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集聚效应文献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才集聚效应的界定及特征
国内研究人才集聚效应成果较多的是牛冲槐(2006)教授,提出人才聚集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应。

他首先解释了人才集聚现象认为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 随着人才的流动, 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 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进而提出人才集聚的不经济效应与经济效应,经济效应有具有有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时间效应、区域效应以及规模效应,其用层次分析法对以上八个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创新效应最为突出的结论。

陈明鹤(2017)认为人才的聚集效应是指人才在一定规模上的集聚使其发挥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加总效应,并产生吸引更多人才向本地区流动的向心力,其集聚一旦形成,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长期而重大的影响。

他将其分为内外两大效应,内部效应又分为群体协作效应、学习、竞争的联动效应和稳定效应。

外部效应体现在正外部性上,表现为引力场效应和品牌效应。

张樨樨(2017)认为人才集聚会引发经济性效应与消极性效应,认为经济效应具有技术效应、协同效应和综合效应三种内涵。

指出技术效应属于效应体系中的核心模块。

二、影响人才集聚效应的相关因素研究
在人才集聚影响因素方面,国内相关学者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

唐朝永、牛冲槐(2017)从协同创新网络的角度研究,认为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异质性有助于实现人才集聚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芮雪琴(2014)等认为)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只有科技人才产生聚集效应,才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同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反作用于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促进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

徐茜(2010)从人口、经济、自然地理、生活环境、以及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环境对人才集聚的影响。

牛冲槐、江海洋(2008)在分析了中关村与硅谷在人才集聚效应环境上的差异后,提出在文化、制度、人才市场和科技环境上要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效应的良好环境。

牛冲槐(2009)提出激励机制对人才聚集效应会产生三个方面的作用: 改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能力以及增强人才凝聚度。

苟军平(2011)分析了影响科技型人才集聚的成因,认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成科技型人才集聚的诱致因素,并将其细分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人才政策、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四个子因素。

同时认为经济收益与事业发展构成科技型人才集聚的驱动力,为获得更大经济收益与为得到更大发展空间两类驱动力。

三、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才集聚会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而且二者是相关依托和相辅相成的。

季小立、浦玉忠(2017)从产业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人才集聚驱动创新的自我增强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内生增长效应,并以江苏省为例测
量了人才集聚综合引力水平、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净收益效应、人才集聚作用于区域科技创新的数量机制,进而提出通过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人才流动和区域平衡、发展和集聚本地产业/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综合运用等发挥人才集聚效应的管理对策。

曹威麟(2015)用区位商理论与方法,分析人才集聚与三种产业集聚之间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得出第一产业只有走向现代农业之路,才能够吸引人才集聚;只有人才集聚,才能够推动第二产业升级发展;第三产业的升级转型将吸引更多人才集聚,人才集聚将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管理启示。

胡蓓、朱朴义(2013)认为在产业集聚会产生人才集聚拥挤的现象,并依此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了人才集聚拥挤的行程机理与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张樨樨(2014)等以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为评判指标,构建了海洋产业集聚与海洋科技人才集聚耦合发展评判模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进行了定量评估,并提出现阶段两大系统的协同发展对策。

四、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指标研究
张守凤、刘建勋(2010)以知识型组织的人才集聚效能成熟度模型为依据,提出了人才结构、人才创新、人才引力场和人才合作机制4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知识型组织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要从人才管理、组织的优化整合以及区域层面的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升人才集聚效应。

王勇(2011)以江苏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3个指标中提提取出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主成分来反映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得出因地缘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人才集聚效应差异的结论。

朱杏珍(2011)以人才规模、人才流动、人才利用、人才创新、人才联动和人才吸引力等6个指标为基础,建立了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人才规模对人才集聚效应具有突出贡献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