇晃法、抖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三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

摇晃法、抖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三章推拿手法的练习和运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易筋经”的基本练功法、推拿手法技巧等,使学生了解强壮自身素质及不断增强功力,对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为病患解除痛苦,恢复运动员竞技状态,以及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积蓄功力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

(二)了解“易筋经”练功法。

(三)掌握手法的配方,以及手法在身体各部位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

(一)身体素质练习的各种方式。

(二)“易筋经”推拿手法的配方。

(三)推拿手法的基础练习,以及在身体各部位的练习。

第四章经穴按摩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经络腧穴学的学习,掌握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临床常用腧穴和郑氏伤科经验穴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为临

床实践和运动疗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及其特点、脏腑络属关系,了解十二经脉与其它组织器官的联系。

(二)了解十二经脉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三)熟悉十二经脉的常用腧穴,重点掌握(用表示)其中40个常用经穴的归经、定位与主治;熟悉常用的8个重点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了解十五络穴。

(四)了解115个常用腧穴的归经、定位及主治。

(五)了解奇经八脉的循行。

(六)掌握伤科推拿的选穴原则。

(七)掌握郑氏伤科经验穴的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

三教学内容

(一)讲授十四经和经外奇穴的常用腧穴定位、主治。

1 十四经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的循行。

2 十四经脉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 常用经穴(115)的定位、主治、操作。

(1)手太阴肺经(4):中府、尺泽、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8):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肩髃、巨骨、扶突、迎香。

(3)足阳明胃经(12):颊车、头维、梁门、天枢、髀关、伏兔、梁丘、

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

(4)足太阴脾经(3):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2):少海、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9):后溪、阳谷、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

(7)足太阳膀胱经(22):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八髎(上

髎、次髎、中髎、下髎)、承扶、殷门、委中、承

山、昆仑。

(8)足少阴肾经(4):涌泉、太溪、照海、复溜。

(9)手厥阴心包经(3):曲泽、内关、劳宫。

(10)手少阳三焦经(7):中渚、阳池、外关、天井、肩髎、翳风、角孙。(11)足少阳胆经(8):风池、肩井、京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

丘墟。

(12)足厥阴肝经(5):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7):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上脘、膻中。(14)督脉(7):腰阳关、命门、神道、大椎、风府、百会、人中(水沟)。(15)经外奇穴(14):印堂、太阳、安眠、颈臂、夹脊(华佗夹脊)、腰

眼、十七椎、落枕穴、腰痛穴、肩内陵(肩前)、

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二)经穴按摩手法。

按法、揉法、拿法、掐法等四种常用经穴按摩手法的技巧、要领及临床运用。

(三)伤科推拿的选穴原则。

(四)郑氏伤科经验穴(55)的定位、主治和临床运用。

1 头颈部(10):鬓角、耳上、耳垂前、颞乳、耳垂下、池旁、双灵、府外、隐池、别天。

2 上肢部(17):肩三对、冈下1、冈下2、肩背、肩喜、肱双、上泽、泽间、桡颈、肱鹰、前正、筋舒、谷下、上渚、上府、伸指、列缺上。

3 躯干部(9):胸锁、胸肋、胸剑、背胛、十椎旁、髎间、髂嵴、髂腰、骶角。

4 下肢部(19):臀池、臀边、股角、健骑、内风市、腘池、膝腘、膝海、膝灵、腘舒、腓隆、康跖、跟外、跖内、跖外、足背、胫中、跟内、踝中。

第五章推拿治疗伤科疾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推拿操作技能。同时结合临床见习,了解伤科临床推拿诊疗程序,以及推拿手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损伤不同时期的推拿治疗原则

(二)掌握肩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三)掌握肘、前臂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四)掌握腕、手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五)掌握髋、大腿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六)掌握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七)掌握足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八)掌握颈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九)掌握腰背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十)掌握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十一)掌握筋骨痹证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十二)掌握外伤后遗神经麻痹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十三)掌握骨折、脱位的分期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三教学内容

(一)损伤不同时期的推拿治疗原则

(二)肩部伤病

1 解剖概要

2 肩部检查

3 肩袖损伤

4 肩峰下滑囊炎

5 肩锁关节扭挫伤

6 肱二头肌腱拉伤

7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8 肩关节周围炎

(三)肘、前臂伤病

1 解剖概要

2 肘部检查

3 肱骨外上髁炎

4 肱骨内上髁炎

(四)腕、手部伤病

1 解剖概要

2 腕、掌部检查

3 腕关节扭挫伤

4 腕三角软骨盘损伤

5 腕管综合征

6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7 屈指肌腱腱鞘炎

(五)髋、大腿部伤病

1 解剖概要

2 髋、大腿部检查

3 坐骨结节拉伤

4 弹响髋

5 梨状肌综合征

6 股内收肌拉伤

7 股四头肌挫伤

8 腘绳肌拉伤

(六)膝部伤病

1 解剖概要

2 膝部检查

3 膝关节滑膜嵌顿症

4 膝关节侧副韧带拉伤

5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6 髌骨劳损

7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8 髌下脂肪垫损伤

(七)足踝部伤病

1 解剖概要

2 踝部检查

3 踝关节扭伤

4 跟腱腱围炎

5 肩锁关节扭挫伤

6 肱二头肌腱拉伤

7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8 肩关节周围炎

(八)颈部伤病

1 解剖概要

2 颈部检查

3 颈部扭挫伤(附:落枕)

4 颈肌劳损综合征

5 颈椎病

(九)腰背部伤病

1 解剖概要

2 腰背部检查

3 急性腰扭伤

4 腰椎间盘突出症

5 腰肌劳损(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6 肌筋膜炎

7 骶髂关节扭挫伤

8 胸部迸伤(附:胸部挫伤)

(十)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

(十一)筋骨痹证

(十二)外伤后遗神经麻痹

(十三)骨折、脱位的分期推拿治疗

第六章推拿治疗内、妇、儿科杂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推拿治疗内、妇、儿科杂症的临床诊疗程序与操作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推拿临床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临床思维和推拿诊疗技术,并且能够初步运用这些技术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感冒、头痛、高血压、便秘、失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内科常见病症的诊疗方法与推拿操作技术。

(二)了解痛经、闭经、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急性乳腺炎等妇科常见病症的诊疗方法与推拿操作技术。

(三)熟悉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小儿遗尿等儿科常见病症的诊疗方法与推拿操作技术。

三教学内容

(一)内科常见病症

1 感冒

2 头痛

3 高血压

4 便秘

5 失眠

6 神经官能症

7 胃下垂

(二)妇科常见病症

1 痛经

2 闭经

3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4 急性乳腺炎

(三)儿科常见病症

1 小儿消化不良

2 小儿营养不良

3 小儿肌性斜颈

4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5 小儿遗尿

第七章运动按摩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推拿手法在促进运动训练,调整和改善运动员心理情感状态,尽快消除运动疲劳,帮助提高运动成绩,预防及康复运动伤病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伤科推拿知识和推拿手法具体处理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推拿治疗在体育运动中的适应症、禁忌症。

(二)熟悉推拿手法在体育运动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具体应用。

(三)掌握运动员赛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推拿手法操作。

(四)熟悉运动员的自我按摩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运动按摩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二)运动按摩的目的任务

(三)运动前按摩

(四)运动中按摩

(五)运动后按摩

(六)各项目运动员的按摩重点部位

(七)运动员自我按摩

(八)运动训练中几种常见异常情况的按摩处理

附郑怀贤教授及其对推拿学的贡献

一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我国现代伤科名医和武术家,著名运动医学家郑怀贤教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伤科推拿学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进一步激发学习伤科推拿学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努力掌握伤科推拿技术,为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病患为运动员解除痛苦、消除运动紧张疲劳、提高运动成绩,做出贡献。

二教学要求

老师介绍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要求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相关资料(图书馆与Internet网)综合起来,全面了解郑怀贤教授生平事迹中的几个主要闪光点及其主要代表作。

三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郑怀贤教授及其对推拿学的贡献(配合幻灯片)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实施机构:由遵义医学院针灸新医学教研室和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负责组织与执行。

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运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辅以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挂图、模具、胶片等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核心内容、重点部分以讲授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和提问方式学习为主。(二)见习教学:包括电视电化教学观看教学片、自阅CAI课件和临床带教、点穴操作、要领指导等。该部分以本大纲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教学内容为主。见习教学共计36学时。

(三)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实体点穴、示教按摩、推拿体验、网络查询、CAI课件演示等。

四重难疑点:

(一)标有“”的为重点掌握的穴位和内容,标示“”为本课程讲授的核心部分。

(二)本课程难点在于对中医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天文、地理、历法、气象、术数等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本课程的疑点是对经络腧穴形态学结构基础的认识,以及对伤科推拿按摩手法现代作用机理的理解。

五复习思考:

1 伤科推拿学的定义。

2 伤科推拿学发展简史及学术流派。

3 推拿的作用及基本知识。

4 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摇晃法、抖

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

5 经络系统的组成。

6 十四经脉的循行、分布及十二经脉的交接、流注规律,以及十二经脉的脏腑表里络属关系。

7 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8 腧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基本的命名原则。

9 腧穴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10 腧穴的定位方法。

11 伤科推拿的选穴处方原则。

12 郑氏伤科经验穴的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

13 损伤不同时期的推拿治疗原则。

14 肩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5 肘、前臂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6 腕、手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7 髋、大腿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8 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9 足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20 颈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21 腰背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22 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3 筋骨痹证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4 外伤后遗神经麻痹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5 骨折、脱位的分期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6 内、妇、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7 运动按摩手法在促进运动训练,调整和改善运动员心理情感状态,尽快消除运动疲劳,帮助提高运动成绩,预防及康复运动伤病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8 运动训练中几种常见异常情况的按摩处理。

六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并综合平时的学习态度、实际工作表现及考勤情况等进行考核。测试权重:理论知识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55%,实践技能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40%,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

推拿手法学

推拿手法学 1.推拿手法的发展简史: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秦汉三国时期我国第一部推拿医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方》,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首先总结了“膏摩疗法”;东晋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首次系统总结了八首膏摩的方、药、证、法和摩膏的制作方法;唐朝首设按摩专科;四明陈氏著《保婴神术·按摩经》即《小儿按摩经》是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清代《医宗金鉴》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列为伤科八法,并对手法的定义、操作、功用均有明确的解释。 2.推拿手法:以医疗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或手持器械,在受术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的各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为推拿手法。 3.推拿手法的六大类形式:①摆动类手法②按拿类手法③摩揉类手法④振动类手法⑤叩击类手法⑥关节运动类手法 4.推拿手法命名的依据:①依据手法动作的基本形式命名②依据手法动作形式及其着力部位命名③依据所用手法及其施术部位与操作方向命名④依据受术者的体位和施术部位、作用方向及所用手法命名⑤依据手法动作类型及其施术部位命名 5.推拿手法分类:⑴以手法动作结构的简繁分类:①单式手法②复合手法③复式手法 ⑵依手法的医疗作用分类:①主治手法②辅助手法 ⑶依手法的作用部位分类:①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②作用于骨关节类手法 6.手法作用的中医学原理:①平衡阴阳②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的功能③恢复筋骨、关节的功能 7.手法的补泻:①轻重补泻②方向补泻③频率补泻④时间补泻 8.推拿流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有较长的发展史,并在一定地域内流传、盛行。②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其擅长的主治范围。③每一种推拿流派各有一种或几种特长手法,或称之为“主治手法”或“流派手法”,并有几种或几十种辅助手法及一套独特的功法,作为医者的专业训练基础与对患者的辅助医疗手段。 9.推拿介质:在推拿过程中有时需要在受术部位先涂搽某种液体状或膏体状的润滑剂或药物制剂,以配合手法治疗。这种涂搽在治疗局部并配合手法操作的药物制剂称为推拿介质。 10.常用推拿介质:①滑石粉②冬青膏③按摩乳④麻油⑤姜汁⑥薄荷水 11.单式手法:以单一动作成分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手法为单式手法,又称推拿基本手法 12.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①持久②有力③均匀④柔和⑤深透 13.摆动类手法:术手以其着力点在治疗部位上作垂直固定支撑的条件下,在动作的起始位的两侧做来回往复周期性摆动的一类手法,总称为摆动类手法 14.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中峰)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沉肩、垂肘、悬腕,以周期性地肘关节屈伸,带动前臂与腕关节做内、外摆动以及拇指关节屈伸的联合动作,即谓一指禅推法。 15.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点:①施术上肢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②动作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以及拇指的联合运动③频率为120-140/分④压力是自然重力⑤紧推慢移16.偏峰推法:用拇指偏峰即桡侧少商穴处着力,做内外摆动的手法,称为偏峰推法,亦称为少商推法。 17.法:以小鱼际及手背尺侧为着力面,沉肩、垂肘、立臂、竖掌,肘关节做周期性地伸屈与前臂内、外旋转的联合运动,并带动腕关节屈伸与手掌内外摆动,使弓成半圆形的手背在施术部位上做来回滚动的手法即谓法。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02 课程代码:01400052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养生与治疗的原则(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即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配合多媒体教学。课时共计64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绪论(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等。 自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熟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了解精气学说。 自学: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二)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气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推拿学试题

推拿学试题1 一、名词解释:( 5 分) ★伤筋——凡人体各关节因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不慎而跌仆闪挫,以及持续活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皮肉破损者,痛称为伤筋。 ☆扳机指——指部腱鞘炎,由于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发生炎性变化,出现以患指局部酸痛无力,伸屈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强行伸屈手指,有“扳机”状现象,故名。 水底捞明月——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水底捞明月”。性凉,可清虚热。 ☆☆三关——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在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腕管综合征——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挤压出现以手指麻木为主的症候群。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由于劳损等引起的肱骨外髁疼痛为主症,伸腕、前臂旋前受限的一组症候群,因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名。 天河水——穴位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直线。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推拿古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____ 代。(按摩;按跷;案扤;明) 2、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化为____ 、____ 、____ 三个方面。(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 3、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________ 病变部位在________ 等,手法刺激量大。(腰臀四肢,深层) 4、施行推拿手法时,对风寒外感,用________ 的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透,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先轻后重) 5、握拳尺偏试验阳示提示________ ;屈腕试验阳性提示________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突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臂丛神经受压) 6、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点按掐拨拿捏捻) 8、颈椎病的推拿治则就是________ 、________ ,被动运动颈部可选用________ 手法。(舒筋活血,理筋整复;拔伸旋转) 10、踝关节扭伤以________ 位置常见。(内翻位) ★★1 、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就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从而达到 ________ 。(持久,有力,柔与,深透) ★★2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 ________ ,成书于 ________ 时期。(《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秦汉 ) 3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为 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 ★★4 、点法分为 ________ 与 ________ 两种,其与按法的区别就是 ________ 、 ________ 。(拇指点,屈指点,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大) 5 、漏肩风又称 ________ 肩、 ________ 肩,就是以 ________ 与 ________ 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五十、冻结、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部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体和五官九窍,以及五脏外华等内容。脏象学说认为,形体官窍虽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或器官,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又都从属于五脏,分别为某一脏腑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形体器官依赖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为之提供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其中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脏象学说采用以表知里的方法,着重通过活动的机体的外部表征来推导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运动规律,从而确定“象”与“脏”的关系。 形体: 形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形体,泛指人体的身形和体质。狭义的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结构,称之为五体。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五体与五脏这种对应关系称为“五脏所主”。所谓:“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脉: 在中医学中,脉有多种含义,一指脉管,又称血脉、血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属五体范畴。二指脉象、脉搏。所谓“按其脉,知其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四诊范畴。三指诊脉法,属切诊、脉诊范畴。四指疾病名称,属五不女之一,即螺、纹、鼓、角、脉中之脉。

解剖形态:在五体中,脉即脉管,又称血脉、血府,主要指血管,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是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它遍布全身,无处不到,环周不休,外而肌肤皮毛,内而脏腑体腔,形成一个密布全身上下内外的网络。脉与心肺有着密切的联系,心与脉在结构上直接相连,而血在脉中运行,赖气之推动。心主血,肺主气,脉运载血气,三者相互为用,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完成气血的循环运行。因此,脉遍布周身内外,而与脏肺的关系尤为密切。脉与经络、经脉的关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其中纵行的主要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的分支为络脉。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经脉则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络、经脉的含义较脉为广。实际上,言经络、经脉,则脉亦在其中了。 运行气血:气血在人体的血脉之中运行不息,而循环贯注周身。血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使之循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运行。饮食物经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水谷精微,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脉中气血数量减少,营养亏乏,就会导致全身气血不足。若脉中气血运行速度异常,运行迟缓则血瘀,血行加速、血液妄行则出血。 传递信息: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各脏腑组织与血脉息息相通。脉与心密切相连。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谓之脉搏。脉搏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形成,不仅与血、心、脉有关,而且与全身脏腑机能活动也有密切关系。因此,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 第一章绪论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的术式结构,动作原理,技能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引书》于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养生学成就,其中也有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法医学的成就。 《黄帝内经》对推拿手法的贡献 1.确立了手法医学的正式学科名----按摩 2.阐述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温经散寒,活血补血,舒筋通络 3.提出了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特殊手法的运用:按压腹主动脉法,按压颈动脉法 5.膏摩的运用:《灵枢-经筋》记载用”马膏”膏摩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6.手法推拿与定穴的运用 7.按摩人员的选材与考核 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 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金匮要略》书中首次提出了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法并列,用于预防保健。膏摩方:头风摩散 书中有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 《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书中记载手指相对用力且协同操作的捏脊法和作用力向上的腹部抄举发,其中的拈脊骨皮法被后世冠以捏脊法之名而在小儿推拿领域得到了重用。 唐宋时期: 1.推拿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立按摩科 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2.《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该书所有的病症均无方药处方,却提出了详细的“补养宣导”之法,即对症导引疗法。唐代第一科:祝由 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 a. 倡导小儿按摩 b. 膏摩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得到了又一次总结 c. 重视养生保健手法 d.丰富多彩的手法应用:提出治疗颞颌关节半脱位,在手法牵引复位后”当疾出指” e. 手法用于诊断与定穴 4.《外台秘要》王焘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推拿手法资料 a. 脊柱手法的记载:脊柱按压法 b. 其它手法:治疗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法,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捋腹通便法,摩小腹下 死胎法,捉筋治噎法,治疗咽喉舌疾的下颌关节爪法 5. 《圣经总录》:“开达抑遏”四字概括了按摩的功用;将封裹膏摩与手法复位和用药并提, 作为正骨疗法的常规;中指熨目法,掌心熨目法治疗目昏暗和目暗 6. 《十产论》中助产手法,亦可保健按摩 明代: 1.明代按摩科变迁万全《幼科发挥》《育婴秘诀》有多处小儿推拿意外的记录 2.小儿推拿的兴起: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

伤科推拿学讲义[教材] 伤科推拿学讲义 伤科推拿学讲义 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伤科学的定义: 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古称疡医、金镞、正体、正骨。 二、中医伤科学内容: 内伤与外伤:内伤包括伤气、伤血、伤脏腑;外伤包括伤筋、伤骨、伤皮肉。 1、伤科三大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 2、与五脏的关系: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肺主皮毛。 三、伤科发展简史: (一)起源: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一种自发状态的本能活动,表现为外治法的初始应用。 (二)发展初期:周朝至汉代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其中《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对伤科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华佗: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张仲景:创立了牵臂式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术,主要用于急救。 (三)总结期:魏晋、隋唐时期。 1、晋代的葛洪著有《肘后方》,又称为《肘后救卒方》和《肘后备急方》。 2、南北朝的龚庆宣著有《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

3、隋朝:巢元方,著有《诸病源候论》,是现存最早的病理专著。 4、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 (四)宋元时期: 1、元代的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创立了悬吊复位法。 (五)明清时期: 1、明代薛已著有《正体类要》。 2、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准绳》。 3、清代吴谦编著了《医宗金鉴》之《正骨心法要旨》。 (六)近现代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 损伤:损伤是因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而使之受伤的总称。 一、损伤分为外损和内伤两类: (一)外伤:分为伤皮肉、伤筋、伤骨。 1、伤皮肉:挫伤:闭合性损伤 创伤:开放性损伤 2、伤筋:分为筋伤未断裂者和筋伤断裂者两类。 筋伤断裂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轻度:出现一小部分的肌纤维撕裂,肌纤维无明显的长度与弹性改变,按摩后多能很快恢复。 (2) 中度:肌纤维撕裂严重或肌腱部分断裂,并伴有周围组织的损伤,一般24—48小时内不做推拿。 (3) 重度:肌腱大部分或全部断裂或撕脱 (4)撕脱性骨折。 处理:以手术为主。 3、伤骨:分为轻伤与重伤 轻伤:骨骼表面的骨膜受到损伤。 重伤:分为骨折和脱位。 (1) 骨折:又分为骨碎、骨断、骨裂。骨碎:粉碎性骨折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中医、中西医、针推、中医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今后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按72学时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学、讨论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木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3、了解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要点】 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的基木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木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木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木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木内容; 4、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木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 3、掌握占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推拿学题库试卷十上课讲义

推拿学题库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 1、血寒型月经不调的腹部推拿施术于 ( D ) A关元 B气海 C中极 D神阙 (65%; 掌握) 2、胸胁迸伤的推拿治疗原则,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 A活血散瘀 B滑利关节 C行气止痛 D理筋整复 (70%; 掌握) 3、何谓推拿治疗原则 ( C ) A寒因寒用 B滋阴润燥 C扶正祛邪 D反治法 (90%; 掌握) 4、阴寒凝结型便秘辨证加减,宜直擦下列哪项以透热为度。( C ), A腰骶部B背部膀胱经C背部督脉D腹部任脉 (70%; 掌握) 5、可用于所有类型发热的治疗手法是( A ) A清天河水 B推三关 C运内劳宫 D掐揉二扇门 (75%; 掌握) 6、推拿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不使用的手法是( C ) A 按揉 B 斜扳 C 下肢后身扳法 D 弹拨 (50%; 了解) 7、推拿治疗退行性脊柱炎,如果出现有下股牵痛者,可用下列哪项施于大腿后外侧和小腿外侧 A 按法 B 搓法 C 擦法 D 拿法( C ) (89%;掌握) 8、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不宜选的穴位是( C ) A肾俞 B秩边 C 足三里 D环跳 D(95%; 掌握) 9、原发性下腰椎侧弯则多见于:( D ) A 腰三横突综合症 B 急性腰扭伤 C 腰肌劳损 D 腰椎间盘突出症(30%;了解) 10、在推拿治疗中,逆经重推脊柱,退六腑适用于治疗( B ) A 表实热 B 血分实热 C 阴亏虚热 D 气分大热 (80%; 掌握) 11、推拿治疗面瘫中,医者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开始,经下列哪项至颊车,往返5~6遍。 A迎香 B 下关 C 太阳 D 听会( A ) (80%; 掌握) 12、肌肉痹证宜重按阿是穴,以患者下列哪项为度。( C )A疼痛B痠胀C能够忍受D麻木 (80%; 掌握) 13、关于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内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内侧副韧带牵拉试验阳性 B推拿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中医脉象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中医脉象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施诚 一.中医脉象研究的意义与特点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景岳全书》“脉者,血气之神,邪气之鉴也,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衰,无病者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总之,中医对脉诊是十分重视的,认为通过脉诊可以了解患者脏腑气血的盛衰,可以探测病因、病位、预测疗效等。 从近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循环系统承担着协调全身各组织的能量代谢,输送氧气、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等重要的工作,还承担运送抗体、激素等物质以协调整体的动态平衡。从整体的角度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显然循环系统的信息将占很重要的比重;从整个循环系统来看桡动脉介于大动脉与小动脉之间,由于心脏的舒缩、内脏血容量的变化、血管端点阻抗、管道内脉波的反射、血液的粘滞性、血管壁的粘弹性等因素使脉象携带着有关心脏运动、内脏循环、外周循环等丰富的心血管系统及整体的动态信息。因此脉诊的临床意义很大,它的机理是急待于我们进行研究的。 不过目前西医对脉象的认识仅停留在频率、节律、振幅等的分析上,主要用来辅助诊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无脉证等疾病。总的看来,西医对脉象的认识是以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局部解剖等为基础,以此来剖析心血管系统疾病确切的病变位置及致病原因,目前尚未将脉象信息提高到整体角度或与其它脏腑相关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种认识观对目前的中医脉象研究工作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临床上中医通过对寸关尺、浮中沈脉象的判别,结合体征、舌象及主诉等来分析机体当时的动态趋势(阴阳、表里、虚实、气血的盛衰、邪正斗争的趋势、脏腑的动态变化等),即描绘出一幅机体当时整个机体的动态特征图--证。中医脉象所反映的病理信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为基础的,是用来鉴别整体的某种动态性质的。由此可见,中医脉诊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之上的,研究中医脉象必须以中医理论为基石,必须建立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概念来研究中医脉象是中医脉象研究的一大特点。 中医脉诊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定性分析。脉象的滑与涩、弦与濡、洪与细等均属于定性的范畴,就拿脉象的迟数来看,中医临床上认为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约每分钟少于60次,数脉一息六至脉流薄疾,每分钟超过100次,粗粗一看,脉象的迟数的概念是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的,其实不然,临床上并不重视一定范围内脉搏次数上精确的差异,例如每分钟62次,有时64次也可能定为迟脉,实际上从60次到72次的过程中,判断为迟的可能性随之减少,不过通过四诊合参,结合中医寒证的特点均有可能判断为迟脉,中医脉学中“迟”的概念是一种模糊的属性概念,是与四诊合参及辨证中的综合评判融合在一起的[1]。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保健学解剖学 总学时:72 学分:4 理论学时:36 实验或讨论学时:36 开课院系:体育系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大纲执笔人:王建月教学院长审定: 教研室主任审核: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性质为专业课,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按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一名体育界的康复治疗人员,有必要掌握运动伤科推拿的基本知识,推拿的基本常用手法,运动中的保健推拿及推拿治疗运动创伤的一些基本知识,还要掌握一些拔罐、灸法及刮痧一些保健操作。。因而,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以下目标和任务:(1)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运动伤科推拿的基本手法、经穴按摩、常见运动损伤的推拿治疗和运动中的保健推拿,了解一些内、妇儿科杂症的推拿治疗。(2)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技能水平必须达到初级以上保健按摩师技术等级标准,毕业时取得中级级以上保健按摩师技术等级证书。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为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要求:(1)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基本教材及必要的专业图书资料和教学参考书;(2)配备推拿专用实验室,保证实验仪器能完成教学实验的需要;(3)有相关专业研究生或相当于同等学历水平的教师任教;(4)保证教学时数、教学场所及其它必要教学条件能完成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和实现本门课程教学目标;(5)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能敏锐地把握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和不同学术观点,保证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6)教学形式能够做到灵活多样,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同时,要注重开展课堂讨论和实验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7)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起到主导作用,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计划,能撰写完整详尽的教案,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8)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善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9)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教学内容要注意少而精,并突出专业特色。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推拿的基本知识,推拿的常用手法的理论与实践,经穴推拿,运动中的保健推拿及推拿在运动创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

推拿学重点(部分

推拿治疗 1. 推拿: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 推拿学的三个特征:(1)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2)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3)广泛的适应证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 3. 推拿手法:以术者的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者借用一定的器具以达到手功能的延伸,按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重阳。功法:是手法的前提 4. 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1)持久:手法按要求作用一定的时间。 (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3)均匀: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4)柔和: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宜用蛮力,暴力,做到力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 (5)深透: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 5. 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稳准巧快 6.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有度(生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病理)

7.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冲,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8. 推拿发生意外的原因:(1)诊断不明确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制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不当或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9. 推拿的发展: (1)甲骨文时期-推拿源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按摩为殷人发明 (2)先秦时期-推拿是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主要手段;用于临床急救 (3)秦汉时期-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书中确定“按摩”之名;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膏摩”,为药物外用与按摩手法结合的外治法;华佗是按摩治疗与自我按摩导引的倡导者,发明五禽戏 (4)两晋南北朝时期-推拿用于急症治疗。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最早的“捏脊”法(5)隋唐时期-推拿专业化。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提出治疗闭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揣摸、拔伸、撙捺、捺正” 6)宋金元时期-推拿理论不断丰富 (7)明代-小儿推拿学术体系形成。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按摩”之名开 始有“推拿”之称;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收录于杨继洲《针灸大成》)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的哲学基础: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 气一元论: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气和形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注:感觉类似于波粒二象性,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粒子既有波的性质,又有粒子的性质,粒子具有运动的性质,能量与实体】 阴阳学说:阴阳对立,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 五行学说:任何一个十五的内部包含着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功能属性的成分或因素,并且按一定规律互相联系形成整体功能结构。 中医医学理论体系核心:脏象学说。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 脏象学说:研究人脏腑活动规律及相互关系。人体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内而脏腑,外而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统一。 气血精津液学说:气、血、精、津液既是腑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腑脏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精津液学说主要探讨生命的物质组成以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泛言之,气血精津液学说应包含于脏象学说之中。 体质学说: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和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学说。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与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理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纵横交贯,网络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练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病因、发病与病机三部分内容。 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学说。中医认为基本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破坏导致腑脏经络、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病因分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适当,外伤,胎传等。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doc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doc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阴阳五行学说,掌握和了解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主要病理表现,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绪论 ,要求, 1、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2、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特点 ,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药的起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要求, 1、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2、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自学)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自学) 第二章藏象 ,要求, 1、掌握五脏六腑的功能 2、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容, 第一节藏象学说的概论 第二节五脏 一、心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 ,附,心包络 二、肝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三、脾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四、肺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五、肾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第三节六腑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生理功能第四节奇恒之腑

中医脉诊教案

中医脉诊教案 词目:脉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释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医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详细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晋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相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

《推拿手法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手法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计20分) 1、推拿手法学是研究推拿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 的、、、、及其研究方法与发展历史的一门专业学科。 2、“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慓悍者有所归宿”一语出自《》。 3、手法的动作结构,具有手法的________特征与________特征。 4、从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与方法认为,推拿手法作为特定的人体动作系统,其操作技术的要求与施术原则,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以及手法作用部位及其________而提出具体的规范。 5、在《医宗金鉴》中被列为伤科八法的是:、、、、、、、。 6、关节运动轴面原则亦称被动运动类手法的____________原则。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共40分) (一)A1型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 1、椎动脉型颈椎病适用拔伸的方法为() A、低坐位拔伸方法 B、坐位颈椎拔伸法 C、仰卧位颈椎拔伸法 D、俯卧位颈椎拔伸法 E、颈椎机械牵引法 2、摆动类手法的动作形式都属于() A、不固定性动作系统手法 B、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C、非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D、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 E、混合性动作系统手法 3、推拿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是指() A、手法动作形式差别的特征 B、手法动作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 C、手法的动作结构 D、手法的“动力型式” E、手法的“动力定型” 4、作用于软组织类的手法包括() A、摆动、振动、扳动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