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
困境与出路
张海梅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摘要]广东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其自身发展难以为继,也成为广东新一轮发展的
制约因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关键词]广东;传统产业;困境;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09)05-0115-04
本文系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加工贸易的产业技术进步效应及对策研究》(编号:2007B070900068)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珠江后三角洲加工贸易产业选择与转移研究:基于加工贸易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编号:08GE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广东传统产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其自身发展难以为继,从长远来看,也难以承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模式,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一、广东传统产业的特点与发展困境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传统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步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材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现阶段传统产业仍是提供广东财税和就业的主流,广东的传统产业呈现出这样三大特点:一是产品规模优势明显,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产量优势明显,建材业的产值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纺织业产值居全国第二、家电产品产量全国第一、产值约占全国的一半,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但传统产业企业以劳动密集、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下,生产总值在100万—5000万元,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比例。二是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集群模式专业镇化,但集群发展层次较低。[1]15-20广东传统产业己形成诸多产业集群,包括2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82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277个专业镇。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虎门(服装)、佛山石湾(陶瓷)、顺德伦教、龙江、乐从三镇(家具)、湛江博铺(塑料鞋)、云浮新城(不锈钢)、潮州占巷(陶瓷卫浴)等特色产业集群地。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2]62-65集群企业行业技术门槛较低,
而且组织形式相似、技术同构。按照Lynn Mytelka 和Fulvia Farinelli 的集群分类标准,大多数仍处于“非正式集群”阶段,少数进入“有组织集群”阶段,进入“创新型集群”阶段的几乎没有。[3]1564-8370三是
产业结构以轻型、外向为主,多处于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阶段。广东的传统产业大都是轻工业,市场对外依存度高,如生产的箱、包、鞋,80%出口到世界各地。以加工贸易为主,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
115··
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加工环节。
广东传统产业的上述特点利弊相见。从其弊端来看,它使广东传统产业面临如下困境:
1、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素质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广东传统产业的技术主要靠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引进设备形成。但没能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大多数企业仍靠技术引进维持增长,技术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传统产业中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为16.8%,低于全国23.2%的平均水平,开发项目数、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比例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以上的小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10%。特别是科技投入不足,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额的0.75%。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尤其对于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力度不足。
2、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而发展起来的广东传统产业,靠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成本优势从事生产加工环节,大部分传统企业处于制造业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底部,左右两端则往往被外资企业控制。2007年广东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0.7万元/人,仅相当于1995年美国的9.7%和1993年日本的9.1%,而制造业的70%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由于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撑,难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目前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大多依赖进口或为外方所控制,相当一部分企业是跨国公司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厂商。广东是全国发明专利和名牌大省,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位,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全国首位,以专业镇为依托的区域品牌数也居全国前列。但相对于广东传统产业的规模,自主品牌的数量太少,传统产业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利润十分微薄。
3、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资源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广东传统产业引进外资一直以香港为主,而港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耗能和耗资源较多等局限性。使得广东大多数传统企业规模偏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同时,众多中小企业的管理技术、节能技术水平不高,节能理念缺乏。目前,广东能耗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美国的4倍、日本的5倍。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这种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牺牲资源、能源、环境,以劳动者低廉的价格、恶劣的劳动条件为代价。2008年全省平均灰霾天气64天。传统产业高度聚集的珠三角灰霾天气呈增加趋势,部分城市多达230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较高,珠三角9市有8个城市都是重酸雨地区。[4]16-22广东是资源短缺的经济大省,目前也已出现所谓的“刘易斯拐点”。[5]27-33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使传统产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越来越明显。
4、空间分布不平衡与结构趋同现象并存,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自然条件不同,以及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广东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四大区域间经济差距巨大,产业结构水平亦呈现出巨大落差。从空间分布看,传统支柱产业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占全省90%以上,其它地区所占比重很低,而粤西和粤北山区增加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在20%以上,传统产业发展极其缓慢。同时,珠三角地区内传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则比较严重。从不同城市看,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7市排在前4位的大体都是电器、服装、纺织、食品加工等4大产业。这使得地方之间和行业内部竞争同构化,过度竞争,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和利润空间相对缩小,不利于发挥专业化分工协作效应,削弱了地方生产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竞争能力。
二、促进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自主创新体系,增强传统产业整体
116
··