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后世文学

作品的影响

作者:邴雅馨刘童哈敏捷

组长:邴雅馨

班级:高一(1)班

浅述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文学艺术成就

组员:邴雅馨刘童哈敏捷

高一(1)班

【摘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苏东坡政治生涯几经起落,多次受到不同政敌的排斥打击,一生坎坷不平,但在逆境中他没有悲观失望,面对种种迫害,既未逆来顺受,也未否定人生,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接受种种不幸,留给世人一个昂扬向上的伟大形象,其逆境中奋斗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笔丰富遗产。

【关键词】:苏轼、苏东坡、诗词乐观、逆境人生、王安石、豪放、豁达

王国维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四个诗人是:屈原、陶潜、杜甫和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最先知晓苏东坡,是从他的诗、他的词开始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骨肉离情和人生哲理;《惠崇春江晓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图;《赠刘景文》中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洋溢青春乐观的精神;苏东坡他那独特的文学特色深深的吸引了我。

可是最近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后,我便被苏东坡命运多的一生所深深震撼。他曾经遭遇过坎坷,经受过磨难,但是在逆境中苏东坡一直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览胜,临渊赋诗,很多流芳百世的诗词都是他在逆境中创作的。由此我对苏东坡在喜爱之余多了一份敬仰,其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将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一、逆境人生及其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在青少年时期,就对现实人生充满美好的期望,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积极入世,嘉祐元年(1056),二十的苏东坡出川赴

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得主考官欧阳修、梅尧臣的赏识,高中进士。嘉祐六年,苏东坡应中制科考,优人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当苏东坡出蜀进京时,学识修养已相当成熟,且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但苏东坡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与变法派和保守派都有矛盾,一生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难。

苏东坡一生三次在朝廷做高官,官至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三次遭受贬谪,35岁正当盛年,就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噩梦般的贬谪流放,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林语堂说他是“贬谪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个人”。尤其是在海南儋州这个蛮荒之地,苏东坡度过了21 年。元丰二年(1079),到湖州就任还不到三个月的苏轼,曾因做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统观苏轼的一生,正像他对自己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自嘲的那样:“心似已槁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在他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始终没有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过。因为这样的升迁贬谪,使他的一生始终游走在入世、出尘和被世所遗的崎岖小路之间,显得十分艰险。

也许正是这些境遇变迁,铸就了一个旷世奇才,一个令人心想神往的人格典范,一个妇孺皆知的豪士雅客,一个热情奔放、从容自如、乐观旷达、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中评价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真是评价得再恰当不过了。

苏东坡快乐哲学的源泉在于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宽容他人。他曾对弟弟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里,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苏东破的一生饱经忧患,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他对人是友善的,从不从坏处想人,终其一生他顶多是不喜欢某些人,但绝没有恨。卑鄙小人、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即使对昔日迫害他的政敌苏东坡也表现出宽容和关怀。

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世人皆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苏东坡和王安石同朝为官,因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曾一度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相容,以致于王安石的新法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并力加阻碍,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苏东坡也因此备受变法派的打击排挤。此后,苏东坡在政治生涯上的跌宕起伏也都似乎与王安石联系在一起。然而,尽管他们在政治上水火不相容,但他们却相互钦服各自的人品和文才,能够为此而冰释前嫌,尤其是晚年双方相处得甚欢,感情相当融洽,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富有兴味的文坛佳话。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苏东坡在逆境中以豁达的态度谱写的作品代代相传,受到广泛的喜爱。苏东坡更以其面对逆境时那种从容坦荡、豁达超脱,旷放乐观的人生态度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认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挫折和磨难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积极的处世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消极厌世甚至轻生,而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强自立。

二、苏轼豪放词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和比较

品味宋词我们不难发现,与辛弃疾的词风相比,辛弃疾的怀古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着相似的意境,同是抒发作者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不同的是,‘苏轼豪放词重在“放”,是高旷、飘逸的;辛弃疾豪放词重在“豪”,是慷慨、雄浑的。二人既有共同也有不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借梅言志,显示出的作者孤芳自赏、自持清操,绝不同流合污的清高不是正与苏轼的《卜算子·黄

州定惠院寓居作》所表现的相互辉映吗?一个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一个是驿路断桥边寂寞无主的梅花。同样的孤寂、同样的清高!

我们听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是多么的雄浑,其词便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取意《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作,足以看出苏轼词对后者的影响。

总结苏轼的词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在文化上苏轼是受儒家、佛教、道教共同影响的,正是他汲取了各家的文化,才具有了高卓的才学识见、启人心智的人生哲理,这使他的作品更加的有内涵、有思想深度。

2,在题材上,他“以诗为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为宋词创作开辟了新路。相比晚唐、五代以至柳永的传统词,可以说苏词的本质是对词的“雅化”。

3,在风格上,苏词集婉约、旷达、豪放多种风格,他的豪放词对后世影响最大,而他的旷达词风是最具特色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以上内容对苏轼作品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这位文学泰斗的艺术成就还有待于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赖正和.《苏东坡政治主张探究》巴蜀书社 2011年8月第一版

[2]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3林语堂.《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

[4]李宝岑.《苏东坡诗词名篇译解》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一版

[5]《宋词的故事》欧阳云曹运柱主编华艺出版社 2008年4月第一版

[6]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四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