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纳污能力计算参考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河段:
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2、排污口概化 对有排污口的水功能区或河段,污水排放流量较大的排污
口作为独立的排污口处理;其他排污口,可进行适当简化:
(1)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一个集中的
排污口。
上界Biblioteka Baidu12 3
下界
上界
1#
x
下界
概化后的排污口位置为:
x=(Q1C1x1+Q2C2x2+····+QnCnxn)/(Q1C1+Q2C2+····+QnCn)
4
确定水质模型及其计算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零维、一维或二 维水质模型,在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模型所需的各项参数。
一、计算步骤
5
计算分析:以控制节点的水质目标为约束条件,(采用试算法) 对选定的水质模型进行反解(即逐步调整功能区内各入河排污口 的入河通量,直到控制节点的水质预测浓度达标为止),即可计 算出该水域的水环境容量。当计算水域内有多个入河排污口时, 试算过程应从现状入河量开始,原则上各入河口按同样的缩放系 数逐步调整其入河排污量。
6
成果合理性分析:在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游 关系、左右岸关系、水质评价和污染源调查结果、混合区范围等 因素,进行合理性分析。此外,应结合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和污染 源调查分析,建立污染源与水质目标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进行 参数的校核和反馈调整,核定控制单元内允许纳污量。
二、主要技术问题
? 狭长河道:当河流宽度小于200m时,单向河流使用一维断 面平均衰减模型,感潮河段使用潮平均一维衰减模型,感 潮河网采用一维潮平均有限分段水质模型。
? 大江大河:当河流宽度大于200m时,单向河流选用二维垂 向平均衰减模型,感潮河段使用潮平均二维衰减模型。
? 西江、东江、北江等河流的流量较大,稀释扩散能力强, 虽然平均水质良好,但由于靠近岸边水流相对平缓,在排 污口下游一定范围内形成污染带,宜采用二维污染带模型 来计算控制排放量。
河流一维水质模型 一维水质模型由河段和节点两部分组成: ? 节点指河流上排污口、取水口、干支流汇合口等造成河
道流量、水质发生突变的点,水量与污染物在节点前后 满足物质平衡规律。 ? 河段指河流被节点分成的若干段,每个河段内污染物的 自净规律符合一阶反应定律。
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 在节点处,要利用节点均匀混合模型进行节点前后的物 质守恒分析,确定节点后的河段流量和污染物浓度。
(3)形状:河流混合区一般为岸边窄长水域距下游控制断 面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且不超过河宽的 1/3;河流混合 区长度不允许超过1200~1500m。 整个河段的封闭性混合区是不允许的
根据西江、北江、东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的研究成果,混 合区的确定如下:
? 确定某入河排放口的混合区长度时,以不影响邻近功能区 (控制断面)和对岸水质达标为原则,并留有有足够的安 全距离,且不得超过河宽的1/3;
? 混合区是污染物自排放口至功能区控制断面达标的过渡区, 是允许超标的区域。
? 混合区越小,意味着控制越严格,混合区消失,意味着不 许排放或意味着排放口排出的水质与功能区的水质相等。
?混合区的三要素
(1) 位置:重要的功能区均应加以保护,其范围内不允许 混合区存在。
(2) 大小:排污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不应影响邻近功 能区水质;河流混合区范围不允许超过1~2km 2。
? 1、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 ? 2、排污口概化 ? 3、混合区的确定 ? 4、计算单元和控制节点(断面) ? 5、模型参数
二、主要技术问题
1、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
? 水质数学模型有零维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等。 ? 对每个水功能区,应根据其空间形态、水文、水质特征
选择合适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二、主要技术问题
? 节点后的河段以节点平衡后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为初始 条件,按照一级降解公式计算到下一个节点前的污染物 浓度。
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考虑干流、支流、取水口、排污口均在同一节点的最复 杂情况,水量平衡方程为:
Q干流混合后 =Q干流混合前 +Q支流 +Q排污口 -Q取水口 污染物平衡方程为:
图 河流一维模型概化示意图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案例分析
主要内容
一 计算步骤 二 主要技术问题 三 案例分析
一、计算步骤
? 1.水域概化 ? 2.水文资料调查及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 ? 3.水质控制节点的确定 ? 4.确定水质模型及其计算参数 ? 5.计算分析 ? 6.成果合理性分析
一、计算步骤
1
水域概化:将天然水域(河流、水库)概化成计算水域,例天然 河道可概化成顺直河道,动态水流简化为稳态水流等。水域经适 当概化后,才能够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其水质变化规律。同时, 支流、排污口、取水口等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概化, 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一个集中的排污口。
1、河流简化与模型选取
? 断面宽深比大于等于20时,简化为矩形河段; ? 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 大中河流中,当河段弯曲系数小于等于1.3时,可简化
为顺直河段,否则视为弯曲河流; ? 河道特征和水力条件有显著变化的河段,应在显著变化
处分段。
根据广东省河流水功能区的河道特征和水文水质特征,分 二种情况选用不同的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2
水文资料调查及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收集研究水域水下地形、 水文站的水文资料(河宽、水深、流速、流量、坡度和弯曲系数 )等,明确每一个河段或水库的水文设计条件。对没有资料的河 段,采取水文比拟等方法确定其水文条件。
一、计算步骤
3
水质控制节点的确定:根据水功能区划和水域内的水质敏感点位 置分析,确定水质控制断面的位置和控制标准。对于大江大河( 和大型水库),则需根据水体的功能用途和环境管理的要求,确 定混合区的控制边界及水质保护目标。
(2)距离较远并且排污量比较小的分散排污口,可概化为非 点源入河,仅影响水域水质本底值,不参与容量优化分配计算。
3、混合区的确定
(a) 图 污水与河流的混合过程:( a)河中排放;(b)岸边排放
?混合区定义
? 在排污口下游自排污口至功能区控制点或控制断面之间的, 使污染物得以进行初始混合与稀释后达到水域功能区水质 标准的区域称为混合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