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通过鉴赏古诗词活动后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中生通过鉴赏古诗词活动后心得体会
篇一:有关诗学与初中诗歌教学的心得体会
有关诗学与初中诗歌教学的心得体会
千年的文化史,中国更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历史积淀出无数的优秀古典诗歌,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巨大财富,更是文化的瑰宝。
古人说诗言志,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作品“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何其芳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所以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情感活动。
一、用联想和感悟把诗学活。
诗人往往运用寄物于情的写法,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新课标上说:“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一个具有强烈生(:初中生通过鉴赏古诗词活动后心得体会)活意识,善于体验、感悟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他必然会建构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联想,感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是否含蕴涵着意义。
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文章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在“断肠人”眼中,老树、昏鸦等都带上了悲凉的气氛。
一番联想后,学生会觉得诗歌中别有情趣。
在教学《次北固山下》(王湾)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使学生运用再造想象领会诗人的感情。
又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家乡的春天,再联系诗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比较体验初春美不胜收的景象。
或者,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诗人笔下的景象,这样诗歌就可以很好地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诗歌学“活”。
二、用合作探究质疑求真
古诗词作品中出现的词教材没有给出注释,这就留下了
给学生下注的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注释的过程也正是研读领悟的过程。
此过程也是一个抽丝剥茧,层层推理的过程,在学生给出注释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例如《破阵子》这首词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中的“梦回”一词教材并没有给出任何的注释,初读时有学生理解为“梦里回到”,也有学生理解为“梦中回来”即“梦醒”。
教师随即组织学生分组研读讨论,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查阅手头相关的资料,展开讨论,质疑求真。
另有一些古诗词中的某些词存在着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也有人给出过新解,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让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质疑求真。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他先发下把“乌啼”、“江枫”、“愁眠”解释为“乌啼桥”、“江村桥”、“愁眠山”的新解和对新解的质疑,然后围绕对这三个词的正确理解上出了一堂生动的古诗词鉴赏课。
学生面对除课本注释之外的两种解释一下子感到天地宽阔了许多,思维开阔了许多,对古诗词的认识也有了一个提升和飞跃。
通过对诗的理解、对资料的充分利用、与同学的充分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新解是牵强附会,如果那样理解,诗意将汤然无存。
在古诗词学习中质疑求真,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还使学生从切身的体会认识到不尽信书本,敢于质
疑,勇于探究的可贵意义。
三、以诗教诗
以诗教诗,以诗学诗,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另外投影展示柳宗元的《江雪》让学生进行两者的比照。
笔者同时下发了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作为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讨论。
学生
比校顺利地辨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写的都是渔夫独钓,两个“渔夫”都对现实不满。
但是学生一下子很难看出两者在主题或思想上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诗中景物和用词的理解分析,寻找两诗中的不同之处。
最终学生能理解到这一程度:《渔歌子》是逃避现实,是向大自然寻求精
神寄托;《江雪》则是以无言的愤怒,冷峻蔑视社会现实,
孤高以倔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诗中难得一见的
喜诗。
学生仅以此诗是难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喜悦的强烈的,更难仅凭此诗窥一斑而见全豹,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上课时可印发杜甫的其他一些诗作比照学习,如《石豪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家别》、《春望》等诗都能反映杜甫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极大悲愤。
多年的愁苦,多年的悲愤,一旦得以释放,作者心中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所表现出
来的“喜欲狂”的心态,对其他一些杜诗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四、以诗改文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古诗词的创作讲究意境,讲究留白,而意境和留白都属于想象的产物。
如果诗歌中没有留有想象空间,诗歌就显得直白而毫无生气;如果鉴赏诗歌没有主观再联想,就绝难进入诗歌的意境。
诗歌鉴赏过程中,学生的想象由诗内到诗外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巧妙地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再现诗歌的艺术形象,则是古诗词教学艺术中的重要问题。
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发现诗中“不确定的点”,而且使“不确定的点”与“明确化”的想象相结合,触发学生想象的灵感。
清人李渔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
”因而教师讲解作品中时应有节制,语言要有分寸,不能绝对化,贵在有启发。
教师一个重要和任务就是要诱发学生创造描绘出属于自己想
象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也就是说,每个人(包括学生)都是诗人,都拥有诗情、诗意、诗心、诗性。
人们会以诗意之心体悟自然万物,产生了涌涌不断的情感。
所以我始终认为:诗歌教学只要本着“把主动权还给
学生”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自己去“写”,是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的,是能够让学生逐步走进绚丽的诗歌审美殿堂的。
篇二: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最近几天学习小学古诗词专题讲座,我掌握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点重要目标:(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其中,第四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诗词的学习,要以阅读、记诵为主,在在阅读,记诵中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在阅读和记诵中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潘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不能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评判现在学生的好坏!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今后从
教中应该时刻谨记的。
校长讲到新课改,给我们讲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或观众。
现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过程。
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在讲教学方法的转变时主要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不过是些应是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其学业的进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篇三:中学古诗词鉴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