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对策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对策探析摘要道德教育过程作为生活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经验的人们,依据特定的道德准则,对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这种教育过程本身也就存在着实效性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用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道德教育;实效性;对策

目前,人们对青少年道德现状的评价往往抱有悲观消极的态度,“垮掉的一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等词语更是屡屡呈现。由此,许多学者将矛头指向了道德教育,将这种所谓的道德沦丧的社会状态归结为道德教育的失败。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低下成为众矢之的。而致力于道德教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更是以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为标的,当前国内关于道德教育的文献可谓异彩纷呈,人们从不同的理论出发用不同的视角对道德教育提出了多种迥异的思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道德教育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各种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将道德教育问题放在整个社会的背景下考察才能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履行学校道德教育的职责。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思考我们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应该追求怎样的“实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其积极作用,而不是妄图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的

道德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取得了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长期施行过程取得的成绩,它直接体现为大学生的道德品德状况。

当前,大学生道德品德的主流是好的,并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不佳,大学生的道德品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讲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流道德目标淡化,削弱了道德教育目标的实效性。大学生道德认知呈现多元化趋势,主流道德目标淡化,削弱了道德教育目标的实效性。道德认知是以社会认知为基础的,它以社会关系为背景,是人们对一定道德概念、原理和规则及意义的认识。在今天,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再加上大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认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难免受到一些社会流行观点的影响,呈现多元化的道德观念、道德认识。

2、教育过程对道德品质的催生作用弱化,教育内容实效性不佳。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道德教育对道德品质的催生作用弱化,道德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大打折扣。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阻碍的心理

特征。例如自制、忍耐、刚毅、果断、坚强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能否具有较强的道德意志,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但是当前我国大

学生的道德意志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的,数字显示:大学生道德意志力强或较强的约占40%-50%,居中者约占30%—40%,有近20%的大学生道德意志处于较差水平 [1]。

3、传统教育方法受到质疑,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降低。今天,大学生自我意识彰显,理想信仰淡化,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受到质疑,实效性降低。在我国,传统德育理念认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以向其传播主流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为主,应强调个人对社会对集体的奉献,无私和高尚作为逻辑起点。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传统以“灌输”为主,主要通过一些社会中符合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事例或者通过老师的耳提面命来促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导文化价

值观的无私与高尚的道德教育方法受到质疑。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崇尚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有关调查显示56.3%的学生认为就业应该先满足自己的要求;有78.9%的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要求是收入高、住房条件好、工作环境优越,不在艰苦的地方。坚持“报效祖国的人生信念”的只有34%。赞成“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的学生达89%,同意“事业第一,生活第二”者比反对者少27.5%。[2] 可以看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环境的变化和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的不足是紧密相关的,因此,笔者试图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系统内部,

来探讨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即设定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选择贴近生活的道德教育内容、选择多样的道德教育方法,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过程。

1、树立培养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的确定是依据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以大学生个体自身生存发展的要求作为根据来确定的,但每个国家在制定道德教育目标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我国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的,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总体道德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我们也应该注重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培养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实现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的需要。在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华,他们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大学生要担负起此重任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完善的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一种独自、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具体的讲,它是一种处变不惊、清醒从容、有所执著、敢于担当、“立于天地之间”的道德人格。它是建基于内在的自由、为理性所控制的自由的道德人格,也是自觉地向某种最高的善意归依的道德人格。树立培养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目标,能够使我们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意识到大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他们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他们

具备起独立、理性的进行道德选择、道德体验、道德践行的能力,使大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怀,学会选择。特别是在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等等,更加需要大学生具有主体性的道德人格,自主独立的选择、体验、践行与道德教育统一的道德观价值,自如的应对社会上多种多样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在大学生心中筑建起一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道德价值“轴心”。

2、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突出对道德教育内容实效性的把握。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融入社会,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意味着:首先,我们必须打破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的滞后性,实现道德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即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即继承中华优良传统道德文化又吐故纳新。其次,我们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还必须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大学生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升学、就业等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当我们道德教育的内容来源于他们身边的生活时,解除了他们生活中的困惑时,他们就会感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切实有效的提高道德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3、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强化道德教育方法的实效性。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十分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德教至上”。在学校教育中,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传统教育思想坚持把如何培养人,如何培养高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