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育公平之惑
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平 吗?
2009公众感受:仅11.2%的人认为 教育公平
• 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 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 全国30个省、市、区2952名公众进行了一 项调查。 • 调查中, 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 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仅 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
4、政策制度不完善
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依然存在。 学校教育制度中普通教育的中心地位依 然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5、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 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为一种 重要的家庭“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人 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 独生子女普遍化,人们都希望让孩子接受 高质量的教育。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 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 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 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万人。 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 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 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 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 育公平问题很突出。
• 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 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 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 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 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 异。
四是“建机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创新教育管理运 行机制。
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 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 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 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 等 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 激励机制。
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 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 格局。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 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 德国《基本法》(宪法)规定,教育管理的重心在 各州国民教育部,实行地方自治的原则。教育经 费由州和市镇政府共同负担,以州政府负担为主。 在教育公共支出中,州政府承担了3/4的份额,市 镇政府承担了1/5的份额,中央政府所占比重仅在 3%左右。 • 这既涉及公立学校,也包括国家认可的民办学校。 • 民间提供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各教会和工商大企 业及财团,但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 德国各州间基础教育财政的平衡体现为事前平衡, 即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的州际财政能力的平 衡。
• 在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 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同时, 又以承认个体差异、发展的不平衡为前提, 给每一个儿童提供另外不同的教育,使其 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最终保证他们 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教育质量。
• 进入21世纪后,西方学术界便提出了“给 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 平等──机会平等,而是要肯定每一个人 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 度和方法是适合每个人的特点的”的观点, 这也就意味着教育公平是使学生最大限度 地获取知识,并突出学生作为个体所具有 的个性。
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
• 1、起点公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 育的权利和义务。 • 2、过程公平: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 会和条件。 • 3、结果公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 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 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 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 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 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
• 教育必然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存在,受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教育公平 观念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 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 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发展初期,最重 要的是普及教育,保障广大儿童平等地接 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初步普及之后,追 求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更高的教 育质量,即对教育品质的追求。
• 200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将教育公平的定义为: • “教育公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公 正(fairness),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 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 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 • 第二个含义是覆盖( inclusion ),就是要 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 育-例如,每个人都应该能读,写和做简单 的算术。”
在2001年,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 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 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 农民工子女就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 学生一视同仁。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规定,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 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
一是“提质量”
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 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 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 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 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 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 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
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补充 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 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 义务教育的权利。
1、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
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 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 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 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 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 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 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三、教育公平之措
促进教育公平
• “裸考”再成民心所向 • 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 高考政策。 58.7%的人表示,事实上高考 加分政策严重破坏教育公平。 • 高考加分和保送制度,“看上去很美”, 执行中却逐渐成为权贵盛宴,自主招生也 时有丑闻爆出。
– “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 成分造假”等
2008年上海市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 15473.62元,而贵州省仅为2310.83元,相差近6 倍。
2、教育投入不足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 实写照。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 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例一直较低,2008年只达到3.48%,不仅 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低于部分发展中 国家。 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 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教育公平的历史追寻
• 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 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 提倡并主张实施普及教育。 • 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 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 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便确定了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 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 校际之间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择校热”
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择校非常普遍。为 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声誉和质量较好的学 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操劳、奔波数 月,通常还要支付数额很大的“择校费”。
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 障。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还在办学条件 不达标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学,国家助学体系 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没有做到“应助 尽助”,残疾儿童教育水平仍落后于普通儿 童教育水平等等。
• 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32.7%的人将高校自主招生视为存在严重教育 不公平现象的环节——这还不算,此举加大了 多方面的高考成本。 –应加快制定《考试法》,严厉打击作弊行为, 追究政府、考试组织机构、大学、中学在考试 招生中弄虚作假、侵犯受教育者权益的法律责 任。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人均公共教育支出:
•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 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 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 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 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俄罗 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 是中国的2.79倍。 • 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 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 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 “高考移民”问题。
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
1、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 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 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的 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 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
• 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3%, 经过调整后,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例仅为2.4%,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进一 步扩大。比如原来只相当于法国的59%,现在 相当于法国的39%。
3、资源配置不合理
20世纪50年代实行重点学校制度。在教育 投入总量小、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集中 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中小学,对“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曾产生积极作用。 重点学校制度也同时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 配置不均衡。 重点学校本身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能够吸 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加剧了教育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 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
专题六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素质教育改革与学生的学业负担 就近入学与择校热 自主招生制度与高考制度改革 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公平之惑
• 教育公平之求——价值 • 教育公平之惑——现象 • 教育公平之措——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教育公平之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 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 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 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
• 择校费、大学高学费和高考加分政策,是 公众心目中最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分 别有75.8%、69.7%和58.7%的人选择。 • • “高考”成为人们心目中教育不公平现象 最集中的环节,30.2%的人首选此项。依 次是:义务教育阶段(26.8%)、高中教 育阶段(20.3%)、高等教育阶段(14.4 %)。
三是“重配置”。
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 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 学校。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 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 校改造力度。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统一建校标准,实现办学条件均等化; 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高水平教师 资源共享。 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 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