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辅酶(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C
OH
2-氨基-4-羟基-6-亚甲基蝶呤
蝶酸
对氨基苯甲酸
谷氨酸
叶酸—蝶酰谷氨酸
• 存在形式——四氢叶酸(辅酶F、CoF)
H N H N 22 N N
2 1 3 N N 4
N N
N N H
8 7 8 7 6 6 5 5
H H
9
O O
N H
10
H
C H2
C C
谷氨酸
Fra Baidu bibliotekOH OH
四氢叶酸 叶酸 F4,THF
第七章 维生素和辅酶
一、维生素概述
• 唐代孙思邈:动物肝防治夜盲症;用谷皮汤熬粥防治 脚气病;
• 1886年荷兰医生Eijkman在荷属东印度公司研究亚洲 普遍流行的脚气病;1890年他的实验室的鸡群中发现 脚气病;1897证明该病由白米饲喂有关,将米糠加入 即可治愈。 • 1906年,英国hopkins,大鼠饲喂纯化饲料不能存活, 加入及微量牛奶后可正常生长。
C5酸根部分 生物素(biotin)
生物素是细长针状的晶体,熔点232℃,
耐热和酸碱,微溶于水。 功能: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
在CO2固定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七)VB11(叶酸-造血维生素)
• 化学结构
H 2N N
2 1 3 N 4
N
8 5 7 6 9 10
O
C H2 N H
COOH N H CH CH 2 CH 2 COOH
存在形式 • 黄素单核苷酸
AMP FAD
H
FMN
• 黄素腺嘌呤
FMN
VB2 核糖 醇
2 键相连 ?
VB
二核苷酸
FAD
核苷键
二甲基异咯 嗪
功能:脱氢酶辅酶,传递H
缺乏病——舌炎、眼球充血等症状
补充物—牛奶、蔬菜广泛存在,酵母、肝 、肾、蛋、奶、大豆中丰富
• 存在方式 (三) 泛酸/遍多酸(VB3) • 辅酶A(CoA~SH)
矿物质、 蛋白质、 脂肪、核 酸、糖
动物合成某些 维生素的功能 退化,必须依 靠植物和微生 物提供,一旦 缺乏:病/死 说明?
纯化饲料+极微量牛奶
• 牛奶中存在需要量极少, 但生存必需的食物辅助 因子—维生素
(二)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vitamin) ——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素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机体 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靠
(一) VB1( 硫胺素) 化学结构 嘧啶环 + 噻唑环
•VB1( 硫胺素)(存在形式:TPP(硫胺素)
由ATP提供
功能
缺乏病:脚气病 消化不良(抑制胆碱酯酶) 多存在于种皮、瘦肉、白菜中 VB1在酸性溶液中稳定,耐热,在pH3.5以下 ,120℃不被破坏。
(二) VB2(核黄素) 化学结构
• 1913年,美国生化学家Mendal和Osborni,McCollum和 Davis发现VA、VB,随后其他维生素相继发现。
维生素的发现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始于3000多年前。当时古埃 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虽然他们 并不清楚食物中什么物质起了医疗作用,但这是
人类对维生素最朦胧的认识。
影响发育等
E2 视黄醛异构酶
E1 醇脱氢酶
(二) VD
---固醇衍生物
功能: 1.促进Ca2+在骨骼中沉积
CH3 CH3 H CH3 C C C C C H H2 H2 H2 CH3
CH3
人体皮肤中的 紫外线 230~300nm
CH2
HO
7-脱氢胆固醇
CH3 CH3 H CH3 C C C C C H H2 H2 H2 CH3
HO
VD3
VD
缺乏:佝偻病、严重蛀牙、软骨病、老年 性骨质疏松症
2.帮助吸收VA
烟雾会遮断制造 多喝奶制品! VD的太阳光; 强烈日晒灼伤后, 皮肤停止制造VD。
(三) VE(生育酚)
功能:影响生殖;抗氧化-养颜,保护生
物膜;促进血红素合成
缺乏:死胎、细胞异型 植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很少缺乏
(四) VK(凝血维生素)
• 化学结构
OH CH2 H3 C C CH CH3 OH O
3,3-二甲基2、4-二羟基 丁酸
巯基乙胺
酰胺键
泛 解 酸
泛酸
磷酸二酯键
VV
1C
NH OH CH2 CH2 C OH
B3 B3
O
β 丙 氨 酸
5`
3`
3`.5`-ADP
功能——酰基转移酶辅酶,传递酰基
在脂类与糖类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
H2 O
功能:促进凝血
电子传递体
促凝血蛋白原
血浆凝血酶 磷脂、Ca2+ 凝血酶原
维生素K
凝血酶 血纤维蛋白质
不溶性血纤维蛋 白凝块
来源:各种食物、肠道中微生物的合成,不易缺乏
维生素的发现
1906年,英国生物化学家霍普金斯(Frederick Hopkins)用纯 化后的饲料喂食老鼠,饲料中含有蛋白质、脂类、糖类和矿物 质微量元素,然而老鼠依然不能存活;而向纯化后的饲料中加 入哪怕只有微量的牛奶后,老鼠就可以正常生长了。从而证明 食物中除了蛋白、糖类、脂类、微量元素和水等营养物质外还 存在一种必需的“辅助因子”。
H3C
吡哆醇氧化酶
N
吡哆胺转氨酶
吡哆醇
ATP
吡哆醛
激酶
吡哆胺
ATP ADP 磷酸吡哆胺
ATP
ADP
磷酸吡哆醇
磷酸吡哆醇
ADP
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胺
氧化酶
转氨酶
功 能:
作为辅酶参加多种代谢反应,包括脱羧、转
氨、氨基酸内消旋、Trp代谢(包括Trp → nicotinamide)、含硫氨基酸的脱硫、羟基
维生素的发现
1912年,波兰科学家丰克,经过千百次的试验, 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 物质。这种物质被丰克称为 "维持生命的营养素 ",简称Vitamin(维他命),也称维生素
维生素的发现
1886年,年轻的荷兰军医艾克曼(Christian Eijkman,18581930)在荷属东印度研究亚洲普遍流行的脚气病,最初企图找 出引起该病的细菌,但是没有成功——本来不是细菌引起的疾 病,又怎么可能成功呢?1890年,在他的实验鸡群中爆发了神 经性皮炎,表现与脚气病极为类似。直到1907年,艾克曼经过 专心研究,才终于查明,脚气病起因于白米。鸡吃白米得了脚 气病,将丢弃的米糠放回饲料中即可治愈。他自己也开始改吃 糙米,于是感染的脚气病随后也好了。艾克曼于是推测白米中 含有一种毒素,而米糠中则含有一种解毒的物质。荷兰的格林 却不这样认为,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推测:白米中缺少一种关键 的成分,而这种成分就在米糠里。事实证明,格林的推测是正 确的,白米中缺少的正是维生素。
维生素的发现
1912年,霍普金斯(Hopkins)和Funk推出维生素缺
乏假说,推测人体系统中如果缺乏特定的足够量 的维生素,将会引起特定的疾病。在19世纪初, 通过提供缺乏特定成分的食物给实验动物食用的 方法,科学家们成功的将各种如今大家熟知的维
生素分离并且鉴别了出来。
(一)维生素的发现
(1906年英国) 纯化饲料
功能:一碳单位脱除酶的辅酶 传递一碳基团 • 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 叶酸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间接影 响蛋白质合成。 • 磺胺类药物可竞争性地抑制细菌叶酸 的合成,导致繁殖中断。
(八 ) VB12及其辅酶
维生素B12是含钴的化合物, 又称钴胺素(cyanocobalamine)
5‘脱氧腺苷
咕啉环
维生素的发现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 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 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 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1734年,在开往格陵 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 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 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诸如此类的坏 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 林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建议海军和远征船队的船员在远航时 要多吃些柠檬,他的意建被采纳,从此未曾发生过坏血病。但 那时还不知柠檬中的什么物质对坏血病有抵抗作用。
(九)硫辛酸
辛:八 H2C-CH2-HC(CH2)4 — COOH | | SH SH
(十)
VC(抗坏血酸)
------只能通过食物获取
?如何传递
功能:1.抗坏血病(保护细胞膜) 2.氢传递体 3.脯氨酸羟基化酶的辅酶 4.酶的激活剂
三、脂溶性维生素
(一) VA(视黄醇)
动物饮食中吸收,或植物中的β-胡萝卜素转化而来
化学结构: 不饱和一元醇 (脂类中萜类衍生物) (化学组成)
3甲基环己(二)烯+2甲基-壬-四烯醇
CH3 C H H3C CH3 CH3 C H H C CH CH3
CH3 CH3 C H H3C CH3 C H
CH2OH
C H
H C CH
CH3
CH2OH
C H
VA1
VA2
存在形式: 视紫红质(含视黄醛的糖蛋白)
氨基酸的代谢和氨基酸的脱水等。
分布广泛,食物中富含,肠道细菌可以合成供 人体需要。
(六)生物素(VB7 )
为含硫维生素,其结构可视为由尿素与硫 戊烷环结合而成,并有一个C5酸枝链。
O C 尿素部分 NH CH CH (CH2)4COOH S
HN
HC
尿素环上的 一个N可与 CO2结合
硫戊烷环部分
H2C
CH3 C H H3C CH3 CH3 C H H C CH CH3 CHO C H
视黄醛
功能:暗视野下感光
棒状细胞细 胞膜上视紫 红质的电脑 模拟图 视紫红质 弱光 全反式 NADH+E1 全反型维生素A 视黄醛 视蛋白
E2
缺乏:夜盲症、
11-顺型 NADH+E1 暗 11-顺型维生素A 视黄醛 处
脂酰CoA
H+
广泛存在,
蜂王浆中 含量最多。 辅酶A广
泛被用作
各种疾病 的重要辅 助药物。
(四) VPP(烟酰胺/尼克酰胺)
• 存在方式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 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辅酶Ⅱ) NADP+
• 功能:脱氢酶辅酶 ,传递H
+
底 物 酶活 性中 心
可自身合成,不缺乏
(五) VB6
(P449)
又称吡哆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
CH2OH HO CHO HO CH2NH2
CH2OH
CH2OH
HO
CH2OH
H3C
N
H3C
N
H3 C
N
吡哆醇 (pyridoxol)
吡哆醛 (pyridoxal)
吡哆胺 (pyridoxamine)
CHO HO CH2O— P
(磷酸吡哆醛,PLP)
外界供给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 不是能量物质,也不是结构物质,可调节物
质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
(三) 维生素的分类
依据溶解性分为:
水溶性: VB族、VC 脂溶性: VA 、 VD、 VE、 VK 功能: 水溶性V—辅酶, 参与酶催化反应中底物基团的转移 脂溶性V—调控某些生物机能
二、水溶性维生素
氰钴胺素
5‘ 脱 氧 腺 苷 钴 胺 素 甲 基 钴 胺 素
二甲基苯并咪唑核苷酸
功 能:
1.促进某些化合物的异构作用。 2. 促进甲基转移作用。 3. 维持SH的还原型状态。 4. 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5. 维持造血机构的正常运转。 6. 促进上皮组织细胞的新生。
缺乏症:
1. 儿童及幼龄动物发育不良。 2. 消化道上皮组织细胞失常。 3. 造血器官功能失常,导致恶性贫血。 4. 髓磷脂的生物合成减少,损害神经系统
1911年,波兰化学家Casimir Funk发现糙米中能够防治脚气病 的物质(维生素B1)是一种胺(一类含氮化合物)。因此Funk提议 将这种化合物叫做Vitamine,意为“Vital amine”,中文意思 就是“致命的胺”,极言它的重要性。这个名词迅速被普遍应 用于所有的这种“辅助因子”。然而随后发现,许多其它的维 生素并不含有“胺”结构,但是由于Funk的叫法已经广泛采用, 所以这种叫法并没有废弃,而仅仅将amine的最后一个“e”去 掉,成为了“vitamin”(维生素,音译为“维他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