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中间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学生所在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生所在学科:材料加工工程

姓名:学号:

学生类别:应用型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年会发布的《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国家竞争力仅列第29位,与中国的经济总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表明中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目前,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与世界市场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然而,维系着已联系的是中国“两头在外”的出口模式,在相关行业的利益链条中,中国企业只是一个打工者,丰厚的利润被产业链前面的研发和后面的销售拿走了。“中国出口”实际是外国生产要素——外国资本、技术、标准、品牌、销售网络——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相结合的产物。整个出口体现的是广义外国生产要素的竞争力,而不是中国的竞争力。加工贸易的产品优势与销售渠道两大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均属于外资,中国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谷位置。

中国先后提出了科技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由倚重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到内外并重,强调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以真正提高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战略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产业自主创新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从集群、制度、区域等视角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分析,并从创新体系本地化的角度研究了大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主,科技,创新,问题,解决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基本特点:企业正在成为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体系的主体;技术密集型行业主导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活动;跨国公司已成为我国产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模仿创新是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模式。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技术创新没有与企业总体战略有机结合;创新服务环境发展滞后;支持产业技术进步的公共政策有待创新。

创新集群的技术体制与部门创新系统:

技术体制(technological regime,TR)不仅决定着不同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系统,也决定着不同产业的创新空间,即创新集聚。它包括四个基本要素:机会成本、独占条件、技术知识的累积性和相关知识基础的性质。

部门创新系统分为五种类型,即传统部门机械行业和工业区,汽车行业,计算机主机行业以及软件、现代为电子行业和硅谷。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过程,受经济、文化、政治等制度环境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创新的系统方法把制度环境视为影像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之一。

任何一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制度创新则在制度设计与变迁过程中保障和促进着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或者重要环节,自主创新更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对自主创新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维护、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处在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的关键阶段。技术进步的加快、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需要一系列相关制度设计与创新。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机会窗口”: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途径;工业化中期阶段云与技术创新新机会;新技术体系云与技术赶超机会。

逆向式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一种是硬性选择。逆向式自主创新是一种强调利用现有创新基础,广泛吸收各种技术,立足相对成熟市场,从现有成熟产品出发,从掌握加工组装技能、生产组织技术等简单的技术应用者逐渐转变为以更大规模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善的技术创新者甚至成为技术输出者的一种技术创新战略。逆向式自主创新将为未来我国产业全面技术进步奠定新基础。

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重点方向:

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知识化:现代产业竞争的新特点

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产业竞争均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有形要素,而是依靠知识创造、知识积累、知识扩散和知识利用。

(二)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结合产业升级需求、技术基础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改造与提升

传统产业等相关领域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重点。

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是提升中国制造整体水平的战略基点

(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突出“三化”

(三)采用多样化的改造模式

三、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一)建设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加强区域间合作

五、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一)有选择地吸收FDI,引入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

(二)积极向海外投资,获取反向的技术外溢效应

(三)使用第三方技术供给

促进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一、落实政策比制定政策更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旨在提高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许多政策“政出多门”“地方保护”以及政策操作复杂等,我国科技政策执行力没有得到高效释放,使得这些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功能受到了一定限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政策措施的衔接与协调以及企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二、实施对称型的产业组织政策

对称性的产业组织政策是一种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兼顾国际惯例与经验、政府有限参与的旨在促进竞争、遏制垄断的产业政策。

三、创造性地发挥国有企业的战略作用

与此同时,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和引导这些小企业成长壮大,尽快形成规模化的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并与装备制造业一起共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建设开放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充分利用R&D全球化带来的技术机遇,在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通过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并购国外企业、委托国外科研机构设计与开发、技术外包等形式,将全球R&D资源整合于中国制造业生产与技术体系之内。形成资源深加工与精加工、集成生产与配套生产、灵活制造与创新制造、占领市场和创造市场相结合的良性创新链环,将是中国产业创新的重要路径选择。

五、多层次多方式培养与引进关键领域创新型团队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复苏,并在技术引进基础上成功地推行“市场推动型创新”模式,是因为它良好的教育基础,使得“提高生产力的努力和技术革新灵活对应成为可能,支持了经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效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适当的机制设计,引导企业、社会资源加大装备技术人才投资,同时重视创新型团队的引进与培育。例如,围绕中国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数字化机床和医疗设备、IC设备、汽车电子等发展需要,以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成建制以团队方式从外部引入技术开发、现代管理、市场服务、宏观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型团队。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协调高等院校与职业培训学校等组织,围绕重化工部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贸易人才、生产人才、创新成果转化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采用专业化培养、定向化培养和合作化培养等方式,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政府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减免税或者专项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针对自主创新和科技型企业成长需求,实施“重点技术攻关”“先进技术突破”等创新型团队培养与引进工程。围绕实施重大专项,成建制从外部引入人才,将项目、人才、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统一协调起来,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