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短缺或过剩。
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
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
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
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
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主要原因包
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
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
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
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
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
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
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
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
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团体。
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
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部政党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有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3)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
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能高效率的工作。
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
第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
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多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从主观来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有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
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所以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也难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
(4)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
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办法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皮纹、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
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会导致寻租行为。
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全或特许权,以赚
取超常利润的行为。
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大。
一是政府所掌握的信息失真,依失真或错误的信息,制定了不准确或错误的干预决策,这个决策实施后,对所干预的经济事项起不到干预作用,致使政府干预失效;二是制定干预决策迟缓,在经济事项已变化时没有提前决策,等到已严重时,才做出干预决策,但已错过干预良机,致使政府干预失效;三是上级政府做出的干预决策是及时、准确的,因决策执行单位或基层政府,对经济事项变化情况不清楚、对上级政府作出干预的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或地方保护思想原因等影响,在执行中轻慢对待,使正确的干预政策因执行不力或执行不到位而没有及时、准确的落实下去,致使政府干预失效;四是国际经济面发生重大变化、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变化,政府放弃干预而失效。
五是所干预事项内部发生良好和符合政府方向的变化,政府不再干预,使单项决策失效。
政府对市场干预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政府并不是无所不知的;政府没有办法完全得知市场上的全部信息.例如,政府要管制国内油价,但政府并不知道应该把油价定在什么位置才最适合呢.显然政府难以取得足够的信息作出决策.
2.政府本身也服从经济人的假设;很多政府部门在作出干预政策的时候不一定以最佳方案为根据,政府官员也有其私心,在制定政策时经常被利益团体所左右.
3.政府无法预先知道市场的反应;当政府对市场作出干预时,市场的反应并不一定按照政府预估的作出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意思.
(一)政府决策失效
政府主要是通过政府决策(即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方式去弥补市场的缺陷,因此,政府失效通常表现为政府决策的失效。
它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决策没有达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第二,政府决策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但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大于受益;第三,政府决策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而且收益也大于成本,但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二)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公共选择学者尼斯卡宁认为官僚主义导致政府扩张,他把薪水、公务津贴、权力、声誉、机构的收益以及管理的便利性看作官僚效用函数中几个重要变量来理解,从而得出政府机构有自身增长的结论。
布坎南也指出,由于政府官员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他们总是希望不断扩大机构规模,增加其层次,以相应地提高其机构的级别和个
人待遇,结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福利减少。
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由于特殊利益集团以及“财政幻觉”的存在,使官僚机构、立法机构和特殊利益集团形成“铁三角”(Iron triangle)的关系,公共物品评估困难,尤其是正处于新旧体制的改革和过渡时期的中国。
针对不同的利益结构和经济行为,必然会呈现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利益分配的集中性以及政府机构的扩张性。
英国学者帕金森在《帕金森定律—或对进步的追求》中早就指出,由于官僚主义者有喜欢无事忙和扩大下属机构,从而抬高自己身份的毛病,致使行政机构总是按照一定的速度向上增长。
这样就会造成预算约束的软化,使公共预算呈现增长的趋势,而忽视社会公共价值的存在。
(三)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由于缺乏竞争和追求利润的动机,利润的作用变得非常虚幻,以至于在公共机构就会产生X—低效率(表示浪费掉资源的机会成本和以过度报偿给要素投入形式的租金转移的结合)。
垄断使得公众的群体效应失去作用,即使公共机构在低效率操作下运转也能生存下去,因为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应,消费者就不可能通过选择另外供应者以表示其不满,只能预期一种新制度的安排与供给。
(四)政府的寻租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一切由于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都称为“租金”,而对这部分利益的寻求与窃取行为则称为寻租活动。
如果政府行为主要限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与财产安全以及确保自愿签订的私人合同的实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能保证市场中所出现的任何租金随着各类企业的竞争性加入而消失。
我国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中传统和现代的因素交替运行,致使官场经济中权力的货币化、市场化以及广泛寻租机会的存在,以权寻租的官场经济带着重商主义时代的色彩才应运而生。
因为“奉公守法的回报率越低,代理人为寻租者提供的权力服务供给量就越大”。
编辑本段造成政府失效的原因
(一)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
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行为与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即利润概念在政府部门中是不存在的。
市场中的企业在提供某项产品或服务时存在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它必须关注其本身的利润水平,将生产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
这一点是企业的一条行为法则和约束机制。
与此相对照,政府部门是一个独占性的主体,在社会中不存在竞争对象,政府为弥补市场经济不足而采取的行动也就没有必要用利润标准来衡量。
其结果是施加于企业经理身上的利润约束机制对政府活动不起作用,政府没有降低活动成本的压力,从而使社会支付的成本超出了社会本应支付
的成本。
而且,政府中的官僚与市场中的“经济人”一样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者,在缺乏如利润约束之类机制的限制下,政府公职人员将最有可能追求个人最大化利益。
因此,政府虽抱着弥补市场缺陷的初衷,而实际上往往干下很多更糟糕的事,从而导致政府失效。
(二)政府干预缺乏完全准确的信息
政府干预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必须以信息的完备性与准确性为前提。
然而,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中,政府不可能充分了解经常变化的经济生活,也不可能对要调控的行业以及自己作出的调控决策进行充分的经济分析与论证。
因此,政府任何干预经济的良好愿望与理性都具有一定盲目性,以此为基础作出的调控决策难免出现失效的情况。
此外,即便政府获得了信息,也未必就是真实有用的。
在约束机制失衡的情况下,基层单位就会根据其需要任意地扩大或缩小这些数字。
比如,我国各个时期出现的说假话、“浮夸风”现象,造成大量经济信息失真,给政府决策带来困难。
再比如,近年来“诸侯经济”、隐瞒经济数字的反向“浮夸风”,同样造成政府决策失灵。
经济发达的企业和地区隐瞒经济数字可以把经济效益留归自己;经济落后的企业和地区隐瞒经济数字,可以多得国家补助。
(三)政府干预活动的时滞性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取决于所要干预的客观经济形势,当客观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后,势必要求政府的干预行为乃至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行更新和转换职能。
但是,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行为只能使机构扩大和人员增加,其结构变化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敏感性差,缺乏弹性,它往往滞后于现实经济的变化。
由此可见,政府干预过程中种种非线形、多变量的经济社会变化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会阻碍政府贯彻既定政策,达不到预期目标,使政府干预滞后或出现政策的时滞效应,同样会导致政府失效。
(四)缺乏合理规则约束和有效的监督
政府决策者是人而不是神。
既然是人,他与企业决策者就没有本质区别,同样要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而企业决策者由于受多种制度规则制约,决策行为可能更规范和谨慎,而政府官员所受的约束比企业家少,因此,更容易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导致政府干预失灵。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政策的决策过于集中且无规则可循,决策往往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的主观评价,难以切合实际,而且现行政治规则难以约束少数当权者的利己主义,进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政府失败”。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府必须服从选民及其代表的政治监督,包括立法机关等对政府的监督。
从理论上讲,监督的效力取决于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独立性和监督者获取有关被监督对象的信息的能力。
撇开前者不谈,在现实的监督过程中,监督者所得到的信息往往由被监督部门——政府提供和发布。
在公共产品生产缺乏竞争的情况
下,将没有客观的标准来检验监督部门所获信息的可靠性。
因此,政府在缺乏有力监督的前提下,其政策和行为或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体现真正的公共利益,导致“政府失败”。
编辑本段政府失效的治理对策
(一)确立政府干预原则
为了减轻或避免政府失效,必须确定政府干预或调控经济的宗旨。
对此,可以借鉴世界银行在1991年以政府和市场关系为主题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所谓“友善于市场的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提出:“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都表明,干预只有在对市场能产生‘友善’作用的情况下才可能是有益的。
”而对市场‘友善’的干预应遵循三个原则:(1)不作主动干预,除非干预能产生更明显的良好效果,否则就让市场自行运转;
(2)把干预持续地置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制约之下,确保干预不致造成相关价格的过度扭曲,如果市场显示出干预有误,则应取消干预;(3)公开干预,使干预简单明了,把干预置于制度的规范约束下,而不是由某些个人、官员的好恶或判断来左右。
(二)大力推行电子政府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电子政府是一项克服公共决策失误、实现政府决策优化的重大举措。
电子政府是指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面向政府机构、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
它借助信息技术改变了政府决策的条件和状态,深刻影响着政府决策的过程,对政府决策理念、程序、机构和范围等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方面显示了其比较优势,是对传统政府决策模式的再造,是政府决策优化的理想选择。
1.政府决策系统信息化。
信息技术是电子政府运行的基础、政府决策优化的保证,为克服政府决策失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电子政府可以使政府决策系统在决策信息的输入、传递、加工、反馈方面实现信息化。
2.政府决策观念转向服务型。
电子政府的实施,必然使政府决策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服务观念将是政府决策观的必然选择。
电子政府将使为公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成为政府决策的主要目标;而效率与效益,将是政府决策的价值取向。
在我国现阶段,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判断政府决策的标准,用“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决策的尺度,这些都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思想。
3.电子政府的实施使大量共享信息流通于互联网,并且信息不会因为传播渠道障碍而失真,使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现象大量减少,由此决定了政府职能范围要适当收缩,即政府因信息不对称而具有的协调作用要减小,某些权力要归还于社会。
这种行政权向社会的回归集中表现为政府决策权的回归,即某些原本由政府决策的领域或事项交由社会、公众自己管理、自己决策。
政府决策范围的缩小使政府决策机构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政府可以更有效率地行使对社会的宏观决策管理,从而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