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9 古诗三首(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导语

中华传统文化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赋予我们独特的气质。你听,唐诗、宋词的深情吟咏,让我们遥想古人白马青衫的风姿;除夕、元宵的热闹团圆,让我们感受继承传统的责任;书画、建筑的无声告白,让我们叹服先人的才智……。我们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无双:元日,爆竹声声,忙用新桃换旧符;清明,细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重阳,身在异乡,遥思兄弟;洁白的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造福全世界;精巧美观的赵州桥,经历千年风雨,仍然横卧洨河;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八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梁的世俗生活。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写清一段话的具体方法,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教材分析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重在朗读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2.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出示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们,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那些节日?(学生举手发言)中国传统的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呢?为什么?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诗,就是和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的。

2.板书诗题,解释题意。

过渡:今天我们首先要一起来学习的,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请大家读一读注释,“元日”指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它和“元旦”有什么不同?(一为农历,一为公历。)

3.师生交流讨论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给出课件进行补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失败。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感知诗歌的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同桌相互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指名朗读诗歌,提醒“屠、苏”两个生字及“曈”字的准确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4.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形,教师相机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符]上短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5.书写生字“符”。

预设: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生字三遍。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纠正并进行指导。。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质疑引入。

过渡: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我们需要了解关于古诗哪些方面的知识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是的,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意,并体会了诗情,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这首诗歌。而要实现这两点目标,我们必须从理解诗歌的字词入手。

2.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看看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不能理解,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3.汇报交流,扫清理解障碍。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

(1)在元日这一天,旭日东升的时候,当你走在路上,你会看到些什么?会听到些什么?又会闻到些什么呢?(我会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可热闹了!)(2)现在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热闹的气氛呢?(放烟花。我们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能看到漂亮的焰火呢!)

(3)那你们知道,从古到今,人们为什么喜欢在农历新年的时候放爆竹和烟花吗?(听我爷爷说,以前是为了赶走年兽,后来是为了辞旧迎新。)(4)课件适时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引导学生解释诗意,教师进行简单补充。(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

(5)除了听到爆竹声,我们还似乎闻到了什么呢?(屠苏酒的香味。)

(6)人们在元日那一天喝屠苏酒又有什么讲究呢?(据说可以驱除瘟疫。喝屠苏酒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新年愿望,就是能够赶走不好的运气,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好运相伴。)

(7)课件出示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指名学生说说诗意,教师适时补充。(人们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8)节日里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欢乐,充满希望。)

5.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理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在诗句中找找看,节日里人们除了放爆竹、饮屠苏酒以外,还有什么习俗?(新桃换旧符。)

(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并说一说过春节时家里贴春联的情景。你们知道怎么诵读春联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读的时候应该先读右边再读左边,竖联读完了,再读横批。)

(3)古人“新桃换旧符”有着怎样的意义?(按照古代的风俗,正月初一清晨人们会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挂在门上,用来避邪和祈求平安。表达了人们祈求新年平安、吉祥、好运的愿望。)

(4)大胆想象,人们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

(5)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引导学生说说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6)想象诗句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明亮,美好,喜庆,欢乐……)

6.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全诗的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注意在脑海中形成诗歌的画面。

7.揭示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过渡:同学们,我们大胆猜想一下,诗人王安石在看到眼前这番热闹欢乐、明亮美好的情景时,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教师介绍并出示王安石变法的相关背景资料。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20岁以前随父亲在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