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及应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其形成和发展的特殊 历史背景,常与““艰苦”与“贫乏”相联,而生长在当今“安逸”和 “丰富”年代的大学生们是否认同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否能引
起当代大学生心灵的共鸣呢? 为此,笔者以遵义大学生为例,发放问卷 200 份,收回问卷
195 份,问卷回收率达 97.5%。 其中文科类学生占 35%,理工类 学生占 50%,艺体类学 15 占%,城镇学生占 71%,农村学生占 29%。 调查含盖面广,从性别、城乡、专业三类分别进行统计,根 据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期待并不如我们想象中 那么强烈,对他们所起的道德教育和文化参透并没有产生多大 效果,更多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保持着理性距离。 86%的学生 不愿意了解中国红色文化;57%的学生并不认为红色文化是中 国优秀先进的文化 ;43%的学生 认 为 现 代社 会 没 有 必 要 宣 传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 66%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 产生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太远了, 无法体会;60%的学生认为红 色 文 化 已 经 不 适 应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69%的 学 生 对 红 色 革 命根据地的革命事迹了解不是很多;30%的学生觉得红色文化 对大学生的成长没有意义,并且很无聊。 在信仰问题上,奉行自 由主义的占 41%, 信仰共产主义的占 30%, 有宗教信仰的占 7%,而没有任何信仰的占 22%。 这些冰冷的数据,让人不得不 深省,当代的大学生的文化诉求? 对红色文化的淡化和排斥到
·139·
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文化认同出现危机不仅从思想上消解他们的精神意念,也
从生活诸多面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政治观模糊、价值取向迷 茫、信仰缺失、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如果这些成为当代大学生的 集体人格,他们将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失去了归属感,加剧了 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发展。
【文件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426[2013]01-0139-03
文化认同是诸多认同中的一种,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
体的文化影响,使其成为个人人格一个部分的心理历程,是对 “我”应该采用哪一种文化模式的回答,是文化植入自我结构, 化为自已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从心理和精神上 变成自我,建构自己的生活意义的过程。 笔者结合文化认同的 概念认为,“红色文化认同”就是指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倾向性 共识与认可,并形成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 [1]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红色寓意的革命历史和社会实践,形成于 “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 独特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基 础,也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精神粮食,是集体人格塑造的核心 价值资源。
二、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 的因素分析
1. 全球化使红色文化认同受到冲击 中国改革三十年来, 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框架内, 整个社会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 全球化,不仅带来经济的流动, 也带来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流动, 不可避免要与原有的文 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激烈的碰撞,产生认同焦虑。 这种 焦虑一方面是来源于全球化认同规律的自然渗透。 外来文化所 包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 观、生活观、交往观和公平观。 另一方面,是来源于西方资本主 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故意渗透。 社会主义的日益强大,是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不愿看到的,出于政治的目的和经济的目的,他们 通过电影电视广播媒体,通过互联网络,通过书籍和报刊等各 种方式和渠道,来渗透他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如普世价 值观、人权理论、新自由主义等,重点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大学 生在文化的接触、碰撞或冲突中,自我的信仰不够坚定,分辨是 非的能力不够强大,易对本土文化和既有的社会道德伦理规范 产生怀疑和批判,甚至以外域思想文化代替本土文化。 久之,固 有的认同根基受损乃至坍塌,当代大学生会产生迷茫和无助之 感,产生认同危机。 2. 当前红色文化内涵理想化 任何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在传承和创新中遵循着“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绝大多数学者在具体研究中都把中国 红色文化理解为一种跟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红色 政权密切联系的积极进步的文化,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先进文化。 [2]红色文化的感 召力和正面价值是最主要的。 其实红色文化不仅有艰苦奋斗、 克己奉公的积极意义,也 有个人崇拜和暴力斗争的消极因素。 “当一种文化被定于一尊 的时候, 这种文化便不可避免地趋向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文 化本身具有的批判功能和内在生命力逐渐衰退,成为政治任意 摆布的道具,文化大革命就是这种趋向恶性发展的结果。 ”[3]红 色文化首先从具体内涵上就带有较强的政治化理想化的色彩, 若仅强调“红色”而弱化“文化”的因子,红色文化会成为脆弱 的、镂空的储物盒。 3. 红色文化传播形式过于行政化 有文化生产,就必然有文化传播,红色文化传播是以红色 文化为信息内容的文化传播。 虽然红色文化传播是传播者有目 的、有意识地使受播者获得教化的过程。 但传播者是相当广泛
文化存在一定危机。 科学应对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 要立足于文化认同理论与文化自觉的思
维,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实践,才能促使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真信、真学、真用
的质朴情感,从而自觉吸纳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沉淀入大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应对
【中图分类号】 G641
201123·561 理论与改革
当代大学生 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及应对思考
■ 王洪叶 ■ 王爱华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2)
【摘 要】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其形成和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常与““艰苦”与
“贫乏”相联,红色文化是否能引起当代大学生心灵的共鸣呢?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选择和认同红色
百度文库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基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SHJD1209);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 基地项目:“红色资源”在贵州高校德育中的创新运用研究(编号 11JD015)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贵州红 色资源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项目批准号 12YJA71006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洪叶(1971-),女(汉),广西梧州人,法学硕士,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法制教育。 王爱华 (1963-),男(汉),湖南邵阳人,遵义师范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