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训诂的类型(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六‚猝暴‛:‚村讷反。《周书》云:‘卒暴, 急也。《考声》云:‘仓忙也。’或作踤,或单作 卒。《韵英》云:‘忽也。’《说文》云:‘犬从 草中暴出逐人曰卒。从犬卒声也。’‘暴’字前已 释也。‛
卷五八‚泅戏‛:‚今江南呼拍浮为泅也。‛按:
‚拍浮‛为六朝语词,义为游泳。《世说新语· 任 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北史》卷五三 《刘丰传》:‚船缆忽绝,漂至城下;丰拍浮向土 山,为浪激,不时至。‛
其体例:通常是条目下只举例证,指明出处;也有一 些条目是先举书证,再以‚按‛的形式酌加考辨, 有时也徵引宋元以来的有关笔记。 火伴 :《南史· 卜天兴传》:‚弟天生,少为队将, 十人同火。‛杜佑《通典》:‚五人为列,二列为 火,五火为队。‛《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 伴始惊惶。‛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叱左右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按:其所以名火,以共一 灶为火食也。後世贾客挟伴,亦谓之火,俗因有火 计之称。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 父兄。‛刘攽《中山诗话》:‚南方贾人,各以火 自名,一火犹一部也。今或作夥、作伙,皆非。‛ (卷八《武功》)
慧琳《一切经音义》在内容、体例等方面都和玄应
书相同。也是撷取两个字作字头,先标注反切,再 举字书及传注释义,间也辨正字形。全书共解释佛 典一千三百部,篇幅比玄应那部大得多。编纂时直 接利用了前人的成果,如玄应《一切经音义》、慧 苑《华严经音义》等著作都被慧琳悉数收入书中。 本书也保存了丰富的词汇训诂材料,篇幅数量则数 倍於前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很有价值。
落拓
‚落魄‛二字见《汉书· 郦食其传》。注引郑氏曰:‚魄,音 薄。‛应劭曰:‚志行衰恶之貌也。‛师古曰:‚落魄, 失业无次也。郑音是。‛余案:落魄即如今人言落寞也。 又言落拓,亦即拓落。《扬雄传下· 解嘲》云:‚何为官之 拓落也。‛师古曰:‚拓落,不耦也。拓音託。‛是知拓 落犹落拓矣。又作落度,《三国· 蜀志· 杨仪传》:‚语费禕 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 落度如此耶?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落度即落拓,音声 相近。又转为潦倒,嵇康《绝交书》:‚潦倒麤疎。‛案 语谓举止跌宕而不自检摄者为潦倒,故康《书》云尔。 《北魏书· 崔瞻传》:‚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谓容止蕴藉者 为潦倒,瞻终不改。‛亦近落拓之义也。(卷六)
第一节
通释音义的著作
一.陆德明《经典释文》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 (今江苏吴县)人。历仕陈、隋,入唐,任国子博 士。汇集唐前音切二百三十馀家,兼采诸儒训诂、 版本文字异同,成《经典释文》三十卷。 《经典释文》内容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和校勘, 是唐以前音切训诂资料的总汇。 第一卷是《序录》,包括‚序‛ 、‚条例‛ 、‚次 第‛ 、‚注解传述人‛ 。从第二卷到第三十卷依 次是《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 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 卷、《春秋左氏》六卷、《春秋公羊》一卷、《春 秋榖梁》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 《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
二.何承天《纂文》
《纂文》,南朝宋人何承天撰。《纂文》一书早已佚, 从保留的部分内容来看,也是解释比较俚俗的语词 的。
关西以逐物为趁也。(玄应《一切经音义》 卷一九、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六引)
按:以‚趁‛为奔逐、驱赶,从六朝以至唐宋,一直 沿用不衰, 如: 《世说新语· 德行》: ‚祥後母庭中有李,始结子, 祥昼视鸟雀,夜则趍鼠。‛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
六.郝懿行《证俗文》、《晋宋书故》
《证俗文》、《晋宋书故》,清郝懿行撰。 1.《证俗文》是郝懿行有关俚俗语词的研究专著。 书名由来,据郝氏自己说,‚命曰《证俗文》,盖 慕服子慎《通俗文》,兼取《儒林传》疏通证明之 意云。‛(《证俗文述首》)
全书十九卷,没有标举门类,但每卷的内容大体集中, 即:卷一释饮食,卷二释服饰,卷三释器物,卷四 释称谓,卷五释时令,卷六释语词,卷七释量词, 卷八至卷十一释典制名物,卷十二释草木鸟兽,卷 十三至十七释字词俗语,卷十八释异域殊语,卷十 九释梵语。例如:
第七章
训诂的类型(三) 其他训诂专书
我们讨论以下四类训诂专书,即:通释音义 的著作、解释俚言俗语的著作、研究虚词的 著作以及唐宋以来考据笔记。和上两章一样, 本章介绍的这四类著作都是训诂学领域里有 代表性的著作或重要参考书,其中蕴涵了非 常丰富的训诂材料、训诂方法及术语,有选 择地学习这些著作,对於了解训诂学的基本 内容、体例以及方式方法等都有好处,为学 习和研究训诂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 父,矩也。南楚谓之父,或谓之父老,周晋秦陇谓之 公,或谓之翁,或谓之爹;或谓之爸,吴人语也;
又谓之 ,亦谓之爷,通谓之爹;又谓之阿多,其
别谓之哥;或谓之郎,闽人谓之郎罢,真腊人呼巴 駞。此皆异方殊俗,不相知之言也。至于旧书杂记, 语不失方,其义可得而言:父生曰严君,殁曰先君, 尊者曰府君。(卷四)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重 新影印出版。
四.翟灏《通俗编》
《通俗编》三十八卷,清翟灏撰。 《通俗编》是翟氏集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书,清人 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补逸》里评价说:‚盖晴江 之为是书(指《通俗编》),颇尽一生精力,故能 搜罗宏富,考证精详,而自成其为一家之书,非他 家所能及也。‛ 全书收集俚言熟语五千馀条,分为三十八类,每卷一 类,即: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 文学、武功、仪节、祝诵、品目、行事、交际、境 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 妇女、货财、居处、服饰、器用、饮食、兽畜、禽 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 故事、识馀。
所谓‚经典‛,就是指这十四种典籍;所谓‚释文‛,
就是释音兼释义,故每种典籍后面原来都有‚音义‛
二字,如《周易音义》、《古文尚书音义》等。
wk.baidu.com
体例上:从经典正文和注文中摘出要解释的字,加上
注音、释义。注音通常用反切,有时也用直音法。 凡一字数音时,第一个是正音。释义时常常徵引诸
家训诂,有时也参以己意。
《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二.玄应《一切经音义》
玄应《一切经音义》,也称《众经音义》、《大唐 众经音义》、《玄应音义》,二十五卷,是初唐僧 人玄应编撰的一部解释佛经音义的著作。此书成于 贞观末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 全书体例是:每卷卷首先列注经名目,再按该经卷 次解释。基本上都是复音节词。每一词语下先标音, 次释义,兼辨俗体;均枚举群书传注、训诂资料, 说明训释依据。
第二节
解释俚言俗语的著作
一.服虔《通俗文》
服虔,东汉後期著名学者,撰有《通俗文》,是第一 部以俚俗语词为研究对象的著作。《通俗文》原书 可能在宋初尚存,《太平御览》仍有引录,後来就 亡佚了。
去汁曰滗。 除物曰摒挡。(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五引)按: ‚摒挡‛义为收拾、整理,文献用例多见于佛典。 也作‚屏当‛等,如《世说新语· 雅量》:‚人有诣 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馀两小簏,著 背后,倾身障之。‛
2. 《晋宋书故》,是郝氏撰写的另一部解释六朝词 语的著作。 全书所释的条目共有五十一条,而和语词有关的则是 以下诸条:膏梁、乃祖、宗稷、伍伯、颠沛、子卯、 门生、通家、白丁、土豪、书吏、人事、都督都统、 彭排、毦矟、彤管、白笔、粉、告身、策命、灼然, 文笔、快手、蛊、塗步神、元由、乾没、阿堵、宁 馨、鸡鸣歌、寒食散、式占、射雉、有马、脈术鍼 术、凶门柏历、蜜章、祕器、署暑、锭铤等,凡四 十条,约占全书的五分之四。从书中所释的条目来 看,虽然解释的都是史书词语,有助於史学、文献 学研究,而且在语言学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五.钱大昕《恒言录》
《恒言录》六卷,清人钱大昕撰。钱大昕,清代著 名学者,治学领域宽广,在音韵、训诂等方面多所 创获,有关著述见《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 集》等。 《恒言录》者,‚恒‛有常义,所谓‚恒言‛,就 是常言,也就是俚言俗语。本书搜集古书中的俗语、 方言八百馀条,按吉语、人身、交际、毁誉(以上 卷一)、常语、单字、叠字(以上卷二)、亲属称 谓(以上卷三)、仕宦、选举、法禁、货财(以上 卷四)、俗仪、居处器用、饮食衣饰(以上卷五)、 文翰、方术、成语、俗谚有出(以上卷六)划分, 凡六卷十九类,逐一举证溯源。例如:

《隋书· 李密传》:‚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 耶。‛《五行志》:‚武平元年,童谣曰:‘狐 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二年,童谣曰:‘和 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北史· 李幼 廉传》:‚我教你好长史处。‛《许善心传》: ‚我好欲放你。‛《突厥传》:‚你能作几年可 汗。‛《广韵》:‚你,乃里切。秦人呼傍人之 称。‛(卷三《亲属称谓类》)
注:‚‘趍’,影宋本及沈校本作‘趁’。
三.陈士元《俚言解》
《俚言解》二卷,明陈士元撰。 《俚言解》的内容没有标明门类,大致按时令、人事、 酒食、衣服、房屋等类别辑录俚言俗语,举出书证, 加以考释。
耳边风 ,闻言不入耳曰耳边风。杜荀鹤诗 (《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百岁有涯 头生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优点:
①大量徵引了许多先唐时期的传注和字书训诂书,在 训诂学以及校勘、辑佚等方面的价值也很大。 ②书中所保存的音切资料,在研究音韵学方面也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③中保存了相当数量的汉魏以来产生的新词新义、方 俗口语词,为研究中古语言词汇提供了素材。
三.慧琳《一切经音义》
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又称《大藏音义》、 《慧琳音义》,一百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