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 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对于侗族人们文化及 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 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 用,是侗族文化的直 接体现。
内容与特点
侗族大歌按其风格、 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可分为四类: 即噶听、噶嘛、噶 想、噶吉。其中噶 听是最精华的部分。
多声部、无指 挥、无伴奏是其 主要特点。模拟 鸟叫虫鸣、高山 流水等自然之音, 是大歌编创的一 大特色,也是产 生声音大歌的自 然根源。它的主 要内容是歌唱自 然、劳动、爱情 以及人间友谊, 是人与自然、人 与人之间的一种 和谐之声。
侗族大歌的形成虽然已有2000多 年的历史,但是直到解放后全国进行 土地改革期间,才被老一辈音乐家肖 家驹、郭可诹等发现,并组织音乐工 作者深入到侗族山区去收集发掘、记 录整理。
价值传承
由于侗族大歌具备人类的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 2005已经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并作为中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候选项 目”。 2009年,贵州省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 一种人类的文化”。申遗的成功,无疑给濒临失传的侗族 大歌注入新的希望,更有利于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姓名:蒙兰艳
学号:1270150127
班级:汉语言(1)班
历史源流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 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 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多声部、 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 成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 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 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 歌曲不同,它是一种领众 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 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 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 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
大歌的结构一般由“果 (组)”、“枚 (首)”、“僧 (段)”、“角(句)” 来构成;大歌的分部合 唱形式是领唱(独唱) 与众唱相结合,它与普 通的合唱概念有所不同。
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 大;高声部由1或2、3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 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以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 唱高声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变体, 它虽源于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行歌坐月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 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把 “歌”看成与“饭”同样重要 的事。侗家人把歌当做精神食 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 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 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 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 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 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于是, 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 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 多”为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 哀乐。
基本介绍
大歌——侗语称“噶老” (GalLaox)
,“噶”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 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以“众低独 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 唱方式。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 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 越多,效果越好,几乎每个侗寨都 有歌队。
对歌,赛歌一般在“侗年节”、 “吃新节”、“春节”等节日。 更为有趣的是村与村,寨与寨举 行对歌比赛活动。那时,男女青 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 彼此含情脉脉,他们常常通过唱 大歌的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
2011春晚宋祖英演 唱《天蓝蓝》
其中,63名来自黔东南的 演 员带着“侗族大歌元素”为 宋祖英伴唱,那山泉般的歌 声飘进了观众的心田,再次 展现了原生态 黔东南无穷的 魅力。
1986年,在法国 巴黎金秋艺术节上, 侗族大歌被认为是 “清泉般闪光的音乐, 掠过古梦边缘的旋 律”。一直以来,世 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 有多部和声艺术,这 次演出让音乐界惊叹, 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 重大发现,从此扭转 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 有复调音乐的说法。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 侗族大歌现已走出国 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 门,到世界各国及地 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 区进行演出,被人们 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 所认可。 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 化内涵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
结下良缘。
侗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是建 立在“行歌坐月”这种古 朴的社交活动之中的,他 们一般长到十四五岁便开 始进入这种社交活动阶段。 每当夜幕来临,男青年三 五成群哼着歌、弹着二弦 琴或琵琶,串巷走寨去找 姑娘们行歌坐月,姑娘们 则聚集在“月堂”——某 一姑娘家或者鼓楼等公共 场所纺纱、绣花等候小伙 子们的来临,相互对歌, 他们用歌声来互诉衷情, 选择情侣,这种习俗活动 对大歌的产生发展有着重 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