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

困境与出路

张海梅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摘要]广东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其自身发展难以为继,也成为广东新一轮发展的

制约因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关键词]广东;传统产业;困境;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09)05-0115-04

本文系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加工贸易的产业技术进步效应及对策研究》(编号:2007B070900068)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珠江后三角洲加工贸易产业选择与转移研究:基于加工贸易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编号:08GE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广东传统产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其自身发展难以为继,从长远来看,也难以承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模式,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一、广东传统产业的特点与发展困境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传统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步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材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现阶段传统产业仍是提供广东财税和就业的主流,广东的传统产业呈现出这样三大特点:一是产品规模优势明显,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产量优势明显,建材业的产值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纺织业产值居全国第二、家电产品产量全国第一、产值约占全国的一半,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但传统产业企业以劳动密集、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下,生产总值在100万—5000万元,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比例。二是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集群模式专业镇化,但集群发展层次较低。[1]15-20广东传统产业己形成诸多产业集群,包括2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82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277个专业镇。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虎门(服装)、佛山石湾(陶瓷)、顺德伦教、龙江、乐从三镇(家具)、湛江博铺(塑料鞋)、云浮新城(不锈钢)、潮州占巷(陶瓷卫浴)等特色产业集群地。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2]62-65集群企业行业技术门槛较低,

而且组织形式相似、技术同构。按照Lynn Mytelka 和Fulvia Farinelli 的集群分类标准,大多数仍处于“非正式集群”阶段,少数进入“有组织集群”阶段,进入“创新型集群”阶段的几乎没有。[3]1564-8370三是

产业结构以轻型、外向为主,多处于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阶段。广东的传统产业大都是轻工业,市场对外依存度高,如生产的箱、包、鞋,80%出口到世界各地。以加工贸易为主,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

115··

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加工环节。

广东传统产业的上述特点利弊相见。从其弊端来看,它使广东传统产业面临如下困境:

1、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素质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广东传统产业的技术主要靠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引进设备形成。但没能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大多数企业仍靠技术引进维持增长,技术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传统产业中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为16.8%,低于全国23.2%的平均水平,开发项目数、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比例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以上的小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10%。特别是科技投入不足,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额的0.75%。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尤其对于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力度不足。

2、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而发展起来的广东传统产业,靠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成本优势从事生产加工环节,大部分传统企业处于制造业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底部,左右两端则往往被外资企业控制。2007年广东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0.7万元/人,仅相当于1995年美国的9.7%和1993年日本的9.1%,而制造业的70%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由于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撑,难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目前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大多依赖进口或为外方所控制,相当一部分企业是跨国公司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厂商。广东是全国发明专利和名牌大省,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位,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全国首位,以专业镇为依托的区域品牌数也居全国前列。但相对于广东传统产业的规模,自主品牌的数量太少,传统产业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利润十分微薄。

3、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资源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广东传统产业引进外资一直以香港为主,而港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耗能和耗资源较多等局限性。使得广东大多数传统企业规模偏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同时,众多中小企业的管理技术、节能技术水平不高,节能理念缺乏。目前,广东能耗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美国的4倍、日本的5倍。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这种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牺牲资源、能源、环境,以劳动者低廉的价格、恶劣的劳动条件为代价。2008年全省平均灰霾天气64天。传统产业高度聚集的珠三角灰霾天气呈增加趋势,部分城市多达230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较高,珠三角9市有8个城市都是重酸雨地区。[4]16-22广东是资源短缺的经济大省,目前也已出现所谓的“刘易斯拐点”。[5]27-33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使传统产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越来越明显。

4、空间分布不平衡与结构趋同现象并存,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自然条件不同,以及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广东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四大区域间经济差距巨大,产业结构水平亦呈现出巨大落差。从空间分布看,传统支柱产业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占全省90%以上,其它地区所占比重很低,而粤西和粤北山区增加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在20%以上,传统产业发展极其缓慢。同时,珠三角地区内传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则比较严重。从不同城市看,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7市排在前4位的大体都是电器、服装、纺织、食品加工等4大产业。这使得地方之间和行业内部竞争同构化,过度竞争,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和利润空间相对缩小,不利于发挥专业化分工协作效应,削弱了地方生产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竞争能力。

二、促进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自主创新体系,增强传统产业整体

116

··

竞争力。有观点认为,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主要途径有研发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按市场需求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加速孵化转型,淘汰落后企业等。[6]36-37其中,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更为适合广东。广东传统产业层级较低,企业技术承接能力不强,因此,在改造传统产业时,必须立足实际,对现代高新技术的采用应以适用为基本取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公知公用专利技术,以原有的技术装备为基础进行改造,才能防止一味追求高科技,与原有的技术水平脱节。

广东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市场前景尚好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玩具、陶瓷、建材、塑料、轻型机械等。还要用现代技术、设备和先进适用的工艺流程嫁接、装备传统企业,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必须改变过去依赖政府投入进行技术革新的传统科技开发机制,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产业升级必需有压力和动力,形成约束与激励间的制衡关系,而其压力和动力都来自于市场;产业升级还要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适用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机制,没有这个机制作保证,有高新技术也难以应用,技术创新和转化的动机也来自市场。而企业与市场、产品和技术的关系最直接,既享受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利益,也承担失败的风险,特别是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要鼓励其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逐步实现广东传统产业由“加工”到“制造”甚至到“创造”的转变。

2、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以现代服务业拉动制造业,拓展传统制造业价值链。首先,规模和技术水平不同的企业,应推广不同层次的技术标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以国际市场为主导的企业,要全面系统地采用国际标准,提升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企业,应先达到国家标准,并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培育品牌,完成品牌升级。其次,要鼓励支持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制订、修订标准,注重提高企业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向国家或国标准的转化速度和效率,掌控标准制订“话语权”。[7]96-97最后,在专业镇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力培育区域品牌。一方面,促进实力强的大企业实施标准化创立品牌,实现由“贴牌”到“品牌”再到“名牌”的转变。另一方面,利用广东传统产业已形成的专业镇集群化发展趋势,采用冠以地域名称、注册集体商标等形式创立区域品牌,由此解决中小企业的品牌问题。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间,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制造业会与服务业呈现出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广东经济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期,2008年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是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路径。目前,广东主要是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其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与零售贸易餐饮业吸纳了第三产业60.6%的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则仅占第三产业的23.9%,金融、通信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还不发达,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仅为22%。广东应把握住历史机遇,找准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行业切入点,着重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如为制造业服务的科技服务业、信息咨询业、中介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为企业提供资金流通的金融业等。

3、构建集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广东的经济环境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要素价格逐年上涨,新世纪以来工业发展综合成本已上升了50%,过去粗放型发展的经济条件不复存再。由于资源匮乏和环境容量有限,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不断加大。传统产业过去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生产规模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要素质量改进和注重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集约型、生态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是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首先,应在传统产业中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技术和设备。对造纸、纺织、食品、皮革、陶瓷、洗涤剂、电池等主要传统产业应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进行改造,以降

117

··

低能耗和环境负荷,提高能效,实现工业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同时加快高耗能、高污染,破坏环境企业的退出步伐。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模式,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努力建立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和企业间的代谢交换系统,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率。最后,用集约型、生态型经济发展理念指导传统产业转移和原有工业基地改造。珠三角传统产业在向粤东西北转移以及对转移后腾出基地的使用,都必须摒弃原有的粗放型和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要集约用地,进行清洁生产、二次创业,粤东西北山区对资源消耗低的产业转移项目则应给予重点扶持。

4、就地转型升级与转移和淘汰部分低端产业相结合,优化传统产业空间布局。广东已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坚持“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布局。有观点认为,广东应迁移淘汰传统产业,发展和引进高新产业,由广东“创造”替代广东“制造”。本文认为,无论从广东的相关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还是创新能力、科技人才、风险投资水平等方面来看,由广东“创造”替代广东“制造”都将是较长期的发展过程,现阶段对传统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对策。

具体来说,首先,传统产业就地转型升级应是主导方向。对传统产业中的众多优势企业和潜力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培育品牌,实现就地转型升级,逐渐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或提升竞争力。对那些潜力巨大且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产业,不应放弃,要扶持其发展,使之成为强有力的出口产业。日本政府依据筱原三代平理论制定的扶持若干幼小产业政策在实践中就取得了巨大成功。[8]5其次,广东传统产业的升级,也要在全省、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考虑分工与布局的问题,以更有效地在更大范围利用、配置和整合资源。[2]62-6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内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应向粤东西北甚至周边成本更低的省份或东盟转移,以缓解要素压力、拉动粤东西北的工业化进程,腾出发展空间。根据广东各地传统产业的不同特点,在粤东地区打造以汕头、潮州、揭阳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圈,在粤西地区打造以湛江、茂名、云浮为主体的粤西传统产业升级圈。最后,对传统产业中落后的产能和企业只能淘汰。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空间布局、产业链布局和资源利用布局的最优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林承亮.刘易斯拐点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J].技术经济,2008(5).

[2]王可炜,谢林平等.论技术创新与我省传统产业的再发展[J].广东科技,2008(7).

[3]MYTELKA L,FARINELLI F.Local Clusters,I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C].Paper pres-ented at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Institute of New Technologies,2000.

[4]毛蓝诗等.从广东实践看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7).

[5]工恒彦.刘易斯模型及和关争论的评析[J].技术经济,2007(9).

[6]苏植权.广东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途径和模式研究[J].广东科技,2007(7).

[7]廖小军.传统产业发展空间: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8][日]筱原三代平.产业结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林先扬)

118

··

互联网发展计划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思路研究

发展互联网经济思路研究 互联网正在经历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并加速向物联网发展的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不断。在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就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开展研究,不仅是应对困难挑战破解转型瓶颈的需要,更是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升级先机的需要。本文从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对行业的影响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开展研究,供决策参考。 一、互联网经济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1、互联网经济的内涵 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不仅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应用和推广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式发展。 2、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全天候、虚拟性、以及边际收益递增等特征。互联网经济源于高新技术和互联网,具有与传统产业模式不同的发展特点。 一是用户第一。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批发、零售等中间环节被大量缩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市场信息能够高效、准确地反馈。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比价和讨论,因此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有话

语权,这加剧了生产者间的竞争,使生产者从成本控制转向用户至上,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二是免费的信息和服务。互联网经济的诞生催生出数字时代的“免费”商业模式。免费网络工具或网络服务在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大量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免费信息资源,“免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数千年来的等价交换法则,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它愈来愈成为“免费经济”的代名词。 三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性。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是融合与竞争的统一,在这个竞争与融合的反复博弈中,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被“电子商务化”,并最终完成价值链的重构。如美国梅西百货充分利用互联网,针对美国网民越来越习惯于手机搜索附近商场和在家上网下单的特点,梅西百货整合线上线下以及移动终端的资源,推行“全渠道战略”,引导消费者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商品,使其近三年期间其市值和销售规模连续增长。 3、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接入手段日益丰富便捷、3G、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以及4G牌照的发放,移动应用和服务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创新潜力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经济发展正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网络用户规模和网络应用范围进一步的扩大。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网民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44%,共5.9亿人,移动互联网网民更是超过50%,达到6.9亿。网民对网络应用的使用更为深入,即时通信使用率继续攀升;商务类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分析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陆根尧发布日期:2010/8/1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简要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和路径,并着重从产业、企业、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之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到6490美元。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浙江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其中,皮革、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前列。 虽然浙江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之中,但传统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而其中纺织业占了10.5%,位居第一,传统产业的投资规模依然较大。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等10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产值比重是18.3%,而浙江是28.2%,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见》(浙政办发[2009]72号)中所确定的产业集群试点20个行业中,也有12个属于传统产业。毫无疑问,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1、国内外发展环境迫使浙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影响也蔓延至国内市场,这迫使浙江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具体而言,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并且低碳经济将加快发展,这对浙江对外贸易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了浙江对外贸易的进程。以出口为主的浙江企业也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际市场的压力从客观上要求浙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继续保持出口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的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出现变化。以纺织产业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纺织产业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生产地和出口地。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加速中国沿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或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将普遍实现小康,更多的居民群体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结构过渡。以服装消费为例,居民消费总体上将从满足生活需要向重视服装质量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随着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一般品牌服装在总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摘要:广州正处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并不是说广州已经是合格、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要建的。目前广州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坎”上,转的好,广州的下一步发展就有希望;转得不好,可能中心城市的地位就不保了。 关键词:广州市产业转型措施 前言:目前,广州市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在亚运等各种大型项目活动的刺激下,广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积极的向前推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领头羊,经济水平逐年稳步上升,而广州作为广东省首府,更是在各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广州市更是加大投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扩大内需,使广州市保持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城”的优势地位。 什么是产业转型? 要对广州市产业转型的分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产业转型。对于产业转型,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较宏观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另一种解释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广州市产业转型现状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广州市近年来遇到了很多大的挑战,但是却始终没有在经济危机中倒下,而是沉着应对,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总体上来看,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计分别提高3.5个、3.0个和1.0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2.55亿元、3394.65亿元和5545.56亿元,分别增长3.9%、8.8%和13.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在三产业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这充分说明,之前政府提出的“三促进一保持”的产业结构政策起到了相当大的进展,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改变。2009年,广州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04:38.94:59.02变为1.89:37.25:60.86,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房地产业逆势而上,2009年,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2%和37.5%。金融业受益于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行较为活跃。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3.7%和25.9%。而2010年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加快推进经济方式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水平,保障煤电油及生活必需品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作者:叶茂林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08期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以苏州、无锡两市为例,基 于区位熵计算分析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即制造业转型过程;根据近几年两市R&D 投入、科研人员及制造业新兴行业发展状况,探究两市制造业升级过程。最后总结苏锡两市转型升级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苏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01 1 引言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极大程度地拉动了中国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GDP增速的减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的粗犷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增长,正在向分工更加复杂化,结构更加合理化不断演进。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一批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逐渐消失。此外,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品牌较少,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生产的汽车大多是外国品牌,对于大型客机,医疗器械等高精尖的产品,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 笔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可以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是产业内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升级主是指制造业行业内部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 2 苏州,无锡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苏州,无锡两市均是工业强市,都拥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00年至2016年,苏锡两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其中2004至2011年两市工业发展较为迅猛,近几年增速减慢。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249.25亿万元,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4549.87亿元,分别位于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 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的模式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整个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到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五百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其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

浅析传统媒体衰落原因及其出路

浅析传统媒体衰落原因及其出路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与完善,21世纪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为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即和传统媒体相对立的新兴媒体——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不到几年,网络媒体就异军突起,传统媒体纷纷受到冲击。有些也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读者结构老龄化。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呈现老龄化现象。我们知道,传播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大众,满足受众需求。当受众对传统媒体所提供信息的需求逐渐下降时,必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另一方面,因为网络媒体是新兴媒体,属于新事物,发展势头很猛,而对于偏爱于求新求异的青年、青少年来说,新兴媒体无疑更具吸引力,更适合他们的口味,是一盘好菜。 二、传统媒体如报纸,其传播信息的过程具有周期性,日报只能每天发行一次,周报也只是一周一次。这种传播的周期性、间隔性、间断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及时传播与流通、交流,不能方便、快捷、迅速地向受众传达信息。而网络媒体则不同,网络媒体可以随时、随地以互联网的形式传播信息,其速度之快,内容之新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如最近很流行的微博。 三、受纸质媒介的弊端影响。当今,受众的阅读习惯已经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他们需要个性化的东西。网络媒体恰好迎合了这点,并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纸质媒体的优势渐渐丧失并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四、从企业、集团自身来讲,报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制度落后,缺乏创新意识,这也是导致传统媒体走向衰落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因此,传统媒体要想冲出新兴媒体的“强力围剿”,首先就需要先了解自身与新兴媒体的关系,理好关系,传统媒体把握好了与新兴媒体的关系,才能在竞争中知己知彼,获取有利的位置,从而做出应对策略,改变经营方式,经营理念,调整方案,积极应战。 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是什么呢?从理论上来分析,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是智者生存,优胜劣汰,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合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哲学观我们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各自独立、相互并存相互互补。

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满分作业

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满分作业 1.佛山陶瓷业已经成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最完善的产业集群地。 2.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互联网的三要素。 3.旧动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旧动能在传统经 学特别是凯恩斯经济学里面有系统的阐述,大家也都很熟悉。过去多年来,中 经济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拉动增长,尤其是投资。现在这“三驾马车 都遇到了新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大规模的要素的粗放投入,这包括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资源能源投入以及环境方面的投人。这种粗放投入现在看 来也是比较旧的动能 第三个方面是GDP导向的考核制度。包括我们长期以来以CDP、工业增 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为主的一套干部考核体

系。通过这样一套考 核体系来引导GDP或者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也是旧动能 所以,我们把旧动能概括为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大规模的要素投入、CDP 导向的考核制度等三方面。 4.从发展阶段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是推动经济平 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或者以电气化、石油、汽车为标志。 6.在电磁理论出现之前,技术的发展大致是遵循技术—理论—技术的循环路径。 7.当前,中国并未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未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特定发展阶段。驱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两大部门。 8.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 ' error)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初,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 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条件下发生的, 9.新技术革命给生产带来的变化 第一是生产方式变革。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6个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6个东莞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转型升级现状:东莞成功案例逐步显现 2013年01月29日00:54来源:东莞时报 主持人: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这次落实朱小丹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现在就是要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1、徐建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家,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但它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迄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大大提升了。 2、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 这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就搞研究院,和韩国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

像头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了,纳税额也提高了。 3、东莞举行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现场会 / 2013年7月1日 10:04 东莞日报昨日,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常平晶苑工业城举行。现场会上,通过分享晶苑集团的转型升级经验,聆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形成了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两端的共识。200余名镇街企业代表参加现场会,副市长贺宇出席现场会。 转型经验:不断提高附加值 昨日下午,200余名企业代表参观了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分享了晶苑集团转型升级经验。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总裁黄星华介绍,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正是不断按照“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间提高”的思路深化推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晶苑毛织才取得了高速发展。去年,晶苑毛织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4.3%;今年1-5月,公司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增长20.2%。

广东省制造业产值介绍

广东省制造业产值介绍

广东省制造业产值 制造业 广东是领先全国的工业大省之一。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等措施,全省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发展,造纸、医药、汽车三大潜力产业发展迅猛,结构趋于优化。上述九大支柱产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2007年,九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49.4亿元,增长18.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升至70.0%。 广东制造业的开放程度很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中,外商投资企业占企业数量的42.7%,工业总产值的60%。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组织生产并出口大部分产品。全省加工贸易出口额由2002年的93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461.9亿美元,年均增长21.4%。加工贸易增值率由2002年的42.2%提高到56.6%,2007年带动国内配

套产业产值4300亿元。2007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新增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共1853个税号,对广东经营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企业,一律按应征税款的50%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并且不再批准新增限制类加工贸易企业。广东正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自主研发、延长产业链和扩大内销,推动加工贸易加快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转变。广东的制造业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 1.电子信息业 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 规模位居中国大陆第 一,己成为当今中国 乃至世界最重要的 IT产品生产基地之 一。2007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已有20多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行列。

关于推动义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推动义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度暴露出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短板,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低价劳动力获得利润的外销模式遭遇了重创。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重重障碍,也使中国的产业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中国必须要改变简单、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保障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一、当前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 , 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就增长速度来说, 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 , 第二产业增长快速 , 第三产业则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 , 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就就业比重来说,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 ,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 , 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但是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 , 到 2012年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 , 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为 10.7%;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为 34.2%;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为 45.1%。这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 , 而服务业相 当落后。在发达国家, GDP 构成情况一般如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超过 5%,第二 产业不超过 3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 , 为 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还很大。 随着近年来,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中西部地区崛起、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挤压下,义乌传统产业整体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义乌经济再发展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 以贸易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义乌经济发展迅速, 2012年的人均 GDP 为 63266元,按平均汇率折算已突破一万美元。商贸业是义乌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 义乌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

Forum学术论坛 2342012年10月 浅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冯荷英 摘 要: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我国的制造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转型升级中亦存在着困难,可以从产业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制造、向制造服务业转型、集中投资无形资产等方面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制造业 转型 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234-02 制造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主要内容。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30余年,对经济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已是必然,加之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1 中国制造业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主要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大力扩张拉动的,未来可以预见的几年,工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还会上涨,工业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上升到接近50%,而制造业在工业领域中处于领军的地位,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客观地评价我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能稳中有速的发展这么多年,其中必定有一些优势作为支持,具体来说有下面四方面: (1)我国制造业的劳动成本低。我国的劳动力比较充裕,尤其是在浙江、广东一带人口密集区,这些劳动力中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高中生,素质也是可以的,这使得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比较有竞争力。 (2)我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等创造了条件,使企业可以更快地在国内市场积累经验,形成规模经济,为将来走向国际提供了基础。 (3)我国的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4)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我国历来就很重视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大多数大型制造企业都分布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使制造业的分布比较集中,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 当然我国的制造业除了这些优势也存在着劣势,比如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企业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一直以来企业都沿用旧的管理机制,落后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不完全竞争;我国很少有世界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劣势。 此外,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凭借着国家资源的硬实力,形成了我国制造业“三高四低”的特点,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自然资源成本、低资金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使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一直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投入、轻技术创新”中徘徊,使中国的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 上述这些劣势虽然早已存在,但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并未引起足够大的重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才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中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了艰难时期。此外,连续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利润降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增加了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存在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使我国制造业现有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将高质量的制造业留在本国发展,而把传统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自主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困难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因为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其中有些问题和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优势,避开劣势打造新模式的制造业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无论是在金融危机中还是在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例如:外贸出口比重下降;外商对我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明显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又再次抬头,其中的保护手段除了仍然有传统的对某一国的某类产品收取惩罚性关税外,把购买本国货条款也写入了一些国家经济刺激的计划之中;我国传统产业低成本优势有减弱的趋势;等等。面对新一轮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国依然保持出口导向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那么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2.2 资源、环境压力凸显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产能过剩间接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等已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尤其是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对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影响。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方面,我国一方面积极进行环境质量保护,但是另一方面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仍居世界的前几位,承受国内和国际的与日俱增的压力,这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困境和出路_以重庆本地三家报纸为例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一出现就立刻成为时代的新宠,以其快捷、及时、互动、广泛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报纸造成了很大冲击。国外各大报纸销售、广告营业额下降;中国的报业也在经历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以2005年为“拐点”进入到了“微利时代”。以重庆为例,2006年以来,《热报》《法制报》《重庆经济报》等相继停刊,《重庆青年报》《时代信报》等转为内部刊物。传统报纸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一、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优势 何为网络媒体?南方报业集团的老总杨兴锋眼里的网络新媒体,即是以“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海量化、检索化、开放化、交互化、虚拟化、即时化、交融化”为特点的基于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新的传播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1]。网络媒体也可发布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提到中国网络媒体的起家,可以追溯到1993年,即《杭州日报》开辟的电子版。到1995年底,中国第一批网络媒体的数量也仅七八家。而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关键年份则在 1996年至1997年。有数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 国共有193家网络媒体,其中能够刊登原创新闻稿件的网络媒体96家,全部为政府新闻网站[2]。目前,重庆本地具有刊登原创新闻资格的只有华龙网一家网络媒体。而腾讯大渝网、重庆热线等网络媒体只有转载权。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有以下三大优势: 第一,时效性上的优势。以前标榜新闻时效性的纸媒,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只能被重新定义。时效性是相对而言的,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为24小时,而网络媒体则是随时刷新。毋庸置疑,随着上网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户也会慢慢形成一种共识:网络新闻才是来得最快的。以重庆为例,2008年以来,凡是重大新闻,几乎都是先从网络媒体发出。“汶川大地震”、“重百假炸弹案”、“亮点和重庆打黑”等重磅新闻,首先从腾讯大渝网、华龙网、天涯重庆掀起,而紧随其后的《重庆晨报》《重庆时报》等纸媒行业只能靠事后的细节和权威的发布来挽回局面。这也是 2009年重庆诸大网络媒体纷纷改版和上线的原因所 在。因此,纸媒应该重新思考新闻时效性的内涵,从其他方面来弥补不足。 第二,内容上的优势。首先是信息量。早在上世纪 90年代,《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等重庆各大媒体创 刊之日起,信息量就一直是报社非常器重的原则之一。目前,在重庆市场份额中有一报独大之称的《重庆晨报》更是凭借其海量的信息,甚至不惜一天120个版的阅读,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也堪称佼佼者。然而,我们再看一看网络,一个新闻网站门户的信息量足以达到120个版的信息量,且不说其子栏目。其次,在线互动的优势。网络媒体的互动和传统媒体有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在线互动。传统媒体的互动方式多采用电话和现场。而网络媒体则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让读者在家互动,互动效果更为及时和真实,互动的乐趣大大提高。 第三,运营结构的优势。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最大的优势即是成本。对于网络媒 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困境和出路 —— —以重庆本地三家报纸为例程婷婷 摘要: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传统报纸的生存岌岌可危。以重庆报纸为例,2006年以来,《热报》《法制报》《重庆经济报》等相继停刊,面对网络媒体的竞争压力,重庆本地的报纸利用大渝网进行报网融合,或是开辟自己报纸的网站,试图在网络媒体的行业中分一杯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纸媒行业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未来纸媒的改革与出路。关键词:网络媒体;纸媒优势;报网互动;小型化报纸;转型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1)13-0159-03 作者简介:程婷婷(1983-),女,云南曲靖人,西南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收稿日期:2011-04-15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3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32011

物联网技术促进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物联网技术促进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来源:物联中国 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突破领域,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不仅是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于传统企业,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与竞争力,产生更多市场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研究相对较多,本文主要从农产品生产和物流、旅游等服务业领域,研究分析物联网技术对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影响和发展模式。 一、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加强农产品生产职能管理,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实现农业相关信息资源的搜集、检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流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可靠的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 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培育控制。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农田、温室以和饲养场等的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精确地获取农产品信息,帮助农业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地锁定发生问题的位置,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诸如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基础设施,确保农产品健康生长。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导读: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方兴未艾,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工业也站在了一个转折点上,“转型升级”便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也必将寻求自己发展之路。现实中,各地纷纷报道了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但综合各区域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现实,中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并不顺利,其中各类资源纷纷从实体经济中逃离,表明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投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而个别成功的案例并不能形成中国整体工业转型的主力支出。为了适应常态的发展形势,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一项重点工程。当前,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撑力明显弱化,支撑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明显缺乏。为此,中国传统支柱产业需要向创新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当前学界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完整定义,通常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升级,从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关键是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引进先进技术,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对其进行改进,并实施技术创新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转型更多地强调的是“转”,包括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由投资驱动型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型产业,由粗放型产业转向集约型产业,由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资源节约型产业,由环境污染型产业转向环境友好型产业;产业升级更多地强调的是“升”,包括产业链条升级、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产业转型实际上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类似,而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提升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当然,转型与升级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以转推升,以升促转。 ★工艺升级: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升级: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功能升级:向上下游价值链延伸,主要是由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