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全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

那么何为以人为本,怎样以人为本?在新时期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人本思想进行一定的研究,特别是中国的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

一、现时代“以人为本”思想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扬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人本”(民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发展的结果。从原始社会的“禅让”和领袖以其德行为人民所推崇体现的原始民主到奴隶、封建社会的“民贵君轻”“兼爱”等思想体现出的相对成熟的民本思想,再到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思想,这无疑是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新世纪,中国执政层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特别是“人本”与传统“民本”的关系问题。有的人认为,新时期的“人本”就是传统“民本”的现代版,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也有的人认为,新时期的“人本”虽然以传统“民本”为基础且吸收了传统“民本”的精华,但是却与传统的“民本”有着本质的区别。

笔者认为,在当代,作为一种哲学价值观,人本和民本是不同的。人本的人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人本是讲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而民本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中国儒家政治哲学的集中表述。提“人”本而不提“民”本,原因不在于“民本”本身,而在于其相对面,即“官”本。几千年来,和“民本”并存的“官本”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更大,随着历史的发展其负面影响尤其凸现。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官本”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更是创造了世界奇迹。这些成就虽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但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思维实际上仍起着主导作用,且这一作用还有强化的趋势。现实中,我们虽然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但是在实践这一理念的时候,也基本上仍然是始于“官”而终于“民”,“民生”建设依然是政府(“官”)的当务之急。当然这里强调“官”“民”之分,并不是有意把“官”和“民”分开,更不是搞“官”“民”对立,而是尊重历史传统的结果,而重拾“民生”也是政府(“官”)当仁不让的角色使命。历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官”“民”之分,需要重新界定二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才能在“民本”和“官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实现“官”与“民”的自由流通。

在“官”与“民”对等的前提下,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心就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为“官”的一方,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改革成果惠及群众;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等措施为人民群众造就用武之地,为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律”修养,在自己职责的范围尽自己的职责,做到不越职、不越权,保证人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为“民”的一方,则需要进一步摆脱“平均主义”以及“等、靠、要”等思想,充分发挥自己

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双手来打拼属于自己的天地。

承认“民本”,是尊重历史、诚实自信的表现;提出“人本”,则是面向未来、积极进取的要求。从“民本”到“人本”的历史转变是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必然,也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契机。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

实质上,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就是它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同时马克思还向世界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可见诸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杰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资本论》等论著。马克思、恩格斯毕一生致力于对社会、历史和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第一次阐明了造成人的现实处境的社会经济根源以及改变这种处境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应该互为武器;靠暴力革命是夺取政权的一般形式;马克思主义还为人类描绘了极为灿烂辉煌的共产主义远景。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人类的解放和人类的发展。当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她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识。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把“无产阶级”视为“人类”的同义语。

列宁在十月革命的年代里,着手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寻求突破的时候,也同样是基本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是英法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以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以求更疯狂更顽强地进行这个战争,以求再摧残数百万俄国工农……另一方面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城乡一切贫苦人民)争取面包、争取和平、争取真正自由的具有革命性质的深入的运动。”这里的对“再摧残百万俄国工农”和“争取面包、争取和平、争取真正自由”,向人们传递的信息亦是一种无产阶级思想家的人本主义。列宁亦在诸多场合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中,列宁说:日前的基本情况,“一方面,人民群众,首先是十二亿五千万人,即全世界百分之七十(当时的比例。作者注)人口的贫困、破产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在任何一个债权国内,工人的处境也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列宁选集》第4卷第322-323页),列宁对此痛心疾首,忧患如焚。列宁也说过:“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列宁对此充满自豪、信心十足。

在《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的结束语中引用了古希腊的一则神话。说是有一位叫做安泰的著名英雄,他的母亲是地神盖娅。他对于生育、抚养并把他教养成人的母亲爱慕备至。这位安泰力大无比。每每与敌人决斗而感到疲乏时,他便往地上一靠,即投入母亲的怀抱,便获取了一股新的力量。后来他的敌人发现了这一秘密,设法将安泰举到空中,将他扼死。引用这段神话旨在说明,苏联共产党就是神话中的安泰,而苏联人民就是安泰的母亲。苏联共产党只要也只能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无往而不胜。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人本思想,是把人当着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实体来观察。他们不仅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宏观角度得出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且从微观上关注每一个工人农民的“面包”生存问题。他们不仅从世界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