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进入退出障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参考Geroski,P.A., “What Do We Know about En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5, vol.
13, p.421-440. 1、进入是经常发生的,然而进入率(新进入厂商的数量/在位厂商和新
用于生产的资源。 相反观点:市场势力不但存在而且还有利于社会,
因为市场势力是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奥地利 学派(代表人物熊比特)
产业组织学的中心问题
1、是否存在市场势力 芝加哥学派:只要每个行业都允许厂商自由进入
,则市场势力的程度就很小。 2、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市场势力 3、公共政策是否对市场势力起作用
进退无障碍理论的最重要的政策涵义是,为克服由于规 模经济原因形成的自然垄断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政府可 根据进退无障碍理论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制政策或规章,尽 可能保持着潜在的竞争压力,以此约束大企业的行为。其根 本目的在于保持规模经济的同时,又较好地克服垄断弊端。
4 对进入退出实证检验的结论: 七个程式化的事实
完全垄断 一个厂商占100%的市场分额
电力、电话、自来水
占优(主 一个厂商拥有市场分额在50%—100% 报纸、柯达胶卷、吉列
导)厂商 之间,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厂商
刀片
紧密寡头 前4位厂商共占有60%—100%的市场 铜、TV传播、地区性银 份额,他们之间很容易串谋固定价格 行
松散寡头 前4位厂商共占有最高40%的市场份额 家具制造业、木材业、 ,他们之间串谋固定价格是不可能的 小型机械
张伯伦 ( Chamb erlin)
《垄断竞争理 论》(1933)
以现实的具体的市场代替了理论上的抽象市场, 以垄断因素的强弱为因素,把完全竞争到独家垄 断的市场结构作了区分,使市场结构的区分和研 究更接近现实经济生活。今天市场结构的分类就 是由此逐步演化而来的。
主要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类型
主要条件
现实生活中的近似例子
NJ 07632, p. 4
2 研究进入、退出的角度
鲍莫尔、贝利、潘

扎尔和威利哥(有 时简写为BBPW)
利用“进退无障碍理论”对自然垄断的分析,是 假设一个在位垄断者与一个潜在进入者的前提下 展开的
商 肯尼思 贝司曼( 论述自然垄断的可持续性与进入的不可取之间的
Baseman,1981)
关系时,也采用在位者与进入者为分析对象
关联。 6、在位者对进入的反应是相机抉择的。 7、虽然理论研究集中于进入对价格的影响,但事实证明,
价格并不是在位者用于遏制进入的常用手段,相反,常用的 是市场促销等其他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8、厂商规模和生存年限与进入者的生存和成长相关。
主要内容
一、简介 二、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避免市场势力的负面作用:反拖拉斯政策 4、产业政策
加强某个企业或产业的市场位置,尤其是在与外国 公司的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主流产业组织学家:遵循SCP框架,重视实证研究。在40和 50年代,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以单个行业为主。后来主要是 由于经济计量方法将别是联立方程模型的出现和普及,人们 开始同时研究多个行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的综合联系 和整体关系,从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一些名词
进退无障碍理论(Contestability Theory)
所谓进退完全无障碍就是指无论是企业进入还是退出某个行业时, 不存在任何经济代价这样一种市场条件。
主要代表人物是鲍莫尔(w.J.Baumol)该学派认为,不 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潜在的竞争压力,即存在一个进 退无障碍的市场结构就能有好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鲍莫 尔提出并十分强调沉没成本的概念。
垄断竞争 存在许多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任一厂 零售业、服装业 商都不能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
完全竞争 至少存在50个以上的竞争者,任一厂 谷物、家禽 商的市场占有率都微不足道。
资料来源:Shepherd,William G., 1985.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econd Edition, Prentice – Hall, Inc.,Englewood Cliffs,
在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三种要素之外,提出 了生产的第四要素“组织”,既指企业内的组织 形态,也指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还指产业之间 的组织形态。还提出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 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垄断的发展。——“马歇尔冲 突”(Marshall’s dilemma)
对关于“马歇尔冲突”的争论进行了总结。
❖ 大多数情况下价格并不等于边际成本,也不能达到帕累 托效率。
❖ 厂商价格超越边际成本的程度与厂商的市场份额成正比 ,与市场需求弹性成反比。
商业盗窃效应(business stealing effect)由于新进入者的进 入行为使得在位者的市场份额减少。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 ,这种效应就成为偏离均衡方向的决定因素。
3 对进入、退出理论研究的文献成 果
让 泰勒 尔( Tirole, 1998) 《产业组 织理论》
冯 维茨 塞克( Von Weizsack
第七章假设厂商同时选择进入市场时,以模型证明了自由进入可 能产生太多也可能产生太少的厂商。
第八章根据鲍默尔等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如果所有厂商都 得到相同的技术,不存在沉淀成本,那么即使市场上只有一个垄 断厂商存在,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也会使垄断者的行为同竞争者一 样。并用典型的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了在位厂商如何通过生产能力 投资来遏止进入。还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在位厂商具有的先动优势 。
86)
有过多进入的倾向是不清楚的,一般产品差异会减少过多进入

铃村好太郎 和清野和村 (1987)
考察准古诺市场上生产同质产品的寡头垄断厂商数量与经济福 利的关系。假设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通过对厂商数量的管制推行 边际成本定价原则,由此证明在自由进入的准古诺均衡情况下 ,市场上会有过多的厂商存在。
米尔斯( Mills,1991)
主要内容
一、简介
二、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1 市场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2 研究进入、退出的角度 3 对进入、退出理论研究的文献成果 4 对进入、退出实证检验的结论
三、进入和退出
1 市场结构
马歇尔
琼罗 宾逊( J.Robi nson)
《经济学原理 》(1890)
《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 1933)
对进入、退出理论研究的文献成果
曼奇和温斯 之所以市场上当进入有固定成本时也存在进入过多而导致社会
顿(Mankiw 效率降低 的可能性原因在于基本的直观的力量。在同质产品
and
市场上,由于不完全竞争和“商业盗窃效应”的存在使进入偏
Whinston,19 离均衡,因此总是有过多进入的倾向。在异质品市场上,是否
芝加哥派——重点强调理论对研究产业组织问题的指导作 用。
案例法 引入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成果
产业组织学的研究框架
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
主要内容
一、简介 二、前人对厂商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
一、简介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的对象
主要内容
二、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三、进入和退出
完全 竞争
垄断 竞争
寡头 垄断
完全 垄断
微观经济学
产业组织学 微观经济学
不完全竞 争经济学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
概念:一种使定价高于成本,尤其是边际成本的能 力。
企业角度:更多的利润和更高的企业价值 从社会福利(政策制定者)角度:
❖ 分配无效率:失去潜在顾客的损失 ❖ 生产无效率:成本增长 ❖ 寻租:企业为了影响政策制定者而耗费的没有
结论:“在容纳博弈中,当企业之间进行的是价格竞争时,企业 不愿意使自己看上去具有攻击性;当企业之间进行的是数量竞争 时,企业可能试图在将来成为一只恶狗。”与进入容纳的情况相 比,在进入遏止或诱致退出的情况下,企业在价格博弈和数量博 弈中所使用的战略差别较小。“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看上去是强硬 的。“
通过古诺模型对规模经济进行了详细推论,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 产品差异,证明存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的情况下,提高而不是 降低对在位者的保护,使其免受进入者竞争的威胁,可以改善社 会福利。所以对于存在技术壁垒的情况下,传统的通过鼓励竞争
2 研究对象
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垄断竞争 某一产业中厂商和该产业生产的产品 分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具有相互替代关系产
品的厂商的进入、退出为切入点;以产业的资源最 优配置为目标,阐述为什么企业进入会过多,而进 入过多之后随不能赢利为何不能顺利退出;寻求能 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实现条件,正确引导企业进入 、退出,从而达到合理的产业组织和社会福利最优 。
进入厂商之和)远高于进入的市场渗透率(新进入厂商的销售额/整个产 业的销售额)。 2、进入更多地表现为产业内部的差异而不是产业之间的差异 3、进入率和退出率是高度正相关的。 4、大多数进入者的生存率较低,即使成功的进入者也要花费10年左右的 时间才能发展成为与在位者的规模相当的规模。 5、常见的是白手起家进入,成功率比多样化进入低。 6、进入率在不同时间是不同的,通常在市场发展早期达到进入的高峰。 7、进入后的调整成本是对开始就以大规模进入和进入后快速渗透的“惩 罚”。
企业的进入退出障碍
朱宁
2002年6月27日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产业组织学简介 第二部分:企业进入与退出障碍研究
产业组织学介绍
:产业组织学是研究市场运行的学科。 :产业组织学是研究各产业(或行业)中企业行为
的学科。 :产业组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市场运行过程怎
样影响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行为,以及市场什么 倩况下会出现“失灵”,如何通过外部力量(如政府 干预)使市场能够正常运行,以达到或接近理想的经 济绩效。
4 对进入退出实证检验的结论: 八个程式化的结果
1、进入对高额利润的反映似乎是比较迟缓的。 2、对进入壁垒高度的计量经济估计表明进入壁垒是高的。 3、利用传统的度量赢利水平和进入壁垒的方法很难解释进
入率。 4、进入对平均的产业价格——成本差异幅度的影响非常有
限。 5、高的进入率通常与高的技术创新率和高的效率改进率相
在同质产品市场上,当进入涉及沉淀成本时,寡占行业倾向 保有过多厂商,因在位者通过减少产量,容纳进入,仍比奋起 抗争、遏制进入时的利益要大。但这时却不是社会最有效率点 ,持续的进入使过度进入的社会成本膨胀,所以需要对进入实 行管制。
一些名词
古诺寡头垄断模型:假定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通过选择产量 而不是选择价格使利润最大化。在古诺模型中,所有厂商同 时作出产量决策,基本假定就是给定竞争对手的产量时选择 自己的产量,这样得到产量上的纳什均衡叫古诺(纳什)均 衡。该模型提供结果对产业组织学具有重要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一些产业的产品最初被商业化而引入市场时,由于现期的和 潜在的市场容量非常大,高额的赢利会诱导企业(厂商)数 量急剧增加。随着市场的饱和,尽管产量在持续增加而企业 (厂商)的数量却在不断下降,通常这个时期比较漫长。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厂商的进入、退出、淘汰是什么因素决定的?是否与市 场结构有联系? ❖ 企业数量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企业行为和市场运行绩效? ❖ 政府实施的产业组织政策是否能够引导企业的进入、退 出和淘汰过程向着资源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的方向 发展变化? ❖ 我国当前形式下,产业组织政策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 的内在要求? ❖ 我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我国改革开放和推进市场化进程 究竟起什么作用?
克珀莱和米勒(
直截了当针对某一种产品:对美国制造业中的46

Klepper and Miller, 1995)
种产品(如圆珠笔、洗发香波、拉链、录音磁带 、挡风玻璃刮水器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模型
检验。
品 杰罗斯和默芬(
Geroski and
Murfin,1991)
选取某一产业中的代表性产品:以1958年至 1983年英国汽车工业中轿车为例,对轿车生产 厂商的进入及产业演变进行了模型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