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18-12-04T09:21:11.7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作者:佟培权
[导读]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黑龙江省宝泉岭分局江滨农场学校佟培权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进行改革和探索。目前,广大的数学教育者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情境创设缺少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情境化的创设,好像不创设情境就不是创新课堂,于是逢课必引入情境,不思考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以致情境创设不能真正为学生解决问题服务,甚至影响和削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教学情境的设计过于浮华,“情境”成了装扮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实效问题;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我想谈一下我的一点见解:
1、创设情境目标要明确
在新课程标准中,各学科的课程目标都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创设的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起到引领课堂的作用,才是有效的。
2、创设情境要生动有趣
有效的问题情境要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进入一种迫切需要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的学习不知不觉进入主动探究境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把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到最佳状态。
3、创设情境要简单实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理解概念、性质和定理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对数学中一些较难理解或者说能够理解而又难以表达的一些概念、性质和定理我们不防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去感悟、理解概念、性质和定理的意思,化难为易。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它形式的美,更要注意它实在的功效,做到简单、实用,真正让情境教学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4、创设情境要适时适度
适时适度的情境创设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抽象的问题应该多注重形象直观,可以多增加一些形象直观的情境创设,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强,就应该适当减少一点不必要的情境创设。所以说创设情境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适度。
综上所述: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首先要分析好教材的设计意图,然后还要联系学生的认知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应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然后才能对情境的时机、方式、内容进行设计,教师还要预想情境所产生的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有了精彩的情境创设,学生将会享受一个积极乐学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有责任必依靠自己的智慧,努力提高各种情境的有效性,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课堂提问缺少实效性。
目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没预设问题,随意性大,一节课多的时侯可提几十个问题,少的时侯只提几个问题;无效性提问多,实效性提问少;让学生阐述观点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比较少;复杂性问题、跳跃性问题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少,也很少给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炼。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针对上述问题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1.课堂提问避免走入“满堂问”的误区,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一节课提问的次数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出一系列有预设、有步骤的提问,做到一石击起千层浪,把疑难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薄向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坡度。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探索的新高度,挖掘问题的深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这种现象,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课后学生知识掌握多少呢?能力提高多少呢?如果是简单问题学生还能够解决,如果是遇到复杂问题呢?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课堂上有必要增加提问的深度和广度,打开学生思维的门窗,才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3.课堂提问要注意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课前设计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学情,按学生层次预设问题;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要按问题的坡度,因人而异。如课提问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这样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评价。对于有疑异的答案,可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所有学生的见解能得到统一,所有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做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总之,要做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真
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