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及其面临的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业宏观审慎监管改革及其面临的挑战
摘要:金融危机以来,强化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

本文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和政策工具,指出了我国在宏观审慎改革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挑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清算银行(bis)在1979年6月提出的,英格兰银行行长库克在库克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前身)会议上首次使用这个概念。

1986年,由于资本市场上新的衍生产品的不断出现,欧洲货币常务委员会提出了宏观审慎的概念来促进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

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立了“宏观审慎指标”来评估系统的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等系统性问题受到国际监管的关注,宏观审慎监管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主题。

二、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现有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类:资本类、杠杆类、风险类和机制类:
(一)资本类。

资本方面的要求最重要的即资本充足率。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

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资
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正常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

其次要求银行细化风险资产,各行业风险资产的类型有很大区别,需要对各行业的具体标准进行重新制定。

此外,资本类的工具还包括建立资本保险等,当银行面临风险时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的风险。

(二)杠杆类。

杠杆类监管工具主要指限制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原因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容易导致虚拟经济的大起大落,一般情况下资产/资本应控制在25倍左右。

(三)风险类。

风险类监管工具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强风险预警,同时经常开展压力测试,模拟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时的情景和相应的政策应对,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对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降低可能带来的损失。

(四)机制类。

新的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产收益的变化,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新的会计准则。

三、我国宏观审慎政策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行会产生较高成本
无论是根据系统重要性增加额外资本要求,或是征税、交纳保险费、进行风险压力测试等,都会增加银行的额外成本。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遭受了沉重打击,各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

如果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要求,可能会
阻碍经济的复苏,对于各国政府的刺激政策产生不利的影响,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如何宏观审慎政策的成本与金融稳定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宏观审慎政策目前存在一些技术衡量上的障碍
首先,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原理过于复杂,如何准确的衡量系统性风险具有很大挑战,各学者对于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标准说法不一。

例如选取股票的收益率为分析的基准目标,然而市场价格虽然能够反映机构境况的变化,但是在预测未来走势方面的效果就会很差。

即使能够准确衡量系统性风险,该如何根据各机构的风险溢出来设定反周期性的附加系统重要性性资本要求也极为困难。

其次,监管当局往往无法区分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区别,对于发现的风险,鉴别其经济周期所致或是由机构之间联动所致比较困难,在解决时间维度的问题,又会带来空间维度的新问题。

最后,衡量系统重要性的指标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如一家机构在经济繁荣时期是重要的,然而在经济萧条时变为不重要的。

在如,一家系统性金融机构可能在繁荣时期有正的外部性,在萧条时期具有负的外部性。

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是监管当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各政策之间的统筹协作加大了宏观审慎政策的难度
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框架里,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涉及众多部门,如中央银行、监管当局、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和税收部门等,而它们目标各自不同。

如何协调这些部门的职责,是否
需要构建一个跨部门的协调合作组织,都是目前宏观审慎政策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议
(一)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这是金融危机后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监管机构方面,美国授权美联储对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并建立起一个由监管机构组成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oc),来检测和处理危害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系统性风险。

英国指定英格兰银行来承担预防系统性风险及对英国金融业进行
日常监管等职责。

我国目前以“一行三会”的宏观金融体制在进行系统性风险监管方面能力较为欠缺,我国应该开始着手构建宏观审慎框架,界定框架下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分工,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机制。

(二)加强对系统性风险以及监测指标的研究
金融危机以来,对系统重要性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由于各国金融发展状况不一,金融业各行业的风险重点也不相同,因此至今还未有统一公认的测度标准。

测度系统风险是加强监管的前提,因此监管当局需要强化对系统性风险和监测指标的研究。

(三)重视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
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之间在确保一国金融稳定方面,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此外,要加强境内外监管合作,建立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风险预警机制,共同提高
危机的防范能力,缩小监管套利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付刚.宏观审慎管理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