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
滕威·、…'1。
’专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堂吉诃德》的文本细读,展示它在叙事艺术上为小说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揭示出《堂吉诃德》的元小说特征。
同时本文力图挖掘小说叙事游戏背后的理论意义,即《堂吉诃德》的自我阅读、自我指涉的特征,以及对于小说文体本质的思索。
关键词:《堂吉诃德》元小说文体
元小说
虽然博尔赫斯说过,再次讨论《堂吉诃德》这个题目有可能费力不讨好。
o但是.作为现代小说艺术的开端,《堂吉诃德》的确有许多仍然值得探讨与深思的地方。
米兰·昆德拉因此呼吁欧洲小说家应该把《堂吉诃德》当作宝贵的遗产来加以继承。
o似乎可以说,塞万提斯之后所有的小说技巧都变成了陈规。
因为无论是滑稽模仿、多重叙事视角、故事里套故事、人物的双重人格、暴露叙事者身份、对话、超现实的场景、阅读距离的控制、将读者引入叙事等等,几乎所有这些直到今天小说家们仍然津津乐道的方法都在《堂吉诃德》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
而作家们最愿意用小说
来思考的主题,比如欲望、流浪、成长、现实、梦想、爱情、个人、疯癫等等,也都在《堂吉诃德》中获得相当充分的表达。
换言之,现代小说在《堂吉诃德》这里获得了很高的艺术与思想的起点。
勒内·基拉尔说,“西方小说没有一个概念不曾在塞万提斯的作品里初露端倪”(54);富恩特斯(CarlosFuentes)说,“所有的小说都是《堂吉诃德》主题的变奏”(qtd.inPerson185)。
但是很多人一直以为,塞万提斯本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切。
他是一个无知的天才,一个不自觉的伟大小说家。
伍尔芙说:“那时的写作就是讲故事,供那时尚未有现代娱乐设施的人们消遣”。
《堂吉诃德》创作目的就是“不惜任何代价逗人们开心”,“小说的美感与思想是在不知不觉中融进去的”(23)。
在20世纪的西班牙,批评界还有这种说法:“塞万提斯与哥伦布是精神上的双胞胎兄弟。
他们都还没有确切明白他们的发现的重要性就离开了人世。
哥伦布以为他一宜向东航行真地到达丁远东;塞万提斯认为他只是写了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作品。
他们谁也无法想像自己已经登临地理与小说的新大陆一~美洲与现代小说”(Fuentes13)。
我们认为,塞万提斯也许不知道他正在写作的《堂吉诃德》是一部现代小说,但他在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时却是相当自觉的。
《堂吉诃德》的出现并不是突兀孤立的事件,它与传统的叙事文学的历史联系,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罗马作家阿普列尤乌斯的《金驴记》。
《堂吉诃德》无论是在情节设计、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等诸方面都与中世纪骑士小说有明显而深刻的互文关系。
它不同反响之处在于植根传统但开出新花,从前的老套陈规经塞万提斯生花妙笔、奇情才思最终得以化腐朽为神奇,成为现代小说艺
-滕威,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75·
《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
术的滥觞。
正如富恩特斯所说
如果它是第一部现代小说,它同样继承了巨大的传统遗产,因为众所周知,它开始是一部骑士史诗的讽刺之作。
但是如果它是最后一部中世纪的罗曼司,它也应该庆祝自己的死
亡:它为自己做了安魂弥撒。
如果它被看作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作品,它还保留生动的中
世纪嘉华年会,游戏、谐语,接近俄国批评家巴赫垒的小说狂欢理论,破除演员与观众之间的
边疆线。
最后,如果它被现代读者当作奇遇阅读,它仍是一部深深浸润在西班牙历史与社会
中的作品。
(qtd.inPerson185)
塞万提斯最初创作《堂吉诃德》,目的是要“消除骑士小说在世人当中造成的影响和迷狂”(董燕生10),因为在他看来,“故事的好坏主要在于它的真实性”(董燕生66),而骑士小说却“纯属
谎言连篇,从艺术角度看,也是荒诞无稽的”(董燕生987)。
《堂吉诃德》第二部也是为了迎头痛击
署名阿维耶内达(Avelleneda)的伪续书,塞万提斯再次强调“真实”的重要性.他尽一切可能达到
真实。
他引入阿拉伯历史学家作为叙事人,又不停插入译者、作者对于叙事人是否做到真实叙述
的评论。
第一部的读者、伪书中的人物甚至都出现在第二部,并担保他们所在的这部书才是真实
的。
但是这一切不仅没有使《堂吉诃德》成为信史,反而使得读者更加相信它是一个被讲述、被虚
构出来的故事。
《堂吉诃德》揭示了一系列的悖论:塞万提斯竭尽全力想使它真实可信,但却创作
丁一部最伟大的虚构作品;塞万提斯想尽方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造成的效果却是不断的离心阅
读,读者不断跳离故事;《堂吉诃德》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学影响”却“竟然具有如此广泛而明确的
文学影响”。
o《堂吉诃德》也蕴含了一系列的二项式:历史与故事、文学与生活、真实与虚构、写作
与阅读。
这些悖论、关联与对立恰恰表明了《堂吉诃德》具有现代小说的不确定性,它的摇摆与犹
疑、丰富与多义正是古典小说所没有的。
许多学者在谈到《堂吉诃德》中缭乱、炫目的叙事技巧时,都用了“游戏”一词。
“塞万提斯与叙事游戏就象堂吉诃德与周围的世界游戏并被游戏一样”(Wicks73)。
而《堂吉诃德》中的许多
技巧,比如幻想(illusion)、引喻(allusion)、规避(elusion),都来自一个拉丁词尾Ludere,意为游
戏。
这种“游戏”使无数现代小说家陶醉其中,自娱亦娱人。
但是叙事游戏并不是塞万提斯刻意追
求的,他始终在严肃思考与探寻小说的本质,而不仅仅注重形式上的“游戏”。
本文认为,《堂吉诃
德》是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它讲述了小说应该如何被写作与阅读,它是一部元小说
(metafiction)。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它如何游戏,以及游戏的意义。
所谓“元小说”,是威廉·盖斯(williamGass)在《小说与生活中的人物》(Fictio”andthefiguresofzife)中创造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适用于那些以小说的形式作为材料,并为更多的形
式加以利用的作品。
这种写作的本性是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本质,提供对自身的评价。
“总之,无论
何时,只要‘虚构叙事/现实’之间的关系成为公开讨论的题目,读者就会被迁出正常的解释框架。
这种将叙事本身加以主题化的做法可以是含蓄的而不是公开的,这时一个故事就可以被理解为
一个有关讲故事的寓言”(qtd.inWicks71)。
《堂吉诃德》被称为小说最伟大的祖先,正因为它是具有原型意义的“元小说”。
我们阅读《堂吉诃德》故事的同时,也获得了对于小说这种媒介本体的认识。
塞万提斯在讲述一个冒险故事的
同时,探讨了小说是如何被创作、被阅凑的诗学问题。
爱德华·弗莱德曼(EdwardH.
Friedman)认为:
·76·
———————一——————————————————————一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在堂吉诃德中,塞万提斯陈述了关于艺术、关于世界的看法,而且他将对创造过程的反应融入创造的产物。
它是一部自我阅读的小说,它赞赏着自己的文学性,使讲故事的人成为
一个理论家、批评家同时也是辩论家。
因此,关于堂吉诃德的思考应该尽可能的开放,无论是
分析小说还是分析关于它的批评。
为了描画出小说的结构,我们必须带着批评的视野去阅读
小说,小说中的以及关于小说的评论越须要当成元批评来读。
(Friedman71)
本文认为,《堂吉诃德》的元小说特征包括它的自指性以及它对小说自身的思考。
自指性
《堂吉诃德》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到作者的存在,感到小说的存在。
叙事总要提醒别人注意它是叙事。
当他写一篇序言但说自己并没有写序言的时候,塞万提斯就开始暗示读者。
之后他提到自己的《伽拉苔亚》,并由人物——理发师——评论他自己,这是又一个自指的信号。
当小说伪托的作者——摩尔人话德与阿拉伯翻译进人文本的时候,塞万提斯将自己也小说化,变成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他同西德与翻译共同操讨如何写作《堂吉诃德》的问题。
而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有一种想成为被书写对象、成为书中人物,留名千古的强烈欲望。
堂吉诃德正是怀着这样的愿望离开了拉曼却的村庄:“说不定将来有一天,有关我的种种壮举的如实记载会公布于世;……我的丰功伟绩理应镂镌在青铜上、雕刻在大理石上,描绘在画板上,为后世永远铭记!几时世人有幸闻知这一切,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年月、多么美好的时代啊!”(董燕生19)
读者都知道自己正在阅读的是一部小说,塞万提斯当然也意识到他在写作的正是堂吉诃德的故事。
但是他佯称堂吉诃德在期待着一部关于他经历的书。
更耐人寻味的场景是小说第二部中
屡屡出现的对小说第一部的批评与讨论。
第二部第三章中堂吉诃德、桑丘与参孙·卡拉斯科三人的对话可能是世界文学中最非同寻常的对话:人物在谈论创造出他们来的作品现在正在他们生活的世界中十分畅销。
堂吉诃德设想的美好未来,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他是白纸黑字的书中的英雄。
参孙讲述读者们的不同反应:有人喜欢看堂吉诃德大战巨人,有人喜欢漂布机之夜,有人说最伟大的是堂吉诃德放走了苦役犯;但是很多人不喜欢堂吉诃德总是挨打;大家都喜欢桑丘的语言幽默风趣,但是觉得他想当总督的理想太不切实际I..…·人物甚至还继续讨论了作者是否会写《堂吉诃德》第二部的问题,但是我们其实正在阅读的就是《堂吉诃德》的第二部。
当公爵夫妇见到堂吉诃德时,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杜尔西内亚这位小姐是否确有其人。
当塞万提斯写到此处时,他将自己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怀疑另一个人物不是生活中的人物。
如果怀疑成立,那么小说的第一部的真实性将会彻底坍塌;如果怀疑不成立,意味着书中的世界与生活中的世界是一一对应的,那么生恬的真实性将荡然无存。
书中堂吉诃德以一种模棱两可的语言回答这一两难诘问:“上帝很清楚究竟有没有杜尔西内亚,她是子虚乌有还是非子虚乌有,这种事情是没法寻根问底的。
”(童燕生700)我们其实明白,困扰塞万提斯的真正问题是,生活和艺术二者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在公爵夫妇与堂吉诃德的这段对话中包含了元小说的特征:不仅将小说的人物创作也作为小说的主题之一加以讨论,而且还涉及另外一个问题一一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小说。
这继续了对小说自身的关注与思考。
·77·
《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
阅读与写作
《堂吉诃德》第二部中的人物几乎都以读者的目光来“阅读”小说本身。
这也是当时人们普遍的阅读经验:把小说当成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摹写或再现。
因此当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小说所写的人物、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
其实在这一点上,他们与被他们指认为“疯子”的堂吉诃德殊途同归。
不过堂吉诃德表现得更加极端,他不仅把小说当作现实来读,而且还要亲身实践,重新走小说中的主人公所走的道路。
于是,小说《堂吉诃德》成为一个关于如何写作与如何阅读小说的寓言。
堂吉诃德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一种读者,他拒绝分辨真实与虚构、现实与幻象。
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好”读者,他不想将虚构从经验的现实中分离出去。
他相信骑士小说中的每一件事。
他不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他生活着的这个世界,而永远用骑士小说中骑士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因此富恩特斯说:“堂吉诃德不观看,堂吉诃德阅读”(Fuentes76~77)。
而且,堂吉诃德这个读者知道自己正在被写作和阅读。
他是读者,也是被写者和被读者。
富恩特斯说,“正是在这一点上,塞万提斯发踞了现代小说”(Fuentes78)。
“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吉诃德,堂吉诃德,作为阅读的符码,却失去了对于自身的幻象。
”因为当他进入公爵的城堡时,
现实偷走了他的幻想。
在公爵的世界里,不需要再幻想一个非真实的世界,因为公爵夫妇为他提供了真实。
如果阅读与真实一致的话,它还有什幺意义?那些书还有什么意义?从
这开始,到处都是悲情与失落,时于真实的悲伤,时于理性的失落。
奥克塔维奥-帕斯曾经指
出,现代小说的奇遇可以概括为两大主题:伟大的希望与失落的梦想。
堂吉诃德是第一部讲
述幻想破灭的小说。
(Fuentes81)
小说第二部第72章中堂吉诃德与阿维耶内达的伪续书中的人物堂阿勒瓦若·塔尔非的对话颇耐人寻味。
塔尔非在伪续书中与堂吉诃德关系密切,是他怂恿堂吉诃德离乡出游,并赴萨拉戈萨比武的。
在他的帮助下,堂吉诃德才得以获胜。
但是当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站在塔尔非面前时,塔尔非竟然不认识堂吉诃德,还发誓他所认识的堂吉诃德已经被送进疯人院了。
漏洞百出的塔尔非显然在说谎。
这也可以直接否定阿维耶内达续作的真实性。
可是,这个否定也间接威胁到了堂吉诃德存在的真实性。
塞万提斯似乎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荒谬情境——如果塔尔非是虚幻的,那堂吉诃德也同样无法立足。
于是,作家在小说中没有揭穿塔尔非,而只说他“中了魔”。
在小说第二部中,堂吉诃德与桑丘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只是存在于一本小说之中,而要作为“真实”的人与“书本中的堂吉诃德和桑丘”展开比较。
但结果同样是两难的:如果“伪书中的堂吉诃德与桑丘”被证实为虚构的,那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第一部也不过如此,何谈“真实”?塞万提斯的解除这种尴尬的方法是,权且把《堂吉诃德》第一部中出现的堂吉诃德与桑丘的经历,当作是与“真实”的堂吉诃德与桑丘的经历的一种偶然的一致来加以处理。
这样,既维护了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存在真实性,也指明了“伪书”的虚假。
弗莱德曼认为·“以文学表现一个落伍的游侠骑士(贪婪的读者)的生死,这不仅宣告了现代小说的诞生,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的二元对立的产生,即故事与历史,或者说是故事写作与历史写作,从根本上说,是词语的权力与无力之间的对立”(Friedman87)。
塞万提斯的苦恼在于他无法自由地穿行于小说和生恬、虚构与真实之间。
故事与历史、虚构
·78·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与真实、小说与现实、文学与生活……这一系列的二元对立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小说家们普遍关注并为之困扰的问脑。
瑞雷(E.C.Riley)说:“塞万提斯生活中最大的事件就是科学的兴起,十七世纪欧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一种人格分裂。
塞万提斯在小说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彷徨就象在新旧两种世界观之间的犹疑”。
这种彷徨对于现代小说而言,至关重要——它说明现代小说与生俱来的歧义性:在虚构与真实的两极之间摇摆。
“这些困扰塞万提斯的问题,是批评的问题。
他作为一个小说家而不是理论家陈述了这些问题。
但他对于这些批评问题的自觉意识,使得他可以在《堂吉诃德》中做到超乎寻常的幻想人类的经验,这种幻想不是人类经验的遮蔽或歪曲而是对于它本质的阐明”(qtd.inPerson170—171)。
小说:虚构与真实之间
乌尔里齐·卫克斯(UIrichWicks)说,
阅读《堂吉诃德》是一种使人不安的经验。
就象托马斯·曼的《威尼斯命案》(DeathinVenice),是关于作者写作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关于演员表演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
人》,是关于读者阅读的,《堂吉诃德》也是一种自反式的作品:阅读的行为、读者的反应、阅
读的暗示——既在叙事内又在叙事外,是这部书的实质。
堂吉诃德的性格在书中被塑造,又
在书外被重新塑造。
塞万提斯既是作者又是读者。
正像堂吉诃德改变了他周围的世界,塞万
提斯改变了我们对于小说、对于真实与幻想的差别的传统的、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Wicks70)
堂吉诃德把风车幻想成巨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幻想成曼布里诺头盔。
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荒
谬,反而说,“你觉得是理发师的铜盆,可我看着是曼布里诺头盔,也许另一个人又当成别的东西”
(董燕生203)。
他就是用这种多重视角来解释、判断感知的现实与构想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在著名的章节“蒙特西诺斯洞穴”中,堂吉诃德对桑丘讲述了他在洞里的离奇经历。
堂吉诃德认为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是桑丘觉得他是在做梦,连小说假托的作者阿拉伯史学家都无法分辨是真是假。
塞万提斯一面不断向我们保证,我们正在阅读的故事才是真实的,一面又不断使我们意识到虚构(小说)的存在。
小说叙事吸引我们,同时也拒斥我们,所以我们说《堂吉诃德》既是离心的也是向心的。
这种现代小说的特性,我们在斯泰因的《项迪传》、纪德的《伪币制造者*以及博尔赫斯的许多小说中都感受过。
塞万提斯意识到小说应该不同于过去的故事、传奇,应该是对生活、对现实的真实再现,但同时他又面临着无论从语言还是从艺术上都永远无法到达绝对的“真实再现”的困境。
塞万提斯对于现代小说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揭示了现代小说的这一宿命。
塞万提斯之后,小说这种文体内部所包含的“虚构”与“真实”的两种倾向不停地斗争与妥协,此消彼长。
在小说最兴盛的19世纪,对真实的追求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现实主义小说获得了最辉煌的创作成就。
但20世纪尤其是60年代之后,人们越来越刻意揭示小说的“虚构性”。
在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理论产生深刻影响的今天,塞万提斯所面对的那一系列的二元对立一一故事与历史、虚构与真实、小说与现实、文学与生活……,似乎已经不存在了。
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概念仍然存在,但是它们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已不再泾渭分明。
但是二元对立的消解并不能抚慰我们的不安,相反,另一种惶惑与恐惧占据了我们的内心,就象博尔赫斯所说,“如果虚构
·79·
j囊萎:纛基?莲蠡§l惑.
《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
————————————————_—-—H—————————————一————————————————————————————————————————————_——————_——————————————h———————一作品中的人物能成为读者或观众,反过来说,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虚构的人物”
(379)。
注解[Notes]
①参见博尔赫斯:《论<堂吉诃德)》。
赵德明译。
引自《摆脱孤独——世界经典散文新编·拉丁美
洲卷》。
赵德明主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71。
②参见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1—20。
③参见哈利·列文:《吉诃德原则:塞万提斯与其他小说家》。
郭建译。
收入《比较文学研究资料》,
北师大中文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352。
引用作品[WorksCitedl
Bjornson,Richard,ed.ApproachestoTeachingCervantes’DonQuixote.NewYork:theModern
AssociationofAmerica,1999.
Language
博尔赫斯:“吉诃德的部分魔术”,《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上),林一安主编。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
[-Borges.“ThePartialMagicofDonQuixote.”CollectedWorksofBorges.Par.1Ed.Linyi’an.Hangzhou;ZhejiangLiteratureandArtPublishingHouse,1999.]董燕生译:《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5年。
[DongYansheng,trans.DonQuixote.ByCervants.Hangzhou:ZhejiangLiteratureandArtPublishingHouse,1995.]
Friedman,EdwardH.”DonQuixoteandtheactofreading;amuItiperspectivkt
approach.”Bjornson:81—87.
Fuentes,Carlos.”CervantesolaCriticadelaLiteratura.”Ed.CentredeEstudiosCervantinos,Madrid:AlealddeHenares,1994,
~.”WhenDonQuixoteLeftHis
WorldBegan.”quotedinPerson:
Village,theModern
185.
勒内·基拉尔:《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罗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Girard,Rene.RomanticLiesandFictionalTruth.Trans.LuoPeng.BeijingPublishingCompanylad.,1998.]
Person,JamesE.Jr.,ed.LiteratureCriticism加m1400to1800.V01.6.I,ondon:GaleReserchInc.,1994.
Riley,E.C.”Cervantes’sTheoryoflheNovel.”quoledinPerson:170—71.
Wicks,Ulrieh.”MetafietioninDonQuixote:WhatIstheAuthorupto?”Bjornson:69—75.
伍尔芙:《伍尔芙日记》,戴红珍宋炳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
[,Woolf,Virginia.AWriter’5Diaries.Trans.DaiHongzhenSongBinghui.Tianjin:Baihua
I.iteratureandArtPublishingHOUSO,1997.]
责任编辑:刘渊
·80·
《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
作者:滕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刊名:
外国文学研究
英文刊名: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2003(1)
被引用次数:4次
1.董燕生;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995
2.Friedman Edward H Don Quixote and the act of reading: a multiperspectivist approach
3.Fuentes Carlos;Centro de Estudios Cervantinos Cervantes o la Critica de la Literatura 1994
4.---. When Don Quixote Left His Village, the Modern World Began
5.博尔赫斯吉诃德的部分魔术 1999
6.Bjornson Richard 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 Cervantes' Don Quixote 1999
7.哈利·列文;郭建吉诃德原则:塞万提斯与其他小说家 1986
8.米兰·昆德拉;孟湄小说的艺术 1992
9.伍尔芙;戴红珍宋炳辉伍尔芙日记 1997
10.Wicks Ulrich Metafiction in Don Quixote :What Is the Author up to?
11.Riley E C″Cervantes's Theory of the Novel
12.Person James E Jr Literature Criticism from 1400 to 1800. Vol. 6 1994
13.勒内·基拉尔;罗芄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1998
14.博尔赫斯;赵德明论〈堂吉诃德〉 2001
1.刘佳林纳博科夫与堂吉诃德[期刊论文]-外国文学评论2001(4)
2.蒋承勇《堂吉诃德》的多重讽刺视角与人文意蕴重构[期刊论文]-外国文学评论2001(4)
3.蹇昌槐《堂吉诃德》与"虚拟殖民"[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2004(6)
4.邱紫华《堂吉诃德》的喜剧美学特征[期刊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1)
5.罗文敏.LUO Wen-min论《堂吉诃德》中戏拟手法的艺术表现[期刊论文]-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4)
6.王艳生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堂吉诃德[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1(2)
7.丁卓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学位论文]2008
8.李彦美.杨洁.姜宇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及意义[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1(8)
9.杨洪敏论《堂吉诃德》中想象与现实的双向模仿[期刊论文]-丝绸之路2010(12)
10.姬文红悲剧与喜剧的完美结合——论《堂吉诃德》人物性格的塑造[期刊论文]-电影文学2011(11)
1.季海龙互文与创新——评后现代小说《时时刻刻》[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4)
2.郑雯阿尔瓦罗·穆蒂斯:哥伦比亚新小说的先行者[期刊论文]-语文学刊 2008(6)
3.郑雯阿尔瓦罗·穆蒂斯:哥伦比亚新小说的先行者[期刊论文]-语文学刊 2008(6)
4.曾雪梅论《马戏团之夜》的元小说性[期刊论文]-译林 2007(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gwxyj2003010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