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2(教学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氏族和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发展水平(例如,古代
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玛雅文化),以及专门的活
动或生活领域(劳动文化、艺
化)。”
术文化、生活文
• 3.主体性定义
• 该类定义尤其注重发明和强调“人”这一
主体对文化的特殊意义和本质地位。
• 马尔库塞就分析说:在弗洛伊德看来,
“所谓文化,就是有条不紊地牺牲力比多, 并把它强行转移到对社会有用的活动和表 现上去”。
• (2)““化”是会意字,古字为“匕”
(说文:从到(倒)人)。 • 在骨文:象二人相倒背对背的形状,一正 一反,以示变化。 • 《说文》中讲“匕,变也”,“化,教行 也”。 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 “化”的本义为变化、生成、造化,指事
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 《庄子· 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为 鹏。” • 《易· 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 《礼记· 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三日曲水诗序》) •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补亡诗· 由仪》)
2、欧洲是怎样理解“文化”这个概念 的 ?
• 西方的“Culture”更多地展现了逐渐由物质
生产活动引入精神生产活动的特点。
• 在西方,文化与栽培、种植的意义,以及
由此引申出的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涵义。 • 拉丁语系的Cultura是从对物质文化的解说 开始的,原义含有耕作、培养、教育、发 展、尊重、神明崇拜、耕种、练习、动植 物培养及精神修养等意思。
• (4)文化——行为论。
• 胡潇的《文化现象学》:
• (1)现象描述性的定义;(2)社会反推性定义; • (3)价值认定性定义;(4)结构分析性定义; • (5)行为取义性定义;(6)历史探源性定义; • (7)主体立意性定义。
• 诸种文化定义精炼为如下五类:
• 1.描述性定义 • “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泰勒的文化定义是其 代表:“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 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论体系。”(《光明日报》)
• ⑧台湾著名学者钱穆:
• “文化即是人类生活之大整体,汇集起人
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文化与
生活》) • “文化即是长时期的大群集体公共人生”。 (《中国文化精神》)
• 曹锡仁在《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 (1)文化——成果论;
• (2)文化——能力论;
• (3)文化——精神论;
西南大学文学院
绪论
中国文化概说
主讲:占如默
zhanrumo@
• 一、教学目的: • 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涵义、源流、范畴,构成特点与地 位,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二、教学重点
• 1、介绍有代表性的“文化”概念的说法,明确“文化” 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 2、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 • 3、明确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及传统文化的主要对象。
(四)学习中国文化的意义
• 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等专业教育将导致:
• 第一,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下降。片面强调
专业教育,忽视人文修养的教育,会加剧
人的心理失衡。 • 第二、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科学主义泛 滥。
• 学习该门课程,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道德精神、审美意 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 学习该门课程有助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底蕴, 促进经济发展。
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
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 2.社会性定义
• 该类定义从文化对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之
反映的维度上去说明文化自身,突出文化
作为社会动态演变状态所规定的标识意义。
• 《苏联大百科全书》:“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
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文化这个概念用来表 明 一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经济形态,具体社会,
• ②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罗伯· 克拉克洪教授认为文
化指的是某个人类群体独将的生活方式,他们整 套的“生存式样”:
•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
含显型式样又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
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其中为群体的特定部
分所共享。”
• ③《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将文化概念作了
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 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 和。
(三)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 文化含义、定义的归结:
• 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 和精神财富; • 二是指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历史遗迹、典章制度、 文献典籍、信仰习俗、宗教艺术等;
• 三是指与政治、经济、军事相并列的一种形态。
(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
• 第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 第二,典籍研习和社会考察相结合。 • 第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二、文化相关概念
(一)中西方关于文化的诠释
• 1、古人是怎样理解“文化”这个概念的 ?
• (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易· 系辞下》曰:“物相杂,故曰文”,这 是我国古籍中最早出现关于“文”的论述。 •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天下”。
• 西汉以后“文”“化”方合成一个整词。
• 《说苑٠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 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就说“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敷文化以柔远”(《三月
• (3)“一种思维、情感和信仰的方式”;
• (4)"一种对行为的抽象";
• (5)“就人类学家而言,是一种关于一群人的实际行为的 理论”; • (6)“一个汇集了学识的宝库”;
• (7)“一组对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标准化认知取向”;
• (8)“习得行为”; • (9)“一种对行为进行规范性调控的机制”; • (10)“一种调整与外界环境及他人关系的技术”; • (11)"一种历史的积淀物"。
• 1、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
造的文明成果。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
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 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
说、六层说等等。
• 四层说是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分层的 。
• (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
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 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 (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 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 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 “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 《荀子•不苟》云:“化,迁善也。” “驯致于善谓之化” • 《管子》也说:“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
謂之化。”
• 《华严经音注》云:“教成于上而易俗于下谓之化。” • “潜移默化”。
• (3)““文”和“化”的并连使用
• 《周易· 贲卦· 象传》:“观乎人文,以化成
• 几个重要的文化定义:
• ①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 定义一:“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
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
及其他社会现象。”(《人类早期历史与
文化之研究》,1865)
• 定义二:“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
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 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 体。”(《原始文化》,1871)
化为一系统,其模式与社会关系及结构相 对应,而且穷溯其源,更视文化与社会的 结构植根于人类的心灵,所谓文化不过是 人类内在结构的缩影而已。
• 4.功能性定义 • 该类定义试图从文化对人的意义、功用和价值的角度去界 说文化,强调文化是属人的独具特色的行为工具和生活方
式。
• 如英国功能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说,文化是“一个满足人 的要求的过程,为应付该环境中面临的具体、特殊的课题,
• 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最初是指土地的
开垦及植物栽培, • 以后指对人的身体、精神发育的培养, • 后来进一步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
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
•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
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18世纪以后, “Culture”在西方语言中演化成个人的素养、 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面的成就、艺术 和学术作品的汇集,并被引申为一定时代、 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
• ⑥梁漱溟先生:
• 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
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
乃至一切无所不包。”(《中国文化要 义》)
• ⑦庞朴将文化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
理的”三个层次: • “文化的物质层顶,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 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 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
• 卡西尔认为人不是什么理性或社会性的存在,人
的本质乃在于他的“符号活动”,人类包括神话 形象、日常言语、科学符号的整个符号体系,是
人所有的先验而自在的能力,其外化和实现即展
现为文化的结晶,而卡西尔也认为这恰也是人自
身的创造过程,文化的本质是与人的符号本性的
同一。
•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不仅视文
(二)文化界定
• 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 克拉克洪,他们于
1952年发表了《文化的概念》,对西方当 时搜集到的160多个关于文化的定义做了梳 理与分析。 • 到今天,关于“文化”的定义据说有200多 个。
• 克罗伯· 克拉克洪用了二十七页篇幅分析了
关于“文化”的种种规定: • (1)“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 • (2)“个人从群体那里得到的社会遗产”;
• 2.《中国文化概论》 王宁 主编
• 3.《中国文化导论》 李宗桂 • 4. 《中华文化史》
(全国自考教材)
冯天瑜 著
• 5. 《中国传统文化》 张岂之 编 • 6. 《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下) 阴法鲁 著
(三)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
• 1、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容,
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 民族自身。 • 2、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 创造美好未来。 • 3、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而把自己置于一个更好的位置上的工具性装置。”
• 5.历史性定义
• 把文化放到历史发展演进的层面,从文化的累积 和传承的过程性中去理解文化是该类定义的主要 特点。 • 美国社会学家福尔森认为:“文化是一切人工产
物的总和,包括一切由人类发明并由人类传递后
代的器物的全部,及生活的习惯。”
• 我们认为: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主要内容
介绍基本的文化概念,介绍中国文化发
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类型、特点、基本
精神;考察中国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中国文化依赖的 政治文化、传统礼仪文化等。
政治结构;分析古代的宗教文化、哲学文化、
(二)课程参考书
• 1. 《中国文化概论》 金元浦编(国家规划教材)
• (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
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 (4)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 心。
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
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 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
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 ⑤我国学者任继愈先生:
• 认为广义文化,包括文艺创作、哲学著作、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饮食器服之用,等等。 • 狭义的文化,专指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 成果。(《民族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 “文”字的引申意义:
• 其一,语言文字、文物典章、礼乐制度。
《尚书· 序》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
是文籍生焉”。
• 其二,文饰,人的语言气质的修饰(文质
彬彬)。 • 《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其三,美德、善行(更侧重于内在的美)。
• 《礼记· 乐记》云:“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 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 《尚书· 大禹谟》谓:“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 帝”。
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 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 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 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 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 ④《大英百科全书》将文化分为两类: • 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指“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 一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即“文化是一种渊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