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 经济周期关系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financeclever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产业发展与经济周期关系的讨论 李龙新1 (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200433) 摘要: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稳定增长的,特别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一直处在一 种起落波动中。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也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和特点,从而 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的表现。换言之,经济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产业是具体的构成,产 业的发展必然波及经济的变化,本文借鉴相关理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发展和经济 周期波动的关系。 关键词:产业发展;经济周期;关系 经济周期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自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以来按照影响因素的不同形成众多 学说,经济发展受到国家、社会、政治、文化、气候、人口以及其它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等 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着其 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而构成国民经济的运行,产业的变化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 一、关于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trade cycle)亦称作商业周期、经济循环或者商业循环, 指在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或 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呈现一定规律的波动变化 (见图一) 现代经济 。 研究基本上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即从逻辑和理论分析的角度,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经济运行偏 离均衡状态的反复出现;或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积累性扩张和收缩的反复 出现。 诸如 《现代经济学词典》 : “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 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张。 这类周期随着产量 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 经济周期的描述更多是从经济运行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论述,其波动情况来 说可以分成两个大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进一步细分成四个阶段:复苏、扩张、衰退、 萧条。对于经济波动变化采用的衡量指标包括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就业(失业)率、国内生 产总值等。经济周期划分一般采用“谷-谷”周期划分法,即从一个波动的最低点到下一个 最低点的间隔作为一个周期,其中包含四个不同的阶段。参看图二。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经济周期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从经济总体水平的变动可以分为古典 周期,亦即经济总体水平的绝对值变动;
增长周期,即经济总体水平的相对值变动,衡量经 济总体增长的快慢。根据经济周期波动划分时间的长短可以分成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三 种。亦即:长周期,也称作长波,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s,一般长度平均 为 60 年左右、实际周期长度不一样;中周期,也称作中波、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s、设 备投资周期, 一般长度平均为 10 年左右 (或 7~11 年) 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研究这个周期较 , 多, 是一个主要的讨论对象, 即一般所说的主周期; 短周期, 也称作短波、 基钦周期/Kitchin
1
李龙新,福建晋江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03 级产业经济学博士生。 1
cycles、库存周期、存货调整周期,一般长度约为平均 3~4 年左右(有的认为 3~5 年) ,即一 般所说的次周期。 另外, 还有一种建筑周期, 也称作建筑业投资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Kuznets cycles,一般长度平均为 20 年左右(或 15~25 年) ,也是一种中周期或称作中长周期。 图 1 经济周期——绝对值的变动 图 2 经济周期——相对值的变动
复苏
扩张 衰退 萧条
“谷-谷”周期
(三)主要经济周期理论简述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长期以来得到西方经济学家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 不但在经济周期的长度上存在各种类型,在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上也存在各种不同的解释, 存在几十种的经济周期理论。从出现时间上分类可以分为凯恩斯主义前、凯恩斯主义和后凯 恩斯主义等的经济周期理论;从经济周期根源上而言可以分为外生经济周期和内生经济周期 理论两大类。其中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 动,而且这些因素本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黑子周期理论、非货币投资 过度理论、创新周期理论、政治性周期理论等以及战争、革命、移民、偶然事件等影响因素。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运动的因素,强调经济周期性是由内部 因素引起,但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主要包括:消费不足(储蓄过度)周期理 论、纯货币周期理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心理周期理论、固定资产更新周期理论、资本存 量调整理论以及新古典主义的实际经济周期等,把外部因素,如:战争、革命、人口变化、 移民、政治事变、金矿与新大陆新资源的发现、科学发明、技术进步等作为偶发冲击事件。 各种周期理论的区别主要在其所强调的引致因素的重点方面各不相同, 虽然解释同样的现象, 但考虑的因素和数据有所区别,有些主要针对主周期,有些解释长周期等等。
在诸多的周期 理论中,中短期经济周期更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需求和供给关系、货币和投资以及心理因素; 而长周期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因素。 如果考虑到货币和投资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可以把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归结为需求和供给关系、技术创新和心理因素,而这三者又是产 业发展的基础因素。
2
二、关于产业发展 (一)产业的概念 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由多个或者一二个企业的同类经济 活动组成,也即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企业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的集合就构成了整个国民 经济。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 统。产业分类方法包括:关联方式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农轻重产业 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二)产业发展的界定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 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而进化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 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 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 变化、 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 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因此,产业发展包括量的增加和 质的飞跃,包括绝对的增长和相对的增长。 产业结构是指以产业为元素对国民经济中产业构成的分析,即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 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包括某一区域内产业部门数量、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的发展 水平、各产业产出和占总体经济的比例以及所占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源的比重等等,主要是三 个内容:产业组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现代经济以产业结 构优化为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过程,也包括地区 产业结构优化等,主要指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 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和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 化演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变化,如第一、二、三产 业优势地位顺序递进;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优势地位的顺序递进;低附加 值、低加工度向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产业演进等,主要是通过不同产业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的变化来体现的。产业合理化则是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包括:供 需结构的协调, 三次产业以及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调整和适应
,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有的根据产业中主导产业的扩散、传递和更迭的不同阶段把 产业结构发展区分为产业结构平稳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两种形式。2 (三)产业发展的动因 经济增长的要素可以归结为:生产要素(包括物质和劳动力)的数量上的增加;生产要 素效率的提高(包括劳动力效率、劳动工具的革新、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等) ,如哈罗德-多 马经济增长公式、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产出率、 劳动力因素以及技术进步因素等, 这些也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即国民经济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 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等和作为微观经济的企业和家庭等个体经济行为之间 的中观经济,其影响因素有宏观方面的,也涉及微观方面,可以认为包括政治、社会、心理、
2
参见苏东水主编, 《产业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3
市场、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如:政府政策、人口、科学技术、战争、投资变化、能源供应、 自然灾害、人们消费和收入预期、市场供需变化等。而且就单个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等 发展过程而言,具有一定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业中 的主导产业通过前向、后向以及旁侧效应会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有政策因 素,但更多的取决于市场因素、取决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科学技术水平、资本和劳 动力情况等。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政府投资的情况下,资本获得的渠道可以多样化,这里 暂时不考虑资本因素,将影响产业发展的动因归结:劳动力情况、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变 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劳动生产力水平是与产业的现状相适应的,在工业化社会以前对人类社会生产具有强的 制约能力,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分工的深入和细化以及“边干边学”“持续改 、 进” 在生产中的运用, 生产力水平与产业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成为产业发展的一部分, 而对产业发展的约束主要体现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人口、政策、外部环境、自然环境 变化等外部因素主要在于影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而供需的变化又会限制或者推动产业的发 展。至于投资预期、劳动就业率、消费和收入预期等可以归结为心理方面的因素,人们心理 的变化和预期影响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因此,产业发展的动因归结为三个因素,即:创 新、需求和供给关系以及心理因素,这三个因素亦即造成产业发展周期的重要因素
。 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一)经济周期中的产业变化 经济周期变化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特别在长周期中,在科学技术创新和消 费心理的转变以及市场条件的调整, 产品和服务供应和需求产生大的变化, 以及产业的传递、 扩散效应,经济周期波动往往伴随着旧产业的消亡和新产业的发展。经济周期中,各类企业 的增加和扩张以及倒闭和收缩在不断变化中,但是在各种产业中的企业诞生、消亡、发展、 规模变化等并不一样。在经济繁荣期,以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群因为技术和市场的成熟,具 有快速扩张的能力,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业,吸引大量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从而进一步推动 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促使产业进入扩张状态。但是产业本身受到技术创新和需求的 限制,具有其各自的生命周期,产业扩张具有一定的限度,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创新 的产生,原来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这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但是由于信号 的延滞现象,市场调节产生滞后,产业发展往往超过其合理状态后才开始进行调整,形成产 业转换衔接的断裂。这时,原有主导产业已达到发展的极限,无法进一步突破,而新的主导 产业由于资源、资金、市场等的约束也缺乏发展。因此,在经济萧条期,原有主导产业开始 发展缓慢或者衰落,新的主导产业陆续得到资金的支持,但是并无法占据总体经济的主导地 位,并且其扩散和传递作用尚未渗透到其它产业中,更多是吸收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以培 养产业逐步扩大,直到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进入一个新的扩张时期。 (二)产业结构的演化 产业结构的演化主要指产业结构的优化,即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合理化和高度化是
4
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长周期理论中,不同的周期一般都有着相应的、标志性的产业 结构或者主导产业和主导技术的渗透。 无论是第一次长波中的生铁冶铁、 手工制造的蒸汽机、 兰开夏棉纺厂的机械化的扩散,第二长波的机器制造的蒸汽机、铁路建设和炼钢业等,第三 次长波的电力、化工业、内燃机等,第四长波的电子仪器控制机器普遍采用以及基础设施产 业的发展、当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还是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中的六个增长阶段中的主要 消费转变和主导部门的变迁;在每一个长波中都有着一些显著的主要产业,而且随着经济增 长阶段和人们的需求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经济长波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特点各不相 同,产业由于各自生命周期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不同的位置,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也 不一样, 更主要的是主导技术在产业中的渗透和应用。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主导产业按 一定的顺序变更,每一时期主导产业部门的构成是由几个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组成,各个 主导产业部门之间有比其他产业部门更为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经历兴起、兴旺、发 达、衰落的过程和主导产业的变更,都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主导产业并不与经济周期完全同 步变化,而是主导产业的叠加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技术变化和人类社会进程的加快,使 这种周期具有日益缩短的趋势。参见图三。 一般地,产业结构其基本的过渡顺序为: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 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现代工业经济发展初期,最早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部门的是美国, 在近半个世纪(1864—1910 年)的时期内,美国一直以农业为主,发挥着主导产业的作用。而 英国和日本,都是以棉纺织工业作为最初的主导产业,这与区域的资源禀赋关系密切。由于 环境条件的不同,工业主导产业的变更随着人们需求变化而发展,恰如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 阶段中的分类。
经济增长曲线/经济周期
图 3 产业结构(主导产业)转换与经济周期的关系3 主导产业群三 主导产业群二 (三)产业生命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主导产业群一 产业具有其生命周期,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的运行变化规律,而总体经济又是由众多产 业部门组合而成的,各种产业的生命周期不尽相同,产业也往往是连续发展的,不会瞬间消 亡,而是逐步淘汰。已往对英、美、法、德四个资本主义国家 1831—1990 年的工业发展的研 究分析表明在工业生产和整个经济发展上确实具有长波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归结为:技术 创新的出现和应用;产品和行业生命周期发展上 S 形的影响;基础设施投资波动等的联合和 交互作用。 德国经济学家门德研究认为能够创造新的行业或新的市场的技术创新大体是在 50 年的间隔下成群出现的。重大技术创新常常不仅适用于一个生产部门,而且也能应用于其它 的许多生产部门,提高它们的生产率和增加它们的盈利性,新技术的扩散往往带动一批新兴
3
参见刘立斌,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产业结构发展与经济周期形成关系研究》 ,2002 5
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4 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增长速度不会是始终如一的,起初增长速度 不高,过一段时间后开始快速增长,然后再减缓,甚至被其它产品或者产业取代,这就是所 谓的产品增长或者产业的 S 形曲线。每种产业的生命周期会有很大的不同,而
且产业生命周 期通过交叠、延伸(参见图四、图五、图六)可以变化出更多的生命周期,各种产业在其不 同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增长速度,由多种产业组成的总体经济在各个产业的不 同组合下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增长速度受到不同的影响。如果在某一时期,比较多 的产品和产业处在增长阶段,整个经济就会有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时往往就成为长波中的上 升波阶段; 若更多的产品或者产业已处于成熟或者衰弱阶段, 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会较低, 这时整个经济往往处在经济长波的下降阶段了。产品和产业的生命周期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增 长和经济长周期的变化。研究表明各个产业部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个时期的增长速 度并不一样,有时高、有时低,而通过多样的产业部门组合而成的总体经济在各个产业部门 的叠加和融合后也呈现一定的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一般具有较明确的时间段,与一部分 产业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产业生命周期与经济周期有着类似同步的变化,但是无法与具体某 个产业完全一致。 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和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技术创新有一个初创、发展、成 熟和停滞的生命周期,且通常假定呈 S-形曲线表现。重大或者基本的技术创新出现的不连 续性和成群性是经济长波中上升波和下降波的重要基础。主导产品也有一个试制、成长、成 熟饱和和衰退的生命周期。两者的主要联系包括:一是在技术初创和产品试制阶段,总是从 少数企业开始的,它们再扩大投资,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试制新产品,虽然利润率降低, 但因为它们掌握着技术优势,可以通过增加利润量来弥补利润率下降所受的损失。二是在技 术创新和主导产品成长阶段,采用这种新技术的企业迅速增加,新技术迅速普及,并通过出 口和对外投资,将技术转移和扩散到国外。此时固定资本投资迅猛增加,主导产品的市场需 求日益扩大。三是在技术成熟与停滞和主导产品饱和阶段,技术创新已达到高级阶段,原有 的创新企业就失去技术优势,因而无法利用技术创新优势获取超额利润,于是出现了资本积 累过剩,投资和生产必然由高潮转向低潮。
图 4 交叠生命周期的叠加
图五 生命周期延伸的包络线
4
参见胡代光主编,《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6
图 5 单个产业生命周期叠加成总体经济变化 技术创新和主导产业影响经济周期。最高级别的技术经济模式的创新,由于它包含了许 多基本创新、增量创新和新技术体系创新,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从
而会改变整个 社会的技术与经济模式,因而才是导致周期变动的直接原因,当这种创新模式的高潮过去之 后,其结果必然是周期繁荣阶段的结束和衰退阶段的到来。从主导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分 析,创新高潮的结束,同时也就意味着主导产品已经趋于成熟。此时,趋于成熟的主导产品 其收入的需求弹性是递减的,企业为保持该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就必然要降低生产成本,结 果是高成本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无情淘汰。伴随着主导产品的生产技术的不断扩散和低成本生 产者的不断进入,具有供求严重失衡周期性的阶段性转变最终会引发世界性的增长衰退或停 滞。 另一方面,长周期从涨潮时期转向落潮时期均是以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从高潮转向低潮 为基础; 从落潮时期转向涨潮时期也是以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趋势的转变为基础。 在落潮时 期,一部分企业为提高利润和扩大销售,必然要进行技术创新,等到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新 技术摆脱困境时,便会形成一个新的投资高潮,随之而来的是生产高潮。每个长周期的涨潮 时期都伴随着技术革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具有其各自的生命周期,发展过程必然有起 有落,生命周期也参差不齐,产业的更新换代受到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产 业发展必然具有一定的波动;产业发展中有一定的优胜劣汰,即产业合理化与产业发展是同 时进行,经济周期则是作为产业组合的总体经济一种现象。 (四)小结 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的表现形式,而总体经济又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内各个产业的 总和与综合表现,尽管个体无法代表总体,但显然个体的变化会影响总体的结果,产业的波 动或者发展进程往往直接影响到经济的表现,影响程度的深浅则涉及产业波动的幅度、产业 结构变化、主导产业的地位以及对其它产业的影响情况等。经济周期变化与产业的发展进程 密切相关,主导产业的更替、发展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与劳动力发展相联系,并通过相关 效应影响经济长周期变化。作为经济的组成部分的产业,以及更小单位的企业的市场行为也 往往无法保证其正确性,因此无论是产业或者企业在发展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试错”行为, 在进入相对协调的发展状态前,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必然有着一定的波动性,产业发展同 时又是动态的,产业的运行、调整、淘汰、诞生、复苏等等总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中,即持续 不断的产业发展变化造成了经济周期的波动。 载于《世界管理论坛 20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德]G?加比希、H ?W ?洛伦兹著,薛玉炜、高建强译,经济周期理论——方
法和概念 通论[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3。 [2][美]罗伯特?J ?巴罗主编,方松英译,现代经济周期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7。 [3]石景云著,经济增长与波动[M],商务印书馆,1997。
7
[4]王志伟著,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胡代光主编,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胡永刚著,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胡建绩著,价值发展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宋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 ,2001。 [10]刘立斌,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产业结构发展与经济周期形成关系研究》 2002。 , [11]陈招顺、汪翔,西方对经济周期动因研究现状概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J], 1994(4) 。 [12]陈乐一,西方传统经济周期理论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1996(2) 。 [13]温铁军,经济周期与发展[J],中国软科学,1996(9) 。 [14]张曙光,宏观经济学 50 年的发展与论争(4)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1 年 09 月 21 日。 [15]崔友平,经济周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3(1) 。 !行业分析相关概念的比较 10-09-07 分类 10-09行业分析是经济分析(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其与经济分析中各个组成之间的关 系将有助于我们划清行业分析的界限,并进而明确行业分析工作的重点和价值所在。 企业、行业和产业 经济的组成在微观层面就是单个的企业,而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以下直接以产品指代 产品或服务) 的企业就组成一个行业。 也就是说“行业=企业群”。 这就到了经济的中观层面。 而所有的行业加起来就是整体的经济,这就是宏观层面。我们一般说到的产业则是一个介于 行业和宏观经济之间的概念,可大可小。小到可以与行业概念互换使用,处于中观层,大到 农、工、服务三大产业划分的宏观层面。但这还不是对经济的完整划分,这仅是从供给的角 度来看。而经济的根本是供需关系,因此从需求角度看,除了在以上的划分中各个行业之间 存在的供需关系外,最终的消费则是在所有行业之外的。所以宏观经济组成的确切表述应该 是“所有行业”+“最终消费”。 行业指产出相同类型或高度可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而产业指多个在产品或服 务的产出上具有协作关系的行业集合。
8
本TXT由“文库宝”下载:/wenku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