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作者:严永清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5年第11期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把数学知识提炼出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JP3]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概率统计——机会大小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抓住生活中常见的买奖券中奖问题来设计教学:

某商场打出一则广告:迎新年大酬宾,凡本周内在本商场消费满100元即可获得对奖券一张,200元可获对奖券二张,300元可获对奖券三张……以此类推,多买多得,最高可获得现金奖10000元,中奖率100%。附奖金设置表:

[HT6][BG(!][BHDWG2,WK8,WK8W]奖励等级[]可获奖金

[BHDWG1*2]特等奖1名[]10000元

[BH]一等奖5名[]2000元

[BH]三等奖10名[]500元

[BH]四等奖20名[]100元

[BH]五等奖50名[]10元

[BH]纪念奖[]精美礼品一份[BG)W]

从这则广告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认为获得哪个奖励等级的机会最大?机会最小的奖励等级是哪个?学生每个奖励等级的获得概率是不等的,如何来判断每个奖励等级所获得的概率呢?。18一系列学生容易判断的问题引出本课的关键:利用事件发生的概率来判断机会的大小。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二次函数——实践与探索”时,如果按照课本的例题与习题进行教学,即使学生掌握了该题的解题方法,也只能说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涉及到的大部分是关于排球、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我们把这些习题设计一个情景:“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趣味运动会’,有足球射门、排球发球、篮球投篮等项目……”以这样的主线引出一个个习题,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例如,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三角形碎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一样大小的玻璃呢?让学生充分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实践与探索”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学校要建造圆形喷水池,希望同学能帮助一起设计一下,给出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要求学生既考虑数学知识,还要考虑物理知识。在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将所学的知识附注于实践,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