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㈣神经内科

1、试述瘫痪的定位诊断?

首先应明确是上运动神经元(中枢性)瘫痪,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周围性)瘫痪,然后再进行定位。

⑴中枢性单瘫多为皮质损害,病变在运动区的上部,引起对侧下肢瘫痪;病变在下部,则引起对侧上肢及面部瘫痪。

⑵一侧中枢性偏瘫多为内囊病变,如病变累及内囊后肢的后部,则可伴有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偏肓,即“三偏”综合征。

⑶交叉性瘫痪为脑干损害,即病灶侧的周围性颅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⑷截瘫见于脊髓损害。中枢性四肢瘫,病变在上颈髓节段;上肢周围性瘫痪及下肢中枢性瘫痪,病变在下颈髓节段;下肢中枢性瘫痪,见于胸椎段脊髓病变;双下肢周围性瘫痪,为病变损害腰段脊髓。

⑸节段性周围性瘫痪出现前角损害,一般不发生疼痛和感觉障碍

⑹节段性周围性瘫痪伴有感觉障碍和疼痛,多见于脊神经根损害。

⑺某些肌群发生周围性瘫,同时出现感觉和疼痛,见于神经干损害。

⑻末稍神经受损时,出现对称性的四肢远端无力或瘫痪、肌肉萎缩,伴有手套,袜子型的感觉障碍。

2、试述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感觉传导途径中因受损部位不同,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障碍,这对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⑴末稍型: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四肢末端为主的各种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子型分布,常伴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炎。

⑵神经干型:某一周围神经干受损时,其支配区皮肤的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为单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等。

⑶后根型: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节段分布一致,常伴有放射性疼痛,即神经根痛,常见于椎间盘突出,髓外肿瘤等。

⑷后角型:表现为病变同侧的节段性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和深感觉存在,即分离性感觉障碍,疼痛可不明显,多见于脊髓空洞症及髓内肿瘤。

⑸前连合型:双侧对称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大致正常,多见于脊髓空洞症。

⑹脊髓型:脊髓横贯性病时,可表现受损节段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同时伴随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障碍,见于脊髓炎、脊髓压迫症。在脊髓半切损害时,受损节段平面以下出现同侧深感觉障碍伴中枢性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称脊髓半切综合征。见于髓外肿瘤、外伤等。

⑺脑干型:延髓及桥脑下部一侧损害时,出现同侧面部和对侧半身叉性感觉障碍,如见于延髓背外侧损害所引起的Wellenber综合征。

⑻丘脑型:丘脑病变时可表现为对侧偏身深、浅感觉缺失或减退。此外,尚可出现感觉过度和严重的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

⑼内囊型:内囊病变时,因损害经内囊后肢丘脑皮质束而产生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常伴有瘫痪和偏肓,多见于脑血管疾病。

⑽皮质型:皮质感觉中枢刺激性病变时,可引起感觉性癫痫发作,破坏性病变时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点是复合感觉障碍较重,浅感觉变化较轻。由于顶叶感觉区的范围

较广,因此感觉障碍可局限于对侧的某一部位,如面部,上肢或下肢。

3、试述大脑半球各主要部位损害的表现

大脑半球各叶损害的表现分述如下:

⑴额叶:

①当中央回或邻近区受到刺激时,可出现局限性癫痫,或全身性癫痫大发作,受损时,则产生对侧单瘫或偏瘫。额中回后部损害,出现双眼不能向对侧注视。损害在左侧(优势侧)可出现失写症。

②额下回后部损害,在左侧(优势侧)可出现运动性失语。

③中央前回前方损害,可出现精神症状和性格改变。

④额叶广泛性损害时,出现强握和摸索现象。

⑤额桥小脑束受损时,可出现额叶共济失调。

⑵顶叶

①中央后回损害,可有对侧肢体或某部感觉消失;中央后回受刺激,对侧肢体可有沉重感,电击样疼痛和感觉异常。如果这类感觉呈短暂性反复性发作,称为感觉性癫痫。

②顶上小叶损害,可出现皮层性感觉障碍,如位置觉,实体觉,辨识觉和重量觉缺失。

③主侧半球缘上回损害,出现失用症

④主侧半球角回损害,出现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及书写不能四个症状,有时伴失读,称为古茨曼综合征。

⑤旁中央小叶损害,可出现足趾位置觉和排尿,排便的机能障碍。

⑥中央后回病变,也可引起肌张力过低,肌萎缩和感觉性共济失调。

⑶颞叶

①颞横回损害,可出现耳鸣和幻觉。

②主侧半球颞上回后部损害,出现感觉性失语症,颞上回受刺激,可有眩晕及平衡机能障碍。

③海马沟回破坏,除损害侧嗅,味觉减弱外,还可有幻嗅、幻味觉,不正常的意识状态,不随意的舐舌,弄唇、尝味和咀嚼运动等。

④颞叶视放射损害,可致对侧视野上象性偏盲或同侧偏盲。

⑤颞叶损害,可出现癫痫大发作,幻觉和逆行性健忘症。

⑷枕叶

①单侧枕叶损害,可造成对侧视野偏盲,两侧枕叶损害,可发生视觉认识不能。

②枕叶距状裂损害,可出现简单的不成形的幻视,如火焰等。

4、列表说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要点。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单瘫、偏瘫、截瘫)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增高减低

腱反射增强减低或消失

病理反射有无

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

电检查无变性反应有变性反应

5、试述肌力分级法的内容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内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抗地心引力地抬起;

3级:肢体能抗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做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为差;

5级:肌力正常;

6、简述不随意运动的类型及临床意义

不随意运动是指-系随意肌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数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

⑴震颤: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不自主动作,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静止性震颤:静止时表现明显,而在作意向性动作时则减轻或消失,常伴肌张力增高,见于震颤麻痹。②动作性震颤:系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物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③老年性震颤:与震颤麻痹类似,为静止性震颤,发生于老年人,常表现为点头或手抖,通常肌张力不高。

⑵舞蹈样运动:肢体大关节的快速、无目的、不对称的运动,类似舞蹈,睡眠时可减轻或消失。该运动也可发生在面部,犹如作鬼脸,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病变。

⑶手足徐动: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⑷手足搐搦-低钙血症等。

7、简述肌张力增高的类型和临床意义

肌张力增高指肌肉坚实,伸屈其肢体时阻力增加。临床类型有:

⑴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损害;

⑵铅管样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⑶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见于震颤麻痹。

8、试述意识障碍临床表现及其分型

⑴嗜睡:为意识障碍早期表现,病人表现为病理性睡眠时间延长;但能被唤醒;醒后回答问题正确。

⑵昏睡:病人表现为病理性睡眠时间延长;强刺激才能醒;醒后回答问题不正确。

⑶神志模糊:意识水平下降,空间、时间、人物定位不准确。

⑷浅昏迷:仍有无意识的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及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深、浅反射都存在。

⑸中度昏迷:自发动作很少,对强烈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存在。

⑹深昏迷:自发动作完全消失,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均消失,巴彬斯基氏征继续存在或消失。

9、试述昏迷的常见原因及其鉴别诊断。

⑴当脑膜刺激征阳性,无局灶性脑定位体征时:①突然起病,以剧烈头痛为前驱症状者常为蛛网膜下腔出血;②以发热为前驱症状者,常见脑膜炎,脑炎。

⑵当脑膜刺激阴性,无局灶性脑定位体征时:多见于代射性脑病。

⑶当局灶性脑定位体征阳时,脑膜刺激征阳性或阴性时:

与外伤有关者,多为颅脑外伤,硬膜下血肿。突然起病者,多为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发热前驱症状者,多为脑脓肿、脑脊髓炎、脑血栓性静脉炎。缓慢起病者,多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