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赠刘景文》基础练习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

..枝。

..犹有傲霜

..已无擎雨盖

...,菊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提高练习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季的景色,作者抓住( )、(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____________ 擎雨盖:__________

犹有:______________

3.观察秋天落叶飘起来像蝴蝶的景象。

4.秋天的的大自然真美,把你看到的一处美景写下来。

参考答案

1.深秋、荷、菊、橙、橘

2.枯萎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仍然有

《赠刘景文》培优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_____、_____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尽菊残)

2.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3.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桔绿”是一年好景?从诗人对冬天的盛赞中我们能发现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9 古诗三首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展示古诗描写的对象,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揣摩古诗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并动笔写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感悟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暮江吟》)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诗歌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比如这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暮江吟》。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古诗。重点指导前鼻音“吟”,平舌音“瑟”。 2.学生朗读古诗,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暮”中间的撇、捺舒展,盖住下面的“日”。 易错提示: “吟”左部“口”偏上,右部不要多加一点写成“令”。 (3)多音字。 似????? sì :似乎 似是而非shì :似的 (4)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 暮(暮色)—墓(坟墓)—幕(屏幕)—慕(羡慕) 吟(吟唱)—今(今天)—令(命令)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让学生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朗读指导: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诗的韵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了解作者。 明确: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词语释义。 明确: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

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二、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壮丽山川的思想感情。2.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目标1、3)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2)解释诗题:①望:远远的看。 ②诗题:站在远处看庐山瀑布。 ③这首诗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生:生成,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意思: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远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悬挂,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意思: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飞泻的水流。直下:直泻而下。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意思: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可能是,怀疑“九天”是指天的最高处。 落: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意思:使人怀疑(好象)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速度要稍微慢一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1.写生字、抄古诗。 2.背诵、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课练1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ònɡ tīnɡ rì yuè tán jìnɡ tínɡ shān bì luó chūn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亭()廷()累()音()停()庭()螺()谙() 三、解释带点的词,写出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闲:。 诗句的意思 是:。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青螺:。 诗句的意 思:。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蓝:。 诗句的意 思:。 四、请你来判断,说得对就打“√”,不对就打“×”。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

2.“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不能让人回忆江南。() 3.本文三首诗词都是唐朝的作品。() 4.《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孤独寂寞的感情。() 五、填空。 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朝人。我们还曾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歌,如等。我还能吟诵一两句他的诗句, 如:。 2.《望洞庭》的作者是,朝人。诗中“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的意思,这里指。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色。 3.《忆江南》的作者是,朝人。“忆江南” 是名。原题下有词首,这里是其中第首。诗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一)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解释。 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字词。 (1)():悠闲。 (2)():无影无踪。 3.根据要求写诗句。

(1)描写诗人独处时孤独和寂寞的诗句。 (2)描写诗人喜爱敬亭山的诗句。 4.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名山、名水吗? (1)黄 河: (2)长 江: (3)西 湖: (4)泰 山: (二)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寻芳(sún xún)泗水滨(bīnɡbīn)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胜日: (2)寻芳: (3)等闲: (4)东风:。 3.诗中的成语是,意思 是。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带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 一、我能把下面的声母补充完整。 二、我能按照要求写出字母或音节。 zhi c iüs si r zi yu ri ch sh chi z zh ci o e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三、我能按照正确的顺序默写6个单韵母。 四、分一分,合一合。 例:zhū—(zh)—(ū)m—ǐ—(mǐ) ju—j—()q—ü—() xu—x—()m—u—() ɡuā—()—()—(ā)zh—u—o—() chī—(ch)—()h—u—ā—()

五、在三拼音节下面打“√”。 huo yiɡuo zhuo ()()()() ɡu shu jiu ru ()()()() 六、我能连一连。 tùzi luòtuódàmǎɡēzi xiàqídǎɡǔhuàhuàdājīmù fǔzi héhuāxīɡuāqíchē七、我能用√”给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爸(bàdà)字(zhìzì)马(mǎnǎ) 画(huàhà)词(cíchí)桌(zhuōzuō)

八、拼一拼,我能把能吃的苹果涂上颜色。 九、我能把雪人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bàba xiàqíwǒhé bōluóchīwǒzài 十、看图,填写音节,把句子补充完整。 dìdi zài。māma zài。

参考答案: 一、b m d t n l k h j q x ch sh r z c s w 二、声母:c s r ch sh z zh 韵母:iüo e 整体认读音节:zhi si zi yu ri chi ci 三、a o e i uü 四、ju—j—(u)q—ü—(qu) xu—x—(u)m—u—(mu) ɡuā—(ɡ)—(u)—(ā)zh—u—o—(zhuo) chī—(ch)—(ī)h—u—ā—(huā)五、huo yiɡuo zhuo (√)()(√)(√) ɡu shu jiu ru ()()()() 六、我能连一连。 tùzi luòtuódàmǎɡēzi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斜人家 深秋美景 近景:枫林霜叶 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整理)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说明:完成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书写1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6分) b ěi j īng hu ǒ b àn g è zh ǒng y īn w èi gu ǎng d à qi ū ti ān k āi hu ì m éi y ǒu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8分) 三、给下列生字组词。(9分) 四、读一读,连一连。(12分) 多彩的 香甜的 美丽的 洁白的 壮观的 遥远的 水果 天山 季节 雪莲 新疆 升旗仪式 五、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填序号。(8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九( )小树 一( )水井 四( )石碑 三( )白马 六( )飞机 五( )铅笔 八( )桌子 两( )水杯 六、照样子,变成新字再组词。(12分) 小吃. 告诉. 睡觉. 温暖. 壮观. 有趣. 香. 甜 非. 常 ch īc ī g āngu ān sh ù s ù q ù q ǜ ji ào ju é xi āng xi ān hu ǎn nu ān f ēn f ēi () () () () () () () () () 口 支 个 匹 棵 块 张 架

② (晴天) 七、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 水不忘挖 人, 刻想念毛 席。 2.遥远的 城,有一座雄伟的 安 。 3.我画了个金黄的 ,送给 。 我画了个红红的 ,送给 。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 我爱家乡的山 我爱家乡的山,春天,满山的映山红笑了,笑成一片五颜六色的花海。我兴奋地爬上山,像一只快乐的蜜蜂,在花儿们的怀抱里飞迸跳跃,我尽情享受着色彩与花香。 山上还有许多笔直挺拔的大树,像士兵一样守卫着山上的一草一木和郁郁葱葱的庄稼。 1.读一读,选一选。(2分) 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时家乡的景色。 ①春天 ②夏天 ③秋天 ④冬天 2.这段话一共有句。(2分) 3.这段话写了家乡山上的和。(4分)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大 因 (因为) ① 请 晴 () () () ( ) 时 秋 交 中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 一、照zh ào 样y àng 子zi ,写xi ě 一yi 写xi ě 。(6分) 二、看k àn 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 笔b ǐ 画hu à 。(8分) 三、看k àn 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 词c í 语y ǔ 。(8分) 四、写xi ě 出ch ū 下xi à 列li è 字z ì 的de 声sh ēng 母m ǔ 与y ǔ 部b ù 首sh ǒu 。(12分) 五、把b ǎ 下xi à 面mi àn 的de 字z ì 去q ù 掉di ào 一y í 部b ù 分fen , 变bi àn 成ch éng 会hu ì 写xi ě 的de 字z ì 。(6分) 叶——( ) 肚——( ) 香——( ) 秋——( ) 林——( ) 还——( ) 六、拼p īn 一yi 拼p īn ,写xi ě 一yi 写xi ě 。(6分) 小 + 土 =( ) 小 + 大 = ( ) 木 + 木 =( ) 日 + 月 = ( ) 田 + 力 =( ) 人 + 人 = ( ) 七、把b ǎ 小xi ǎo 鸡j ī 宝b ǎo 宝bao 送s òng 回hu í 家ji ā 。(填ti án 序x ù 号h ào )(12分) y ì t áo zi y ì hu áng ni ú y ì y ā zi 一( )桃 子 一( )黄 牛 一( )鸭 子 y ì z ǎo y ì xi ǎo ni ǎo y ì x ìng zi 一( )枣 一( )小 鸟 一( )杏 子 八、按àn 笔b ǐ顺sh ùn 规gu ī 则z é 分f ēn 类l èi 。(6分) 1.从c óng 左zu ǒ 到d ào 右y òu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人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学会“赠、刘、盖”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朋友的勉励、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小结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音)。随后教师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并简单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古诗学习回顾,让学生有效实现了认知内化,同时,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形式,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苏轼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古诗,惑知画面 1.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不要读成了“登”。同时,注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字词。 1.今天,天ān()mén()guǎng()场摆满gèzhǒng gèyàng()的鲜花。 2.我huì()画jīn()色的tài yáng()给qiū()天。 二、一锤定音。(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村(cūn chūn) 趣(qùqǜ) 壮(zhàng zhuàng) 忘(wàn wàng) 三、火车开动了。(一字组多词) 四、选词填空。 在再 1.我盼望能和她( )次相见。 2.鸟儿( )树上快乐的歌唱。 望忘 3.亮亮向远方( )去,原来是奶奶来了。 4.今天,我( )记带文具盒了,怎么办呢? 五、连词成句。 1.很远的村民要到吃水地方去挑 2.该的太阳春天什么画呢颜色

六、补充句子。 1.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雪上盛开着的雪莲。 2. 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我要画个的太阳送给它。 3.夜来风雨声, 。 七、课内阅读。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石碑是( )刻的。 A.毛主席 B.乡亲们 C.战士们 2.井是( )挖的。 A.毛主席 B.乡亲们 C.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 3.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理解正确的是( )。 A.吃水不能忘记挖井的人 B.人不能忘记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八、课外阅读。 大地妈妈的孩子 大地妈妈有四个孩子。老大带来的是满园桃花和红装,老二带来的是满池荷花和绿装,老三带来的是飘香的桂花和金装,老四带来的是高雅的梅花和银装。有了四个孩子带来的礼物,大地妈妈开心极了。 1.选一选。 A.桂花和金装 B.满园桃花和红装 C.梅花和银装 D.满池荷花和绿装 老大带来的是( ),老二带来的是( ),老三带来的是( ),老四带来的是( )。 2.我能猜出大地妈妈的四个孩子的名字分别是、、 、。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写于元祐五年作者任杭州知州之时。作者通过歌咏初冬时的景物,勉励刘景文要抓住人生的大好时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教学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7个字;理解“荷尽、菊残、擎雨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勉励他的好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3.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尽、菊残、擎雨盖”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勉励他的好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以“飞花令”游戏导入,请学生说出含有“花”字的诗句。 2.今天,马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赠刘景文》,相机教写生字“赠”“刘”,强调“赠”的读音。齐读课题。 3.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读通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通顺。至少读三遍。 2.请学生读,评价、正音,并提醒“擎”、“残”、“犹”、“傲”、“橙”、“橘”的读音。 3.教师范读,划节奏读,师生合作读诗,全班齐读。

4.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三、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诗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出示荷花荷叶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6.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秋风中,菊花的花枝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你想对它说什么?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7.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对比朗读两句诗。 (二)学习后两句诗 1.课件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光会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边想边读。下面就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2.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积j ī累l ěi 与y ǔ运y ùn 用y òn ɡ 。(78分) 1.按àn 顺sh ùn 序x ù写xi ě出ch ū另l ìn ɡ外w ài 5个ɡè单d ān 韵y ùn 母m ǔ。(5分) 2.我w ǒ能n én ɡ按àn 要y āo 求qi ú分f ēn 一y ì分f ēn 。(14分) 3.看k àn 图t ú选xu ǎn 择z é声sh ēn ɡ母m ǔ补b ǔ充ch ōn ɡ音y īn 节ji é 。(6分) b -d f -t p -q 4.分f ēn 一y ì分f ēn ,合h é一y ī合h é 。(12分)

5.给ɡěi 下xi à列li è图t ú片pi àn 选xu ǎn 择z é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音y īn 节ji é 。(8分) 6.看k àn 图t ú,在z ài 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音y īn 节ji é后h òu 画hu à “△”。(4分)

7.找zh ǎo 规ɡu ī律l ǜ,照zh ào 样y àn ɡ子z ǐ,连li án 一y ì连li án 。(6分) 8.我w ǒ能n én ɡ用y òn ɡ“√”给ɡěi 下xi à列li è汉h àn 字z ì选xu ǎn 择z é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音y īn 节ji é 。(6分) 9.我w ǒ会hu ì认r èn 课k è程ch én ɡ表bi ǎo 。(8分)

(1)在语文课下面画上“____”。 (2)在数学课下面画上“ ”。 (3)在写字课下面画上“○”。 (4)在音乐课下面画上“△”。 10.圈qu ān 一y ì圈qu ān ,填ti án 一y ì填ti án 。(9分) (1)从c ón ɡ图t ú中zh ōn ɡ找zh ǎo 到d ào “小xi ǎo 鸡j ī”“小xi ǎo 鱼y ú”“花hu ā朵du ǒ”,并b ìn ɡ用y òn ɡ“○”圈qu ān 起q ǐ来l ái 。 (3分) (2)选xu ǎn 择z é合h é适sh ì的de 量li àn ɡ词c í填ti án 空k ōn ɡ。(填序号)(6分) ①只 ②朵 ③座 ④条 一( )山 一( )花 两( )鸟 一( )鱼 三( )鸡 四( )云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运用(71分) 一、读dú 一yi 读dú,再zài 按àn 声shēnɡ 母mǔ 的de 顺shùn 序xù 连lián 一yi 连lián 。(5分) 二、读dú 一yi 读dú,分fēn 一yi 分fēn ,连lián 一yi 连lián 。(7分) 三、分fēn 一yi 分fēn ,写xiě 一yi 写xiě。(10分)

四、拼pīn 一yi 拼pīn ,写xiě 一yi 写xiě。(9分) d —ì→( ) b —à→( ) ɡ—u —ā→( ) j —ǜ→( ) x —ǚ→( ) h —u —ā→( ) n —ǚ→( ) q —ǚ→( ) k —u —ā→( ) 五、看kàn 图tú,连lián 一yi 连lián 。(16分) 六、比bǐ 一yi 比bǐ,选xuǎn 一yi 选xuǎn ,填tián 一yi 填tián 。(8分)

七、我wǒ 能nénɡ 用yònɡ“√”给ɡěi 汉hàn 字zì 选xuǎn 择zé 正zhènɡ 确què 的de 读dú 音yīn 。(8分) 八、我wǒ huìrèn kèchénɡbiǎo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美术 语文 语文 数学 体育 体育 写字 音乐 1.在语文课下面画上“____”。 2.在数学课下面画上“ ”。 3.在写字课下面画上“○”。 4.在音乐课下面画上“△”。

读写天地(29分) 九、我wǒ 会huì 看kàn 图tú,连lián 一yi 连lián 。(8分) 十、我wǒ 会huì 把bǎ 音yīn 节jié 排pái 队duì 组zǔ 成chénɡ 句jù 子zi 。(21分)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二首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含答案)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 ..犹有傲霜 ..枝。 ...,菊残 ..已无擎雨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 ..。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灯明。 ...,夜深篱落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生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 1.(1)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赠”7个生字,会写“橙、残”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田字格 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1.你喜欢秋天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请根据下面的图片,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秋天。2.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一一《赠刘景文》 (出示诗人、题目)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贈”,组词“赠”,也就是?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1)介绍苏轼 (2)写诗的背景: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可是他虽然有满腹的才华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而当时他都已经58岁了,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明诗意) (一)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词语:师生共同正音:“贈、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在苏轼的这首诗歌中,有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指名读诗的一、二句。思考: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ー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一一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 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荷花已经开完了,并且已经枯萎了。 过渡: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那秋天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5.“菊”字的教学。 (1)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 (2)菊残图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引导理解一一菊残:菊花凋谢。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12分)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 姓名 座号 成绩 àn y āo qi ú xi ěyi xi ě 五、按 要 求 写 一写。(8分) ji á zh ǐ ku ā y ú lu ò h ù s ǐ p ú 两拼音节 三拼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

xu ǎn yi xuǎn chōng jù hào 六、选一选,填序号。(12分) fú duǒ zhī zuò tiáo kē ①幅②朵③只④座⑤条⑥棵 三( )鱼五()花一()山 六()画四()鸡九()树 Pīn yi pīn lián yi lián 七、拼一拼,连一连。(8分) hēcházuòzuòyèlǐfàcābōli kàn túbǔchōng jùzi 九、看图补充句子。(4分) 1.di di 2. huáhua dúyi dútián yi tián 十、读一读,填一填。(14分) tān chīde hóu zi 贪吃的猴子 xiǎo hóu zi zuǐér chán 小猴子,嘴儿馋, chīle xìng zi chīlǐ zi 吃了杏子吃李子, chī le lǐ zi chī táo zi 吃了李子吃桃子, chī le táo zi chī shì zi 吃了桃子吃柿子, chī le shì zi nào dù zi 吃了柿子闹肚子。 xiǎo hóu zi yígòng chī le zhǒng shuǐ guǒ 1.小猴子一共吃了()种水果。(8分) bǎ shuǐ guǒ de míng zi yòng huà chū lái 2.把水果的名字用“”画出来。(6分) (11分)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 说课稿

作品编号:GLK520321119875425963854145698357 学校:黄莺读市仙鹤镇喜鹊小学* 教师:悟性中* 班级:凤翔2班* 《赠刘景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

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课堂实录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课堂实录 师(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枫树的叶子红了,一大片的非常漂亮。 生:我看到了那一片黄色的是菊花。 生:我觉得那一片红色的不是枫叶,应该是桃花,我看过桃花开了,就是这样一大片,红红的,很漂亮。 生:我看到了一片的荷花,开得红红的。 生:我也觉得不是枫叶,不过我觉得那是梅花,老师讲过,梅花开了也是红色的。师:红梅开了是红色的。看来,小朋友们对图中这一片红色的植物看法不一样。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枫叶也好,菊花、桃花、荷花、梅花也好,它们都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生:我知道枫叶到了秋天就变红,我们在识字1的学过。 师:真好,会用学过的知识。 生:我知道桃花是在春天开的。 生:我知道荷花是夏天开的,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叫夏夜多美,里面讲的。师:你的记忆力真好。 生:我知道梅花是冬天开的。 生:菊花是秋天开的,我学识字1时找过一个词叫春兰秋菊,我想菊花是秋天开的。 师:说得真好,能学以致用。 师:现在你们观察一个黑板上的板书,再根据你们刚才说的,这一片红色的植物是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是枫叶,因为菊花是秋天开的,说明这是秋天的景物,桃花、荷花、梅花都不是秋天开的,只有枫叶在秋天的时候变红。 师:你的反应可真快!你都同意他说的吗? 生齐答:同意! 师: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了,靠自己的分析找到了答案。 师: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到了秋天,秋天不但藏在图中,而且也躲在了诗中,请你们读一读苏轼写的这一首诗《赠刘景文》,找一找诗中什么地方还能找到秋

天?有疑问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生自读诗文) 师:谁能说说? 生:荷尽是说荷花开尽了,就说明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了。 师追问:秋天来了,秋天还可分为初秋,深秋,你们再仔细看看,这首诗写的是属于哪一种? 生:我知道,应该是指深秋,我从“菊残”这里知道的,菊残是指菊花快开完了,谢了,说明秋天快过去了。 师:你读得很仔细。 生:擎雨盖是什么意思? 生:是不是挡雨的盖子? 生:我认为应该是指挡雨的伞。 师:准确的说是指托住雨珠的叶子,诗中比喻荷叶,盖是伞的意思。 生:傲霜枝怎么解释? 生:不怕风霜的枝叶。 师:看来小朋友们懂得可真不少! 生:橙黄橘绿是不是指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师:可以这么解释。 生:这也可以看出是秋天。前几天,我妈妈买了橘子给我们吃,就是绿色的。现在正好是秋天。 师:喔,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师:在诗人眼中,这是个什么样的秋天? 生:很美的秋天,因为诗中写到好景。 生:丰收的秋天,橙子橘子都熟了。 生:我也觉得应该是个很美的秋天,有黄色的,有绿色,如果有枫叶是红色,那就更漂亮了! 师:是啊,虽然花都谢了,但果子的树上,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在诗人的眼中,这是个丰收的,美丽的秋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