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文化考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首《江南Style》,性感的姑娘,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充斥着庸俗的上流奢华生活的标志性图景,一个肥男跳着滑稽搞笑的舞蹈,唱着重复无意义歌词,做着成为江南名流、左拥右抱的黄粱美梦,讽刺意味十足。就是这样一首歌红遍了地球村,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江南style文化现象,有的人给予了冷嘲热讽、指责谩骂;有的人则热烈吹捧、盲目赞扬。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发展中的新的现象和契机。进入21世纪,大众文化的崛起更加势不可挡,而在传统道德文化体系更为稳定的中国,民众大多没有经过足够的现代主义洗礼,但这场“江南狂潮”同样点燃了这个群体的狂热。如同社会的加速发展一样,中国大众在文化上也直接跳过了现代主义而跨入到后现代的门槛。那么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江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里面蕴藏着人们什么样的诉求?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文化怎样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大众文化呢?\从江南看后现代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的特点。\第一、从社会特征来看,江南现象体现了技术化特征。\它是后工业化社会,是以信息和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社会。通过科技手段再造逼真的生活场景,而这些再造的虚似的生活场景已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和摄影。人造性超越了自然性,打造和包装成为了推新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江南的节奏和人们慢跑之后最舒适的心率相同,mv的制作大获成功,充满节奏感的怪诞美学击中了都市人荒芜的内心。\第二、从知识特征看,江南现象体现了商业化特征。\文化产品、精神产品成为商品,商品必须面对最大多数的消费人群。这最大多数的人群,就是社会上的大众。消费的大众化就是产品的大众化,文化产品消费的大众化决定了文化产品的大众化特点,大众性的文化必然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正在从数量上取代过去的“政治主流文化”。但两者并不是对立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所评论江南已变成帮助推销韩国出口商品,包括饮料、化妆品乃至电器的文化品牌。而对于韩国政府来说,《江南style》则俨然成了其在软实力建构上的标志性成果,验证了其“以文化产品输出带动软实力建构”战略的正确性。\第三、从社会心态看,江南现象体现了娱乐化特征。\高节奏的生活、紧张激烈的生存竞争、千变万化的新潮使得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巨变。后现代时代的文化商品为了满足人们趋时鹜新、追赶时尚的心理,江南的旋律动感,动作易学、情节简单平淡,歌曲朗朗上口、不用太多技巧,总体上歌曲夸张、无厘头,适合恶搞、随意剪辑,轻而易举满足了人们“低姿态”的审美,人们再也不会在休闲状态中,去接受什么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的信条了,它对传统文化和精英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第四、从文化特征看,江南现象体现了反叛性特征。\它故意颠覆文化原有的定义,反对传统的文化价值标准,追求用各种手段和眩目的符号去逗乐、去满足感官的剌激。用解构式的戏谑与反叛更大程度地实现审丑的快感。审丑是对审美的反叛,恶搞是对严肃的解构,在后现代社会来说,解构是一个通行的方式。人们在捧红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鸟叔的时候,也说明,从审美到审丑的价值的裂变,正好应和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发展路径。\不过这种反叛不能一味的否定,它反对霸权话语,反对垄断。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世界。多元化,就要体现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则要通过丰富性来体现。大众文化是多元化并存和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社会,只有看到这一点,才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恰当地使政治文化起规范和主导作用,精英文化起引领作用,大众文化起到活跃生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创新作用。\然而,当下大众文化自身也有着重大的弱点和弊病,商业化被过度消费和娱乐化被过度的狂欢。消费和狂欢都是双刃剑,既能发挥社会作用,又能杀伤自己。\1、适当的消费,是一种健康的消费,它带来健康的心态和轻松的生活。过度消费就会导致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败坏,它直接导致一种低俗的、低糜的文化。2、大众文化的狂欢化性质必然带来的低俗化、庸俗化。由于许多人缺乏高尚的精神主导,在各种大众性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容易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当下的社会里面,三种文化形态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政治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从来就不是独立发展的,它总是在主流的政治文化的规范下,在精英文化的引导下发展的。例如,人们唱卡拉OK,如何判定谁唱得好呢?大家自然地要
以著名歌唱家的水平为标准来判定。可见,大众文化只是数量上的主流。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民族的大众文化只有向精英文化靠拢,这个民族的文化才能够得到提升,才能够不断发展,走向更高的精神层面。这样,大众文化既促使消费,又能使民族精神、民族素质得到提升。否则,大众文化将是一种败坏我们民族精神的洪水猛兽。
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的选秀节目“星光大道”上,李玉刚“男声女唱”并辅以艳丽飘逸的女装闪亮登场,一炮打响,最终获得了2006年年度总决赛季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网络、荧屏上的新星,之后便有了“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的说法。媒体打出的“梅派男旦”的标题使李玉刚成为了当红“男旦”的象征。我认为,此现象的发生既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也是后现代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变异与创新;它体现了大众审美心理的多元化趋势。一时代条件: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商业化。一旦新的商业化习俗站稳脚跟,接受习俗的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将相应地发生改变,与此变化相适应也就必然伴随着社会、政治、甚至心理等广阔领域的其他变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文艺形式。虽然“李玉刚现象”并不足以代表一个时代,但却只有在这个时代才可能发生和发展,甚至成为人们竞相效仿的对象。而二十年前和他走过同样道路的中国京剧界的另一位旦角,梅派的关门弟子胡文阁却并没有获得李玉刚这样的好运。就此而言李玉刚是幸运的,是今天这个时代成全了他。二历史条件:传统戏剧形式的创新迫在眉睫,传统戏剧形式的通俗化.国粹京剧以及曾经备受人们喜爱的黄梅戏、越剧等地方戏曲,如今在众多文艺形式的比拼下正趋向衰退。而陈凯歌与李玉刚在家中的长谈及意欲请他参加传记片《梅兰芳》的拍摄之消息在媒体不胫而走之后,李玉刚的知名度又大有提高。三技术条件:技术促进大众审美多元化趋势一方面是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使各种新的文化样式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展示,并推进了大众接近文化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是精神文化的生产已从高尚的地位、高雅的格调降格成为了普通的商品生产,而商品的供求关系又促使文化生产不断变化形式以适应市场之所需,自然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表现形式也就应运而生。李玉刚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拘泥于传统、要打破一切成规的特殊时代走向了舞台,而且是在男旦日益边缘化的年代火爆起来,的确不能不让被边缘化的传统艺术的传人们产生想法任何文化、艺术的生产、创造都不能脱离其产生的文化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京剧艺术也不例外。而将京剧形式翻新,古典主义审美形式与现代主义审美心理结合之下产生的“李玉刚现象”也就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大众审美心理的多元化趋势已是势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