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和基本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化生态环境是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工业4.0
工业互联网
两化深度融合
新生态系统六大内容
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产品生态系统
制造生态系统




















政策法律环境和体系
4
两化融合提出背景
工业经济(社会) ——> 信息经济(社会)
工业化发展中后期
五项重点工程
制造业 创新中心 (工业技术 研究基地)
工程
智能制造 工程
工业强基 工程
绿色制造 wk.baidu.com程
高端装备 创新工程
11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创新 能力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12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研究制定 智能制造 发展战略
组织可依据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 法,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构 建适合自身的相应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有助于组织有效地建立 、实施、保持和改进其内部管理 机制,系统、全面地提升组织管 理绩效。
管理 体系
常见的管理体系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
所必需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旨在 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满足 顾客规定的需求; 提出8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及4大 项、23个子项的管理要求; 以ISO9000为代表的管理体系认证 对于规范企业管理过程、促进产业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网络节点互通具有难度
- 消费互联网:核心节点是人。智慧、能动、 开放、灵活
- 产业互联网:核心节点是人、设备、服务等 。各对象本身智能水平不均衡,对象间的标 准、协议千差万别
- 制造环节要求实时在线、集成高效、敏捷柔 性、集约精准等,对网络连接的可靠、快捷 和安全要求更高
产业发展 思维壁垒
传统制造业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10
战略核心内容
- 制造环节:低附加值的黑盒
彻底打开
互联网+制造业
- 与前后环节互融互通 - 需求充分参与、资源和能力分享 - 降低成本和资源约束,提升附加值
17
互联网+制造
围绕打造提升新型能力,推动数据驱动、用户主导、组织创新、企业互联等方面水平和 程度的共同提升。
新型能力
数据驱动
用户主导
组织创新
企业互联
互联网+智能产品 互联网+生产方式
管理创新探索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组织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 会、清华大学等100多名教授调 研 60 余 家 中 国 企 业 , 开 展 “ 中 国式企业管理研究”。
信息化经验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技部 积极推动CIMS工程。
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积累了 丰富的实践经验。
工信部2008年起,开展工业企 业两化融合评估,摸清了主要 问题。
机遇
互联网+制造业
挑战
催生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新方式:
众包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精准营 销、远程诊断与服务、C2M、研发制造配送一体化 、全产业链协同等成为可能并迅速壮大;
突破发展瓶颈,支持转型升级:
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形势下竞 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并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
信息化发展机遇期
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5
两化融合的四个融合层面
要素融合
两化 融合
技术(产品)融合
管理(组织)融合
产业(发展阶段)融合
6
迈(一入)融)合发展新阶段
生产模式:自动化、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
应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CT技术
应用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ICT技术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辅助
23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提出背景 导向与原则 基本框架 实施重点 推广策略
24
两(一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1. 以获取可持续竞 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2. 战略一致性
3. 领导的核心作用
九项管理原则
效能提升为导向
数据为驱动 新型能力为主线
信息化 +
工业化
服务化为方向 流程化为切入点
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
从单纯强调技术向规范全要素管理转变
21
从指明方向向提供方法转变
21 2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全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体现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 是全面推动我国制造业转
革的发展理念和趋势
• 2014-2016年,全国范围内 3000 余 家 企 业 开 展 两 化 融 合管理体系贯标,350余家 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
修订完善
•2016年上半年,按照互 联网+行动计划工作部 署,结合近两年贯标评 定实践对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形成了《信息化和工 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 和术语》和《信息化和 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 求》的征求意见稿,5 月,公开征求各方修订 意见。
• 2014年1月,工信部印 发《信息化和工业化 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 试行)》,明确了引 导企业强化变革管理 、系统推进两化融合 的通用管理方法。
• 2015 年11月 ,工信部印 发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 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 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 (2015-2018年)》,将“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 推广行动”列为首要行动, 提 出 到 2018 年 形 成 一 套 完 善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 标准,10000余家企业开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1500 余 家 企 业 通 过 两 化 融 合管理体系评定。
互联网+制造是主力军
我国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形成引领创新的三大阵营: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
创新引领(马):互联网企业
创新主体(车):制造业企业
有力支撑(轨):生产性服务企业
体量大、实力强
地位不可替代
转型意愿强、资源有保障
• 2014年,全国制造企业法 人单位数占全部法人单位 数的27.4%,第二产业增 加值占GDP比重达42.6%;
进入互联网行业门槛变低 • 在互联网思维逐步普及、
互联网行业人才逐渐成熟 的情况下,传统企业进入 互联网行业的门槛在不断 降低。
16
互联网+制造是关键环节
互联网与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关键在制造环节,难点也在制造环节。
服务
营销
互联网
采购 制造
研发
“离网”远、“触网”频率低
- 距离最终用户较远 - 开放程度相对低,较为封闭
集成为突破口
9. 开放协作
8. 创新引领 7. 循序渐近,
持之以恒
4. 全员参与, 全员考核
5. 过程管理
6. 全局优化
25
以数据为驱动
两化融合的四个基本要素
组织
业务
结构
数据
流程
技术
数据成为企业的新驱动要素 强化信息资源管理和数据开
发利用
机械自动化 替代人工体力劳动
数据 自动采集
数据自动化 替代人工脑力劳动
数据 自动传输
数据 自动决策
以数据为 驱动
数据 自动优化
数据 自动运行
企业应建立基于数据(网络)新驱动要素 的组织管理模式
ISO27000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OHSM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1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背景
装备化基础薄弱
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 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 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流程管理缺位
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 ,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推进基础: 数字化装备基础薄弱、流程管理缺位、组织机构
僵化、数据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
推进路径: 制造业种类繁多、门类齐全、现代化程度迥异,
“互联网+”的基础参差不齐、解决方案纷繁复杂; 推进理念:
需要探索有效方式引导企业实现战略调整、业务转 型、组织变革,构建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15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
重技术、轻管理。旧管理体制、思维模式难以支撑 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
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 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 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战略 目标
发展 理念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
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提出背景 导向与原则 基本框架 实施重点 推广策略
2
两化融合提出背景
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
消费日益 个性化、多样化
基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环境承载能力
出口日益高端化
的动能逐渐衰竭
达到上线
市场竞争转向 内涵型和差异化
生产日益 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
创新融合成为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制造业是主战场
“互联网+”的影响是全领域的,但相对于农业、服务业、商贸、金融、政务等领域来说 ,制造业是主战场。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 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制 造业”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领域。

单机 数控机床 设计CAD 制造与工程 企业资源计划

数控 自动化岛 系统 CAM/CAE
ERP
虚拟 设计
云 网络 制造 远程 制造 运维
智能 制造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融合发展
互 联 网
ARPANET 提出Internet TCP/IP 联网研究 基本概念
万维网 www
加快发展 智能制造 装备和产

推进制造 过程智能

深化互联 网在制造 领域的应

加强互联 网基础设 施建设
《中国制造2025》提出: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 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13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绿色 制造
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14
• 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 中制造企业约占40%。
• 制造业企业具有实体的制造 部门和多年的生产经验,在 产业链中具有相对稳定的位 置,难以被替代;
• 制造业具有一套行业特定的 技术、流程、思想,需要多 年深耕才能熟练运用。
• 制造业企业转型意愿增强 ,能够有效调用集团内部 积累的人、财、物资源对 互联网转型项目进行长期 支持,相对于依赖风险投 资和金融市场支持的互联 网企业来说,更具有长线 发展的可能性。
工作方法和 推进机制
主要 任务
两化融合大系统复杂性对 系统方法论的迫切需求
20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在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研制 提出一套管理方法论,规范企业全要素协同创新过程,指导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加 快战略转型、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组织管理变革、核心竞争能力提升。
管理体系推广
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的管理目标对企 业相关活动和过程提出系统性和通 用性的管理要求,提升企业管理绩 效。
我国通过推广ISO9000等管理体系 ,有效提高了工业化过程中的管理 绩效。
我国尚未有自主提出且大规模应用 的管理体系。
积极探索中国管理模式 全要素推进转型升级
采用管理体系 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进程中的管理能力。
互联网+精益管理
互联网+智能工厂 互联网+智能服务
数据
技术
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
18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背景
管理体系的理解
管理体系是指用于确保一个组织 能够履行实现其特定目标所需的 所有任务的过程和程序的框架。
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管理目标对组 织的相关人员、部门、活动和过 程提出系统性的、普适性的通用 管理要求,涉及管理理念、原则 、要素、机制和方法等。
学术研究
搜索 引擎 电子
商务
物联网
社交
云计算
网络 移动
大数据 产业
互联网
互联网
生活服务
生产服务
互联网应用功能:消费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
7
两化融合的重点和路径
自动化
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
8
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的关系
当前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
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制造
9
战略核心内容
九大战略任务
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贯标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工作方式的有益探索
2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试行及修订
标准试行
试点推广
• 2013年8月,工信部印 发《信息化和工业化 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 划 ( 2013-2018 年 ) 》,提出“企业两化 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 设和推广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