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差生心理探析及教育教学转化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差生心理探析及教育教学转化的策略
一、“我的心,你永远不懂”——学差生教育教学中的困境
物理教学过程中,学差生的转化无疑是工作的一大重点,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在少,却遭遇很多的困境。
困境1:该以何种心态和原则面对和转化学差生。
困境2:该以何种姿态及方式面对和转化学差生。
困境3:该赋予学差生什么。
二、“雾里看花”——学差生心理探析
影响学习的因素有许多,但重要的还是学习者自身的内在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识因素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和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学差生的内在心理特点和结构。
1.智力因素。
与学差生交往,往往发现他们大多数头脑机智反应灵活思维活跃。
所以,就智商而论,大多数学差生和其他学生不相上下,甚至有的智商很高。
然而在学习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关注点等学习和获取知识必要因素方面,他们却存有明显的缺陷。
2.非智力因素。
学差生会在纪律和心理等方面暴露许多问题,每每老师和其交谈,敦促其改正,而他们也会当面诚心实意地表态一定会改,一定要努力,种种保证让老师以为他们真要改过自新。
可是,不到几天,会发现他们的那些“劣迹”又上演了。
3.知识因素。
学生之所以沦为学差生,除了存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缺失外,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往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缺漏和不足。
三、“明明白白你的心”——学差生教育教学转化策略实践
1.重视基础知识的形式过程、抓好基本技能的训练
知识与技能是物理学习的第一要素。
只有涵盖了课标中相关模块所要求的全部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等基础知识,才能满足高中现阶段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深造。
物理学科在所有学科中具有一些特殊性——现象抽象、理论抽象、逻辑思维严密。
即使有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过,但也可能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不符。
这就要求学差生应该通过培养然后具备某些的学习个性。
重视适宜的教学方法。
从学差生实际出发,从细处着手,采取“分层次、多铺垫、巧举例、低难度”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层次,递进落实。
开始时放慢进度。
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上,做必要的知识铺垫,还要做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
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降低学习台阶。
初高中物理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力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简单的电路与电路,简单磁现象与磁场等。
高中知识之间也有前后联系。
如在学习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时,先引导学生回顾研究直线运动的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然后再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描述物理量,例如在圆周运动中先用学生熟悉的路程与位移概念进行描述,再带领学生从圆周运动的特点出发用角度来描述。
在理解电场的性质、功能关系、电势(差)等概念时,可以用重力场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高度(差)等知识进行类比学习。
这样,在教学时有意引导学差生进行联系、分析与比较,
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学差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而使学差生学得自然。
重视基本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熟悉的事例为背景构建物理内容的平台,使抽象的物理学概念及原理易于接受。
例如研究动能和动能定理时,先给出一个背景,利用初中动能知识提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问题,然后运用动力学和运动学推导出一个等式,在对等式的分析中得出功、动能、动能增量等概念,使得这些概念的引出自然而协调,这就有便于学差生认识到做功是动能变化的原因,然后再讨论机械功的一般计算式等,使学生对动能等概念及其相关定理的接触更为自然,对动能定理的本质理解得更为清楚,也从动能变化和机械功计算两方面加深了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
重视物理实验,让学差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基本的实验技能应包含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采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思考等,例如对课本“说一说”中平抛频闪照片,要求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分析一下;这个实验结果能验证关于平抛运动的假设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技能。
重视学差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从各个方面尽量鼓励学差生参与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例如让学差生参与“瓦碎蛋全”“带电鸟笼的鸟安然无恙”等实验。
以增加他们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一定量的探究性较强的实验,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数据处理等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
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可以设计为三个:①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和打点计时器;②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或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③利用倾斜气垫导轨与数字计时器;④用单摆和数字计时器。
另外进行可操作性的比较(包括误差分析)等等。
引导学差生进入科学探究时可用问题系列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差生操作与思考,使学差生自觉地进行科学探究。
例如在理解运动物体转弯时的向心力时,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向心力是如何产生的。
1.滑冰、摩托车运动员转弯时是怎样获得向心力的。
2.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时,是怎样获得向心力的。
3.了解并分析火车转弯时是怎样获得向心力的。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不仅仅使学生知道了这些转弯物体获得向心力的方式,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向心力不是单独的力,而往往是几个力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