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有十个年头。

在这十年间,该项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在宣传上、机制上存在问题。

要让该制度的实施可持续发展,可从加强宣传力度、健全相关机制等方面加以改善。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基金。

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这一制度,到2013年现在已有十年。

在这十年中,该制度实施情况良好,在全国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下,该制度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但是,广大农民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的同时,对于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仍存有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找出解决的对策。

一、“新农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宣传问题
“新农合”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广大农民也积极地参与进来了,但是仍然有些人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之甚少。

一方面是由于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农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农合”的报销制度了解不多,甚至有的人对于其报销制度根本不知情。

有的人还认为所谓的“新农合”就是一种税收制度,从而导致有的人对于该政策不信任。

而对
于已经参与的农民,也有新问题出现。

他们认为该制度的实施确实很好,但是对于该制度,又持有怀疑的态度,他们对于该项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半信半疑的。

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出了农民对于基层干部的不信任。

基层干部长期与农民直接打交道,个别干部可能存在腐败行为,农民在生活中,对于这类干部说出的话就会抱有怀疑和不信任态度,觉得他们肯定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着想,或者是由于报销制度在偏远地区存在一些不公平性现象,这些都为“新农合”的宣传带来了负面效应,导致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对于该制度认识不够。

2.机制不健全
关于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首先,资金保障方面。

“新农合”的一个发光点是它的筹资渠道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基金”。

虽然这个制度是三方共同筹资,体现出其提供的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该制度没有强制农民参加,而是采取自愿的方法,这就使是否参与和该地区农民的经济情况联系起来了。

经济条件稍好的农民,一般会购买商业保险等,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参加“新农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该制度的筹资人群;经济条件中等的农民,可能会选择参保;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能够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就十分满意,没有能力再承担其他支出。

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就是在外务工人员,他们长期在外打工,家乡的“新农合”“远水解不了近渴”,因而也放弃了这份保障,这又减
少了该制度的筹资渠道。

另外,“新农合”虽是三方共同出资,但是一般是要等农民和地方政府的资金到位之后,中央财政才会拨款,这就使得资金筹集的时间拖得比较长,尤其是如果地方政府的资金到位不足,就会使得农民在看病后费用不能及时得到报销,从而使农民对该项制度产生不信任的态度,最终极有可能会影响下一年度的资金筹集。

其次,设备方面。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医疗环境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比较优越,农民有个小病完全可以到最近的卫生所,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环境往往能够让农民满意。

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医疗卫生环境较差,设备陈旧,当地政府没有多余的资金用在医疗环境的改善上,农民对于医疗环境的不满意逐渐增加。

除了一些年岁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是家庭情况十分贫困的农民会选择到村里的卫生所看病,其他的人员一般都会选择去医疗环境稍好的乡镇医院就诊。

设备陈旧、缺少检测、医疗设备不齐全,一旦有重大疫情出现,将会出现检测不及时、发现不及时的情况,后果将十分严重。

最后,报销问题。

“新农合”的出发点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对于报销这一过程还是有许多问题的。

例如,报销范围十分局限。

“新农合”制度主要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新农合主要是补偿农民住院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范围内,报销药品种类偏少,这使得农民实际受益
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1]同时,即使门诊费用可以报销,但是手续之繁琐,也让本身就对“新农合”不是很了解的农民更加困惑了。

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就有当地农民以“挂床”的名义进行所谓的住院治疗,但是实际在医院的“病人”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医院的资源被大大浪费了。

以上只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
简单的概括,还有一些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强”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力度
农村地区分布广、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农合”制度的实施。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自愿参加的,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进行引导,大力宣传其意义,使广大农村居民深入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基层干部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参与“新农合”的利与弊,以满足不同地区农民的需求。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了的、由于疾病无钱医治之后参加“新农合”从而体验到了其优越性的典型事例也可以适当加以宣传,使得该项制度的优越性能够让更多人体验到,为他们所接受,自觉参加“新农合”。

在宣传的过程中,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应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杜绝在宣传中的一切不良行为,以便让农民对此建立起信任感,积极参加“新农合”。

还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宣传典型
事例,使广大农民能够切实感受到该项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从而增强该项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2.健全“新农合”相关机制
第一,筹资方面。

由于“新农合”是三方面共同出资。

农民个人的资金,以往都是村干部上门宣传,收取费用。

在加大了宣传力度的同时,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到该项制度的优点,让农民自觉参与。

例如,江西省自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江西省农民对“新农合”的态度由试点初期的怀疑、观望转变到了现在的完全信任和积极参与。

更加可喜的是,原来村干部收取农民参合自缴费用,都是上农民家“收”,而现在则变成了农民主动到村干部家“缴”。

从“收”到“缴”,反映出农民心态上的彻底转变。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正在不断提高。

解决了农民自缴费用的问题之后,当地政府要加大关注力度,保证每年用于“新农合”的资金及时到位,也可开辟更多的筹资渠道,例如企业捐赠“新农合”基金等。

这样多方一起努力,就可以不断给该项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加快医疗结构改革。

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密不可分的场所,但由于存在设备陈旧、环境简陋等问题,又是农民患病后最不愿去的地方。

政府部门在加大“新农合”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在医疗机构的设备上予以重视,强化其公益性,对于定点医疗机构更要加大监管力度,各地应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从制度上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统一监管。

同时,要加强区域卫生规划,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特别是要重视县乡之间的卫生资源整合。

[2] 第三,完善报销制度。

报销制度是参与“新农合”农民最为关注的方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适当兼顾门诊的。

在这种补偿模式下,由于发生重大疾病的几率相对比较少,这也就使得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

又由于各地对于“新农合”的投入普遍较少,保证金有限,因此,许多地方政府对于该项制度的报销制度往往会设定比较高的门槛,体现为起付线较高,而报销比例较低,这样就未能很好地缓解疾病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在2012年6月12日,由江西省卫生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发出的《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指出,从2013年开始,江西全省新农合门诊统筹全部实施总额预付。

在2012年12月底前,每个设区市均有不少于50%的县(市、区)启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按床日付费试点。

根据这一方案规定,2013年开始,江西全省新农合门诊统筹全部实施总额预付,积极探索市、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支付方式改革。

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农民由于经济困难而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难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十年间,对于改善农民的健康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如何让这一制度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将会是一直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石琬如.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探索——
以安徽省铜陵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0(7).
[2]代英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与对策——以辽宁地区家庭为样本[j].社会科学辑刊,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