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快乐识字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快乐识字的策略
石艳飞
摘要: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
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可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识字的有效性来加以简单阐述。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快乐识字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下面本人在自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并结合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来谈谈自己一些关于快乐识字的方法与策略。
1.采用多种活动形式,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在深入活动过程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能够在“动”中增趣,“动”中生智,“动”中创新,“动”中审美,“动”中长思,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因此,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加大活动元素的渗透力度,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1采用直观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随着
现代技术的发展,“动画片”“电影”“电视”“音乐”等诸多多媒体信息深入
学生视线。针对这一现象,在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
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如采用电脑动画识字,
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结记字方法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2、2开展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比赛、表演、儿歌、操作、动手模拟、编顺口溜、读口诀等游戏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如把生字编成谜语,进行猜字游戏。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六十天——朋”、“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又如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记诵,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教象形字时,先画成图画,然后引导学生把图片与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2.3编故事识字。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倒了六个坏人。此外,“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妹。当学过同一类字后,启发学生由一字想多字,把字串成串,辨字义记字形,并利用韵文帮助识字。如学习过“青、清、请、晴、情、蜻、睛”后,组织学生观察联想,编写韵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在识字中注意学生自己来编,这种练习学生最喜欢参与,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也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2.让识字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自主认字能力。
新教材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都更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为我们带来新的活力,它更贴近学生,更像一本学生的“学本”,而不是老师的“教本”,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原有的误区,跳出教材,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做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而不是笼中咿呀学舌的鹦鹉,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思维的想象的翅膀。
2.1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