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之洞

张之洞,人称张香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第一所幼稚园,选聘了3名日本保姆)。中国重工业奠基人。张之洞13岁中秀才,16岁中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探花)。他自幼好学,才思敏捷,曾任山西巡抚,后调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

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

张之洞的实业主要两件,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卢沟桥——武汉,大名鼎鼎的京汉铁路,曾记否,北伐时京汉铁路大罢工),另外一件是把内陆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以武汉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

张之洞创办新军(曾记否,双十节,武昌起义!楚望台!)回任湖广前夕,曾奏准将已经练成的江南自强军护军前营五百人调往湖北,“教习洋操,以开风气”。

此外在政治上,张之洞对中日战争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894年8月1日中日宣战后,张之洞曾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并想以"外洋为助"。他鉴于"倭势日?,必将深入",建议"慎固津沽及盛京"。10月26日致电李鸿章,提出"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三项主张。10月底,日军强渡鸭绿江后,辽沈危急,张之洞再提出"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五事。11月2日,调署两江总督。11月7日,他在致李鸿章电中指出"无论或战或和,总非有船不行"。11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张之洞先后致电李鸿章、李秉衡,要求急救旅顺,均无效。

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还是在不懈的努力: 1895年初,日军进犯山东半岛,张之洞给山东巡抚立秉衡发急电,建议李"责成地方官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多开壕堑,于要路多埋火药,作地雷",以阻止日军进犯。并表示拟拨枪支弹药支援山东守军。在丁汝昌自杀殉国后,他曾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抗日,保卫烟台。当张之洞得悉清廷有割台海于日之说,于2月28日致电朝廷,沥陈利害,极力反对割台。并提出保台的“权宜救急之法”有二:一、向英国借巨款,“以台湾作保”,英必以军舰保卫台湾;二、除借巨款外,“许英在台湾开矿一、二十年”,对英有大益,必肯保台。3月29日,张之洞致电唐景崧,一方面鼓励御倭;一方面建议起用百战之将刘永福,同时致电刘永福,建议他“忍小任大,和衷共济,建立

奇功”。《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于4月26日向清廷上奏,提出废约办法“惟有乞援强国一策”。

张之洞是清末光绪时期地主阶级政治家、实业家和教育家,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奠基人,不过他在史上舞台上是颇受争议的,他很有才干,很有胆识是不容否认的。当然,不管看待谁,我们都要一分为二。首先,他的一生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原则,主张以“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劝学篇.

会通》)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他企图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基础上,“法外国教养富强之实政”(《正学报序例》),增强国势,巩固清王朝统治。他强调“保种”“保”,在洋务派领袖人物中较能维护国家权益,并大力兴办书院和各种实业学堂,对清末教育影响很大。然而,他坚定地维护封建统治与封建伦理,“斥民权之乱政”(《劝学篇序》),成为近代民主新潮流的对立派人物。这一点,我们是予以否认的。想来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就像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一样,他的一生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不管怎样,我还是相信,张之洞是真心实意的要为当时的国家富强办点事实的,他时刻强调的“事关国家主权”,事事注意的“保护利权” 让人相信他不是个只值得混官场的琉璃球。在他对中日战争的看法行为上看出,他很在乎自己的国家,总是希望,国家能立于不败之地,就算是战败,他也不低头哈腰,依然努力为改变现状而着急。我很欣赏他的为国为家的胆识,气魄,敢于直言,不像李鸿章,虽然为国家实业做了很多贡献,但是胆子小,不敢站出来与外来敌人对抗。

然而作为洋各派杰出人物的张之洞,毕竟面对的是一群并不杰出的封建官僚。封建制度几千年的积习早把他们培养得精于趋利避害之术,而对任何变革都麻木不仁或反感抵制。张之洞的人望、权威也许令属下不敢过分运用“对策”,官场积极却使大部分官员身在四局时感觉仍然留在衙门。这种思潮的节奏跟不上,使得四局之中,督办,总办、坐办、会办,反正不管事情会不会办,叠床架屋的官员是要放在这几个官办企业当中的。腐朽的官僚制度,使他很难展示拳脚。只能说,张之洞生不逢时啊!

但是,张之洞在当时的时代思潮下还能为国家做实事,为着国家的前途发展,创办企业、培养人才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也许是因为还带有封建伦理,封建统治的想法使得他们洋务派还存在着局限性,没有成功,得不到民心。

总而言之,张之洞是洋务派中人望最好的。且,他的所为无不体现了他的爱国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