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告别》的诗意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影《告别》的诗意情怀

作者:简璞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以2015年First独立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告别》为研究对象,从情感呈现、人物设置、视听语言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导演在情感表达上的克制冷静和刻意构建出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关系中的冷酷现实。创作者通过用电影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来怀念追忆曾经的家庭亲情,并通过特殊的镜头语言方式来展现影片中的人物的诗意情怀。

关键词:情感呈现;人物设置;诗意情怀

2015年7月,在青海西宁举办的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圆满落幕。影片《告别》在31部提名影片中突围而出,获得最佳剧情长片。评委会评语说:“《告别》有很好的节奏把控能力,社会关注的视角在人物关系和情感层次的表达中渐露端倪,个体生命中共生的情绪润物无声,影片沉稳而完整,是一部诚意之作。”

影片通过一个三口之家为窗口,讲述了这样的两代人:一个从小就离开家被送到英国去念书的年轻女孩,面对未来很迷茫,沉迷于网恋,把自己卷入充满伤害的恋情中无法自拔;一个面对死亡迷茫的中年父亲,年轻时离开家乡在京北漂,身患绝症饱受病痛,他放弃了生的希望……

这部电影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它呈现了一段看似散乱无章的时光,向观众敞开了情感的河流,通过娓娓道来的故事叙事和情感流动,来传达创作者对蒙古族这一特殊民族文化的感伤追忆,全片不管是情感呈现、人物设置,还是镜头语言,都展现出浓浓的诗意情怀。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逐一分析《告别》中流露出的情感表达和诗意情怀。

1 情感呈现

影片《告别》把几代人的生活浓缩进一个多小时的片子里,压抑、乖张、愤怒、懦弱、坚强和妥协,人物不同的情绪被不露痕迹地刻画。生活的无奈与必须生存的无条件选择在逼迫着大多数人的人生,这种戏剧张力的展现是非常精彩的。

影片明明讲的是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可是,整个影片并没有出现过一滴眼泪的刻意展现,全片对于情感的呈现方式尤其冷静克制,仅有两个场景让观众看到了人物眼泪对情感的释放:一是女儿听从姑姑的建议,开车带父亲去树林里放飞无意闯入家中的小鸟。在车里父亲和女儿抽着烟,相互指责对方,女儿生气下车,争吵过后,父亲一个人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透过挡风玻璃,可以看到父亲一个用手拭泪的动作。二是在父亲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在深夜里已无法安睡的父亲艰难地翻身,躺在父亲背后的女儿,为了能让他舒服些,把靠垫夹在他两腿中

间,就像他平常习惯的那样。此时,父亲说了一声“谢谢”,倔强的父亲默默流下眼泪,背后的女儿看着痛苦的父亲,抑制自己的哭声,黑暗里无声地啜泣,两个人一前一后,无声地落泪。

即使当影片中父亲去世之后,奶奶一个人在家默默地晾晒衣物,仿若父亲从来没有离开一样,人之常情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感伤痛在影片里被克制冷静地表达。有些眼泪是隐藏在背后,只流给自己看的,可能与这部电影整体的情感呈现风格有关,但也不得不让人有更多的联想。

同时,影片中除了父女之间的情感从冲突走向和解这条主情感线索以外,还隐藏着两条副情感线:一是父亲为代表的文艺产业的渐渐衰落以及没有随之消失的民族情怀;另一个是母亲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头脑和时下所谓“正能量”的精神。父母二人像是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个人看到了最适合时代的生活方式,并为之乐此不疲地追寻未来、享受当下;另一个人则念念不忘过往的红尘往事,难以说再见。

2 人物设置和镜头语言

影片《告别》塑造了两个三口之家的家庭:父亲、母亲和女儿组成的三口之家,以及奶奶、姑姑和父亲构成的三口之家,两种家庭不同的治病方法,不同的处事态度,让两个家庭的矛盾处处可见,父亲的执拗、母亲的强势、奶奶的仁慈、姑姑的体贴,父亲在两个不同家庭中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在自己家里沉默寡言,经常以斗嘴的方式结束与妻子和女儿的交流,在奶奶的家庭里父亲却像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子一样,固执的反抗中以乖乖听话收场。父亲在两个家庭的种种矛盾中用自己的固执作为抗衡左右力量的方式游离于自己的家庭和母亲的家庭,外表上看起来貌似如鱼得水,实则是找不到精神皈依的无处安放。

父亲在病痛中感受真切的死亡,女儿正深陷感情纠葛无法自拔。女儿和父亲各自的经历,像两条平行线并行不悖,平时二人的共处鲜有实质性的交谈。影片中父女二人真正的交流很鲜见:一次是女儿分手后,两个人一起出去吃了火锅,没有过多交谈,只是一起默默喝酒。另一次更具有实质性的交流是在女儿开车载父亲去树林中给鸟儿放生,这是父女二人唯一的交谈,虽然是争吵。女儿都是通过奶奶和姑姑的描述,了解父亲的过去,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二人虽然处于不同的困境中,父亲直面死亡,女儿深陷情感纠葛,但他们都在迷茫之中,从这个角度看二人又是同道之人,或者说,殊途同归。

镜头语言的使用上,导演用一个长镜头作为告别的开场:河水静静流淌,口中吐出的青烟随风消散,一位老人站在岸边平静地吸着烟。这个镜头奠定了整部影片沉稳克制的风格,可能观众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身患肺癌的病人。这个场景印证了著名导演侯孝贤曾说过的一句话:“世间并没有那么多阴暗和颓废,在变动的大时代里,所有的生离死别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不可选择,像河水涓涓而流。”在导演平稳冷静的镜头下,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生活心生感慨。电影中那些带给观众的触动是在不经意之间的,也就是在这些不经意间,让人感受到电影的魅力与力量。

导演似乎喜欢以门框为道具做框图取景,在一个小空间里,丝毫没有对应的灯光,例如父亲新家的部分,奶奶家庭的部分,都是以门框来分隔开人物,明明是在同一个空间中的人物,却被门框硬生生地置于不同的两个空间。空间的构成反映了传统的亲子关系:谁也不理解谁,以近乎恶毒的语言反复的对另一方进行伤害,对方反之亦然,但到最后还是都各自原谅。

同时,影片中有很多处采用逆光方式拍摄的场景,父亲在家中跟朋友小聚狂欢的段落、最后母亲赶来医院父亲离世的一幕。人们彼此间的隔阂是黑暗的,身患绝症是黑暗的,死亡是黑暗的,可这个影片确有许多向着光明的镜头。也许是平静的光明背后,其实是隐藏着黑暗,也许是只有告别黑暗,才能走向光明。就像电影的结尾,奔跑的马蹄声渐入,一群人在草原上策马扬鞭。欣赏好的电影,就像在马背上饮酒一样痛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