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贡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STORY & THEORY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

郭黛

实际的学风

中国营造学社在创社之初就提出了

整套的学术思想,如:沟通儒匠、网罗各

类营造专书、征集各类资料,朱启钤特别

提出“研求营造学,非通全部文化史不

可,而欲通文化史,非研求实质之营造不

可。”后来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也是按照

这样的宗旨来行事的,这其中最突出的

是“研求实质之营造”,破除传统治史的

方法,开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梁思成

称:近代治学者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

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

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之鉴赏,就造

型美术而言,尤需重“见”,读跋千篇,不

如得原画一瞥,……秉斯旨以研究建筑,

始庶几得其门庭。……研究古建筑非做

实物调查测绘不可。

在调查研究的同时,他们还注重向

有实践经验的老匠师学习,即所谓“沟通

儒匠”,朱启钤指出“营造学之精要,几

有不能求之书册,而必须求之口耳相传

之技术者。然历来文学与技术相离之辽

远,此两界始终不能相接触,于是得其术

者,不得其原,知其文者,不知其形象。”

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1932年梁思成教

授在研究清代官方颁布的《工部工程做

法》的过程中,通过访问老匠师写出了

《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是对中国清代传

统营造技术首次的诠释和解读,并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还按照《工部工

程做法》中所列出的27种建筑做法分别

绘制成图样,解析了有清一代的官式建

筑营造技术特点。

在了解清代建筑技术的基础上,进

一步追溯宋代建筑的营造技术,他们通

建筑学报78

2010.1 ARCHITECTURAL JOURNAL

位,一些大学也有少量。这批图纸所涉及的层面广泛,大到建筑群的规划,具体到个体建筑、桥梁的设计图、乃至一樘室内装修的纹样、做法,透过这批图纸,可以看到清代建筑发展的状况,不但包涵着建筑艺术风格的追求,更有建筑技术演变的信息,还透露出当时建筑师的设计方法。

最近我们在研究被毁的圆明园过程中,对于这座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它的建筑到底如何,如果没有样式雷图提供的信息,则很难做出回答。当然今天所存的圆明园样式雷图并不全,从时间上看缺少始建时期的图纸,现在查到最早的一张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并被涂改过的总图,尽管如此,从这些残存的图纸中,我们仍能获得若干宝贵史料,看到圆明园造园变迁的轨迹、了解不同时期圆明园建筑的概貌和特征,特别是一些建筑的室内空间划分和装修状况。

其中景点在不同时代有着若干变化,例如杏花春馆始建时期为矮屋疏篱,一派村落景象,而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建后主要殿宇变成一组由廊子围合的院落,在样式雷图中清楚地表现出来。对于室内装修部分,在帝王的寝宫中变化尤多,例如慎德堂,记载着道光至咸丰年间变化的图纸有多张,其中标出年代的就有道光末年、咸丰六年(1856年)、咸丰九年(1859年)等。从这些图纸中可看到寝宫从单纯的休息功能演变成一座多功能厅堂,集休息、念佛、读书、看戏于一身,出现了多种复合空间。同时也反映帝王的审美理想、某个时代的审美价值取向。

样式雷图还为今天的文物保护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如最近复建圆明园如意桥的过程中,我们从咸丰至同治年间遗留的样式雷图档中查到了有关图样,如意桥平面被描绘为不带雁翅的石桥基加木桥面板的做法;并在桥基部位画出了如意纹曲线的立面。同时在《圆明园内工则例》中记有桥栏干的长度和木雕花纹名称。两相对照,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完成了这座桥的复原设计。

从圆明园这些图纸还使我们能够看

到清中晚期在园林建设、室内装修方面

的差异,为清代不同时期园林建筑的发

展状况提供了重要信息。

从样式雷图中不但可以看到中国古

代建筑师的多方面聪明才智,了解到他

们如何进行设计工作,而且可以了解中

国清代建筑业和营建体系的状况。

3 现存营造学社遗稿对保护文物建筑的

价值

3.1 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打下基础

营造学社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的研究

工作,其影响深远,这不仅在学术思想方

面,为建筑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而

且还遗留了一笔有形遗产,如其所进行

的全国15个省(市)200余县的调查资料,

其中包括若干已经消失的文物建筑,它

对于今天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提供了

难得的宝贵史料。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些

建筑之所以能够躲过战争的劫难,正是

由于梁思成以营造学社调查资料为基础,

编制一套沦陷区重要文物建筑目录,包

括寺、庙、宝塔、博物馆等,并在军用地

图上标明它们的位置,以防止在战略进

攻中被毁坏。发给当时仍在执行轰炸“中

国东部省份日军基地”任务的美国飞行

员。解放战争期间梁思成又同清华大学

建筑系的老师共同编出《全国建筑文物

简目》和《古建筑保护须知》,印发给南

下作战部队,使官兵知道要保护的古建

筑文物,使全国各地的古建筑物都得到

保护。当时列入简目的建筑共有22个省

的146市县的500~600个单位,并按其

重要程度作出记号。其中北京的包括整

个北京古城在内的33个保护单位,随着

北京的和平解放,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得

到了保护。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有很多

是参照《全国古建筑文物简目》作为蓝本

的。在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文物保

护单位的名单中有50%为营造学社测绘

过的资料,继而至今几乎所有营造学社

调查过的单位都已成为保护单位。

3.2 为现在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提供了

重要历史信息

在营造学社遗稿中有的建筑虽然未

毁于战乱,但由于其它原因而毁坏了,以

致失去原貌,恭王府便是一例。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恭王府于

2008年完成了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

科学的一次修缮工程,始建于乾隆末年

的恭王府经历了嘉庆时期、道光时期、民

国、解放初期等多次修缮,但于20世纪

50年代拆掉了其前部的建筑,建造了两

座大楼,作为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使用。王

府中的主要殿宇—银安殿及其配殿在

民国初年也因失火被毁;因此失掉了原

有建筑群的完整性。

这次大修的目标是将恭王府建成一

座“王府博物馆”,因此必须将大楼搬走,

并重建银安殿,使其恢复王府原貌。在国

家图书馆保存了一张样式雷所绘恭王府

总平面,但图中没有尺寸。中国营造学社

据林徽因倡议,于1937年、1947年两次

测绘了恭王府,从图稿绘制者的签名来

看,参加者1937年有莫宗江、刘致平,

1947年有莫宗江、吴良镛等共留下测稿

30张,绘于米格纸上。中国营造学社所遗

存的图稿中的平面草图注明了主要建筑

和院落的尺寸。还有一些剖面草图也注

有少量尺寸,这些为2008年大修提供了

重要的史料依据。

在大修工程中,对于毁掉的建筑进

行了考古发掘,同时对照样式雷图和学

社测稿,使复原工程得以顺利得到主管

部门批准并建成。

从恭王府遗稿看中国营造学社的治

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两次测稿相隔10

年,而且是战乱的年代,仍然能够完好保

存下来,非常难能可贵;营造学社的资料

管理工作,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4 营造学社成员关于保护文物的思想、言

论至今仍然光灿照人

4.1 认识到文物建筑是历史信息的载体

在梁思成、林徽因合著的《平郊建筑

79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0.1建筑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