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片业衰落现象分析

苏敏娇

2010140101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宋柯:中国唱片业的衰落之因》,宋柯对唱片行业的有些观点还是值得探讨。

宋柯总结唱片业衰落的原因主要有:

1.盗版不是问题,问题是正版没有合理的分成比例(40%),版权方赚不到钱;

2.与音乐有关的技术进步太少,MP3完全是退步;

3.唱片同行不应该以经纪为主业,版权才是核心价值。

看完通篇,能感受到宋柯的无奈与无力下面来分析下唱片业衰落的原因。

盗版-是唱片业衰落的最大因素

盗版,是唱片业衰落的最大推手,没有之一。如果没有盗版,唱片业可能不一定蓬勃发展,但不会像今天这么惨。反观我们的友邦韩国、日本,唱片业甚至整个文化产业,活得很好。之前与日本SNS社区MIXI的一个同行聊过,在日本很多年轻人都用Youtube听歌,因为正版太贵了。但唱片公司是可以从Youtube获得足够的收入。

再看国内,电影行业从前几年开始,迅速复兴。盗版问题得到了缓解,起码在院线内容上,盗版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不过,音乐行业不能简单的眼红电影的变化,这点在后边详述。

唱片行业根本不理解数字音乐

宋柯意识到了行业出了问题,根本不理解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在早期还把互联网当做与电台、电视台一样的单纯媒体,殊不知互联网迅速的跨越了“媒体”这个阶段,尤其是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内容已经能够方便、快速到达每个人的身边。

数字音乐的兴起,并不是技术的退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对文化艺术形成反作用,关键还在于新技术对旧模式、旧产业链的冲击。MP3虽说音质大多不如CD,但让用户享受音乐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一个好的变化。

Amazon的出现,让出版商、作者能够直接面对读者,省略了中间环节;门户网站、博客、微博的出现,让新闻、消息直接面向对消费者,省略了中间环节;同样,数字音乐也将逐渐消除掉中间环节,让音乐作品直接面对听众,但这其中并不是没有唱片公司的位置。就像出版社、报社仍然存在一样,大投入与专业化的内容创作,才能保证精品内容的持续生产。

音乐行业与电影有很大不同,不能照猫画虎

宋柯对于分成的认识我很赞同,任何行业,必须保证投资者或创造者的足够利益,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和重视。就如电影行业,由于院线建设、排片投资的扩大,也才推动了打击盗版的力度。你一个年产值几亿元的数字音乐行业,政府会下力气打击盗版吗?

不过,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音乐与电影有许多不同。得益于在一个涉及电影、音乐、图书领域的公司工作,我的感受更深。从本质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快消品,比电影更快。一部电影、一本书给用户带来的愉悦感受要远远大于一首歌,并且歌曲的制作成本、传播成本要远远低于一部电影。所以在音乐创作上,无法套用电影的大规模投资来方式来保证收益。比如任意一步大片的片方可能掏几百万来做打击盗版的费用,可音乐呢,估计周杰伦也没有这么大的手笔来为几首歌做这样的预算。

另外,电影行业的数字化十分的规范,从DVD时代平滑的过渡到了数字时代。但音乐行业的数据极其混乱,一部分是因为音乐内容的数据小,广泛传播带来的混乱,另外就是唱片公司们太不靠谱导致的。现在,恐怕没有几家唱片公司有自己版权的规范曲库,即使有,内容也存在很多问题。

现状很惨淡,前景很光明

三表写文章的时候,可能Nielsen的报告还没出来,2011年美国数字音乐销售占总体的50.3%,首次超过了实体唱片。不过悲哀的是,如果算上移动运营商收入,国内的数字音乐销售早就超过了实体,因为实体销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前景光明不是针对唱片公司来说,而是指整个音乐行业。2011,pandora上市、spotify进入美国,同时数字音乐开始进入家庭设备、车载,这些都是新技术带来的新机会。我们只是处在用一种方式听歌向另几种方式听歌转变的过程中,不必过分悲观。因为,音乐是人类永恒的需求,只要需求在,一切都好办。

做几个预言,看看能否验证:

1.专辑必死:乔布斯在很早就明确判断了用户需求,单曲才真正是用户想要的,专辑未来只可能作为一种内容组织形式,方便整理罢了

2.与电影相比,音乐行业会形成大中小型唱片公司+无数独立音乐人的内容格局,唱片公司还会占据较大份额

3.不考虑政府因素,国内必须有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解决盗版问题。这种模式不是基于小众用户的,因为国内用户ARPU值远低于欧美,只有靠我朝最大的优势—人多,才能算是成功。请参见腾讯、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