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钉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中的应用

施乐辉范正宪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适应症

•脊髓型颈椎病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颈椎后纵韧带

•该术式在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方面具有确切、持久的疗效

脊柱的解剖

•Human spine consists of 24 vertebrae 人的脊柱有24节

•Seven (7) cervical vertebrae; C1 - C7 颈椎7节

–C1 is called the Atlas and C2 is called the Axis C1叫Atlas C2叫Axis

•Twelve (12) thoracic vertebrae; T1 – T12 胸椎12节

•Five (5) lumbar vertebrae; L1 – L5 腰椎5节

•The sacrum is composed of five fused bones 骶骨由5块骶椎组成

颈椎•颈椎位于颅骨与胸椎之间,由 C1-C7

七节椎骨组成。根据它们的特征,颈

椎又可细分为两个区:

•上颈椎: C1 和 C2

•下颈椎: C3-C7,也称之为枢椎下区( subaxial region )

上颈椎

上颈椎由两节椎骨 C1 和 C2 组成,它们有特殊的解剖学特征,是仅有的单独命名的两节椎骨。

C1寰椎 Atlas

第 1 颈椎也叫寰椎,有下列特征:•寰椎是一个骨环,没有椎体。

•寰椎没有椎弓根及棘突。

C2枢椎( Axis )

•第 2 颈椎 C2 也称枢椎,它是寰椎

旋转的枢轴。

•枢椎侧块的上﹑下关节面分别与

上位的 C1 及下位的 C3 构成关节

。侧块主要为皮质骨,是螺钉固定

的最佳部位。然而,操作时应非常

小心,以免损伤椎动脉或神经结构

下颈椎•下颈椎( C3-C7 )有一些共性,尤

其是 C3-C6 。

•下颈椎的侧块主要为皮质骨,适合

做螺钉固定。

•C3-C6 的横突上有支持并保护椎动

脉的横突孔。偶尔在 C7 上也可见

横突孔。

•所有的下颈椎都有三角形的椎管,

容纳脊髓及神经根。

下颈椎

椎间孔总空间的约 75% 被神经

根占据。孔内有一神经根的底

部支撑物叫神经沟

( SULCUS )。由于椎间孔的可

用空间有限,当有间盘突出或

骨赘形成时,很容易对神经根

造成压迫。

C7 隆椎

•C2-C6 棘突通常有分叉,而 C7 常

没有。

•它有一个比其它颈椎大而长的棘突

。 C7 棘突常没有分叉。由于它在

体表很容易触及,因此隆椎常被作

为计算胸椎棘突的解剖标志。

脊椎分柱理论两柱概念

前柱

•椎体的实体柱•抗压缩

后柱

•围绕神经管的空心柱

•抗张力

•基于解剖学概念

脊椎分柱理论

三柱概念前柱

•前纵韧带

•椎体前半

•纤维环前半

中柱

•后纵韧带

•椎体后半•纤维环后半•不仅是基于解剖更是概念性的

•基于生物力学研究

后柱

•椎弓

•黄韧带

•关节突关节囊

•棘间韧带

椎骨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椎板

横突

棘突

覆膜

后纵韧带前纵韧带

椎弓板黄韧带前纵韧带

颈椎椎管狭窄的原因

•先天性因素

•发育性椎管狭窄(较多见)

•后天性因素

•退行性

•黄韧带肥厚

•动态性狭窄

•外伤性

•疾病性因素( 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弥漫性骨肥厚症)

颈椎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历史

•日本桐田设计保护脊髓,同时广范围减压术替代传统的颈椎椎板切除术(1970)

•日本服部创始Z字状骨成形的颈椎椎管扩大术(1971)(双侧开门丝线固定技术)

•日本平林单侧颈椎椎管扩大术(1977)

•日本中野改良单侧颈椎椎管扩大术(1978)

•日本松畸单侧开门+大块髂骨片固定术(1980)

•单侧开门+上下两点骨块固定术 (1985)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

•将椎板的一侧翻开并悬吊于下位棘突尖部,从而起到扩大椎管矢状径、减轻脊髓压迫的作用,可使减压后的椎管矢状径保持适当的大小及减少骨窗内瘢痕形成,适用于椎管狭窄症患者。

手术步骤

•由颈椎后路手术途径充分暴露第七至第三颈椎椎板,剪去下两个棘突,并在棘突根部打孔,每棘突一个孔,然后在离中线5mm(小关节内缘)之椎板上以气钻磨或用尖鸭嘴钳咬一纵行骨槽,留底部骨质厚约2mm,以同样方法在对侧椎板上开骨槽;

•用小椎板钳将患侧骨槽由下向上逐渐钳开,当全槽钳完时,用刀将“门”

之上下韧带横切开,将“门”慢慢打开并用神经剥离子分开“门”与硬膜之粘连,将“门”打开到10mm即可,全面检查一次硬膜。用大圆针和粗丝线穿过棘突孔,针由肌肉下向皮下穿过,两端在皮下打结悬吊棘突。

•将每个棘突悬吊好后,即可用皮下所取的脂肪片盖住骨窗,在“门”的活页部将剪下的棘突小条植于其上方,以促进骨融合。单开门的“门”每打开1mm,椎管前后径即可增加约0.5mm,一般到达10mm即足矣。术中将棘突切除亦可。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分层缝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