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征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征文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征文33篇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征文范文一“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98年的春晚上,一首《春天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至今仍让人回味,这也是作为90后的我,第一次知道“改革开放”。

1998年,全国多处爆发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洪水,其中就有我的家乡,当时正年幼的我跟着奶奶呆在家,通过电视来了解各地的受灾情况。面对着这一场百年难遇的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中华民族开始了顽强的抗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各方势力都在向着抗洪地点集结: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党员干部们奔波于各个抗洪地点,热心的群众们也关心着、照料着守在抗洪战线上的同志们。源源不断的物资被送往抗洪救灾的地区,牵动着人们的抗洪消息也时时刻刻在更新着。在洪水消退后奶奶给我讲:听老一辈说,1932年,嫩江流域也曾经发生过洪灾,当时哈尔滨市的松花江大堤溃决20多处,市区淹没在水里长达一个月。而98年的这场洪水要比32年的洪水还要大,但损失却要远远低于那年的损失。高速有效的抗灾救灾行动需要建立在足够雄厚的实力之上,从1978年到1998年,这2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36万亿元增至1997年的7.47万亿元,纵横交错的空中、地上交通网络,快捷及时的通讯手段,把前线和大后方紧紧联结在一起。

在上学之后我偶然发现我们地区许多村落的名字里都带了“新”字,问了父母才知道,洪水过后,国家为了帮助村民们在灾后重建家园,派遣了专业的人员进行科学选址、科学规划,在当年就为失去家园的村民们盖上了带着小院子的砖房,新村落不仅有着漂亮的砖房,还有着平整的水泥路面,这些归根结底都要感谢改革开放政策。

2008年,恰逢我初中毕业,这一年不仅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举办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难得机遇:通过奥运会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让奥运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透明、负责的形象。而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厚的物质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举办奥运会的能力。

2008北京奥运会所体现的“奥运精神”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奥运精神”,更是融合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奥运精神”。改革开放在不断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公德意识、精神风貌、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全面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改革开放不仅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也使得“人文奥运”目标成为现实。赛场上奥运健儿们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城市中普通居民保护环境、礼貌谦让的意识,都是中华精神的体现,改革开放精神发展了三十年,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征,与应时代而生的精神相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风貌。

2018年,刚刚走出校园的我第一次进入了职场,那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职场之前,我始终以为就仿佛是老一辈的那种规规矩矩、三点一线的生活,而上班之后我发现,我发现我多虑了,真实的工作并没有我所忧虑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前辈们有耐心的解答,更重要的是,公司正在不断完善、发展着自己的企业文化。课堂中,老师无数次的提到企业文化,将其描绘为一个企业的精

神命脉,甚至于灵魂,有着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其员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的稳定情况较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要强大许多。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职场的90后,我还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多多学习、多多钻研、多多磨练,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扛起改革开放使命,延续祖国辉煌大梁的中国青年一代,不辜负时代的重托,不辜负事业的召唤,争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有理想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为党、国家和人民续写新的辉煌。

我的出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的成长,跟随者祖国日益强大的脚步;我的未来,交织在奋斗前进的“中国梦”里。我很幸运,能够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征文范文二我的家乡——歹鲁村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泸西县属于一个小有“名气”的村子,其一,由于缺水一年有半年要到四五公里外取水饮用,真正是“滴水贵如油”。其二是石头太多,石头山、石头路、石头遍布田野。

从我记事的一天听得最多的形容我们村的顺口溜是:“歹鲁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春天种满坡,秋天收一箩。一天一挑(担)水,挑到日头落。”这顺口溜说的一点不夸张,因为缺水庄稼年年欠收,人畜饮水一年有半年要靠人挑马驮到离我们村四五公里远的勺布白龙潭去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我们村小学代课,兼顾着家里的供水任务。为了不影响上课,我每天都是早上4点钟就要出发到勺布白龙潭去挑山,必须在两个小时内把水挑回家两才能保证6点半前赶到学校上课。有一次走到半路手电筒电池就干了,由于天黒看不淸路摔了一跤,只挑回家半挑水,那天晚上全家人都没有了洗脚的水。那时我们常常是洗过脸的洗脸水都舍不得倒掉还要积攒起来煮猪食。碰到下雨天家里的坛坛罐罐只要能盛水的全部翻出来,排满屋檐下接住雨水积攒起来饮用。

我们学校寄宿制住校学生生活用水全部靠花钱买,原先5角钱一塑料桶(25公斤),慢慢的涨到一元一桶,再后来涨到了2元一桶。一个人一个月6元的生活补助,连只保证饮水都远远不够!那时在我们村肚子饿了找顿饭吃不是很难,但口渴了要讨碗水喝真的不太容易。那不是我们村里人小气,当时水对我们来说确实太金贵了不仅仅是贵如油,甚至比油还要金贵好几倍呢!那些年农业生产方面也搞过一些新产业:栽过三七、摸摸香;种过日本大萝卜、青刀豆??因为缺水,最后都没有取得成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向阳乡党委政府,从省州县水利部门请来了一批专家,帮我们找水治水。向阳掀起了水利工程建设高潮,在阿盈里大麦沟钻探第一眼井时,从第一天开始天天有周围村寨的乡亲们到工地上去围观看稀奇。半个月后终于钻到了水,但是试提水时却发现水量太小无法满足需要。一盆冷水把上万人的热情期盼浇灭了,沮丧的气氛弥漫了乡亲们的心头。党委政府领导连续召开多次会议,调整制定新的方案,到阿盈里村东边再次打井。这一次进展非常顺利一个多月后,电闸一合白花花的淸流喷涌而出,人们奔走相告:“成功了,提水成功了!”之后几个月乡亲们积极开挖沟渠、搬运钢管、架设管线干得热火朝天。我们村八十岁的老党员王家福天天参加挖管沟搬运钢管拦都拦不住,他说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就要变成现实了,全村老老少少都出动了如果不让我参与干点事让我闲在家里我咋会坐得住。就这样历时半年时间几十公里的管线架设完毕,各村大小水池相继建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