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问答题

1、试述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其应用的适应性。

2、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和应用范围,并请分别举例说明。

3、试述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定义、测定原理及其在表面活性剂应用中的意义。

4、哪些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为什么?

5、药剂学上常用的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6、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HLB值、昙点、临界胶团浓度。

7、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有何特点?分哪几类?肥皂、月桂醇硫酸钠、阿洛索OT、新洁尔

灭、卵磷脂、Tween80 、PluronicF-68 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有何特点?

8、不同用途对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要求如何?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如何计算?

9、不同类别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如何?与其应用有何关系?

10、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二、单选题

1、难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水溶液时,增大其溶解度的方法是(A)

A、加热

B、粉碎成细粉促进其溶解

C、搅拌

D、药物与溶媒所带电荷相同

E、药物与溶媒的性质相似

2、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润湿剂HLB值是(E)

A、HLB值在5~20之间

B、HLB值在7~9之间

C、HLB值在8~16之间

D、HLB值在7~13之间

E、HLB值在3~8之间

3、不属于液体药剂者为(D)

A、合剂

B、搽剂

C、灌肠剂

D、醑剂

E、注射剂

4、对液体制剂质量要求错误者为(B)

A、溶液型药剂应澄明

B、分散媒最好使用有机分散媒

C、有效成分浓度应准确稳定

D、乳浊液型药剂应保证其分散相小而均匀

E、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5、下列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的主要是那一类(E)

A、肥皂

B、硫酸化物

C、磺酸化物

D、季铵化物

E、吐温

6、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叙述中正确者是(C)

A、有亲水基团、无疏水基团

B、有疏水基团、无亲水基团

C、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有

D、有中等级性基团

E、无极性基团

7、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用途不同,下列错误者为(A)

A、增溶剂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

B、去污剂最适宜范围为13~16

C、润湿剂与铺展剂最适范围为7~9

D、大部分消泡剂最适范围为5~8

E、O/W乳化剂最适范围为8~16

8、药物以下列哪种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可形成均相的液体制剂?( B )

A、胶粒

B、分子

C、小液滴

D、微粒

9、属于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乳化剂OP

D、普罗尼克F-68

10、将吐温-80(HLB=15)和司盘-80 (HLB=4.3 )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HLB 值最接近的是()

A、9.6

B、17.2

C、12.6

D、11.4

11、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是()

A、含烃基的活性基团

B、是高分子物质

C、分子由亲水基和亲油基组成

D、结构中含有氨基和羟基

E、含不解离醇羟基

12、具有临界胶团浓度是()

A、溶液的特性

B、胶体溶液的特性

C、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

D、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E、亲水胶体的特性

13、以下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强的是()

A、吐温80

B、肥皂

C、司盘20

D、平平加O

E、氯苄烷铵

三、配伍选择题

[1-5]

A、15-18

B、13-15

C、8-16

D、7-11

E、3-8

1、W/O型乳化剂的HLB值()

2、湿润剂的HLB值()

3、增溶剂的HLB值()

4、O/W型乳化剂HLB值()

5、去污剂的HLB值()

四、多项选择题

1、属于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有()

A、司盘-80

B、月桂醇硫酸钠

C、乳化剂OP

D、普流罗尼克F-68

2、可用于注射乳剂生产的表面活性剂有()

A、新洁尔灭

B、司盘-80

C、豆磷脂

D、普流罗尼克F-68

3、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上可作为()

A、湿润剂

B、乳化剂

C、防腐剂

D、洗涤剂

E、助溶剂

4、有关表面活性剂叙述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配合使用

B、制剂中应用适量表面活性剂可利于药物吸收

C、表面活性剂可作消泡剂也可作起泡剂

D、起浊现象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特性

5、下面的术语或缩写中,与表面活性剂无关的是(CE)

A、HLB

B、Krafft Point

C、顶裂

D、起昙

E、HPMC

6、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具有(ACD)

A、增溶作用

B、助溶作用

C、润湿作用

D、乳化作用

E、润滑作用

制剂工艺流程图

悬浮剂的英文名字为suspension concentrate ,一般简写为SC ,为难溶于水的固体农药与助剂经过研磨、分散在水介质中的悬浊液。是农药生产的一种主要的剂型,也是未来大力发展的一种环保型的剂型,其连续相为水。悬浮剂的加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其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斧的制备。 简单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加料的过程以35%吡虫啉悬浮剂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是将水打入高速分散斧,后加入称量好的吡虫啉三次原粉、乳化剂、抗结剂、防腐剂等。其中防腐剂为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缓冲溶液,高速分散约40分钟后,放入装置斧,过30mL 或50mL 的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此过程较慢,需时较长,研磨完全后的母液真空抽滤加入配置斧中,此间第二次加料,抗冻剂、增稠作用的黄原胶、高渗剂,其中抗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投过料后进行搅拌,反应完全后即可放入微调斧,在微调斧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缓慢搅拌约40分钟后,既可以取样到质检科进行化验产品,合格以后放料包装。如果不合格还需要检查原因,进行返工。 水乳剂的剂型国际代号为EW ,曾称浓乳剂(Concentrate Emulsion)。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以0.5~1.5 微米的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

剂,外观为乳白色牛奶状液体。水乳制剂有:25%咪鲜胺EW(m/v)、5%功夫EW(m/v)、30%毒死蜱EW(m/v)等。 水乳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了水相斧、油相斧、微调剪切斧、容器等部分,其过程相对悬浮剂来说相对简单。 其主要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微胶囊剪切斧已经装备完毕,而生产上还没有具体应用,近几年来,微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动植物细胞、酶和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药物的固定化方面。具体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乳油的加工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配比将原料计算好了之后,用真空泵将其打入加工混合斧中,搅拌约1小时后,用输送泵打到沉降区的沉降槽中,检验产品合格后放料。其过程简单图示如下:

液体制剂制备技术.

【教学标准】 ★掌握真溶液制剂、胶体制剂含义、种类、特点 ▲熟练应用制备设备制备真溶液制剂、胶体制剂。 ●了解溶液剂的防腐技术、矫味与着色,胶体制剂的稳定性与应用 ★掌握混悬剂、乳剂的定义、特点及质量要求。 ▲熟练应用制备设备制备混悬剂、乳剂。 ●混悬剂、乳剂的稳定性和附加剂 真溶液制剂制备技术 一、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特点 ★1.含义 液体制剂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液体制剂是指所有以液态形式使用的药物制剂,狭义的液体制剂是指除了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以外的其他液态制剂,本章所阐述的有关内容为狭义的液体制剂。 ★2.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为真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四个大类。 ★3.特点 与固体制剂相比,液体制剂有以下主要优点:①药物的分散度较大,吸收快而奏效迅速;②有效成分分散或振摇后较均匀,剂量准确、便于取用和易于控制;③能降低某些药物的刺激性,如溴化物、水合氯醛等;④能增加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甲醛和硝酸甘油;⑤液体流动性大,适用于腔道用药。液体制剂分散相 (药物) 固体 液体 气体-分子 胶粒(1nm ~500 nm)胶体溶液 微粒(500~2000 nm )混悬液 分子(﹤1nm )真溶液 液滴( 1nm ~2500 nm)乳浊液 真溶液 分子或离子(<1nm )真溶液

的主要缺点是:①贮运和携带不方便;②水性液体易于霉败,而非水性液体药理作用大、成本高;③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制成液体后不易贮存;④液体制剂对包装的要求较高;⑤配伍使用时易发生配伍禁忌。 ▲(二)液体药剂的溶剂 1.极性分散溶媒 (1)水:是液体制剂最常用的分散溶媒。水能溶解大多数极性药物。水还能与乙醇、甘油等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混溶而成为复合溶媒。 (2)甘油:为无色粘稠液体,毒性较小,能与水、乙醇、丙二醇互溶。内服带有甜味,能延缓或防止鞣质的析出。甘油作外用液体制剂的分散溶媒居多,具有防止干燥、滋润皮肤和延长疗效的作用。甘油能溶解许多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如硼酸、鞣质、苯酚等。无水甘油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但含水量达到10%以上的甘油没有刺激性,反而还能缓解药物的刺激性。含量为30%以上的甘油有防腐作用。 (3)二甲基亚砜:万能溶剂、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 2.半极性分散溶媒 (1)乙醇:可与水、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混溶。乙醇能溶解大多数有机药物如生物碱及其盐、苷类、挥发油、树脂、鞣质、有机酸和色素等。相对其他有机溶剂而言,乙醇毒性较小,含量达20%以上即有防腐作用,外用时能促进药物发挥局部作用。 (2)丙二醇:对药物的水解有一定缓解作用,并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本品价格较贵,故使用较少。 (3)聚乙二醇:聚乙二醇200~600,能增加皮肤的柔韧性,具有保温作用。 3.非极性分散溶媒 (1)脂肪油:为麻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易酸败、皂化反而变质。 (2)液体石蜡: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化学性质稳定。 (三)液体药剂的防腐与矫嗅矫味、着色剂 ●1.防腐剂 由于微生物在水性液体制剂中易于生长和繁殖,故水性液体制剂中常加入防腐剂。

1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及其作用

1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及其作用:增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助溶剂:难容的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与分子等同的络合物,潜溶剂:能提高难容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防腐剂: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微生物生长的物质。2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ζ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3乳剂稳定性变化:乳剂的分层: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现象,主要由内外相密度差引起。乳剂的絮凝:乳剂中的乳滴(分散相)发生可逆的(可以复原的)聚集称为絮凝。乳剂的转相:乳剂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型称为转相。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乳剂的合并与破坏:乳滴大小不一4注射剂主要附加剂和作用:抑菌剂抗氧剂PH调节剂局部止痛剂等渗调节剂5粉碎操作对制剂过程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②有利于提高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③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从药材中的浸出;④有利于各种制剂的制备。6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半平式颗粒压片法7压片过程发生的问题原因分析:1.松片黏合力差,压缩力不足 2.裂片压力分布不均及物料的压缩成型性差3黏冲颗粒不干燥,物料较易吸湿润滑剂使用不当或量不足,冲头表面绣浊刻字粗糙,4-片面差异迟缓颗粒流动性不好,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大小差悬殊,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5崩解迟缓6溶出超限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7片剂中药物含量BU均8中药浸出过程;1.浸润阶段:溶剂附着于药粉表面,使之润湿,然后渗入细胞内。2.溶解阶段:溶剂逐渐溶解可溶性成分。3.扩散阶段:溶剂在细胞中溶解,胶溶可溶性成分后,细胞内形成高浓度的溶液而具有较高渗透压,细胞外溶剂不断渗入细胞内,细胞内溶质不断向外扩散。4.置换阶段: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粉粒周围的浓浸出液,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使之浓度梯度保持最大。影响浸出的因素: 药材粗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梯度、提取压力。浸出方法:煎煮法渗溶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8延缓药物水解方法:①调节PH②选用适当的溶剂制成维溶性盐或酯④形成络合物⑤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固体制剂控制湿度氧化的方法①除去氧气;②加入抗氧剂;③调节PH值。微囊与微球释要的过程:1)透过囊壁扩散释药2)囊壁溶解释药3)囊壁降解释药10影响药物释放速率的因素1)微囊与微球粒径: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粒径越小释药越快。2)囊壁的厚度:囊材相同时,囊壁越厚,释药越慢。3)囊材的理化性质:孔隙率较小的囊材,释药较慢。常用几种材料形成的囊壁释药速度的比较:明胶>乙基纤维素>苯乙烯-马来酐共聚物>聚酰胺4)药物的性质:在囊材等相同时,溶解度大的药物释药较快。5)附加剂的性质: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硬脂酸、蜂蜡、十六醇等,可使药物缓释6)工艺条件:成囊时采用不同工艺,对释药速度有影响。7)pH值的影响:不同pH值对释药速度有影响。8)离子强度的影响: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微囊的释药速度不同。固体分撒体的类型1简单低共溶混合物-——微晶形式2固态溶液——分子状态3共沉淀物——无定形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干燥法4溶剂喷雾干燥法5研磨法6双螺旋挤压法。固体分散剂速解原理1药物的高速分散状态有利于速解分子状态分散,胶体无定型和微晶的状态分散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可润湿性高度分散性抑晶作用缓解原理;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骨架内,药物的溶出必须首先通过载体材料的网状骨架扩散。包合物制备方法1饱和水溶滴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药物微囊化得目的;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2提高药物稳定性3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4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贮存5使药物浓集与靶区6可制备缓释或抗释制剂7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微囊的制备;1物理化学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改变温度法液中干燥法2化学法界面聚集法辐射交联法3物理机械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凝结法流氏床包衣法多孔离心法超临界流体法影响粒径的因素;1药物的粒径2载体材料的用量3附加剂的浓度4材料的黏度5制备方法6制备温度7制备时搅拌速率 微囊中药物的释放机理;1扩散微囊或微球进入体后体液向其中渗透而逐渐使其中药物溶解并扩散出来2囊膜或骨架溶解物理化学过程3囊膜与骨架的消化与降解脂质体的特点:细胞亲和性和靶向性2缓释性3降低药物毒性4提高药物稳定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1薄膜分散法2逆向蒸发法3冷冻干燥法4注入法5超声波分散法6PH梯度法7前脂质体法脂质体修饰:长循环脂质体2免疫脂质体3糖基脂质体4温度敏感脂质体5PH敏感脂质体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1形态与粒径及其分布2包封率3渗透率4磷脂的氧化程度5氧化指数的测定6有机溶剂残留量7脂质体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2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血浓平稳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光华制药厂液体制剂车间配电毕业设计

摘要: 本设计的内容为380V的车间配电,设计中包括动力配电和车间照明的设计以及弱电系统。动力配电的设计中主要包括负荷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二次接线、继电保护、导线的选择及校验和平面布置图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对系统短路和继电保护整定进行了计算。照明设计中主要包括照度的确定、灯具的选择、负荷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和平面布置图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配电方案采用车间电源由厂变电站用YJV型三相四芯橡胶绝缘电力电缆埋地引至车间配电室,通过配电屏及配电箱供给车间的动力、照明及弱电系统的电力分配。主接线采用单母线放射式接线方案。根据设计中提供的负荷进行负荷电流的计算,对电动机进行额定电流估算,以选择电力电缆、车间母线、电气设备、继电保护装置、馈出线路的导线,保证母线和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的运行。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是动力配电的主要部分,设计中设置了电流速断保护、欠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失电压保护及过载保护,这样能够保证在过负荷或短路时,将故障迅速切除,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采用了单台设备独立保护的方法,尽量将故障范围缩为最小。平面布置图展示了整个车间的动力,照明及弱电系统的设备和线路的分布。 关键字:配电;车间配电;配电装置;继电保护

Abstract: The substance of this design is 380V’s low voltage shop PDU.The content of design include power distribution, illuminate distribution and weak electricity system. The substance of power distribution design mainly include the load circuit calculation, selection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 and check, two wirings, succeed the electricity protection, selection of conductor and check, and the plane fixes up that the picture awaits several respect substances, Moreover to the system short circuit and succeed the electricity protection completely has been underway calculation stably. The substance of illumination distribution design mainly include selection of illuminance, selection of lamps and lanterns, load circuit calculation, and the plane fixes up that the picture awaits several respect substances. Distribution scheme introduce shop power supply is used the type of YJV three mutually four core rubber insulation power cable by the factory transformer substation. The power cable is embedded under ground. Master works a telephone switchboard to adopt single bus bar radioactive type. On the basis of the initial data which supplied in the design, Carry on short circuit electric current calculation, Fix that the bus bar with per one makes a present of out of line the short circuit electric current on the way, The steady check is get about to steady and temperature in the advance side by side, Appropriate with the selection electric cable and electric installation, Bus bar and security are guaranteed in the way of electricity installation, Reliably run. Succeed the electricity protection to be one of entire design key. Putting up electric current velocity in the system snaps to safeguard, Pass through that the electric current is safeguarded and is passed through the burden to be safeguarded, In the hour of can guaranteeing like this being living the burden either passing through the electric current, The circuit breaker can without delay swiftly act, Therefore resects the block. for rais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adopt a single set equipments independently protect of method, as far as possible will break down the scope for least.The plane is fixed up that the picture is open up before. Keyword:power distribution; shop power distribution; PDU; Electricity protection

1.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溶液型型液体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 3.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小于1nm)分散于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一般制备过程为:称量→溶解→混合→过滤→加溶媒至全量→检查→包装→标签。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碘、碘化钾、蒸馏水、薄荷油、滑石粉 器材:上皿天平、乳钵、烧杯、量筒、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等。 实验内容: 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 1.处方

碘1g 碘化钾2g 蒸馏水加至30ml 2.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每次0.1-0.5ml,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4. 质量检查成品外观、性状。 二、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1. 处方 薄荷油0.2ml 滑石粉 1.5g 蒸馏水加至100.0ml 2. 制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有盖的容器中加入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通过过滤器加适量蒸馏水,使成100ml,即得。 3. 用途芳香矫味与驱风药,用于胃肠充气或作溶剂。 4. 质量检查比较用三种分散剂制备的薄荷水pH、澄明度、嗅味等。 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1.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通则 (1)液体药物通常以容量计量,常用ml或L表示。固体药物用称量,以g或kg表示。以液滴记数的药物,要用标准滴管,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应在0.90-1.10g之间。 (2)药物称量时一般按处方顺序进行。有时亦需要变更,例如麻醉药应最后称取,并进行核对和登记用具。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量蒸馏水荡洗量具,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避免药物的损失。 (3)处方组分的加入次序一般先加入复溶媒、助悬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难

实验3-1.液体制剂的制备

液体制剂的制备 液体制剂按其分散情况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若制剂中的固体或液体药物均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则属于均相分散体系。其中分散相分子量小的称为溶液(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体石蜡、植物油等。 液体制剂的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当制剂中固体货液体药物以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分散在集体分散介质中时,则属于非均相分散体系。非均相体系分为溶胶分散体系和粗分散体系。溶胶分散体系常称为胶体制剂。 胶体分散系制剂是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指点,分散于适当的分散介质中制得的均相或非均相系制剂,他们具有胶体特有的性质。交替分散系制剂所用的分散介质多数为水,少数为非水溶剂。 疏水胶体(又称溶胶)是由多分子聚集体作为分散想的质点,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所组成的胶体分散系。其质点大小在1~100nm 之间,属非均相分散体系,句界面能,一聚集,因而是一种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胶的稳定性易受电解质,胶体的相互作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荣焦急的稳定措施是:向溶胶中加入少量的保护胶体,从而提高溶胶的稳定性,有分散法和凝集法。本文就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和胶体分散体制剂的制备做了如下的研究。以溶解法为

例,研究了溶液型液体制剂复方碘溶液的制备。以胶溶法为例研究了疏水胶体,甲酚皂溶液的制备。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烧杯,试剂瓶,量筒,磨塞小口玻璃瓶,普通天平,水浴,玻璃漏斗等。 1.2材料:碘,碘化钾,蒸馏水甲酚,植物油,氢氧化钠, 2.方法与结果 2.1处方与制备 2.1.1处方 复方碘溶液处方: 碘 1.25g 碘化钾 2.5g 蒸馏水加至25ml 甲酚皂溶液处方: 甲酚25ml 植物油8.65g 氢氧化钠 2.7g 蒸馏水加至1L 2.1.2制法 复方碘溶液制法

实验2 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1.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溶解在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醑剂等。溶液型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lnm,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等。 3.溶解法操作注意: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l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入。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过滤可选用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

2.2溶液型液体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 第二第2 课题:溶液型液体制剂技术----溶液剂 2 13药物制剂(中)/14春药物制剂中3班 讲授 掌握:1、口服液体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2、溶液剂的处方组成、制法和质量要求。 学会:按生产指令进行配液、过滤、灌装、包装等操作。 1、口服液体制剂的生产流程。 2、判断溶液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教课书、工艺流程图 <课程引入>:见附页。5min <新课讲授>:见附页。75min <布置作业>:见附页。10min <教学后记>:见附页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运用 <课程引入> 5min <新课讲授>: 75min 引导问题: 按分散系统来分,溶液型液体制剂属于哪一类?什么是溶液型液体制剂?常用 的溶液型液体制剂有哪些? 一、溶液剂 1、溶液型液体制剂定义: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供内 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2、溶液剂的处方组成: 溶液剂指药物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典型制剂: Eg:复方碘溶液: 碘50g 碘化钾100g 纯化水加至1000ml 制法:碘化钾+水→溶解后+碘→(搅拌溶解)+纯化水至1000ml 3、溶液剂的制备: 药物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 4、关键岗位: 1)配液:指应用溶解等制剂技术,将原料、附加剂、溶剂等按操作规程制成体 积、浓度、均匀度符合生产指令及指令标准要求的溶液剂的过程。 溶解:稀配法:将物料溶解于足量溶剂中,搅拌使之溶解,一步制成所需浓度 的操作方法。 浓配法:将物料溶解于少量溶剂中,溶解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溶 剂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2)滤过:滤过过程注意问题: ①滤器及其检查 砂滤器浸没于纯化水→压入空气→滤沙棒冒泡是否均匀、有无裂缝、是否漏气。 ②滤过温度:温度低,滤过速度慢;过高,易致药物变性。 ③滤过压力:压力过低,滤过速度较慢;压力过高,可能致率孔堵塞。 3)分装:压盖密封性 4)灯检、包装:注意批号,生产日期。 5、溶液剂的质量检查 引导问题: 溶液型液体制剂属于 均相液体制剂。常用的 有溶液剂、芳香水剂、 糖浆剂、甘油剂、醑剂。 碘在水中溶解度很 小,处方中碘化钾 起什么作用? 答:作为盐,增加 溶解度 问:稀配法和浓配 法区别是?各适用 于什么物料溶解? 稀配法适用于原料 质量好、杂质少、 药物溶解度小的物 料。 浓配法适用于原料 质量差、杂质多, 而亚欧我溶解相对 较慢的物料。

(实验讲义)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植物油等。 (一)低分子溶液剂 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 均相澄明液体药剂。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酊剂和醑剂等。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 1.药物的称量 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 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 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题目: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和基本操作 2.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制备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3. 熟悉溶液型液体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内容与时间要求(150分钟): 实验准备:实验内容讲解20min, 实验操作:110min 各组实验完毕报告:10min 总结:10min 重点与难点: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过程 实验材料:烧杯、上皿天平、乳钵、量筒、玻璃棒等 板书内容:溶液型液体药剂制备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处方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溶液型型液体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 3.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小于1nm)分散于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一般制备过程为:称量→溶解→混合→过滤→加溶媒至全量→检查→包装→标签。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碘、碘化钾、蒸馏水、薄荷油、吐温 器材:上皿天平、乳钵、烧杯、量筒、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等。 实验内容: 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 1.处方 碘1g 碘化钾2g 蒸馏水加至30ml 2.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每次0.1-0.5ml,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4. 质量检查成品外观、性状。 二、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1. 处方 薄荷油0.2ml 吐温-800.1ml

药学考试-第九章液体制剂

第九章液体制剂 第一节概述 亠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 1?优点: (1)在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发挥药效; (2)给药途径广泛,可能内服,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3)也可以外用,如用于皮肤、黏膜和人体腔道等; (4)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有些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作用。2?缺点: (1 )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 (2 )液体制剂体积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3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4)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1?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制浓度应准确; 3?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4?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5?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为均匀分散体系,在外观上是澄明溶液。 (1 )低分子溶液剂:也俗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 )高分子溶液剂: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1 )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混悬液: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不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滴液等。 2?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涂膜剂等; (2 )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洗耳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涂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药剂学-药物制剂设计原则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一、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给药途径及剂型确定后,针对药物的基本性质及制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宜辅料和工艺将其制备成质量可靠和病人应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直接用于病人,无论经哪个途径用药,都应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稍有不慎,轻则迨误疾病治疗,重则给病人将带来生命危害,同时也将给生产厂家带来不可估量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药品的质量构成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顺应性。此外,对于制剂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制剂的生产成本和药品的价格也应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1、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来源于药物本身,也与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有关。任何药物在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在口服给药时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注射给药时可能产生剌激性或毒副作用。例如布洛芬、诺氟沙星的口服制剂安全有效,但在设计成肌肉注射液时却出现了严重剌激性。一些药物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的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超剂量用药或制剂设计不合理使药物吸收过快时产生严重后果,这类情况对于象茶碱、洋地黄、地高辛、苯妥英钠等治疗指数较小、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都很强的药物更需要引起注意,临床上要求对这类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对于药物制剂的设计者来说,必须充分了解用药目的、药物的药理、药效、毒理和药动学性质以确定给药途径、剂型及剂量。应该注意,在某些药物的新剂型及新制剂设计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剂型、采用新辅料或新工艺而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时,需要对制剂的剂量以及适应症予以重新审查或修正,对于毒性很大的药物或治疗指数小的药物一般不制备成缓释制剂、也不采用微粉化工艺加速其溶解。 2、有效性

2014执业药师考试讲义 药剂学 液体制剂1

第九章液体制剂 第一节概述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可形成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制剂处于稳定状态如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则形成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这种状态的液体制剂处于物理不稳定的状态,如胶溶剂、乳剂、混悬剂。液体制剂品种多,临床应用广泛,在药剂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 在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发挥药效;给药途径广泛,可以内服,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也可以外用,如用于皮肤、黏膜和人体腔道等;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有些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作用。制成液体制剂通过调整制剂浓度而减少刺激性;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但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匀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为均匀分散体系,在外观上是澄明溶液。包括以下几类: (1)低分子溶液剂:也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高分子溶液剂: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包括以下几种: (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混悬剂: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3)乳剂:由不溶性液体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按分散体系分类,分散微粒大小决定了分散体系的特征,见表。 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液体制剂有很多给药途径,由于制剂种类和用法不同,液体制剂的给药途径可分为:

《药物制剂技术》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药品的名称:通用名、商品名、国际非专利名P2 第二章制药卫生 2、制药卫生的包括: 环境卫生、厂房卫生、工艺卫生、人员卫生 3、灭菌与无菌技术的分类P17 (一)物理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干热空气灭菌 湿热灭菌法:饱和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气 蒸气潜热大,穿透力强,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 1)热压灭菌法 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 灭菌效果很强 灭菌可靠 能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2)流通蒸汽灭菌 常压、100℃时间:30min~60min 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孢,非可靠灭菌法,适于消毒及不耐高热制剂 3)煮沸灭菌法 沸水、加热时间:30min~60min 灭菌效果差常用于注射器、注射针头、器具、洁具等 4)低温间歇灭菌法 60℃~80℃水或流通蒸气时间:1h 杀死繁殖体→室温放置24h→芽孢发育成为繁殖体→再次加热→放置→反复3~5次→至消灭芽孢 射线灭菌法 1)辐射灭菌法:放射性γ射线 特点:不升温、穿透性强、适于不耐热药物灭菌最决绝的灭菌方式!!2)微波灭菌法:微波照射 微波:300兆赫→300千兆赫高频电磁波 3)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波长:200nm~300nm 灭菌力最强波长是254nm 紫外线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空间、台面、水、设备;注意个人保护,避免照射;禁绝;防护 紫外灯车 过滤除菌法

过滤,以除去活或死的微生物;适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 无菌滤材:0.22或0.3μm微孔滤膜、6号垂熔玻璃漏斗 (二)化学灭菌法 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 不能杀死芽孢,仅杀繁殖体 目的:减少微生物的数目,以控制无菌状况至一定水平。 1)气体灭菌法 a、环氧乙烷 机理:使菌体蛋白分子、酶、核酸中氨、羟、酚、羧或巯基与环氧乙烷结合:CH2-CH2 + R-SH →R-S-CH2CH2OH 使菌体细胞代谢破坏,而失活或死亡。 环氧乙烷灭菌的适用条件 温度:27-63℃(38-54 ℃)气体浓度:300-1200mg/ml(400-600) 湿度:30-90%(50-60%)时间:4-16小时 范围:医疗器械、手术器具、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不与气体反应的酶制剂、抗生素、粉针、胶囊壳、塑料吸管等。 b、甲醛蒸气 机理:使菌体蛋白质产生不可逆变性。效果好,药厂常用。 杀菌后剩余的甲醛气体对人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用氨气吸收。 c、臭氧消毒 常温下:蓝色易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氧化剂,密度1.658(空气=1) 臭氧冷处理后呈液状,密度 1.71 ;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2)液体灭菌法 常用消毒液:75%乙醇、0.1%-0.2%新洁尔灭、2%煤酚皂 4、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两个方面: ⑴染菌量:细菌、霉菌、酵母菌 ⑵控制菌:金葡、绿杆菌等致病菌 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 第三章制药用水 1、制药用水的种类: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它们的主要用途P31页

第5章 液体制剂

第5章液体制剂 第一节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 均相液体制剂为均匀分散体系,从外观看是澄明溶液,其中的固体或液体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1)低分子溶液剂:又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分散微粒小于1nm。 (2)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含缔合胶体溶液)。分散相微粒大小在1~100nm 范围。 2. 非均相液体制剂为多相分散体系,包括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三种. 液体类别微粒大小(nm) 特征 溶液剂<1 以分子、离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溶胶剂1~100 以分子聚集体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定性,用胶溶法制备 乳剂>100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混悬剂>500 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1. 内服液体制剂如滴剂、口服液、糖浆剂、乳剂、混悬剂、合剂等。 2. 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擦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滴鼻剂、滴眼剂、洗眼剂、含漱剂、滴耳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 ①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同相应固体剂型比较能迅速发挥药效; ②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③油或油性药物制成乳剂后易服用,吸收好; ④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与老年患者; ⑤给药途径广泛。 但液体制剂存在以下缺点: ①药物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液体制剂; ②物理稳定性问题非均相液体制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③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 ④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三、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①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②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的粒子应小而均匀; ③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好;

药物制剂技术期末试卷 答案

玉溪师范学院2006至200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药物制剂技术》(编号:0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 题,每空0.5分,共 21 分) ⒈中药片剂按药材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全粉末片)、(半浸膏片)、(浸膏片)、(有效成分片)四种。 ⒉在片剂制备过程中,压片条件对片剂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压力过大易导致(裂片),而压 力过小易导致(松片)。 ⒊为保证输液的质量,从生产到灭菌一般不超过(4)小时,通常采用(热压灭菌)法灭菌。 4.作为片剂的润滑剂一般均有(润滑)、(抗粘)、(助流)三种作用。 ⒌注射剂中不能加抑菌剂的有二类,分别为(静脉注射剂)和(椎管注射剂)。 ⒍胶囊剂按外观形态分为(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二种,囊壳的主要原料为明胶,加入甘油的作用是(增加可塑性、弹性)。 ⒎制片物料必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 )性。 ⒏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 抛射剂 )、( 耐压容器 )、( 阀门系统 )四部分组成。 ⒐粉末直接压片法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制片,为改善粉末的流动性,可加入助流剂(微粉硅胶),同时需要加入兼可作粘合剂 、崩解剂和稀释剂的(微晶纤维素)。 ⒑在注射剂生产中,一般采用低温间隙灭菌的注射剂、(多剂量容器的注射剂)、(用虑过灭菌法生产的注射剂)及(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需要加抑菌剂。 ⒒为防止药物水解,在制备液体药剂时可采用(调节Ph 值)、(制成干燥固体)、(改变溶剂 )等措施。 ⒓药物剂型中,由于容纳量小,一般只适用于小剂量强效药物制备的是(微囊)剂和(膜剂)剂。 ⒔测定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有(尿药累计排泄量浓度法)和(血药浓度法)。 ⒕药剂学中灭菌与无菌技术可分为三类:﹙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 ⒖液体制剂中,常用的矫味剂包括﹙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和(泡腾剂)。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8小 题,每小题3 分,共 24 分) ⒈栓剂 栓剂(suppositories) 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状外用制剂。 ⒉膜剂 请 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