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优选材料)

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优选材料)
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优选材料)

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巧

一、对一般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时比较容易,按一下几步即可,首先调好液面,[使调节器旋紧并置于输液器距针头30-40厘米处,便于穿刺成功后的回血]。使头皮针不再滴水,[如旋不紧滴水影响穿刺后的回血],右手持针,左手绷紧血管处的皮肤[按血管走行]以固定静脉。但不要按压过紧,以免静脉走形和管腔暂时闭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约0.3厘米处将针头与头皮成5-10度角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按静脉走行方向刺入静脉。动作要轻稳不易过猛,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少并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可见。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

二、对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要想穿刺成功就要有自信心,对看不清的静脉就要靠感觉了,主要是手的感觉,以右手母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你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母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

此时立即穿刺,成功率最高。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时,把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做为选择对象,你看上去比针头还要细当针头进去后针梗也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

三、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这时你可以用酒精棉签在患

儿前额上轻轻擦几遍。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时头部浅静脉扩张冲血]。这时随即穿刺。成功率很高。

四、对脱水严重的患儿也比较困难,因为患儿脱水后血溶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切血管弹性又差,这样给穿刺带来了不少麻烦,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退出。对此在输液前要先看清血管的行方向,穿刺后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很少量的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现象则证实以穿刺成功。[也可以将连接针头的细管轻轻捏一下如有回血也能证实已穿刺成功]。

五、对输液天数多的患儿,顺行血管不易找到时,逆行的血管也是可以选择的。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常显示不清,进针深浅不易掌握,给临床穿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类患儿头皮静脉特点,本人在工作中总结出三种穿刺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选择表浅细小静脉

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充盈扩张,穿刺时,应选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这类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非氏滴壶下端,以距针头60cm效果最佳。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回抽头皮针管,若仍无回血,又感觉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滴人通畅,即可固定.

二,掘静脉解剖位置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了

额静脉;从耳屏前方。颧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后方,即耳后静脉。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可进行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0~15度角进针,速度不可过快,见到回血后,再向前进针少许方可固定.穿刺时,感觉到有落空感,若不见回血,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检查有无回血。

三、选择颅骨缝间静脉

小儿头颅沿着其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操作时,摸清骨缝走向,右手持针,沿着骨缝呈45~60度角刺入皮内0.5~1mm后,平行向前刺入,见有回血,即告成功。

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1.穿刺时固定小儿的头部对穿刺成功与否起很大作用,我一般采取让小儿横卧,垫高小儿的头部,穿刺者坐在椅子上,另一护士协助,站在对侧床旁,半蹲着,用两只手分别固定住小儿的头部两侧,注意让家属帮忙按住小儿的膝关节避免小儿的蹬踢动作,因为很容易影响进针。

2.血管选择,一般首选头部正中的血管,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觉时侧卧不会受影响。

3.进针时看见回血后固定住针栓,(这与平时见回血后再送针少许不一样)用左手拇指食指送入套管或右手的食指轻轻推送套管,退出针栓,套上肝素帽,先用一透明胶布固定在肝素帽与套管连接处,再上泰格特(留置针专用的敷料贴)首先要分清静脉与动脉:

从外观看静脉隐约可见,动脉饱满。用手指触摸动脉有搏动,针头如刺入动脉中,回血迅速,血色鲜红,推药后局部出现苍白区。而刺中静脉则回血缓慢,血色暗红,推药后局部无苍白区。此外,简便鉴别方法为注射前用食指或中指触摸血管无搏动即为静脉血管。

根据年龄选择部位:

对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但我喜欢扎手背浅静脉,有的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但穿刺时手有针头进入血管时失去阻力的感觉,可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因头皮静脉易固定,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婴儿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皮下脂肪增多,四肢血管显露不理想,此时多选择额正中及颅骨缝间静脉;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头部皮下脂肪及头发增多头皮静脉逐渐隐退,3岁以上的患儿用四肢静脉相对多。但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部适当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采用额正中和颞浅静脉为主。注射常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

操作方法:

操作时放患儿仰卧位,垫高患儿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蹬踢,操作

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以左手拇指,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穿刺角度为10°~15°刺入表皮后即向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

固定方法:

选择1cm宽,6~8cm长的胶布3~4条,将胶布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针头。然后将头皮针管变成环形,再用8cm长的胶布固定好,这样固定针头小儿活动自如,针头不易滑出,拔针时胶布应顺头发方向缓慢揭下,以免引起毛发牵拉疼痛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及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及护理 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 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操作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①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②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2、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3、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弹性适当的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闭及护理。 5、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并签名。 6、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7、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8、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9、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10、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标准 1、患者或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一)护理评估 1.患儿病情、年龄、营养状态、心理状态。 2.用药目的,患儿及家长对输液的认知程度。 3.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 (二)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了解所输药液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掌握输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2.用物准备: (1)输液器、液体及药物。 (2)治疗盘内置:碘伏消毒液及容器、棉签、弯盘、胶贴、备用头皮针等。 (3)其他物品:剃须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患儿准备:排尿、为其更换尿布、顺头发方向剃净局部毛发。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三)实施要点 1.在治疗室内核对、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再次核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 3.将枕头放于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约束患儿。 4.如两人操作,则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穿刺。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消毒皮肤后,一手紧绷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头皮针柄,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5.调节滴速,将输液管妥善固定。 6.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药物。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穿刺中观察患儿的面色及一般情况。 3.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4.正确处理输液中的各种异常情况。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洗手、戴口罩 备齐用物 础护理” 操作前准备 穿刺 固定 整理与记录 拔针 整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患儿仰卧或侧卧位,头垫小枕 助手固定患儿头部、躯干及四肢 选择静脉(静脉在发迹内应用刀具剃净局部毛发) 输液完毕取下胶布 拔针 用无菌棉球压迫 整理用物 记录输液时间、药物、输液量及滴数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个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笔者结合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地研究、探索,现将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技巧介绍如下. 2.1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2.2 头皮针选择以4.5号头皮针为宜,因4.5号头皮针的针尖斜面较小,穿刺成功后根据血管的走向、曲直针头可随意选择送入血管的深浅,不会造成送针过浅而有一半针尖斜面在血管外引起液体外渗,如头皮血管较粗或特殊治疗需要,亦可用5.5号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 2.3 血管的选择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手指触摸有搏动感),选择合适的静脉,辨别粗细、深浅、活动度及走向。一般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额正中静脉为首选,其次为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亦可选择耳后静脉、眶上静脉、颅骨缝间静脉等。 2.4 皮肤准备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应递除进针部位周围约3 cm处皮肤的毛发,避开受损、感染、囟门和骨隆突处皮肤。 2.5 执针手法传统的手法用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上、下面,进皮肤后改为执针柄的前、后面刺入血管。此手法的缺点:手掌心朝上,手的灵活性欠佳,不好掌握进针的力度和速度,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现象,过快穿破血管,

过慢不能顺利的进入皮下,且进入皮下后变换执针手法容易视线分散以及针柄摆动,造成针尖失准,导致穿刺失败。现我院采用的手法:右手拇指和示指执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手不可触及针梗)稳妥执针。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对于肥胖.发热.脱水的患儿,如果在头皮针前约5cm处反折输液管,利用互压穿刺,会更容易见会血的. 2.6 穿刺要领常规消毒皮肤,小儿头皮静脉宜采用直刺法,针尖斜面朝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进针角度以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为5°~15°,头顶静脉、颅骨缝间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得当,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疼痛剧烈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根据血管的曲直走向再平行血管送针少许。若患儿重度脱水,头皮血管较瘪,回血较慢或不回血时,可于进血管后捏一下头皮针导管即可见回血或穿刺前用5 ml的注射器抽吸少量的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进血管后抽吸有回血,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局部无肿胀即可固定。 2.7 针头固定稳妥贴好第一根胶布是关键,穿刺成功后用左手示指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左手拇指置(垫)于接近针柄的塑料管的下方,可随意调整针体与皮肤成一适宜的角度,保持针体与血管平行,防止针尖翘起。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一块胶布将针柄粘贴牢固,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部,用第二根带有棉纱的输液贴宽胶布贴在针体并遮针眼。用第三根胶布从靠近针柄的头皮针塑料管下面穿过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头皮针的塑料管向上自然弯曲成一小圆形后用第四根胶布固定。第五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及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及方法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做为一名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及方法是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技能。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到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造成患儿家长及医生的不满。为此,我在附院儿科工作近20年运用解剖知识结合临床实际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对于小儿在静脉穿刺、临床给药过程中特有的穿刺技巧,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有效地保证了小儿抢救与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及操作方法总结如下。 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 1.1 静脉与针头的选择静脉应选择在皮表暴露清楚,位置又比较容易固定,其直形段长于针头1/2者。选择顺序,一般为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等其他静脉。针头型号,视穿刺部位的血管粗细不同,选择41/2~51/2。 1.2 穿刺光线强弱要适度光线的明亮度和照射角度直接影响静脉的穿刺。充足的自然光是一种理想的光线,静脉显露清楚,操作者眼睛既不会眼花,也不易疲劳。在光线暗淡的病房、阴雨天和夜晚,应借助于灯光,但日光灯和节能灯一般不适于用作静脉穿刺;最好用150 W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其高度距穿刺静脉45~50 cm最合适。 1.3 穿刺前应区别静脉和动脉小儿头皮静脉分支多,有些静脉还有动脉伴行。因此,穿刺过程中,一定要把动脉和静脉区别开。动脉最大的特点是有搏动,其次管壁厚,不易压瘪,易滑动,穿刺时误入动脉回血为鲜红色,管腔内压力较高,血流会逆流,而使药液不能进入血管,如向血管内推注药液,可见局部呈苍白的树枝状,而且患儿可出现痛苦貌或哭叫。静脉无搏动,管壁薄,易固定不易滑动,回血暗红色,注入药物患儿无异常反应。穿刺时,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除针头并按压止血。 1.4 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正常、稳定、轻松、自信的情绪,多与小儿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儿家长的信任感。 2 头皮静脉的穿刺方法 2.1 直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保持10°~45°角,针尖斜面向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 2.2 斜刺法对较长的静脉,下针时应紧贴静脉管壁旁刺入皮下。对较短或弯曲静脉,穿刺部位宜距静脉约1~1.5 cm,针头与皮肤保持20°~30°角,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1 cm后,再刺入静脉,此法的优点:①可防止在针刺入皮肤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 原因 得分 素质要求5%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3 2 目的5%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3 2 叙述不全面 酌情扣分 实 施要 点80% 评 估 10%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时 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2 2 2 1 2 1 未评估不得 分,评估不全 面酌情扣分 操 作 前 准 备 10%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4 2 1~5 2 1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 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 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4.手消毒液,剪刀。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2 3 3 1 1 一项不合格 扣1分 少备一项扣 1分 物品定位不 合理扣1分 操 作 流 程 60%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 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 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 患儿); (3)调整点滴架。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5、(1)操作前查对;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 (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5cm)。 二、操作中: 3 2 4 2 1 2 2 4 每项未做不 得分,做得不 全面酌情扣 分。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 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得分 原因素质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3 要求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2 5% 目的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3 叙述不全面 5%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2 酌情扣分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2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时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2 评未评估不得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2 估分,评估不全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1 10% 面酌情扣分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2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1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 实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11操一项不合格(4,5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施 22作扣1分 前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 少备一项扣要准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 1分

备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 物品定位不点 4.手消毒液,剪刀。 1 合理扣1分 10% 80%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1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3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操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作患儿); 4 流 (3)调整点滴架。 2 每项未做不程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1 得分,做得不60%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 全面酌情扣 5、(1)操作前查对; 2 分。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 (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 5cm)。 4 二、操作中: 1、(1)选择头皮静脉方法正确(动静脉判断)、并尊重家属意愿; 2 (2)如所选静脉在发际内,垫治疗巾后消毒;1 (3)顺头发方向剃去周围毛发,以纱布擦净局部皮肤。 3 2、(1)更换治疗巾; 1 (2)消毒皮肤(直径不小于5cm、方法正确); 1 (3)准备胶布; 1 (4)以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针内气体。 1 3、操作中查对。 2 4、穿刺: (1)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绷紧静脉两端皮肤; 2 (2)右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 0.3cm左右处成15—30?角刺入皮肤; 4 (3)将针头稍稍挑起,沿静脉走行方向平行、徐徐刺入; 2 (4)见回血后推液少许; 2 (5)如无异常,右手固定针柄,左手用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固定针头,第三条蝶形固定针柄,第四条蝶形固定头皮针)。 4 5、(1)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相连接 (防止气体进入); 2 (2)调节滴速; 1 (3)将输液管弯绕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胶布固定。 1 三、操作后: 1、操作后查对。 2 2、整理患儿衣被,协助取安全、相对舒适体位; 无陪护下视情况应用约束带。 2 3、整理用物,盖桶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输液、输血和静脉给药等治疗。 二、适应证 1.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3.输入药物,维持营养, 供给热量。 三、禁忌证 头部外伤或感染。 四、操作前准备 1-了解患儿病情诊断,评估患儿静脉输液的需求。 2.材料及器械准备:治疗盘、备皮刀、消毒用物、输液贴、输液 器、一次性头皮针4.5号或5号、快速手消毒剂、利器盒。 3.操作者准备 1)向患儿家长解释操作过程,取得家长的配合。 2)认真核对医嘱及患儿姓名、性别、年龄。 3)洗手、戴口 罩。 五、操作步骤 1.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再次核对上述内容。 注意: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2.穿刺前,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取得患儿的配合。对不 合作者给予适当的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体位:患儿仰卧位或侧卧位,助手站于患儿足端,固定 其肢体、头部,妥善约束患儿,必要时采用全身约束法。 4.穿刺静脉选择:选择适宜的静脉血管,常用的血管有额 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等,必要时剃净毛发,以 清晰暴露血管。注意辨别动、静脉,以免误穿动脉。 5.局部消毒:0.2%安尔碘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 6.穿刺:一次性头皮针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关水止,去除头 皮针针套,以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在距静脉 最清晰点向后移 0.3cm 处,沿静脉走向,与皮肤成 150 —300 角进针,针尖进皮下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有落空 感同时有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开水止,静脉通畅,输液贴固

定针头穿刺处,调节滴速。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时常无回血,可 用注射器轻轻抽吸,见回血时,表示穿刺成功。 注意:误穿刺头皮动脉应立即拨针,按压穿刺处直至出血止。固定法:四条胶布固定法,首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第二 条胶布,粘贴棉球,固定针眼处,第三条胶布将头皮针盘旋后 固定,第四条胶布固定输液静脉通路。如用输液贴则只需l、3、 4 条胶布即可。 注意:超过 24 小时输液者,应更换输液装置,若超过 48 小时应更换注射部位。 7.穿刺结束后,将患儿置于合适卧位,必要时予以适当约 束。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六、并发症 1.静脉炎:立即停止该静脉输注,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如局部涂 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2.误人动脉:如误人动脉,则回血成冲击状,逆流不进, 颜色鲜红。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针,停止输液,穿刺 点局部按压,防止血肿。 3.穿刺部位红肿、感染:停止该静脉输注,局部保持 干燥,可涂莫匹罗星软膏。七、相关知识 新生儿、婴幼儿头皮静脉表浅,皮下脂肪少,易于穿刺、固定和 观察,是输液、输血和给药最常用的途径。常用额上静脉(滑车 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等。

小儿静脉穿刺和固定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与固定技巧 (一)心理护理 1、小儿不同成年人,输液时往往不合作,这时护士应同其家长互相配合。 2、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个孩子输液多名家长陪同。 3、有的家长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如果穿刺失败,则抱怨不停,甚至用不文明,不礼貌的语言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4、因而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一旦穿刺失败应主动向家长道歉,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 1、婴儿:重点是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2、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应多鼓励、表扬。 3、儿童:询问患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二)小儿静脉穿刺时要合理的选择部位及静脉 根据年龄大小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大于2岁的患儿宜选择四肢静脉,对多次输液的患儿静脉宜从远心端选用。 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为宜,选择静脉穿刺时必需与动脉相鉴别。 1、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收集颅顶头皮的血液,汇入面后静脉。 2、耳后静脉:起自颅顶后部的静脉丛,向下汇入颈外静脉,在耳廓后方与同名动脉伴行。 3、前额静脉(滑车上静脉):在冠状缝处起于静脉丛,向下沿额骨表面垂直下降汇入面前静脉。头皮静脉穿刺应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三)上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腕关节上方,转至前臂屈面,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下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沿肱二头肌外侧沟

上升,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桡侧掌、背面的浅静脉。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屈侧,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尺侧的浅静脉。 3、肘正中静脉:短而粗,变异甚多,通常于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临床上常在此穿刺抽血或进行静脉注射。 (四)下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1、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最大的皮下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升→膝关节内侧,绕过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筛筋膜,直至腹股沟处汇入股总静脉。 2、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沿小腿后外侧上行至膝关节后部,汇入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

2012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165-0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 吴月玲*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提高护理水平以提供更好更满意的服务。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 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小儿共896例为分析对象, 按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实验护理组(486例)和常规对照组(410例),对两组输液质量、故障及满意度分析。结果:实验护理组输液治疗优于常规对照组,且故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满意情况实验护理组也比常规对照组好。结论: 加强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对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静脉滴注;输液故障;系统护理技巧;护理措施;护理水平 *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人民医院(573000) 2012年5月6日收稿 输液(IV fluid)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也有人称其为打吊针,是指由静脉滴注向病人体内输入大剂量(单次大于100ml)注射液的治疗方法。在儿科,输液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因此也是儿科最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杜绝输液故障对确保小儿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共896例为分析对象,探讨系统护理技巧以提高护理水平。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来源: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共896例,其中男小儿455例,女小儿441例;新生儿37例,30d ~180d 小儿179例,大于6个月的小儿680例。 1.2分组办法:将2011年2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410例作为常规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486例作为实验护理组。 1.3护理方法: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护理,实验护理组采用系统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对小儿各项资料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分析指标:输液的畅通程度;针头情况;输液故障发生率;问卷调查(小儿亲属或监护人填写)对输液的满意度。 1.5问卷调查情况:共印刷关于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1000份,发放896份,收回896份,有效率100%。 1.6统计学应用:采用统计学统计软件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检验。2 系统护理护理技巧 2.1交流技巧:交流对象包括小儿和小儿家长,护理人员从表情、态度和语言(一般语言与肢体语言结合)全方位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但可使小儿及其监护人相信医护人员,主观配合输液工作,还有利于增加小儿对医护人员的亲近感,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让家长或监护人员放心。与其它护理相同,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的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对让小儿保持良好的心态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2.2头皮静脉的选择:准确选择动脉和静脉,血管的选择要求直以利于固定。2岁以下的小儿额静脉为输液的首选静脉[1],选择时要避免在骨隆突处和血管弯处。 2.3穿刺技巧:穿刺通常选用指压法,尽可能避免拍打法,指压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小儿的恐惧心理,令外,对肥胖、水肿、脱水、危重衰竭、缺氧青紫小儿及新生儿应让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2.4固定技巧:头皮静脉固定是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穿刺成功后须及时在针柄下方垫一无菌棉球(防止固定针柄针头上翘穿破血管),选用V 型胶布固定针柄,U 型胶布逆时针方向环绕软管固定于针柄上[2]。2.5宣传教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受到输液速度限制,输液时间较长,家长或监护人的配合是输液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因而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小视。在宣传教育中要注意宣教方法,杜绝教训式的宣教方式,宣教人员语言应科学,语气须和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宣教内容应包括如何保持患儿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患儿哭闹走动时的安全措施、保持输液速度技巧等[3]。2.6密切观察小儿输液过程中须加强巡视,可采取随时观察与定时巡视相结合巡查办法,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科学处理,严防输液故障发生。3 结 果 3.1不组资料中实验护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小儿输液故障可满意度情况见表1。 表1 本组小儿输液故障可满意度情况统计分析 注: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值小于0.01)。 3.2本组资料中, 输液故障的发生率常规对照组为41.96%,实验护理组为5.89%;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对输液护理满意率常规护理组为66.96%, 实验护理组为97.12%。分析可知,小儿通过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能有效降低了输液过程中故障的发生。4 讨 论 4.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常规护理通常情况下比较重于研究如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但却没对穿刺成功后该如何保证输液通畅、如何有效防止输液故障进行充分的研究,导致输液故障频频发生,对病人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一旦发生输液故障,就必须重复穿刺,这不但增加了小儿痛苦和医务工作量,还可能造成小儿的恐惧心理,应尽可 能的避免输液故障发生。 4.2在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护理技巧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一定程度上说,对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小儿的心理护理的重要 分组 小儿数 滴入不畅针头受阻针头刺破抓曳掉故障发生率n 满意情率% n %n %n % n % 常规对照组48621 2.3415 1.67677.48738.1541.9666.96实验护理组410 70.7840.4511 1.2350.56 5.8997.12 165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技巧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 摘要:探索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提升家长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1]。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不合作,易出现穿刺失败,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既影响护士情绪,也影响医院声誉[2]。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眯。但因小儿好动,不配合,血管细,弯曲等多方面原因,其成功率较成人低[3]。自2007年以来,我院总结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留置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得到了家长的好评,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入住我院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共48例,年龄3个月~4岁。 1.2材料选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一次性注射器,可来福接头等。

1.3方法 1.3.1准备工作备齐用物后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冒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拧紧另一端肝素帽,以防松动脱落。 1.3.2选择血管选择较粗、直、清晰且富有弹性,易于固定的头皮或手、足静脉,可选择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上肢前臂桡静脉、前臂尺静脉,下肢内踝静脉、足背静脉等,避开静脉瓣及关节,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如果四肢末梢凉,循环差,看不清也摸不到血管可采用保暖或热敷的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然后再穿刺,这样穿刺成功率较大。 1.3.3穿刺方法及技巧护士热情接待患儿,哄逗,抚摸,关爱患儿,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消除患儿的恐惧及陌生感,使患儿尽量配合操作。选择头皮静脉:剃净毛发,使用碘酒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大于穿刺点5cm,由内向外擦拭。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助手护士固定患儿体位,教会家长协助方法。穿刺前再次排气,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2~3cm,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操作者右手向后退针芯,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这样一退一进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

小儿头皮针一些诀窍!

1静脉与动脉的区别 从外观看静脉隐约可见,动脉饱满。用手指触摸动脉有搏动,针头如刺入动脉中,回血迅速,血色鲜红,推药后局部出现苍白区。而刺中静脉则回血缓慢,血色暗红,推药后局部无苍白区。此外,食指或中指触摸血管无搏动即为静脉血管。 根据年龄选择部位: 对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但我喜欢扎手背浅静脉,有的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但穿刺时手有针头进入血管时失去阻力的感觉,可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因头皮静脉易固定,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婴儿期随着月龄的增加,皮下脂肪增多,四肢血管显露不理想,3岁以上的患儿用四肢静脉相对多。但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部适当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采用额正中和颞浅静脉为主。注射常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 操作方法: 操作时患儿仰卧位,垫高患儿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蹬踢,操作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以左手拇指,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穿刺角度为10°~15°刺入表皮后即向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

固定方法:将胶布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粘贴针头。然后将头皮针管变成环形,再用8cm长的胶布固定好,这样固定针头小儿活动自如,针头不易滑出,拔针时胶布应顺头发方向缓慢揭下,以免引起毛发牵拉疼痛 一、对一般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时比较容易,,首先调好液面,右手持针,左手绷紧血管处的皮肤[按血管走行]以固定静脉。但不要按压过紧,以免静脉走形和管腔暂时闭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约0.3厘米处将针头与头皮成5-10度角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按静脉走行方向刺入静脉。动作要轻稳不易过猛,落空感并不明显,但有回血可见。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 二、对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主要是手的感觉,以右手母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你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母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此时立即穿刺,成功率最高。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时,把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做为选择对象,你看上去比针头还要细当针头进去后针梗也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 三、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

十种静脉穿刺技巧

十种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作为临床护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熟练度、精准度直接体现出临床护士对于这项专业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现将收集到的一些静脉穿刺方法和个人临床的小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在临床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

静脉穿刺技巧步骤

静脉穿刺技巧步骤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疾病,一旦较为严重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吊瓶输液,这时你会遇到许多的小护士来给你扎针,但是你会觉得有一些护士扎针会很疼,但是有的却不是这样。那么对于一个护士来说,怎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静脉穿刺技巧,让自己的病人不再感到那样的痛呢? 1 准备工作充分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的热情、敏锐的观察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另外,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要了解,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 仔细、谨慎地选择血管 一般应先从远端开始选择血管,但对输注化疗药、含钾药物、脱水药、血液、脂肪乳等的患者,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对消瘦、恶液质的患者,扎上止血带后,让患者反复握拳、松拳

6次,能明显改善静脉充盈度,利于静脉穿刺;对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血管时应耐心地听取患者的意见,患者对自己的血管情况较了解,如有的血管不通畅,不能行静脉穿刺。小儿头皮血管的选择,应注意头皮静脉、动脉的区别,直至选到自己有把握一针成功为止。 3 进针要准 选手背静脉时,嘱患者手握成空杯状,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的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绷紧皮肤,绷直血管,右手抓紧针柄,不能有丝毫颤动;选小儿头皮静脉时,嘱助手稳住患儿的头部、膝部,切忌患儿头部左右摇动、上下窜动,穿刺部位要准确,凝神屏气将针头准确地送入血管内。 4 固定要牢 对输液时间长、输化疗药、小儿输液、关节部位等固定胶布要多,必要时加用专用弹力带固定。 5 加强巡视 输上液体后,观察患者输液肢体是否放在舒适位置,同时防

止肢体活动,以免针头刺破血管致液体外渗。另外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说明所输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全天液量、输液滴速等以满足其需要,不要因工作的疏忽大意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患者输液时,要把滴速过快或过慢的严重后果告诉患者,如过快会导致局部或全身不适、肺水肿等;输液过慢无法保证疗效、肢体疼痛、静脉炎等,必须严格根据病情、药物性质、患者年龄调节输液滴速,成人一般60~80滴/min,小儿40~60滴/min,特殊情况酌情调速,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输液服务。 对于小护士们来说,尤其是一些刚刚进入工作,没有什么经验的小护士们来说,更加需要对自己静脉穿刺的技术加以提高,这样才能够在医院的工作之中为自己的病人免除更多的疼痛,这样也会增加病人对自己的一份好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高桂勤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高桂勤 发表时间:2012-03-19T10:49:45.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高桂勤[导读] 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探讨其临床意义。 高桂勤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408200)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153-02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留察室治疗的婴幼儿4000余例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98%。结论只要护士具有熟练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积极配合,一定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在门诊留察室护理工作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穿刺的一次成功,能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取得家长的信任,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近年来对门诊患儿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来我科留察的婴幼儿4000余例行头皮静脉穿刺。年龄在3个月到2岁之间。治疗时间1~9天。 穿刺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针头:5.5号头皮针。 二结果 在4000余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成功率为98%,其中一次成功率为95%,结果比较满意。 三讨论 1.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在穿刺的全程都必不可少。对患儿态度要温柔可亲,与之沟通消除其心理恐惧。在沟通中可作一点小小的承诺。要语气平和的向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的宣教,取得信任,缓解紧张气氛,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2.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较强的自信心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来自患方的心理压力和对情绪的扰乱常造成穿刺失败。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对患儿有爱心,宽容豁达,不计较家长的刁难。如果一针未成功,要迅速调节好心情,避免干扰,要在患儿家长叮嘱、责怪甚至非难时,和患儿的哭闹声中练就气定神闲的工作本领[1],才有利于穿刺的成功。 3.光线的强弱光线的强弱与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选择光线明亮的地方进行穿刺,自然光线最佳。在晚上或阴雨天,可选择100W的日光灯照明。光线直接照射在穿刺部位,距离穿刺部位45~60cm高度。此时灯光对眼刺激小,静脉较易见,易穿刺成功。 4.穿刺静脉的选择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表浅,侧枝回流多。应选择走行直而长、弹性好、易固定、周围皮肤较平坦的血管[2]。一般选用额浅静脉、颞浅静脉和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也可选用。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较细,但直、表浅、不滑动、易穿刺,易固定,不易渗漏;正中静脉较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冬季便于保温,但易渗漏;颞侧和耳后的血管,有些较粗大,哭闹时充盈,不哭时消失,这种血管易穿刺,但更易渗漏。 5.皮肤准备剃除进针部位周围直径约3cm以上范围内的毛发便于胶布的粘贴固定。 6.小儿头部的固定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穿刺成功率。患儿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助手双手抱住其头部两侧,使其固定。以双肘为支点,双臂轻轻夹紧患儿的双肩及双手不让扭动,避免患儿抓挠。家长压住患儿膝关节。在夏季小儿穿着少,身子因汗水变得湿滑不易固定,可用一小被套包裹固定其身体。 7.进针手法角度右手食指和拇指分别执针柄的前、后端。左手拇指与中指绷紧血管。采用直刺法快速刺入皮肤后在皮肤内潜行0.3~0.5cm,潜行时宜轻、稳、慢、准,见回血后停止进针。进针角度因人因血管而异,一般穿刺角度为5°~20°,位置较深的也可达到30°~45°左右。 8.针头固定继续固定好患儿以便固定针头。左手拇指垫于针柄下方,食指固定针柄,使针与穿刺的静脉保持平直。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1条胶布贴于针柄的前2/3处。常规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防针尖上翘。用第2条带有棉纱的输液贴盖在针眼处。第3条胶布从针柄后下方绕向前上方交叉固定针柄下的干棉签头并进一步固定针头。把头皮针的塑料管自然弯成一个“S”形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最后以长胶布压针柄绕头一周固定,以免汗湿致胶布脱落,针头移位。胶布应尽量集中粘贴以便除去。 9.加强穿刺后看护嘱家长从穿刺部位对侧横抱小儿,将小儿的一手放于腋下,扶住另一只手,防止抓挠。可准备玩具或吃食吸引其注意力以使患儿保持安静,防止其剧烈哭闹和晃动头部导致针头滑出或刺破血管。告知家属不可触碰穿刺处,减少患儿头部摇动,以防针头移位、脱出等。 10.加强巡视输液过程中应多巡视,勤观察,常指导。及时预防和发现胶布松动、针头移位、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观察有无输液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等意外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1]和患儿的安全。 四总结 护士熟练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所取得的信任和积极配合,是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三大要素。 作为门诊留察室护士,常常要面对小儿头皮穿刺任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诚心。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解剖位置、穿刺技巧和与患儿及家属良好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将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到最高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曹爱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失败原因分析和处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214-215. [2] 李俊芳.浅谈促使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 护理研究,2006,27:24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