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研究综述
【摘 要】我国目前劳资关系失衡,劳方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因此出现一些极端事件。首先对从劳资关系现状、劳资关系失衡原因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发现当前国内对劳资关系的研究内容全面,视角宽阔,达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关键词】劳资关系;劳动力;制度;冲突;文化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30-01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由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极端事件,如“通钢事件”以及部分地区“出租车停运事件”,这些事件都暴露出我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矛盾发展迅速。劳动关系矛盾增多,预示着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显得格外的重要。一、国内学者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一)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现状学术界对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现状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前者主要对我国目前劳资关系的现状进行总体性的描述和特征的归纳;后者则主要是运用不同规模样本的调研报告,针对某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劳资关系进行抽样调查。1.定性研究曹超2008年将当前劳资关系现状概括为双方谈判地位不对称、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产权的模糊性,劳资关系的发展有劳动者自身的异化和资本的持续强势的趋势。①薛凤伟、郑鹏飞2008年论述了我国外资企业的劳资关系在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强度和职工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明我国外资企业的劳资关系虽然在总体上是相对平稳、基本协调的,但劳动纠纷增多、劳资关系紧张的情况来自百度文库比较突出。②2.定量研究郑凌燕2007年以宁波市私营企业为例,对劳资关系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宁波的私营企业劳方工资水平较低,员工满意度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环境一般,存在安全隐患;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较差。对于资方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个别企业仍然存在拖欠工资现象。③(二)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对于我国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我国学者结合国外劳资冲突的理论,立足中国国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最为代表的就是将失衡的原因归结为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制度方面,舒建玲2005年详细的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国家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的代表,通过劳动立法、执法和司法,在协调和规范劳资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④经济因素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市场要素价格理论出发,把劳资关系失衡的根源归结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力要素供大于求。比如2007年蔡昉提出在我国农村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和有限的就业机会之间形成明显矛盾,劳动者天然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当前中国的劳资关系现状有一定的必然性。⑤对于我国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还有很多学者从其他角度,比如法律角度、资源因素等视角进行了分析。孙文胜、柳涛认为,目前我国的执法环境不理想,导致农民工即使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也不敢或不愿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⑥李汝贤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劳动者在私营企业既没有经济资源又没有组织资源,无法与既有经济资源又有组织资源的企业主抗衡,在双方的博弈过程中总是处于极不对称的弱势地位。⑦(三)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研究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如何构建当前我国和谐的劳资关系,学者们也从不同的层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1.组织层面姚惊波2007年从目的、原则和内容等方面指出了政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边界:目的方面,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促进就业,二是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分配公正,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介入劳资关系应该遵循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和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原则;就介入方式而言,政府介入劳资关系可分为法律介入和行政介入两种方式。⑧2.道德文化层面也有学者从道德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也需要构建平等意识和人本意识。李培林2006年认为劳资关系的构建涉及企业、员工、政府和工会四个主体,和谐劳资关系的文化构建也应从四个方面进行。企业方面要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用具体的实践为建立良好的组织心理契约关系奠定基础;员工方面要清除落后的劳资关系根本对立的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和人力资本含量,与企业共同发展;政府方面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搭建劳资双方的信息交流平台;工会方面,要积极通过与政府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⑨除了以上两种观点,还有很多学者分别从制度、机制等层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途径。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观点,就是构建一个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劳资关系。二、对近年内我国劳资关系研究的评价从上面对国内学者对于当前劳资关系的综述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也日渐丰富和深刻,随着劳资矛盾的发展变化,这一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从研究内容上看,学术界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劳资关系理论、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现状、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这些分析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政府的一定关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然而,从研究内容本身来说,当前我国学者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当下许多学者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以及提出的政策意见仍然是介绍、引用西方劳资理论的观点,并没有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没有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劳资理论”。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定性分析的水平,随着学术界的规范化和社会调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我国许多学者已不满足于只进行定性研究,而是利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对当前的劳资关系进行定量层面的数据分析,试图得到更严谨、更可靠的研究结论,这些结论给定性分析的结论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给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样本数量较小,抽样方法随意等原因,导致得到的数据缺乏准确性,导致有一部分调查报告也存在不足之处。我国许多学科的学者都对劳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视角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然而劳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博弈问题,更涉及到公平分配、政治民主、法律正义等方方面面,因此劳资关系需要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长期面对相互协调,需要多个学科多个视角的解读,才能增进民众、政府和企业对其的理解,从而帮助中国社会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注释:①曹超.析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中劳资关系的现状及趋势[j].理论界,2008(2):104-105.②薛凤伟,郑鹏飞.论外资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工会论坛,2008(1):21-22.③郑凌燕.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2007(12):28-32.④舒建玲.政府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5(12):189-191.⑤蔡昉.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4-12.⑥孙文胜,柳涛.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j].社会科学论坛,2005(8):137-138.⑦李汝贤.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2):91-94.⑧姚惊波.劳资关系中政府介入行为的边界[j].经济论坛,2007(11):7-9.⑨李培林.劳资关系之文化调整初探[j].生产力研究,2006(12):99-100.
【摘 要】我国目前劳资关系失衡,劳方在很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因此出现一些极端事件。首先对从劳资关系现状、劳资关系失衡原因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发现当前国内对劳资关系的研究内容全面,视角宽阔,达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关键词】劳资关系;劳动力;制度;冲突;文化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30-01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由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极端事件,如“通钢事件”以及部分地区“出租车停运事件”,这些事件都暴露出我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矛盾发展迅速。劳动关系矛盾增多,预示着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显得格外的重要。一、国内学者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一)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现状学术界对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现状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前者主要对我国目前劳资关系的现状进行总体性的描述和特征的归纳;后者则主要是运用不同规模样本的调研报告,针对某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劳资关系进行抽样调查。1.定性研究曹超2008年将当前劳资关系现状概括为双方谈判地位不对称、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产权的模糊性,劳资关系的发展有劳动者自身的异化和资本的持续强势的趋势。①薛凤伟、郑鹏飞2008年论述了我国外资企业的劳资关系在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强度和职工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明我国外资企业的劳资关系虽然在总体上是相对平稳、基本协调的,但劳动纠纷增多、劳资关系紧张的情况来自百度文库比较突出。②2.定量研究郑凌燕2007年以宁波市私营企业为例,对劳资关系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宁波的私营企业劳方工资水平较低,员工满意度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环境一般,存在安全隐患;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较差。对于资方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个别企业仍然存在拖欠工资现象。③(二)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对于我国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我国学者结合国外劳资冲突的理论,立足中国国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最为代表的就是将失衡的原因归结为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制度方面,舒建玲2005年详细的阐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国家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的代表,通过劳动立法、执法和司法,在协调和规范劳资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④经济因素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市场要素价格理论出发,把劳资关系失衡的根源归结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力要素供大于求。比如2007年蔡昉提出在我国农村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和有限的就业机会之间形成明显矛盾,劳动者天然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当前中国的劳资关系现状有一定的必然性。⑤对于我国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还有很多学者从其他角度,比如法律角度、资源因素等视角进行了分析。孙文胜、柳涛认为,目前我国的执法环境不理想,导致农民工即使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也不敢或不愿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⑥李汝贤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劳动者在私营企业既没有经济资源又没有组织资源,无法与既有经济资源又有组织资源的企业主抗衡,在双方的博弈过程中总是处于极不对称的弱势地位。⑦(三)如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研究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如何构建当前我国和谐的劳资关系,学者们也从不同的层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1.组织层面姚惊波2007年从目的、原则和内容等方面指出了政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边界:目的方面,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促进就业,二是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分配公正,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介入劳资关系应该遵循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和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原则;就介入方式而言,政府介入劳资关系可分为法律介入和行政介入两种方式。⑧2.道德文化层面也有学者从道德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也需要构建平等意识和人本意识。李培林2006年认为劳资关系的构建涉及企业、员工、政府和工会四个主体,和谐劳资关系的文化构建也应从四个方面进行。企业方面要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用具体的实践为建立良好的组织心理契约关系奠定基础;员工方面要清除落后的劳资关系根本对立的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和人力资本含量,与企业共同发展;政府方面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搭建劳资双方的信息交流平台;工会方面,要积极通过与政府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⑨除了以上两种观点,还有很多学者分别从制度、机制等层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途径。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观点,就是构建一个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劳资关系。二、对近年内我国劳资关系研究的评价从上面对国内学者对于当前劳资关系的综述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也日渐丰富和深刻,随着劳资矛盾的发展变化,这一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从研究内容上看,学术界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劳资关系理论、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现状、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这些分析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政府的一定关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然而,从研究内容本身来说,当前我国学者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当下许多学者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以及提出的政策意见仍然是介绍、引用西方劳资理论的观点,并没有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没有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劳资理论”。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定性分析的水平,随着学术界的规范化和社会调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我国许多学者已不满足于只进行定性研究,而是利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对当前的劳资关系进行定量层面的数据分析,试图得到更严谨、更可靠的研究结论,这些结论给定性分析的结论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给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样本数量较小,抽样方法随意等原因,导致得到的数据缺乏准确性,导致有一部分调查报告也存在不足之处。我国许多学科的学者都对劳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视角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然而劳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博弈问题,更涉及到公平分配、政治民主、法律正义等方方面面,因此劳资关系需要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长期面对相互协调,需要多个学科多个视角的解读,才能增进民众、政府和企业对其的理解,从而帮助中国社会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注释:①曹超.析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中劳资关系的现状及趋势[j].理论界,2008(2):104-105.②薛凤伟,郑鹏飞.论外资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工会论坛,2008(1):21-22.③郑凌燕.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2007(12):28-32.④舒建玲.政府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5(12):189-191.⑤蔡昉.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4-12.⑥孙文胜,柳涛.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j].社会科学论坛,2005(8):137-138.⑦李汝贤.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2):91-94.⑧姚惊波.劳资关系中政府介入行为的边界[j].经济论坛,2007(11):7-9.⑨李培林.劳资关系之文化调整初探[j].生产力研究,2006(1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